標準助力 鄉村振興鹽堿地上結出“致富果”
濱州市沾化區位於渤海之濱,這裏的土壤屬於濱海鹽化潮土,糧食作物難以生長,曾是山東省最後一個“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出沾化冬棗這一“中華奇果”,輕度鹽堿地賦予了沾化冬棗皮薄肉脆、細嫩多汁、濃甜微酸、啖食無渣的獨有口感。沾化區立足自身優勢,持續做好“土特產”文章,走出了“標準助力、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子。
如今的沾化區以“中國冬棗之鄉”為人們所熟知,正值深秋時節,沾化區30萬畝冬棗喜獲豐收,棗農們早上6點就開始忙碌的采摘,並發往全國各地。今年沾化冬棗預計產量近6億斤,產業產值預計突破50億元,鹽堿地上成功結出了“致富果”。
政府引導 市場響應 棗農手裏有了標準的尺子
在產業發展之初,沾化冬棗因其獨有口感,一經上市就迅速占領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種植麵積迅速擴大。棗農為追求產量,棗樹種植過密、濫用藥物的情況隨之而來,對沾化冬棗的品牌造成很大衝擊。當地政府果斷出手,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沾化冬棗標準化建設工程振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以打造特色、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為目標,建立完善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相配套的沾化冬棗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標準。
市場監督管理、農業、林業等部門在《地理標誌產品 沾化冬棗》國家標準基礎上,又製定了《綠色食品 冬棗生產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冬棗協會聯合相關科研機構、專家跟進製定了《沾化冬棗土肥水管理技術規程》《沾化冬棗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等10餘項團體標準,規範沾化冬棗生產、加工、倉儲、運輸等各環節的標準體係初步形成。隨著冬棗品種的改良和種植技術的發展,一批新的標準也正在相繼發布。
在下窪鎮冬棗研究所,有一座智能陽光大棚。“這個大棚的主要目的不是生產,而是製定沾化冬棗生產標準,指導棗農進行數字化生產。”沾化冬棗研究所所長於洪長說,2021年研究所的設施化、標準化智慧生產實驗園投入使用,智慧陽光大棚實現了自動控溫控濕、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遠程管理和物聯網追溯。可以預見,新標準的產出將指導棗農種出更高品質的冬棗。
規模經營 政策扶持 冬棗產業駛入“快車道”
標準有了,用好是關鍵。一開始冬棗種植分散,以小農經營方式為主,產品標準化、品牌化非常困難,這個局麵僅靠當地種植戶的單打獨鬥很難改變。沾化區積極開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扶持發展“企業+基地”“合作組織+農戶”“家庭農場+農戶”“黨支部+合作社”等適度規模經營模式。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對種植農戶進行統一的技術標準指導,對冬棗產業鏈全過程實行標準化管理,確保種植過程的可控性、科學性和追溯性。
下窪村黨支部帶領生源冬棗專業合作社,闖出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通過黨支部引領,下窪村建設了高標準冬棗示範園,所產冬棗被第七屆(武漢)世界軍人運動會組委會確定為專供水果。近年來,沾化區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至近600家,惠及棗農5萬餘人。
技術有了,資金也是問題。沾化區製定出台惠農信貸政策,實施沾化冬棗全額貼息“大棚貸”,即每畝冬棗園可貸款1-1.5萬元,區財政全額貼息2年時間。自實施以來,已累計發放全額貼息“大棚貸”1.7億元,推動全區冬棗新品種“沾冬2號”種植麵積由0.5萬畝發展至4.2萬畝,設施栽培麵積由1萬畝發展至6.6萬畝,標準化生產基地達到10萬畝。
下窪鎮的冬棗種植大戶陳磊就是政策的受益者,他是沾化區最早使用鋼架棉被大棚種植“沾冬2號”的棗農之一。他說鋼架棉被大棚可讓冬棗提早一個多月上市,價格遠高於正常時間上市的大貨,今年他種植的大棚冬棗畝產收入最高可達10萬元。
接二連三 融合發展 冬棗產業鏈條不斷延伸
在種殖的基礎上拓展產業鏈條才能給當地百姓帶來最大化的長期收益。沾化區突出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強化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在加工端提高附加值,打造適合需求多樣化的加工產品。
在泊頭鎮尚億食品有限公司的冬棗餡料加工車間,4條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目前我們產品有棗糕、冬棗餡料、月餅等,都深受消費者喜愛。”該公司經理王同貴介紹道,公司一年可以消化非商品果8000噸,為棗農提供兜底服務保障。
“沾化區按照全產業鏈條招商的原則,大力引進支持實力強、帶動力大、成長性好的涉農龍頭企業。”沾化冬棗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劉登枝說,“重點發展包裝業、加工業、運輸業等附屬產業,延伸產業鏈。”
據了解,沾化區目前共發展電商4000餘家,采用線上、線下標準化營銷,年銷售冬棗近4萬噸,出口3000噸。同時,帶動輻射旅遊、餐飲、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把沾化冬棗產業打造成為“接二連三”的綜合產業。
依托沾化冬棗原產地和30萬畝沾化冬棗園,沾化區以國家4A級景區沾化冬棗生態旅遊園為核心,建設沿海天大道、永館路和濱東路3條冬棗采摘長廊,構建“一片三線”的旅遊布局,每年接待“冬棗觀光遊”“冬棗采摘遊”的遊客可達50萬人次。
擦亮品牌 示範引領 產業振興模式得到推廣
得益於冬棗產業標準化戰略的實施,現在的沾化冬棗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農產品地理標誌等多項國字號榮譽於一身,連續兩屆榮獲山東省省長質量獎提名獎,並於2022年入選第一批“好品山東”區域類產品名單。如今說到沾化區,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沾化冬棗,沾化冬棗已然成為沾化區一張最亮的名片。2021年,沾化冬棗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入選全國首批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十大典型案例。
沾化區北部擁有海域麵積179.34萬畝,盛產海蜇、對蝦等水產品。借鑒冬棗產業標準化發展模式,《沾化海蜇》等一批團體標準正在加緊研製,全區已建起標準化對蝦養殖車間8.1萬平方米,100萬平方米的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產業+網絡+消費者”的電商發展新模式正在興起。
我們相信,標準化戰略的實施將為消費者供給越來越多的“沾化好品”,也必將為沾化區鄉村振興提供更強助力。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