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茶座·陳光標 | 煙火溫度 朝花夕拾
“我對高調做慈善從來就沒後悔過,陳光標前半生的高調慈善應該說已經載入了中國史冊,這就是我開始人生奮鬥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人家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要給子孫後代留下的是他的爸爸、爺爺、太爺爺……是好人,不然我們做人走進社會幹什麼呢?不能白白地走一趟!”
——陳光標
“澆滅不了的永遠是煙火裏的溫度,和那些執著而有態度的人們,有態度、有溫度、有力量正是形容標哥身上的‘雷鋒精神’‘奉獻精神’‘駱駝精神’,這些都值得當代人學習,致敬標哥!”
——陳光標的員工
剛開始和陳光標接洽采訪的時候,我稱呼他“陳董”,他很親切地讓我叫他“標哥”,知道了我也姓陳,就稱呼我為“本家小妹”,給我發了好多講述“陳”姓曆史的資料鏈接。後來到了南京,我發現身邊的人,無論他的朋友還是員工,都稱呼他為標哥,“標哥”也似乎已經成了他特有的“昵稱”“網名”。所以,比起企業家、慈善家“陳董”,我其實更想了解的是“標哥”。
所幸,最後一期采訪,我們來到陳光標家中,融入他平常的生活,和他在花園裏輕鬆隨性地聊聊心裏話,度過了一個幽靜愜意的上午,也了解到了他的員工、兒子、妻子……這些身邊最親近的人心目中的“標哥”。
今天,他不再是滿身光環的企業家、慈善家,隻是一位親切的朋友,和我們一起“朝花夕拾”,娓娓道來講述一個普通人“標哥”的喜怒哀樂、生活點滴。
企業家中的歌星,慈善家中的秀達人
陳光標愛唱歌。這一點隻要稍微了解他的人,都不陌生。我還不認識標哥時,刷抖音、朋友圈就會時不時刷出來“陳光標唱歌”的各種視頻,除了慈善,這是我對他最深的印象。來到南京,標哥在給我們的接風宴上大秀歌喉,除了他最愛的《學習雷鋒好榜樣》,還聲情並茂地演唱了《天仙配》和《上海灘》。特別是“浪奔,浪湧……”的歌聲一響起,讚歎、歡呼、掌聲……陣陣爆發出來,整個宴會的賓客都“嗨”爆了!
陳光標在宴會中為朋友獻唱
常有人開玩笑說陳光標是中國企業家中唱歌最好的,對此標哥表示,對唱歌對音樂,自己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家裏裝了全套的卡拉OK,抽空就練上幾曲。“不去歌廳練嗎?”我好奇。他說,自己從不去歌廳、夜總會之類的娛樂場所,因為做榜樣首先要嚴格自律,即使正常娛樂,也要警惕“瓜田李下”,不要讓人抓住把柄做文章。“我每天出門,感覺東南西北有四個攝像頭對著自己。”這是標哥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因為高調做慈善成為名人,受到公眾關注,他就時刻嚴格審視自己的言行,“高調也要有底氣。”
他認為,這就是高調做慈善的好處,高調不僅是一種號召力量,同樣也是一種監督力量,讓你時刻自我監督,謹言慎行。
除了唱歌,標哥的業餘愛好非常豐富多彩,變魔術、踢足球、打籃球、遊泳、跳舞……都是他閑暇喜愛的消遣。踢足球是他從小的夢想,家裏客廳正中的陳列櫃裏,還擺著年輕標哥穿著運動衣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他還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小鮮肉”,對比如今的成熟儒雅,開始我都沒認出來,還以為是他小時候崇拜的足球明星。他說現在還經常到附近的足球場踢上一場。
陳光標在宴會中為朋友表演魔術
而魔術,是他中年以後迷上的。隨著生意和慈善都越做越成功,朋友圈也越來越廣,慷慨好客的他家裏常常賓客滿堂,變個小魔術瞬間就能吸引住所有賓客,可不是最有意思的娛樂嗎。在給我們團隊的接風宴上,標哥當然也露了一手,直到采訪結束,我們還一直軟磨硬泡讓標哥揭秘,然而,魔術師的秘密哪能隨便泄漏,整個行程都勾得大家心癢難耐!
慢慢的,標哥把自己的愛好練成了才藝,不但豐富了生活,陶冶了性情,更為他搞慈善活動提供了很多好素材、好點子,比如2009年在貴州畢節開的“陳光標個人演唱會”,給到場的農民每人發一對豬、一對羊,讓他們在聽完演唱後,回家還能養殖豬羊致富,這就是由唱歌受到啟發、有趣又接地氣的好點子!
而在倍受爭議、頂著巨大輿論壓力艱難前行的日子裏,這些豐富多彩的生活成為了他精神養分的來源,幫助他舒緩壓力,更幫助他享受生活、思考人生,從而繼續負重而行。
“兒子是我心中的NO.1”
熟悉標哥的人都知道,他的小兒子陳環保是位少年鋼琴家。爸爸愛唱歌,兒子愛鋼琴,標哥很自豪地說環保肯定遺傳了自己的音樂細胞:“環保7歲就跟鋼琴大師郎朗學習,參加了十多次國際、國內的鋼琴比賽,從來都是一等獎。”
父子倆也是彼此的“知音”,在音樂上經常交流合作,標哥演唱,環保伴奏。標哥那場著名的貴州畢節扶貧演唱會,當時年僅8歲的陳環保就已經登台為父親伴奏;去年國慶節,父子又合作了一首《我愛你中國》。
談到這些,標哥笑得合不攏嘴,更忍不住掏出手機給我們展示兒子的成績單,以及父子的日常微信對話。“爸爸,這個學期我的GPA又考了滿分……”標哥嘴角噙著微笑念道,繼續邊翻找成績單邊對我們說,“鋼琴隻是環保的業餘愛好,他目前在美國,在全球排名前三的大學讀書,很多課程都是滿分!”
對兩個兒子會有硬性要求嗎,比如要求兒子一定要考出什麼成績?我提出一個幾乎所有中國父母都存在的問題。
“當然,肯定會有要求啊,”標哥說,“因為我的母親一天學沒上,一個字不識,父親是高中生,我們一家都是地地道道、沒有任何背景的農民。我希望我的孩子要比我再跨越兩三層,所以從他們小時候就潛移默化地去教育他們做慈善、做環保、做各種活動。但要求他們必須要考第一或必須怎樣,這個沒有。我隻是一直在引導他們做最優秀的人。”
“最優秀的人”在標哥的定義中不是成績考第一名,而是在學習、交朋友、處理公共關係等多種方麵發展綜合素質。標哥特別強調要教孩子怎麼“做人”,他說,現在很多孩子學習很好,但不會為人處世,這樣走上社會就無法適應。從陳環保上初中時開始,標哥就在他學校門口的飯店存上一筆錢,讓他經常請同學、朋友吃飯、過生日,也教育孩子要給朋友送禮物,所以孩子們從小養成了慷慨大方的性格,很會招待朋友,“我兒子很小就知道聚會時中途偷偷溜出去埋單。”
作為父親,標哥已經給兩個兒子奠定了很高的基礎和標準,他期望兒子超越自己,會不會對兒子有很大壓力?
“有壓力是對的,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標哥一直教育兒子們獨立,“中國有句俗話‘望山跑死馬,指望誰都是假。’爸爸媽媽一年年的年紀大了,你們自己要獨立在社會上生活大幾十年,靠任何人都是假的,一定要靠自己。”標哥也很欣慰地告訴我們,兩個兒子都沒有辜負自己的期待,為人處世、綜合能力在富二代中敢說是名列前茅。“他們在我心中就是NO.1,”標哥自豪地說,“將來至少比我強兩三倍沒問題,哈哈……”
全家改名背後的故事:將慈善做成“行為藝術”
2003年南京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成立,陳光標“左手做環保”的事業正式啟航,第二年春節,他便將自己和家人都改了和環保有關的名字:大兒子叫“陳環境”,小兒子叫“陳環保”,就為了告訴大家要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賺昧良心的錢。
同時,夫人改名為“張綠色”,自己則是“陳低碳”,後又改為“陳光盤”。說起改名“陳光盤”,那又引出了標哥另一個有趣、有意義、有影響力的慈善活動“光盤行動”。
陳光標帶員工到各飯館酒店吃剩飯,呼籲“光盤”
那是2009年,標哥從“陳低碳”改名“陳光盤”,當天晚上就帶領50名員工到南京大街小巷的飯館酒店吃客人的剩飯剩菜,這一“光盤行動”引起了轟動,連續十幾天霸占了全國許多媒體的頭版頭條。標哥坦言,自己之前曾在《人民日報》下屬的《環球時報》發表署名文章《節約糧食是最大的慈善》,但並沒有激起多少水花,他便思考如何才能讓“光盤行動”推廣起來,於是想出用這樣一種誇張的“行為藝術”的方式,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不但引起了輿論熱議,更引發了廣大群眾以實際行動來響應,標哥也受到央視的邀請,拍攝了公益廣告在2022世界杯預選賽最新排名 頻道播放了半年之久。之後的十幾年直至今天,“光盤”已經成為社會普遍認可的共識,可以說已“銘刻”在老百姓的思想裏。“正兒八經寫一篇文章沒什麼人關注,‘行為藝術’做起來,你看現在到飯店吃飯,到處都是‘光盤行動,從我做起。’大家都知道了要適量點餐。”標哥語重心長地說,“很多人說,‘光盤行動’節省的糧食,價值勝過給國家捐款一萬億。另外我也不讚成‘打包’,因為一次性飯盒無法降解,又會變成生活垃圾被填埋,汙染環境。還是‘吃多少,點多少。’”
通過“光盤行動”,標哥意識到了高調做慈善的意義,中國有句古話上半句說“好事不出門”,這句話很現實,標哥以及其他投身慈善事業的人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怎麼讓慈善行動和意義廣泛地傳播出去,讓大眾了解、跟隨、效仿,真正在全社會推廣開來,起到作用。多少有意義的慈善概念和行動的推廣都是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和精力,結果石沉大海。一個慈善家個人捐再多錢,比起全社會的需要來說都是杯水車薪,真正有效、有意義的慈善是能調動起全體公民的積極性、參與性,讓這一慈善理念成為社會共識,讓每一個人身體力行地去執行。而標哥用新奇的點子、誇張的行動將慈善做成“行為藝術”,比起單純的捐款或苦口婆心地呼籲更能吸引老百姓和媒體的眼球,引起熱度,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用現在的話說,是真正掌握了“流量密碼”。我把這叫做“巧慈善”,而標哥也可以稱為早期的“流量鼻祖”。
然而,“好事不出門”的下半句是“壞事傳千裏”,標哥的高調慈善火了,各種負麵的聲音和質疑也變得滿城風雨,被說“浮誇”“作秀”,還有“詐騙”,有人說“首善其實是首騙”……雖然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陳光標的正麵的宣傳和評價一直是主流,但正應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的老話,負麵的聲音往往更容易引人注意,或許這就是人類“獵奇”天性使然,雖然很無奈,但標哥還是瀟灑地笑笑說:“我知道老百姓們、網友們對我還是支持、鼓勵占了絕對多數,幾十年來我一直很感謝這些正麵的力量陪伴我一路走來,對於少數負麵聲音、特別是造謠詆毀我都是一笑而過,不會讓它們影響我,因為我心裏非常坦蕩。”這就是當前最熱的概念“不內耗”,標哥也借此給年輕人衷心的建議,專注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全力以赴地實現,隻要做到有利社會、問心無愧,遇到阻礙和爭議,不要內耗,不要讓這些外在的雜音消耗自己的精神,阻止自己前進的腳步。“打鐵還需自身硬,身正不怕影子斜。”
“我對高調做慈善從來就沒後悔過,陳光標前半生的高調慈善應該說已經載入了中國史冊,這就是我開始人生奮鬥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人家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要給子孫後代留下的是他的爸爸、爺爺、太爺爺……是好人,不然我們做人走進社會幹什麼呢?不能白白地走一趟。”這是標哥的心裏話。
孩子·愛人·父母 慈善·高調·裸捐
“陳光標做企業20多年,沒向任何一家銀行、企業,或者親朋好友借過一分錢。有人說我做慈善是為了拿工程,我一直有一個原則:捐款的地方不經營,經營的地方不捐款。你們可以查查,陳光標有沒有靠著慈善捐錢去拿工程。”標哥篤定地對我說,由此我發現,他屬於“付出型”,總想要幫助、照顧別人,同時又很嚴苛地律己,就是不懂得向人求助。這樣的人格很強大、也很高尚,但往往伴隨著誤解和孤獨。
標哥曾說起,兒子小時候是不理解、不希望他高調做慈善的,也因為盛名之下的負麵輿論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創傷。標哥雖然始終篤信自己的做法,但也不得不為了兒子做出妥協。“那麼現在呢?兒子長大了,支持你了嗎?”我問。
“也沒有,”標哥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兒子說,老爸你年齡大了,腦瓜可能不夠用了,好事照做,盡量不要去宣傳啦;你嘴笨,不會說話,應變能力也不行,心裏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你一開口就容易讓人家抓住把柄做文章,我怕你受傷害。”兒子的憂慮和擔心,雖然和標哥的理念不一致,但每每想起,總會讓標哥內心感到陣陣暖流。
這不禁讓我想起另一個問題:在“高調”的問題上父子理念有衝突,那麼在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裸捐”上,兒子們是否能接受、理解和支持父親呢?這可是真正關係到兒子們一輩子切身利益的大事。
同樣是2009年,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富豪和慈善家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到中國訪問,並舉辦了著名的“巴比晚宴”,陳光標帶著大兒子陳環境應邀出席,並在宴會上當眾向全國人民承諾“裸捐”。對於這一驚人舉動,父母、愛人、兩個兒子全部表示支持。
陳光標與陳環境參加比爾蓋茨&巴菲特晚宴
我實在好奇,對於年幼的兒子來說,本來可以靠著祖蔭庇佑一輩子過富貴日子,好好的“富二代”卻突然發現本屬於自己的巨額遺產“煮熟的鴨子飛了”,難道沒有一點對父親的意見,和內心的掙紮糾結嗎?標哥堅定地回答:“沒有,非常幹脆地支持,我兒子對我說,爸爸,我問過爺爺奶奶,他們沒有給你任何財產,你也憑自己努力奮鬥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功,我們非常感恩你把我們培養成人成材,剩下的就靠我們自己。”標哥告訴我們他給兩個兒子分配財產的標準:每人結婚時,贈送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一輛車和100萬元人民幣。“除此之外什麼都不要想……”標哥哈哈大笑,“環境結婚時我已經按這個標準給了,環保結婚時也一樣。”
“但我相信,兒子將來會比我強很多!”標哥再次強調對兒子的信心,說到這裏,語氣又認真起來,充滿了鄭重和深情,“如果孩子不懂事,沒有對財富的駕馭能力,你給他留這麼多錢有什麼用呢?我看過很多富一代給孩子留下巨額財產,卻被慢慢敗掉了。我把財產提前拿出來,比如投入到現在國家提倡的助農上,能幫助多少人,改變多少家庭啊!錢存在那裏,隻是一個數字,有什麼意義呢?富人要做到‘富而有德,德富財茂’,有德,財富才會茂盛。做人一定要有信仰,一定要做個好人,做個善良的人,我非常相信因果關係,‘人在做,天在看’,好人一定有好報。”
那父母和愛人呢?父母在一貧如洗中將兒子撫養長大、培養成才,愛人多年來默默當著背後的女人,扶持丈夫一路走過許多艱難時光,他們同樣因為標哥高調的慈善經受了巨大輿論壓力,付出、承擔了這麼多,在標哥功成名就之後,本來能用標哥的財富享受晚年,他們能接受就這樣將自己應得的收獲全部捐出去嗎?
陳光標與父母合照
“我的父母生活很簡單、樸素,衣服都是十幾、二十塊錢一件,自己在村裏集上買的。兩位老人現在還保持每天早晨6點起床,在農田種地至少5小時,吃自己地裏種的糧食蔬菜,每個禮拜吃頓肉,一個月也就花一百來塊錢。要錢幹什麼呢?他們都支持兒子拿錢去幫助人。”標哥說,歡迎大家到自己老家去看看,看望熱情好客的兩位老人,看看越來越富裕美麗的新農村。
而對於愛人,他用一句話總結“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如果夫妻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我捐錢肯定家裏得天天吵架,畢竟我的錢是夫妻共同財產,有她的一份,我捐一個億,就有5千萬是她的。我愛人對錢沒有概念,她對我的態度就是‘你愛怎麼捐就怎麼捐’。”
與“雷鋒”時空對話
標哥的慈善之旅充滿了不為人知的荊棘與坎坷,他總是給外界展示出積極陽光、樂天向上的麵貌,把所有心酸和疲憊留給自己,這一路走來,感恩於家人的支持、國家的肯定、群眾的鼓勵,另一個一直支撐他的重要力量就是他從小到大的精神偶像——雷鋒。
在之前的2022年世界杯賽程表時間 中標哥聊過,父親給他起名“光標”並督促他從小背誦《雷鋒叔叔在哪裏》《雷鋒日記》兩本書,希望他以雷鋒為榜樣,成為“光明的標兵”,上學之後又係統地接受了雷鋒教育,詳細深入地了解了雷鋒其人其事,因此,雷鋒是他做慈善的啟蒙,是小小陳光標心中遠方的光,也成為他一生的精神指引。從小到大,他最愛唱的歌就是《學習雷鋒好榜樣》,到現在依然,每次在活動、聚會中應邀獻歌,這都是首選曲目。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並贈送陳光標雷鋒雕像
剛到標哥的公司,一進正門我就被大廳正中的一尊與真人等高、惟妙惟肖雷鋒像吸引了,標哥講述了它的來曆,這正是小學二年級課本中的雷鋒雕像“雷鋒叔叔在哪裏”,由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創作。“那尊雷鋒像是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送給我的,他認為我是‘現代雷鋒’,他以‘雷鋒’贈‘雷鋒’,希望我繼承雷鋒精神,做更多好事,讓雷鋒精神發揚光大、永遠流傳。”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陳光標題字《時代楷模》
說到這裏,我又拋出一個尖銳的問題給標哥:雷鋒精神的核心是“做好事不留名”,很多人質疑您如此高調做好事,恰恰是違反雷鋒精神的,您怎麼看這種聲音?
“我和雷鋒的區別隻在於,雷鋒將做的好事寫在日記上,而現在是網絡時代,百度就成了我的‘日記’,我將做的好事記錄在百度上,也算是種與時俱進。我相信雷鋒活在現在,也會在網上分享他的好人好事,有句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做好事,就需要有模範人物、模範事跡的引領,才能讓大家跟著一起行動起來。”標哥調侃道,“我和雷鋒共同點更多哦,你看雷鋒在那個時代也挺時髦的,19歲就在天安門前騎三輪摩托車,還穿著皮夾克,用現在的話說叫‘時尚達人’,我也挺喜歡趕個時髦的,哈哈哈……”
身邊人眼中的陳光標員工眼中的老板:
標哥公司的一位員工表示,同事們希望借此次專訪的機會,由她代表說幾句話,說說大家心目中的“標哥”:
標哥是我人生的伯樂、導師和益友,也是時代的楷模、企業家的標杆、當代最富有的“精神財富”,更是我們年輕人的榜樣。他大愛無疆、厚德載物、為善修德的正能量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更是人世間的一場修行。
這20多年來,標哥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地做慈善,行好事、做好人,“左手企業右手慈善”。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西南旱災、鄭州洪水、武漢疫情等多起國家重大災難中,標哥都不畏艱險、風雨無阻地奔赴一線救災,捐贈款物。這些事跡令我們非常觸動且由衷地欽佩!
標哥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一直激勵、引領著我們朝著目標前進。在日常,他對員工的關心無微不至,每逢佳節或有員工及家屬生病住院,標哥都會親自走訪慰問,“不是家人勝似家人”。
澆滅不了的永遠是煙火裏的溫度,和那些執著而有態度的人們,有態度、有溫度、有力量正是形容標哥身上的“雷鋒精神”“奉獻精神”“駱駝精神”,這些都值得當代人學習,致敬標哥!
兒子眼中的父親:
標哥在美國讀書的小兒子陳環保通過視頻連線和我談到他和父親,標哥總說環保不支持他“高調”做善事,一直是他心中的一點遺憾,但在此次連線中,環保說:“不能說我反對他‘高調’做善事,而是他無論以什麼形式做善事,我都支持,高調也好,低調也罷,我反對過度宣傳,隻要是適度宣傳,能服務更多人,引領更多人一起做善事,我是全力支持的。”
而被直接問到對“裸捐”的態度,環保很自信地說:“我支持!爸爸是從一無所有,全靠自己打拚出這份家業,他願意拿去幫助更困難更需要的人,我很崇拜他;我更相信我自己,能憑自己的能力創造屬於我的事業和人生。小時候,我也經常把零花錢攢下來去幫助身邊的人,雖然不多,但等以後我讀完書能工作賺錢了,會像爸爸一樣繼續做更多善事。”
我想,等到我們的節目播出,標哥聽了兒子的這番心裏話,一定會感動得流淚,兒子比他一直以為的,思想更優秀、格局更豁達,也更加理解、支持和崇拜父親。
愛人眼中的丈夫:
標哥的愛人標嫂是傳統的賢妻良母,她從來不參與丈夫的事業,長年照顧家庭,默默當丈夫背後的賢內助,兩天的采訪,標嫂隻在午餐時間才露麵,穿著簡單的T恤衫和運動褲,一點不像我想象中的“豪門貴婦”,而是像我身邊一個普通家庭中的“媽媽”,她熱情地招呼我們先吃飯再幹活,本來她不想接受采訪,經不住我的請求,還是簡單說了幾句:
我從來不管他在外麵工作的事,就是專心把家庭照顧好,讓陳光標和兒子有個溫暖安穩的大後方,我最感恩的是兒子成長得很優秀。陳光標其實是個很善良、簡單的人,有時候還有點笨,他很相信人、相信人性是美好的,所以無論做生意還是做慈善,常常會被誤解甚至被欺騙,吃過不少虧,我希望大家能了解真實的他,希望社會充滿正能量,好人有好報。
兩個“彩蛋”
在南京期間,我一直住在標哥公司的客房,有一次上午回房間遇到了保潔阿姨來打掃,我跟阿姨說,我每天早出晚歸忙著工作,屋裏都沒怎麼用,不用天天打掃,等我走了一次收拾完就行。阿姨特別熱情地笑著說:“那哪行,我一定要努力幹活,一點都不能放鬆,這才對得起老板。”她更驕傲地補充說:“我就是老板老家村裏的人,老板富了,就經常帶鄉親們到城裏來工作,我更得努力幹。”她又說到老家:“老板爸媽都不願住城裏,大城市這麼好他們反而覺得悶,就喜歡在農村種地,還有和鄉親們串門聊天。歡迎你也去我們村裏玩呀。”
離開南京時,標哥派來送我的司機是一位新麵孔的小夥子,我奇怪怎麼之前沒見過,他說自己是新來的,剛退伍的軍人,“我就在你們山東濟寧當兵,空軍,所以對你感到很親切。”他邊開車邊聊,“很多人,包括網友都慕名而來想在標哥這裏工作,我家鄉在標哥老家附近,一直聽說標哥,退伍了就想為標哥工作,感覺也是為慈善盡了一份力。”
戀戀不舍地離開南京,在高鐵上,我看著窗外快速倒退的樹木、田地、風車……感慨萬千,一次行程緊張的采訪,過去隻在報紙、電視、網絡中看到的陳光標,現在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豐富多彩的“標哥”。他從一個媒體上的“傳奇”,變成了一個身邊的生動的人。他是著名的企業家、慈善家、模範……收到了數不清的榮譽和讚美,也遭到很多質疑和詆毀,在他身上我深刻了解到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哲理;他又是兒子、丈夫、父親、朋友……,更是一個愛唱歌、愛運動、愛變魔術的普通人,更讓我看到了“XX家”背後煙火裏的溫度。
慈善家的“朝花”,我以文字來“夕拾”。
那麼,親愛的讀者朋友,你心中的陳光標,又是什麼樣子呢?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