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推算預製菜市場3年後超萬億 正製定行業標準
中國預製菜銷售渠道85%以上集中在B端,進入老百姓餐桌的隻有不到15%,而在日本,這一比例已達到1︰1,這也說明預製菜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022年我國預製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 農業農村部國家首席獸醫師(官)李金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食品及配料博覽會、首屆中國國際預製菜產業博覽會上透露。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標委會正在製定農產品標準,標委會同時提出了兩個預製菜方麵的標準,正在加速修訂的過程中。
兩個預製菜標準將製定完成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具體部署,首次提出“提升淨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
預製菜行業在中國剛剛起步,行業標準對市場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業內企業熱切盼望行業標準的製定。
“我們得知,廣東省食品檢驗所的其中一個工作組現正推動食品和預製菜灣區標準的建立,使同一個標準適用於大灣區的廣東省九個城市和香港、澳門。有了灣區標準,產品的流通就方便得多,我們希望這個灣區標準可以盡早落實到更多的產品,進一步促進大灣區的一體化發展,讓更多美食可以更方便地運往各市區。” 一位香港企業負責人表示。
“我們企業在太平洋島國(馬紹爾、密克聯邦、帕勞、薩摩亞)設有漁業生產基地及夏威夷、關島等空運物流基地。整個船隊約有150艘漁船在太平洋捕撈金槍魚,目前漁獲主要仍是銷往美國、日本等市場。”一位香港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一直很希望將這些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金槍魚運回國內,供國民享用,但礙於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一直在努力推廣。現在,‘食博會’的舉辦正好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推廣金槍魚及其他進口的優質水產品。”
農業農村部國家首席獸醫師(官)李金祥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在於推動產業振興讓農民富起來。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扶持鄉村特色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
雖然預製菜行業被政府和企業一致看好,但是作為新興行業麵臨很多規範化發展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預製菜行業目前麵臨的主要問題包括產業集中度低、關鍵共性技術亟須突破、關鍵裝備亟須提升、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不足、標準體係的建設亟待開展等。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王守偉認為,“那些形成規模的預製菜品,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要跟蹤,製定具體的產品質量標準,這也是我們預製菜健康發展所必需的一個點。”
他還透露,“因為預製菜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所以它的標準現在還是比較匱乏的。目前,我們國家在預製菜方麵的標準方麵已經有所起步,標準和行業協會都紛紛在製定,農業農村部的農產品加工標委會也在製定農產品(的標準),標委會提出了兩個預製菜方麵的標準,在加速修訂的過程中。”
需全麵實現機器代人
“建議政府繼續設立科技專項,解決產業當中的卡脖子技術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單楊在科技方麵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建議,“我們現在預製菜隻有一些行業製定的團體標準,國家還沒有製定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比如我們預製菜是標準化、工業化的生產,沒有廚師、大師,是標準化的生產,所以標準化非常重要。”
他舉例說,自己來自湖南,湘菜每個大師的標準都不一樣,蒸魚的火候有大火、小火、文火、溫火、燜火,這個都沒有標準,都是經驗,“所以預製菜要工業化生產,一定要有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來規範生產。”
另外,從自動化生產加工角度看,需要推廣機器代人,“現在我們的工廠企業很難招到工人,生產車間溫度比較高,所以我們需要實行自動化、機器化,一些企業早就發布了要進軍這個行業,生產這方麵的設備的消息。”
此外,“需要菜品質量的保證與安全保障,原料品質的真實性,貨真價實。”他說。
浙江一家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真正的標準化應該是:整個生產過程全部由機器完成。標準化至少給我們帶來了三大好處。
“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品質。我們的產品口味還原度非常高,能把100分大廚的水平還原到80分左右。”他說,“此外,安全衛生。因為全部是機器參與,不存在人為的衛生隱患。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所有原材料信息都可追溯。現在預製菜發展有一個很大的痛點是不安全,也是政府部門監管的難題,標準化後,安全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預製菜的標準體係建設、龍頭企業培育、優質品牌打造、合作平台搭建也在穩步推進,產業的規模化、集群化、市場化程度持續提高,推動預製菜產業進入新時期。
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消費提質升級速度加快,以預製菜為代表的農食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預製菜一頭連接田間地頭,一頭連接餐飲消費,是典型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得益於中央和地方政策大力推動、各類企業和資本積極參與、冷鏈和速凍鎖鮮技術日漸成熟,預製菜產業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