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運河文化 叫響狀元品質 古貝春的文化軟實力和品質硬實力綜述
奔湧千年的大運河畔,澎湃著多姿多彩的飲食文化。其中,流傳於武城一帶的古貝春酒傳統釀造技藝被發揚光大,被列入第四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究其原因,除了武城境內擁有62.5公裏的衛運河和豐富的糧食作物,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更重要的是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一代代廣大的幹部職工,始終以傳承和發揚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為己任,精心加以保護和傳承,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古貝春企業文化,從而引領古貝春集團不斷發展壯大。
古運河畔,運河文化傳承千年
一草一木皆文化,一牆一角藏乾坤。走進古貝春集團工業旅遊園區,迎麵撲來的是一陣被運河文化滋養的氣息。“運水悠悠澤福地,情意綿綿古貝春”“昔日扁舟寄夢想,今朝航母載酒城”等標語點綴在綠樹花叢之間,喬石同誌題詞“武城佳釀,運河溢香”和舒同先生的題詞《古貝春讚》:“嘉樽古宴詩蘭陵,晶盅今席話武城。醇香甘洌神州譽,古貝之春運水中。”等碑刻鑲嵌在古貝春湖文化長廊上,廠史館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展示了古貝春與大運河的淵源,公司發祥地老廠門口的那棵從運河岸邊移植而來的醉柳,依然訴說著大運河的故事……
早在1981年,時任武城酒廠黨支部書記的張子文同誌就進京請舒同先生題寫了著名的《古貝春讚》。那一句“古貝之春運水中”,既點明了古貝春與運河的關係,又一語雙關地寓意著老先生對古貝春“好運常在”的祝福,這首《古貝春讚》也成為古貝春人珍藏的文化珍品。
1994年秋,著名評書演員劉蘭芳到古貝春集團總公司進行慰問演出,並題詞:運河岸畔古貝春,昔稱東陽冠金樽。嶽飛朱仙大捷日,宴賞此酒犒三軍。
1997年秋,公司麵向全國重金征集廣告語,一位初中生創作的“千年大運河,萬家古貝春”被選中,從此響徹齊魯大地。
為什麼古貝春總與“大運河”相伴相生?人們都說,是大運河孕育了古貝春。
由於灌溉的便利,大江大河的兩岸往往滋生著各種農耕文明。武城作為黃河衝積平原,又位於運河的東岸,其釀酒的地理位置是得天獨厚的。據文物顯示,武城的釀酒曆史能追溯到西漢時期,那時叫“東陽好酒”,運河的開挖進一步刺激了武城的釀酒業發展,隋唐時期“買好酒,貝州走,大船開到城門口”這樣的歌謠形象地印證了武城釀酒業因運河開通所帶來的繁榮。
1952年,當地幾家酒作坊在政府主導下公私合營,在清代光緒年間窖池和古井基礎上組建“國營武城酒廠”,結束了“口傳心授”的工藝傳承方式,開始了工廠化生產。70年過去了,經一代代古貝春人不斷創新發展、去粗存精,古貝春酒傳統釀造技藝這塊金牌越擦越亮。時至今日,生產工藝中長達90天——180天的發酵期、“三高一長”等獨特技藝仍在保留並全國獨有。
大運河文化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大運河文化,是運河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2002年至今,古貝春集團已舉辦了以運河為重要元素的二十屆“古貝春酒文化節”,由喬羽作詞、穀建芬作曲的《古貝春酒文化節節歌》,首句即是“采來大運河的芳香,釀造自己的酒漿”。20年過去了,作為德州市最大的節會活動,“古貝春酒文化節”仍為弘揚運河文化發揮著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11月9日,大型文化叢書《運河酒話》(德州卷)采風創作會在古貝春公司召開。時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曉峰表示,大運河文化是古貝春的文化底色,挖掘大運河文化是古貝春持之以恒的重要舉措。要以運河兩岸的精彩故事再現運河風情、彰顯古貝春的悠久曆史。2014年12月份,該書由線裝書局正式出版發行,以京杭大運河德州段流域風物人文為創作背景,收錄德州及各地作家精心創作的作品56篇,30餘萬字。2021年9月,由古貝春公司文化中心顧問李寬雲編著的《運河酒話(卷二)》由線裝書局出版發行。中國作協會員、德州市作協主席邢慶傑為該書作序。
今年正值古貝春建廠70周年。為致敬曆史,古貝春公司發起“運水流觴——紀念古貝春建廠70周年華語征文活動”,獲得廣大作者積極響應。目前獲獎作品已結集出版;9月26日,由古貝春公司出品,以運河酒坊為背景,講述乾隆下江南在武城運河岸邊微服私訪,在酒館懲惡揚善故事的微電影《春兒》在德州首映,為傳播和弘揚運河文化做出了新的貢獻。
古貝春公司為弘揚運河文化做出的貢獻引發廣泛關注。2019年秋,央視記者來古貝春公司采訪。10月2日,央視發現之旅頻道《品質》欄目播出了展現古貝春曆史文化和企業品質的專題片《千年大運河 魯酒古貝春》。節目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大運河文化博大精深,飲食文化隻是其中一個外在表現形式。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河,京杭大運河的開挖反映著人與自然的關係,蘊含著人定勝天的積極態度。所以繼承和弘揚大運河文化,絕不應止步於此,而是應深入挖掘其內在精神。
正如黨委書記、董事長徐秀菊所言:“弘揚運河文化,不但要繼承和發揚傳統釀造技藝,更重要的是要學習運河文化所蘊含的開拓奮進的精神內涵。”
為此,在今年的古貝春文化理念深化調整討論會上,古貝春的企業使命第一句就擬表述為“弘揚運河文化”,而“開拓奮進”的運河精神也與古貝春多年來堅持的“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的質量管理理念一脈相承。
詩酒園裏,狀元品質深入人心
武城曆史上曾出現過16位狀元,其中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狀元孫伏伽就是武城人,為此武城被譽為“狀元之鄉”。在今年的古貝春酒文化節上,舞台背景上方的“狀元帽”造型格外引人注目,而兩邊的帽翅則以船槳的造型呈現,暗喻古貝春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豪情,也傳遞出古貝春“鍛造狀元品質、爭創一流業績”的信心和底氣。
2005年3月,全國濃香型白酒質量鑒評大會在四川宜賓舉行,此次白酒鑒評會是1989年全國第五屆白酒評比以來的首次大規模評比。80多名國家級評酒專家對118個廠家的260個產品進行了從口感到理化指標的全麵鑒評,並采用密碼編號微機閱卷的形式,分兩組共計52輪次進行了為期3天的品評鑒定,最終結果為:38度古貝春在低度酒鑒評中位居第一,52度古貝春在高度酒鑒評中名列第二。古貝春酒能在強手如林的濃香型精品中脫穎而出,已從本質上躋身全國名酒之列。
“八大名酒沒有山東的份,心裏不平氣。山東自古出好漢,也應當出好酒。”這是已故老書記張子文的夙願。
45歲再掌三軍。張子文來武城酒廠時已不再年輕了,可他“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從研製純糧高檔白酒古貝春到推出“武城茅台”古貝元,從首創“三角”瓶型加《古貝春讚》背標,到創立“科研所”廣招人才,14年不停地“躬身拉磨”讓張子文累了一身病。正當1989年張子文瞄準全國評酒大會要奮起一擊的時候,他卻病倒了。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其實,從1976年武城特曲問世以來,古貝春在山東省的白酒評比中多次獲得第一名,為後來的質量登頂奠定了堅實基礎。1996年,一位名叫周曉峰的熱血青年接過了接力棒,他要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攀登,來日頂峰相見!
“要做就做第一,因為沒有人會記得第二”,周曉峰經常在全體幹部大會上這樣說。他多方聯係促成與五糧液的技術合作,邀請周恒剛等白酒專家來廠指導,解決了多年未解決的“酒尾不淨”痼疾,使古貝春的生產工藝再度改良;他廣招賢士、投資科研,培養了一大批包括中國白酒大師在內的白酒科研人才,建設了全國民營企業第一家“全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他建成“五合一”質量管理體係,從原料進廠到灌裝出廠,每一道工序都嚴格遵循“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的原則;他首創“白版”酒,又賦予“極簡包裝、極致品質”特點,成為古貝春的超級大單品、魯酒標杆;他修建魯酒企業第一家酒文化館,開企業文化建設之先河……
掌舵古貝春26年,企業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企業黨建先進單位”“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等殊榮,產品被授予“中華老字號”,頻獲“中國白酒國家評委感官質量獎、中國曆史文化名酒、中國白酒技術創新典範產品、中國白酒酒體設計獎、聯合國千年金獎”等國字號殊榮。
“追求卓越”已成為古貝春帶頭人的“性格接力”,“狀元品質”已成為古貝春廣大員工的共同追求。
質檢員張秀英,13年埋身化驗工作癡心不改,一朝奪得山東省白酒質量檢測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被授予“山東省輕工行業技術能手”“山東省白酒行業技術能手”兩大殊榮,業內稱為“魯酒質檢‘女狀元’”。問起她成功的秘訣:“沒別的,咱得對得起‘古貝春’仨字!”;市場部平麵設計專員王辰歲數不大卻從事平麵設計15年了,“玩”起電腦來那叫一個得心應手。2021年被山東省總工會授予“2021年度山東省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個人”稱號;2021年12月10日至13日,由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輕工紡織工業委員會、山東省輕工業聯合會主辦,山東省白酒協會承辦的“2021山東省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暨山東省白酒第三屆釀酒職業技能競賽”在濟南隆重舉辦。我公司派出1009車間優秀員工畢樹青、亢吉忠參加了此項活動。畢樹青榮獲“山東省輕工行業、山東省釀酒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我公司釀造團隊榮獲“五星級十大金牌手工釀造班”榮譽稱號……
文化育人,品質服人。站在新的曆史起點,古貝春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麵對前人開創與發展的宏偉基業,古貝春人有一百個、一千個理由趕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沒有一個理由去遲疑、去退縮。在發展的新征程上,古貝春將麵向百年目標,堅定企業航向,共唱奮進之聲,共築百年夢想。”古貝春公司總經理張洪昌說。
(李國鋒)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