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海水魚中嘌呤含量
嚴瑋桐
(九江市檢驗檢測認證中心食品分中心,江西九江 332000)
摘要:目的:探討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測定海水魚中嘌呤含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選擇新鮮的海鱸魚、黃花魚、鱈魚3種海水魚類,建立HPLC檢測方案,優化色譜條件後測定樣品不同部位的腺嘌呤、鳥嘌呤、次黃嘌呤、黃嘌呤含量。結果:4種嘌呤在0.1~400 mg/L的濃度範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係,相關係數均≥0.998,檢出限在0.047~0.106 mg/L,在0.021%~0.689%,平均回收率在94.289%~102.919%。不同海水魚中的嘌呤含量差異明顯,總嘌呤含量海鱸魚>鱈魚>黃花魚;同一海水魚不同部位的嘌呤含量差異明顯,總體上魚皮>內髒>魚肉。結論:HPLC法測定海水魚中嘌呤含量的精密度高、回收率好,是一種可行的檢測方案。
關鍵詞:海水魚;嘌呤;HPLC;含量測定;精密度
1 材料與方法
1.1 原料
本次試驗所用的海水魚,選擇新鮮的海鱸魚、黃花魚、鱈魚3種魚類,均購置某水產市場。
1.2 儀器和試劑
電子天平、HPLC儀、pH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超聲清洗器、冷凍高速離心機、真空旋轉蒸發儀、絞肉機、電熱恒溫水槽和超純水係統等。
色譜級的腺嘌呤、鳥嘌呤、次黃嘌呤、黃嘌呤,純度均>99%;色譜純甲醇、四丁基氫氧化銨、冰乙酸、三氟乙酸;分析純甲酸、高氯酸等。
1.3 實驗方法
1.3.1 色譜條件
(1)流動相。參考曲欣[1]的研究,色譜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水-甲醇-冰乙酸-20%四丁基氫氧化銨,體積比:879∶100∶15∶6;柱溫:30 ℃,流速:1 mL/min,進樣量:10 μL,檢測波長:254 nm。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確定最佳流速和檢測波長。
(2)流速。流動相確定後,選擇3種流速分離嘌呤,分別是0.8 mL/min、1 mL/min、1.2 mL/min,對比確定最佳流速。結果顯示:這3種流速均能在10 min內完成嘌呤的分離,其中0.8 mL/min分離效果最好,峰型最明顯,因此確定最佳流速是0.8 mL/min。
(3)檢測波長。配置嘌呤溶液,濃度為10 mg/L,然後進行全光譜掃描,設置範圍在200~400 nm,從而確定適宜檢測波長。結果顯示:嘌呤溶液在200~300 nm有吸收峰,腺嘌呤、鳥嘌呤、次黃嘌呤、黃嘌呤的最大吸收波長分別是265 nm、271 nm、254 nm、278 nm。INAZAWA[2]的研究中,波長選擇為260 nm;其他學者的研究中有254 nm、255 nm等[3-4]。本次試驗分析,發現幾種波長的檢測結果沒有明顯差異,最終選擇254 nm為檢測波長。
經過優化,最終確定色譜條件: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是水-甲醇-冰乙酸-20%四丁基氫氧化銨,體積比為879∶100∶15∶6;柱溫30 ℃,流速為0.8 mL/min,檢測波長為254 nm,進樣量為10 μL。
1.3.2 樣品處理
對海水魚樣品進行處理,目前已知方法有超聲法、高氯酸法、混合酸法等。其中,超聲法雖然操作簡單,但嘌呤的提取率低。高氯酸法操作步驟複雜,等待時間長,容易生成氯氣,會危害人身健康。混合酸法不僅對嘌呤的提取率高,而且甲酸對嘌呤具有保護作用。本研究最終采用混合酸法進行樣品處理,混合酸的組成是:三氟乙酸和甲酸,兩者的體積比是1∶1。
2 結果與分析
2.1 標準曲線
配製單一標準儲備液,濃度為1 600 mg/L,置於冰箱內在4 ℃恒溫下保存。取等體積4種嘌呤的單一標準儲備液,配製混合標準儲備液,濃度為4 00 mg/L。然後加入超純水稀釋處理,配製出不同濃度的溶液,分別是200 mg/L、100 mg/L、50 mg/L、10 mg/L、5 mg/L、1 mg/L、0.5 mg/L和0.1 mg/L。這些溶液使用0.45 μm的微孔濾膜過濾,然後進行色譜分析,檢出限是3倍信噪比對應的濃度。
根據優化後的色譜條件,檢測混合標品中的嘌呤含量。以樣品濃度作為軸,以峰麵積作為軸,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出回歸方程,並計算相關係數,見表1。結果顯示,這4種嘌呤在0.1~400 mg/L的濃度範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係,相關係數≥0.998,檢出限在0.047~0.106 mg/L。
2.2 精密度
采用優化後的色譜條件,對300 mg/L的混合標品連續進樣6次,根據每一次的測定結果,計算相對標準偏差(RSD),見表2。結果顯示,6次進樣測定值的在0.021%~0.689,說明該方法的精度較高。
2.3 加標回收率
使用電子天平準確稱量海鱸魚的魚肉樣品2.4 g,平均分為12份,每份樣品0.2 g。采用混合酸法進行處理,並根據優化後的色譜條件進行檢測。按照嘌呤含量的0.5倍、1.2倍,分別加入嘌呤標準品,配製成不同濃度的樣品,每個樣品測定3次,計算回收率和值,見表3。結果顯示,4種嘌呤的平均回收率在94.289%~102.919%,說明該方法處理樣品能減少嘌呤的損失量。
2.4 嘌呤含量測定結果
對3種海水魚樣品,分別選擇魚肉、魚皮和內髒3個部位,按照1.3.2方法進行處理,采用優化後的色譜條件進行檢測,得到4種嘌呤含量,並計算總嘌呤含量,見表4。分析可知:①不同海水魚中的嘌呤含量差異明顯,海鱸魚的次黃嘌呤和黃嘌呤含量最高,黃花魚的腺嘌呤含量最高,鱈魚的鳥嘌呤含量最高,總嘌呤含量海鱸魚>鱈魚>黃花魚;②同一海水魚中,不同部位的嘌呤含量差異明顯,內髒中的腺嘌呤和黃嘌呤含量最高,魚皮中的鳥嘌呤含量最高,魚肉中的次黃嘌呤含量最高,總體上魚皮>內髒>魚肉。
3 結論
HPLC技術具有高壓、高速、高靈敏度、進樣量少和環保的特點[5]。本次研究針對海鱸魚、黃花魚、鱈魚3種海水魚類,建立HPLC檢測方案,優化色譜條件後測定樣品不同部位的腺嘌呤、鳥嘌呤、次黃嘌呤、黃嘌呤含量,結論如下。
(1)選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以水-甲醇-冰乙酸-20%四丁基氫氧化銨為流動相,體積比為879∶100∶15∶6;柱溫30 ℃,流速為0.8 mL/min,檢測波長為254 nm。經試驗證實,4種嘌呤在0.1~400 mg/L的濃度範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係,精密度較高,回收率良好。
(2)總嘌呤含量方麵:海鱸魚>鱈魚>黃花魚;不同部位方麵:魚皮>內髒>魚肉。為避免人體內嘌呤含量增高,預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提示人們少食用海鱸魚,合理食用鱈魚、黃花魚;優先食用魚肉,減少魚皮和內髒的攝入量。
參考文獻
[1]曲欣,林洪,隋建新.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食品中嘌呤含量[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4(12):41-47.
[2]INAZAWA K,SATO A,KATO Y,et al.Determination and profiling of purines in foods by using HPLC and LC-MS[J].Nucleosides, Nucleotides and Nucleic Acids,2014,33(4/6):439-444.
[3]呂兵兵,張進傑,儲銀,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帶魚糜中的嘌呤含量[J].中國食品學報,2012,12(7):192-198.
[4]鄭麗婷,王瑞恒,樂虹雯,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啤酒中嘌呤含量[J].現代食品,2021(15):205-209.
[5]張敏敏.超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在世界杯賽程預測檢測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乳業科學與技術,2019,42(3):51-56.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