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中國乳製品進出口貿易問題及策略分析

2022-01-05 10:43:35來源: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

評論0我來說兩句

張子檳

(江南大學,江蘇無錫 214122)

摘 要:本文針對我國乳製品在國際上的市場占有率小、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較弱、處於出口劣勢地位的問題,分析了成因,並為擴大中國乳製品貿易競爭力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策略。

關鍵詞:中國;乳製品;進出口貿易;影響因素;策略

1 中國乳製品進口貿易現狀

1.1 乳製品進口總量增長迅速

2015年,乳製品進口量和進口額有所下降。隨後在需求拉動下,中國乳製品進口快速增長[1]。在之後的5年間,乳製品進口規模穩定增長,保持了較高的水平。2016年,我國乳製品的進口量為217.69萬t,同比上漲21.82%,進口額為63.8億美元,同比增長38%。2018年,乳製品進口量為264萬t,同比增加7.8%,進口額為101億美元,同比增長14.7%。2020年,乳製品進口量和進口額創造曆史新高,分別為337萬t和125.05億美元。但進口量增幅呈逐漸下降態勢,由2016年的21.82%降至2018年的6.72%,2020年增幅快速回升,達到10.20%。

1.2 乳製品進口市場集中度高

長期以來,我國乳製品主要從一些資源豐富的國家進口,如新西蘭、美國、澳大利亞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將近占整體進口量的80%。其中,作為我國乳製品最大來源國(進口份額占總量的35%)的新西蘭最值得關注。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西蘭政府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使得大部分新西蘭乳製品實施零關稅對中國出口,澳大利亞乳製品進口量進一步得到提升,在中國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乳製品市場目前對進口的依賴仍較強,國外價格變動對中國乳製品行業的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阻礙。同時,由於中國乳製品進口國家之間的集中度較高,這種布局對中國乳製品行業的轉型升級也將造成一定的阻礙[2]。

2 中國乳製品出口貿易現狀

2.1 中國乳製品出口總量下降

綜合近10年的中國乳製品出口現狀,乳製品出口量和出口額下降明顯,出口規模呈現各年波動變化走勢。受2008年行業醜聞影響,2009年中國乳製品出口量呈現斷崖式下跌,由2008年的120 633 t下降到2009年的36 780 t。除2015和2016年間出口量下降,出口額仍上升,2011—2019年間其餘年份出口量和出口額波動趨勢一致,整體均值不超過40 000 t。

2.2 中國乳製品對外貿易競爭力弱

2.2.1 TC指數

貿易競爭力指數,即(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數,是對國際競爭力分析時比較常用的測度指標之一,它表示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該指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其公式為:

Ci=(Xi-Mi)/( Xi+Mi)

Ci 的取值範圍為(-1,1)。Ci 高於 0,表明該國在該產品上具有競爭力或比較優勢;Ci 低於 0,表明該國在該產品上缺乏競爭力或比較劣勢;一般 Ci 高於0.8,該國在該產品上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

2008—2016年,中國乳製品貿易競爭力指數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08年中國乳製品指數為-0.19,隔年陡然降至-0.85,之後便一直在-0.95左右波動。這表明中國乳製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總體減弱。

2.2.2 指數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即(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指數,指的是國家總出口中某類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對於世界貿易總額中該商品貿易所占比例的大小,曾被世界銀行等廣泛用於測算產品的競爭力,其公式為:

RCAij=(Xij/Xtj)/( Xiw/Xtw)

RCA 指數數值越大,比較優勢越明顯。一般而言,當 RCA 大於 2.5,表明產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當 RCA 在 1.5 ~ 2.5,表明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當 RCA 在 1.0 ~ 1.5,表明產品具有中等競爭力;當RCA 小於 1.0,表明產品競爭力較弱。

2008年中國RCA指數為4.35,顯示為貿易競爭力很強,之後受到國內、國際兩方麵衝擊,指數持續走低。但是2008年後,中國RCA指數呈現在波動的特點,表明中國乳製品競爭力有回升的希望。

2.2.3 CA指數

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即指數,是產業或產品的出口比較優勢基礎上減去該產業或該產品的進口比較優勢。指數在指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考慮了該產業進口的影響。其公式為:

CAij=RCAij-(Mij/Mi)/ (Mwj/Mw)

如果一國CA指數大於0,說明該國貿易具有比較優勢;若CA指數小於0,則說明該國貿易不具有比較優勢。

2008年中國乳製品指數為1.11,可見競爭力良好,但在2009—2018年指數小於0,2013年、2014年劣勢的情況比較嚴重(數值分別為-12.23和-14.10),之後的年份稍有好轉,但十分有限(在-7左右波動)。表明中國乳製品的國際競爭力較弱。

3 乳製品進出口貿易影響因素

3.1 進口促進因素

在影響乳製品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方麵,當兩國貿易夥伴間存在優惠的貿易政策時,貿易產品交易成本的降低將促進貿易量的顯著上升;反之,若貿易夥伴間實施貿易管製措施,則將導致交易成本上升,貿易量下降。其中值得關注的典型代表是中國與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分別簽訂的自貿協定中關於乳製品的關稅政策變化[3]。中新自貿協定、中澳自貿協定都通過降低關稅等手段促進了兩國乳製品貿易的發展。

中澳自貿協定的簽訂,為澳大利亞增加了貿易優勢,助力澳大利亞開拓中國乳製品市場。但近年來,中澳貿易摩擦不斷。2021年5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自即日起,無限期暫停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澳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牽頭的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製下一切活動。目前正是兩國加強政策溝通,優化雙邊貿易的關鍵時期。長期來看,機製的暫停極大地壓縮了中澳之間的合作空間和領域,雙邊貿易開始出現增速下滑。

3.2 乳製品出口製約因素

資源稟賦是奶業競爭力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以及歐盟等國家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降低成本,同時原料奶質量亦優於我國[4]。我國在乳製品原料方麵缺乏先天資源優勢。近年來,我國奶牛存欄數量不斷下降,2018年下降至1 038萬頭,同比下降3.9%,2019年我國奶牛存欄量跌至1 000萬頭。

我國乳製品質量安全有待提高。2008年震驚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國內外消費者對中國奶粉行業信心大跌,追求進口奶粉,因此大量國外嬰幼兒奶粉湧入國內市場,極大地衝擊了我國整體乳業。

4 提高中國乳製品貿易競爭力策略

4.1 加強奶源基地標準化建設

乳品行業需要嚴格把控各個環節,例如生產原材料、加工、運輸等關卡,從而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另外,乳企還需完善行業監督體係,從而提高我國乳製品的國際競爭力。因此,相關部門應製定規則,加強對乳品行業安全的監督工作。①加強奶源基地標準化建設,完善乳製品生產、加工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②強化對原材料的檢驗,並加強對奶源所涉及環境(牛舍、擠奶站等)的監督控製,建設一批功能完善的質檢中心,避免在生產環節汙染原料奶;③相關部門可以從根源入手,嚴格把關奶牛飼料的生產加工環節,從而為高質量的安全乳品奠定堅實基礎。

4.2 優化乳製品結構,提升產品科技含量

為了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的乳製品出口,我國必須深入了解其需求。發展中國家對於我國的乳製品需求程度不高,是因為我國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資源稟賦、乳製品結構以及居民收入相似。因此我國需要豐富乳製品出口種類,滿足對方國內市場中各消費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同時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貿易壁壘。

優化乳製品結構,需要提高乳製品科技含量,推動科技化發展。目前歐美國家奶業科技貢獻率達70%~80%,而我國僅有50%。研發投資不足製約了乳品行業的可持續創新能力。因此,為加快乳品工業從資源加工型向科技化發展的過渡,我國應增加研發投入,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發展乳品品牌,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乳品。

4.3 擴大對外開放

對外貿易的自由開放力度,對推動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必須抓住“一帶一路”倡議機遇,擴大對外開放力度。

依靠“一帶一路”倡議,我國應與沿線國家,尤其是乳製品進口依存度和中國進口貿易依存度較高的國家加強交流合作,為乳製品流通提供政治保障。我國還應研究我國與沿線國家資源稟賦差異、乳製品結構差異、消費者偏好等信息,發揮本國優勢,擴大市場區域,提高貿易潛力,推動我國乳製品產業優質發展。

4.4 優化出口結構

要想更好地調整乳製品的出口結構,就應當逐步地提高乳製品的出口份額,尤其是對奶酪和奶粉等產品的出口,這樣才能促進乳製品的深加工,進而開拓乳製品的貿易發展,促進乳製品出口。當前國際市場上,由於貿易自由化使歐盟等國家,還有美國在乳製品方麵進行了高補貼,降低了這些發達國際的乳製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而東南亞和東亞的乳製品市場,目前存在著巨大競爭力,所以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了中國重點開發市場[5]。根據相關調查和研究表明,在區域自由貿易下,對農產品出口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而不同種類區域的自由貿易,對於農產品出口促進方麵有明顯差異。未來中國要實施區域貿易自由化,這一戰略的提出,可以有效改善這一情況,我國會盡量選擇與發展中國家達成區域自由貿易,尤其是發展較快,具有很大開拓空間的國家,這不僅可以促進乳製品消費的增長,而且也表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4.5 健全質量管理體製

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在乳製品市場的質量技術和標準方麵,已經有了不斷提高的趨勢,但是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健全質量標準和管理體係,不僅有效地推動了分類管理,也促進了市場細分,防止了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要想適應當前的貿易發展,就需要對現行生產標準進行研究,並製定更高的標準,才能與國際通行的標準接軌,進而加強貿易服務。乳製品在我國的消費市場很大,所以需要在產品和國家標準以及地方標準方麵有一定的靈活性,還應當兼顧當地的生產和消費條件差異,進一步完善乳製品生產加工。

5 結語

在國內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中國乳製品行業增長迅速。但是,由於生產成本、牛奶質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及國外奶製品的影響,國內乳製品的生產和供應無法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加入WTO後,中國提高了乳製品的進口率,以調節國內市場的不足。麵對日益擴大的乳製品貿易逆差,通過對我國乳製品進出口貿易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提出我國乳製品行業應對激增的貿易逆差的措施。研究認為,要加強奶源基地標準化建設,推進乳品加工技術創新,抓住“一帶一路”機會,擴大對外開放,提高乳製品多樣化水平,從而促進中國乳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彭虹.中國乳製品進口貿易現狀及政策優化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1):40-47

[2]謝海燕.中澳自貿協定對中國乳製品進出口貿易的效應分析[J].價格月刊,2020(9):89-94

[3]彭虹.中國乳製品進口需求彈性及優化政策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6):36-41

[4]張萍.“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乳業貿易格局優化研究[D].北京:北京農學院,2020.

[5]宋亞東.中國乳製品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及貿易潛力[J].中國流通經濟,2021(6):62-73.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2022年世界杯中國時間表 © 2012-2025 蘇格蘭vs英格蘭波膽分析

    京ICP備09075303號京公網安備1101085079, 1101055372號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金溝河1號9幢2門1層2號(郵編100039)

    聯係電話:010-88825653 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