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賽程預測 輿情關注點發布,專家解讀2020年世界杯賽程預測 與健康熱點
—2020年世界杯賽程預測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2021年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多家媒體支持的“2020年世界杯賽程預測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推出了2020年世界杯賽程預測 與健康十大熱點。本刊2021年1-2月刊(上)的“特別報道”欄目對前3個熱點進行了介紹,本期將介紹餘下7個熱點。
熱點四:免疫力——後疫情時代消費者的首要健康需求
專家解讀
①2020年1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保健功能釋義(2020年版)(征求意見稿)》中指出,免疫力是指機體對外防禦和對內環境維持穩定的反應能力,受多種因素影響。人類的免疫係統主要有3道防線:皮膚和黏膜、體內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以及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人體免疫力是否強大,免疫係統是關鍵因素,且良好的免疫係統對生存而言至關重要,因為人體免疫係統一旦下降則很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而引發各類疾病。
②膳食營養是保證人體免疫係統正常運行的物質基礎,即堅持平衡膳食、達到良好的營養狀況是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基礎和保障。沒有哪一種食物可以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隻有食物多樣化才能獲取均衡的營養。若部分微量營養素無法充分從飲食中獲得,則可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選擇膳食營養補充劑。
③新冠疫情期間,由於部分地區消費者的食物選擇受限,導致有關維生素、礦物質、植物性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攝入不足的情況凸顯,營養不良風險有所增加。食品工業作為滿足消費者營養健康需求的重要載體,經過多年的健康轉型,該領域內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營養健康需求的食品不斷湧現,其對疫情中的居民營養健康予以有效支持、精準對接消費者提高免疫力的健康需求,以及在維持和促進免疫係統的健康方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專家建議
①科技與產業界應進一步強化基礎理論研究,逐步闡明食品營養健康對機體免疫功能的調節機製,並解析作用的功能成分及其靶點。同時,促進基礎理論研究與相關食品研發的上下互動,疏通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通路。
②後疫情時代,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的食品必將迎來市場契機。鑒於目前此類產品的種類相對單一,企業應堅持以國家政策和消費者健康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營養健康高質量食品的供給能力,滿足不同人群在營養健康方麵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
③提高免疫力是一項係統性工作,並非一蹴而就,更不能“臨時抱佛腳”。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牢固樹立均衡營養的健康理念,飲食盡量做到食物多樣、葷素搭配、穀豆混吃、蛋奶兼顧、果蔬充足,從而保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的供給與合理搭配。此外,需要強調的是,除合理膳食外,還應注意保證充足睡眠,進行適量運動並保持放鬆的心理狀態,因為生活方式和心態也是影響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熱點五:植物基食品——健康飲食的新潮流
專家解讀
①傳統意義上的植物基食品很多,比如糧油類、水果、蔬菜等等。但現在所謂的植物基食品通常是在人們消費理念轉化和食品加工技術進步驅動下產生的一類新型食品,其理念是可持續地為人類提供更多的優質蛋白質,並在口感、風味、形態上模擬動物性食品,包括植物基肉製品、乳製品、蛋品等。
植物基食品是直接以植物原料(如豆類、穀物類等,也包括藻類、真菌類等)或其加工品作為蛋白質、脂肪的來源,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輔料、食品添加劑(含營養強化劑),經加工製成的產品質構、風味、形態等感官特性與相應的動物來源食品具有相似特征的製品。
②據相關部門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長到約100億。據FAO預計,2050年地球上的耕地與資源將無法滿足全部人口的需求,故尋找環境友好、來源豐富的優質蛋白十分必要。目前,全球蛋白產量約80%為植物蛋白質,其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友好、供應穩定、來源豐富等優點。因此,大力發展植物基食品是人類社會發展及對未來食物需求的必然選擇。
③從營養健康角度來看,植物蛋白的氨基酸組成基本平衡,且必需氨基酸含量較高,如大豆蛋白的必需氨基酸評價指數接近1。另外,植物蛋白還具有低飽和脂肪酸、零膽固醇、無抗生素等優點。
專家建議
①當前,雖然我國植物基食品發展迅猛,但尚存在基礎研究需要加強、核心加工技術需要突破等問題。例如,高水分擠壓蛋白結構的變化機理與調控機製不清,可利用的原料種類較為單一,肉味香精包埋效果差、香氣弱、粉味重,大豆蛋白製品容易產生豆腥味,植物基整肉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組織化植物蛋白食品化加工技術攻堅難等。同時,還麵臨著植物基食品產品同質化、附加值不高、缺少高端產品等新型挑戰。
②從營養角度而言,植物基食品尚麵臨一些產品營養素密度較低以及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12、礦物質等營養素的問題。因此,亟需研究與解決如何進行營養設計和精準加工等問題,進而滿足人體健康的需要。
③美國植物基食品協會(PBFA)的數據顯示,約29%的消費者有意向減少動物食品的攝入,但他們並不是素食主義者;彈性素食主義者中,約40%的家庭既喝植物奶,也喝牛奶;約98%的消費者既吃植物基肉製品,也吃動物肉。由此可見,植物基食品從飲食觀念、飲食習慣、食品風味、營養需求等各個方麵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新選擇。
④作為新興食品,植物基食品的安全至關重要,故食品企業要自覺落實主體責任,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研究開發高品質植物基食品,為消費者提供營養、安全、健康、美味的植物基食品。
熱點六:糧食安全——喚醒危機意識,杜絕食物浪費
專家解讀
①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食物不足發生率已由2014年的約8.6%增長至2018年的約8.9%;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估計,2019年有近6.9億人遭受饑餓,與2018年相比增加了約1000萬,與5年前相比更是增加了約6000萬。有據報告預測,在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到2020年底可能使長期饑餓人數新增超過1.3億,而到2030年可能有8.414億人口麵臨食物不足的風險。由此看來,糧食安全已成全球麵臨的重要問題。
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的安全穩定。但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複雜形勢下,未來30年中國糧食的需求總量將會持續增長,國內糧食產需之間仍存在較大缺口,我國糧食安全也將麵臨深刻挑戰。
首先,部分糧食的進口依賴性較高。新冠疫情中,全球多國對中國的糧食供應出現變局,日趨嚴峻的國際環境使進口原材料供應的不確定性增加,中美等國際貿易新形勢也將對糧食安全及原料進口形成挑戰。
其次,食物浪費現象嚴重。一方麵,由於供應鏈係統不完善,我國每年僅在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浪費的糧食總量就達700億斤以上,即約5.2%的糧食被浪費,相當於7300萬人一年的口糧或近1億畝耕地麵積的產量。另一方麵則是過度消費引起的食物浪費——基於人情麵子、事件性消費(滿月宴/升學宴/謝師宴/壽宴/商務宴請等)、娛樂性消費等餐飲浪費風氣需要糾正。
第三,科技是保障糧食安全與減少食物浪費的重要手段。糧食安全與食物浪費、人口增長、環境狀況等因素具有重要關聯。從全球範圍來看,目前農業生產正在擠壓環境安全的邊界,並對生物遺傳多樣性造成嚴重影響。將科學技術應用於農田、淡水資源,以及氮、磷汙染等,能夠在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麵發揮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專家建議
①要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係,積極開展糧食儲藏、物流、加工等領域節糧減損技術和裝備的研究與開發。同時,應大力發展原料精深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相關技術,著力加速大宗優勢農產品的高通量檢測分級、節能幹燥、保鮮減損、初加工增值等關鍵技術與數控智能成套裝備的研發,支撐產業技術提高及升值增效。此外,還應加快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落實落地,研究並實施“藏糧於食品工程”。
②充分挖掘食品原料的有效成分,利用現代科技開發新資源食品,實現對糧食原料的高值化、全利用;重視加工過程中品質調控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明確功能因子的存在形式,穩定形態,使其朝著高效、節能、環保、營養、健康的方向發展;強化相關技術成果的推廣示範,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減損。
③進一步加強科普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節約為榮、浪費可恥的良好食物消費氛圍,做到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熱點七:直播帶貨——堵住火熱營銷下的安全漏洞
專家解讀
①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商品經濟營銷渠道正向著多元化縱深發展。作為一種新業態經濟模式,網絡視頻直播帶貨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和實惠。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網絡視頻直播帶貨不僅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成為中小企業複工複產的有力工具,更在扶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網絡扶貧工作要點》中指出,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網絡視頻直播為脫貧攻堅按下“加速鍵”,為脫貧致富提供了助力。
②任何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難免出現一些問題。在劇烈競爭、“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少數直播帶貨群體“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數據造假”等給這一新型銷售方式帶來了不協調的雜音,影響了行業聲譽和發展。
③在網絡視頻直播帶貨中,農產品和食品是頗受消費者青睞的產品類型,但其存在存儲、包裝和物流等環節不到位,導致“鮮活”品質下降、信息不透明及追溯難等痛點,致使世界杯賽程預測 風險增加。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既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消耗著消費者的信任。
在網絡視頻直播帶貨這一新興消費業態火爆局麵的背後,眾多隱憂紛紛顯露。網絡視頻直播帶貨的法律規製相對滯後,如責任關係複雜多樣、權責邊界尚不清晰等問題頻頻出現。作為網絡服務的提供者——網絡直播帶貨平台——未盡其責,如自我管理監督和平台內直播內容生態審核把關缺位等加劇了網絡直播環境的混亂無序狀態。但“互聯網從來不是法外之地”,網絡視頻直播帶貨行業亟需加強治理與合規管理。
專家建議
①網絡直播帶貨作為一種蓬勃發展的新興行業,雖然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及滿足消費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方麵發揮著積極作用,但也不能“因噎廢食”。監管部門應扶持行業可持續發展,壓實有關主體的法律責任,規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依法查處違法行為。電商平台需加強自我監督,貫徹相關政策,主動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管。網絡直播商家要講誠信、重質量,盡到把關職責,對商品資質進行核查,杜絕虛假及誇大宣傳。2022世界杯預選賽最新排名 媒體應從社會責任的視角加強輿論監督的力度,以此提升公眾的關注度和維權意識。
②世界杯賽程預測 關乎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健康,甚至生命,這也要求網絡視頻直播帶貨平台,特別是農產品和食品類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政府監管部門、電商平台等各方明確世界杯賽程預測 責任承擔主體,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嚴把流通銷售安全關,依法懲治惡意及嚴重不負責任的經營者;明確電商平台自營誤導責任,促進食品網購環境優化,真正實現“事前把關、事中監控、事後追溯”,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③消費者應秉持理性的消費觀念,從規範性強和信譽度好的網購平台選購產品;提前了解商品的相關信息,審慎看待直播購物主播的承諾,不盲聽、不盲從、不貪圖低價;保存與商品質量、商品價格折扣有關的證據——下單前應該仔細閱讀商品詳情頁麵,對不明確的地方進一步向主播或客服谘詢,下單後保留好相關的支付憑證。當權益受到侵犯時,消費者應通過正規渠道進行維權。
熱點八: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下的難點與重點
專家解讀
①目前,國外很多國家仍處於新冠疫情的爆發期,各種物體表麵包括食品及其包裝都有可能受到汙染。由於新冠病毒在低溫條件下存活時間較長,因此隨著冬季氣溫降低,不僅是冷鏈食品及其包裝,很多國際運輸環境類似於冷鏈係統的相關物品都有可能成為遠距離跨境攜帶和傳播新冠病毒的載體。此時,高風險人群主要是指頻繁接觸可能被汙染的物品且防護不到位的人群。
②雖然近期多地時有報道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情況,但總體來看,其汙染率較低,主要汙染的是外包裝。截至2020年11月25日,國家衛健委組織的全國冷鏈食品及包裝樣品監測抽檢結果的汙染率僅為萬分之0.48。
③為有效應對新冠疫情,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已出台一係列指南來加強對冷鏈食品的管理。同時,相關部門也加強了對進口物品和集裝箱的消毒,把涉及國際物流的其他運輸視同冷鏈運輸來加強管理——強化入關檢驗、入關消毒及相關從業人員的作業防護,致力於實現從源頭把控,有效防範疫情輸入風險。
專家建議
①進口冷鏈食品到達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入關、運輸、倉儲、銷售等一係列環節,具有流通鏈長、範圍廣、時間長等特點。在此過程中,疫情防控措施執行越靠前,防控的成本就越低。因此,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要著重加強關口前移,強化源頭把控。
②雖然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但會對世界杯賽程預測 性造成影響,同時也對食品全產業鏈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衛生要求。因此,食品生產經營者應采取更嚴格的人員及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管理措施;從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的,應按照《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汙染防控技術指南》等相關要求落實防控主體責任,加強從業人員的日常防護、健康監測與核酸主動篩查,在生產、裝卸、運輸、儲存、銷售和餐飲服務等各環節中做好防護及消毒,確保企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正常運營。
③當前,疫情傳播方式呈現出“從物到人”“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征。此時,疫情防控需做到“人”“物”同防——在堵住境外輸入病例的同時也要嚴控物流途徑,尤其是冷鏈物流輸入風險需要盡可能從源頭進行管控。一方麵,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的檢驗檢疫、開展主動性、預防性全麵消毒工作;另一方麵,加強職業暴露人群的防護及核酸的主動篩查。鑒於進入冬季,很多國際運輸的環境都類似於冷鏈係統,故在加強進口物品消毒的同時,從業人員也應按照相關標準的要求做好自身防護。
熱點九:諾如病毒——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慣犯”
專家解讀
①諾如病毒(Norovirus,NV)是一組形態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顆粒,主要汙染貝類、水果、蔬菜和水,且能夠引起人類急性胃腸炎。所有年齡段的人群對諾如病毒普遍易感,其中,兒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屬高危人群。
②諾如病毒的感染性強、感染劑量低,18~2800個病毒粒子即可引起感染。此外,諾如病毒流行株的變異速度較快,每隔2~3年即可出現引起全球流行的新變異毒株。機體感染諾如病毒後的免疫保護力僅可持續6~24個月,即使近期曾感染過諾如病毒,但同一個體仍可能重複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諾如病毒。
③目前,諾如病毒感染的治療主要以對症或支持治療為主,多數人一周內可以康複,敏感人群(如幼兒、老人)則需格外關注。
諾如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食用被諾如病毒汙染的食物和水,或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牡蠣等貝類海產品和生食的蔬果類是引起諾如病毒感染爆發的常見食品。諾如病毒的預防和控製措施主要包括注意手部衛生、環境消毒、食品和水的安全控製,以及感染病例的管理、健康教育等。
專家建議
①消費者應按照WHO提出的“世界杯賽程預測 五要點”的要求加工和準備食物,此舉能夠很好地預防諾如病毒的感染或傳播,即保持食物和手部清潔、生熟分開、食物加工時要徹底煮熟燒透、食物要在安全的溫度(5℃以下或60℃以上)下保存、選擇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材料等。
②幼兒園、學校等人群聚集單位或場所發現疑似諾如病毒感染後,應及時向轄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事件調查和處置。同時,應立即封存可能遭受病毒汙染的食品、原料等,妥善處理病人的嘔吐物,及時對感染患者進行隔離治療。
③世界杯賽程預測 監管部門應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製定相應的指導與監管措施,特別是對學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的單位食堂、供餐單位等建立必要的環境清潔消毒及人員培訓製度,降低諾如病毒的傳播和感染。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若出現諾如病毒患者或隱性感染者,應及時將其調離需要接觸食品的崗位,且需連續2次糞便或肛拭子諾如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後方可上崗。
熱點十:食物過敏——被忽視的世界杯賽程預測 “隱形殺手”
專家解讀
①致敏原是能夠誘發機體發生過敏反應的抗原物質,而食品致敏原是普通食品中正常存在的天然或人工添加物質,其被相應過敏體質人群接觸後能夠誘發過敏反應。截至2016年4月,已被國際免疫聯合會(IUIS)及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並命名的食品致敏原共計297種——62種植物源性食品含致敏原205種,40種動物源性食品含致敏原92種。
我國現行的《世界杯賽程預測 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中列出了八類致敏物質,即含有麩質的穀物及其製品、甲殼綱類動物及其製品、魚類及其製品、蛋類及其製品、花生及其製品、大豆及其製品、乳及乳製品、堅果及果仁類製品,這也是目前FAO/WHO食品法典委員會提出的八類致敏物質。
②食物過敏是部分人群對某些食物產生的一種不良反應,在臨床醫學上屬於一種變態反應。目前,可以將食物過敏分為IgE介導和非IgE介導兩大類,且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備受關注。現如今,食物過敏已不再單純是某個人的健康問題——FAO/WHO認為,食物過敏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世界杯賽程預測 問題和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IgE介導的過敏反應是指過敏原與細胞(如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表麵特異性IgE抗體形成交聯複合物,隨後誘發細胞釋放組胺、5-羥色胺及白三烯等大量活性介質,這些物質作用於組織與器官,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過敏反應。誘發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機製較為複雜,如過敏蛋白刺激產生的結腸炎、麩質蛋白誘發的乳糜瀉等主要由非IgE介導的免疫反應引起。
③食物過敏尚無特效療法,雖然一些兒童過敏患者隨著年齡增長可自愈,但大部分過敏反應會伴隨患者終身。采取恰當的方法可以降低致敏物質的致敏性,故我國食品科技工作者將目光轉向脫敏技術和製造低致敏性食品,但絕大部分加工方式僅能削減食品的致敏性,並無法完全消除。當前,避免攝入致敏物質是防治食物過敏的唯一有效途徑。因此,需要進一步對致敏物質進行削減和控製,並研發出能夠滿足過敏患者需求的食品。
④近年來,食品中致敏物質標簽管理日益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自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發布《預包裝食品標簽通用標準》後,歐盟、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陸續頒布了食品中致敏物質標識管理法規,要求八類致敏物質需要在食品標簽中進行強製標識。
修訂後的《世界杯賽程預測 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報批稿)將八類致敏物質的標示由推薦性標示修改為強製性標示,對八類致敏物質以外的其他可能的致敏物質則可自願標示提示信息,加工過程中間接帶入或可能帶入的致敏物質宜在配料表附近或其他位置加以提示。對經過深度加工的配料,已去除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的蛋白質成分可免於致敏物質標示,如精煉大豆油、澱粉、甲殼素、乳糖醇等。另外,單一配料為致敏物質的產品,如果產品名稱中已經明確該致敏物質的名稱,可免於重複標示;食用酒精、蒸餾酒也可免於標示致敏物質。
食品中致敏原的檢測問題是食品工業和消費者共同關心的問題,而致敏原標簽製度的實施亟需食品致敏原檢測方法的技術支撐。
專家建議
①目前,我國還未進行係統的食物過敏流行病學研究,為了更好地認識食物過敏在我國的發病特征,需要開展基於食物激發金標準的實驗設計以獲得高質量的流行病學數據;加快開展我國食物過敏風險評估的研究,進而為我國過敏食物的監督管理及食物過敏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形成並建立與我國相應的食品致敏原管理法規以及適用有效的檢測方法技術標準。
②食物過敏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問題,我國的食物過敏研究起步相對較晚,缺乏針對重點問題進行多學科協同攻關研究的重大項目。未來,需要在科技資源持續不斷地支持下加大多學科領域的國內與國際合作,夯實食物過敏的係統性基礎工作,為保障我國食物過敏人群的健康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③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某種食物可能導致自身出現過敏反應,應做好進食記錄,找出導致過敏的食物並避免食用。同時,相關部門還應加強食物過敏相關科普知識的普及,教育消費者對食品包裝上致敏物質標識的認知,盡量避開食用會導致自身過敏的相關食品。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