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不同溫度對小麥粉貯藏中黃曲黴生長及黃曲黴毒素累積影響

2017-11-22 10:03:29來源:

評論0我來說兩句
不同溫度對小麥粉貯藏過程中黃曲黴生長及黃曲黴毒素累積的影響
□ 陸陽 南通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
摘 要:研究了小麥粉在不同溫度下(12℃、20℃、28℃、36℃、44℃)貯藏過程中黃曲黴生長和黃曲黴毒素積累的情況,並對小麥粉的溫度與黃曲黴生長量和黃曲黴毒素積累量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為小麥粉貯藏期間真菌危害的早期預測提供依據。實驗結果表明,在貯藏期間不同溫度小麥粉中黃曲黴生長量和黃曲黴毒素積累量隨貯藏時間的延長先快速升高,後基本保持不變。貯藏時間相同時,黃曲黴生長量和黃曲黴毒素積累量隨小麥粉溫度的升高呈升高趨勢。相關分析表明,小麥粉貯藏溫度與黃曲黴生長量及黃曲黴毒素積累量均呈極顯著的正相關(P<0.01)。
關鍵詞:小麥粉 溫度 黃曲黴 黃曲黴毒素 相關性分析
黃曲黴是一種常見的腐生真菌,多見於發黴的糧食、糧製品及其它黴腐的有機物上。黃曲黴毒素是一類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均為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黃曲黴毒素主要是黃曲黴、寄生曲黴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當糧食儲藏不當時,容易被黃曲黴或寄生曲黴汙染而產生此類毒素,其中小麥粉是最容易生長黴菌和產生黴菌毒素的食品原料之一。相關資料顯示,正常小麥的呼吸強度大,吸濕性強 [1],並且小麥胚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極易感染大量微生物,在潮濕、高溫條件下,小麥常常是黴菌生長和繁殖的基質,易產生黴菌毒素 [2]。小麥粉是小麥經過進一步脫皮、去胚、粉碎所得,新出機的小麥粉溫度較高,一般在30~35℃,因其溫度高、水分大,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創造了條件 [3]。失去了小麥原有的外蠟質層保護,小麥粉較小麥接觸空氣的麵積更大,極易被黃曲黴等黴菌汙染發生黴變,酸敗變苦,不宜長期貯藏。黃曲黴分泌的黃曲黴毒素由15~20種化合物構成,其中以AFB1的危害性和毒性最強,被國際腫瘤研究機構列為人類第一大致癌物質。因此,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溫度貯存條件對小麥粉中黴菌菌落總數和黃曲黴毒素積累量的影響,並由此進行相關性分析,為提高小麥粉等糧食在貯藏期間的防黴科學化、係統化、規範化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材料:市售玉米粉—玉米粒粉末細膩,無結塊。
試劑:葡萄糖、氯化鈉、甲醇、瓊脂、苯酚均為分析純,酶聯免疫定量測試盒由江蘇維賽科技生物發展有限公司提供。
儀器:DHP-9162型電熱恒溫培養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AL104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VB-95型高壓蒸汽滅菌鍋(德國SYSTEC有限公司)、EAB1-2015型黃曲黴毒素測定儀(彙兒儀器有限公司)等。
1.2 試驗方法
1.2.1 小麥粉的處理:將等量的小麥粉裝入保鮮袋中,分別用5台智能人工氣候箱對小麥粉溫度進行調控,溫度分別控製在12℃、20℃、28℃、36℃、44℃,對小麥進行貯藏,每隔3天取樣,直至有肉眼可見的黴斑出現;測定每個樣品中的黃曲黴菌落數和黃曲黴毒素含量。
1.2.2 含量測定:對小麥粉中黃曲黴菌落數和黃曲黴毒素含量進行測定。①根據GB/T 4789.2-2010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方法檢測黃曲黴菌落生長情況,以菌落數(CFU/g)的對數計。②根據ELISA酶聯免疫法,利用江蘇維賽科技生物發展有限公司的黃曲黴毒素試劑盒進行檢測 [4~6],測定數據結果利用SAS 9.2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溫度下小麥粉貯藏過程中黃曲黴菌落的生長情況
記錄並統計每個溫度下的黃曲黴菌落總數,將得到的數據用EXCEL表格進行統計,繪製小麥粉在不同溫度下貯藏過程中黃曲黴生長情況,見圖1。
\
對整個貯藏過程進行分析,由圖1可知,不同溫度下的小麥粉在貯藏過程中的黃曲黴生長趨勢相近,生長情況先呈上升趨勢,到中後期生長情況變化逐漸平穩。這是由於小麥粉在貯藏前期黃曲黴在合適的生長條件下快速生長,當其生物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微生物間存在競爭作用,黃曲黴菌落總數趨於平穩,甚至略有下降 [7~8]。在貯藏時間相同時,黃曲黴菌落生長量隨小麥粉溫度的升高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溫度在28℃時的小麥粉在貯藏過程中黃曲黴菌落較其他溫度要豐富,貯藏21d左右時,溫度在28℃下的小麥粉中出現肉眼可見黴菌;溫度在12℃下的小麥粉在貯藏期間黃曲黴菌落的生長量一直低於其他貯藏溫度 [9]
2.2 不同溫度下小麥粉貯藏過程中黃曲黴毒素的累積情況
不同溫度下的小麥粉在貯藏過程中黃曲黴毒素的累積量見圖2。
\
由圖2數據分析可知,小麥粉中黃曲黴毒素含量隨貯藏時間的延長總體呈上升趨勢,在貯藏後期增長率逐漸趨於平穩。貯藏時間相同時,黃曲黴毒素含量隨小麥粉溫度的升高總體呈上升趨勢,該現象與黃曲黴菌生長情況在貯藏時間的變化趨勢一致。因此,黃曲黴生長量的增長與黃曲黴毒素的累積有一定的相關性。
2.3小麥粉貯藏溫度和黃曲黴生長量及黃曲黴毒素累積量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對貯藏21d的小麥粉不同溫度和黃曲黴生長量及黃曲黴毒素產生累積量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見表1。
\
由表1分析可見,不同溫度下小麥粉中黃曲黴菌落數及黃曲黴毒素累積量間都呈現出極顯著的正相關(P<0.01),其中小麥粉溫度與黃曲黴菌生長量的相關性極顯著,由此可見降低小麥粉的貯藏溫度有助於抑製黃曲黴在貯藏期間的生長和黃曲黴毒素的累積 [10、11]
3 小結和討論
黴菌是形成分枝菌絲的真菌的總稱,大多屬於中溫型微生物,在不同溫度的小麥粉中其生長量呈現先快速升高、後趨於平穩的趨勢,黃曲黴毒素累積量和黃曲黴生長量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由試驗可見,黃曲黴最適宜的生長溫度一般為20~30℃,繁殖產毒的最適溫度為25~30℃。貯藏21d時黃曲黴生長量、黃曲黴毒素累積量與小麥粉的貯藏溫度都呈現出極顯著的正相關。本試驗以檢測微生物活動狀況為基本方法,測定黴菌菌落總數以及黃曲黴菌落數的變化,通過研究不同溫度條件下小麥粉微生物活動狀況變化的一般規律,探索一種預測儲藏小麥粉中微生物活動及其可能危害程度的途徑,為小麥粉貯藏期間活動危害的早期預測提供一類有效的技術措施 [12]。這也是研究黃曲黴的生長以及黃曲黴毒素產生的前提基礎,是尋找黃曲黴毒素控製方式的關鍵,可見降低小麥粉的貯藏溫度是一種降低貯藏過程中黃曲黴生長速度、減少黃曲黴累積量的有效手段 [13~15]
黃曲黴是一類毒性十分強的汙染物,對於它的控製和預防一直以來是科學家不斷研究的課題,也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效,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各項配套措施的實施,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徹底控製黃曲黴及其毒素汙染。
參考文獻:
[1] 上海飛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黃曲黴毒素的危害、限量標準及檢測方法[J]. 世界杯賽程預測導刊,2017,(13):58-60.
[2] 石慶楠.穀物中黴菌毒素的研究進展[J].現代食品,2017,(05):47-49.
[3] 勞文豔,林素珍.黃曲黴毒素對食品的汙染及危害[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64-69.
[4] 劉立芳.黃曲黴毒素的檢測及其降解方法進展[J].中國釀造,2014,(01):23-26.
[5] 黃潔.黃曲黴毒素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化學分析計量,2013,(03):100-104.
[6] 謝剛,王鬆雪,張豔.超高效液相色譜法快速檢測糧食中黃曲黴毒素的含量[J].分析化學,2013,(02):223-228.
[7] 付強,鞠興榮,高瑀瓏.不同儲藏條件下小麥粉揮發物與理化指標相關性分析[J].糧食儲藏,2012,(01):42-46.
[8] 王壘,郭禎祥,馬洪娟.不同溫濕條件下小麥粉儲藏期營養品質變化規律研究[J].糧食與油脂,2011,(04):43-45.
[9] 周建新,王璐,彭雪霽,宋佳. 溫濕度對小麥粉儲藏過程中細菌量的影響研究[J]. 糧食儲藏,2010,(01):42-44+56.
[10] 吳兆蕃.黃曲黴毒素的研究進展[J].甘肅科技,2010,(18):89-93+84.
[11] 李培武,張道宏,楊揚,崔野韓,張奇,張文,丁小霞,王秀嬪,薑俊.糧油製品中黃曲黴毒素脫毒研究進展[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0,(02):315-319.
[12] 王若蘭,李守星,陳英明,趙果,李進.高筋小麥粉儲藏技術的研究[J].糧食與飼料工業,2012,(04):15-18+22.
[13] 袁建,宋佳,鞠興榮,楊曉蓉,賈繼榮,蔣甜燕.小麥粉儲藏期間水分變化規律的探討[J].糧食儲藏,2009,(06):39-42.
[14] 蔣甜燕.不同儲藏條件下小麥粉品質變化規律的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
[15] 彭堅,韓北忠.小麥中黃曲黴生長的預測模型[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2):51-54+57.
江蘇省南通市科技局社會發展計劃(qyz15087)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8

    京ICP備09075303號-1 海澱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1號樓1004室(郵編100039)

    聯係電話: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業務谘詢:010-88825689 值班電話:1860056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