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引領檢驗檢測智能新時代
第九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
發展論壇暨展覽會舉辦
本次論壇以“‘互聯網+’與檢驗檢測智能化”為主題,以推動檢測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發展為目的,加強了第三方檢測實驗室間的了解與溝通,使先進檢測技術、產品和經驗得到推廣。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暨展覽會論壇創辦於2009年,迄今為止已連續成功舉辦九屆,累積參會5000餘人次。作為第三方檢測行業高峰論壇,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暨展覽會被譽為檢測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重要活動之一。
嘉賓合影本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主要由開幕式、主題演講、產品展覽、實驗室展示、專題分論壇等一係列活動組成。論壇邀請了國家認監委領導介紹我國實驗室發展情況和要求,環保部領導解讀環境檢測政策及對環境檢測機構的要求,食藥監總局領導解讀
食品檢測機構的要求,投資公司對第三方檢測投融資等,同時還邀請了權威認證機構、國內外檢測機構、分析測試中心、檢測實驗室和企業質量控製部的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實驗室管理人員、資深工程師等共同參會研討。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有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院長李新實、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賀水山、澳大利亞前貿易部部長Andrew Robb、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主任喬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副秘書長宋桂蘭、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總工蘇誌良、正泰集團副總裁陳劍克,此外,還有來自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局、國家環境監測總站、中國認證認可協會、美國FDA卓越中心、新西蘭尊係(同音)實驗室、土耳其中國經濟匹配中心、波蘭家禽商會、澳大利亞大使館的各位專家,以及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歐陸集團、華測集團、廣州金玉、浙江方圓集團等眾多國內外知名檢測機構代表共1100人蒞臨會議。
李新實:把握互聯網發展趨勢,加速第三方檢測智能化
檢驗檢測是國家公認的國家質量基礎之一,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其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進科技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參與國際競爭等方麵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李新實表示,2016年全國檢驗檢測機構實現營業收入2065.11億元,同比增長14.73%。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國33235家檢驗檢測機構中,企業首次突破2萬家,達到21012家,占機構總量的63.22%,這標誌著檢驗檢測市場化機製正在形成,第三方檢測漸入佳境。
我國第三方檢測正在蓬勃發展,但數據分析結果卻暴露出第三方檢測仍存在機構整合不力、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小而弱、小而散”、群嶺無峰等諸多問題和薄弱環節。李新實指出,立足於解決檢驗檢測的現實問題和長遠謀劃,本次論壇以“‘互聯網+’與檢驗檢測智能化”為主題,就是期待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能跳出自身局限,將檢驗檢測的聲響投射到“互聯網+”的時代背景牆上,借助“互聯網+”如火如荼的勢頭,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衍生出新的價值,促進檢驗檢測行業的長遠發展。
如何利用好“互聯網+”實現檢驗檢測智能化,實現檢驗檢測的更好發展,李新實院長對此提出了四點建議。
首先要明勢而動,以“互聯網+”和智能化引領第三方檢測為方向,將“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放在主體位置,納入檢驗檢測未來長遠發展計劃,明確發展方向,理清發展思路,找準發展路徑,實現從傳統檢驗檢測向“互聯網+”與智能化的新跨越。
其次要順勢而為,以“互聯網+”與智能化提升第三方檢測的供給水平,提高檢驗檢測生產力。目前,第三方檢測“互聯網+”與智能化剛剛起步,國內的一些第三方檢測機構無論是在認識上還是在實踐上都與外資檢驗機構有較大差距。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若想站穩腳跟,實現彎道趕超,就要向“互聯網+”與智能化要生產力、要效率、要未來。
再次就是要趁勢而上,以“互聯網+”與智能化加速第三方檢測資源的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是國務院確定的一項重大改革任務,也是做大做強檢驗檢測服務業的必經之路。借助互聯網開放、中立的特性,通過挖掘大數據將第三方檢測行業的現狀客觀完整地呈現給社會,一方麵能夠讓資本認清風險,有效避免第三方檢測機構因被誤導而出現一哄而上,泥沙俱下的局麵。另一方麵,也為已有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整合資源提供一個互聯互通、合作聯合、抱團取暖的平台,最大限度地發揮“互聯網+”與智能化在檢測資源整合中的作用。
最後要蓄勢而發,以“互聯網+”與智能化的延展作為第三方檢測的價值鏈條。人工智能的基礎是海量可挖掘的數據,檢驗檢測機構手中積累了大量的專業檢測數據,在數據為王的今天,這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推進“互聯網+”與智能化檢驗檢測中具有其他領域無法比擬的優勢。
李新實院長表示,希望能夠借助論壇這個平台集思廣益,各位專家、從業人員能夠暢所欲言,為推動我國第三方檢測產業發展獻計獻策,為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Andrew Robb:加強檢驗檢測領域創新,增強國際貿易信心
檢驗檢測在促進國際貿易以及遵循國際標準方麵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良好的設備及其使用人員的操作技能可提升貿易雙方交易過程中的信心和彼此的信任程度,為國際貿易化投資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基礎。但作為一項服務,糟糕的技能以及人為的錯誤往往是檢測實驗室最薄弱的環節,對此,Andrew Robb提出應加強檢驗檢測領域的創新,隻有技術革新才能解決這些問題,為國際貿易增加信心。
Andrew Robb以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了創新的重要性。第一個是澳大利亞的一家初創型軟件公司利用開發遊戲軟件的技術開發了一項能夠通過虛擬場景模擬產品培訓和評價的軟件,以幫助政府和企業培訓檢驗人員。這項軟件可對檢驗檢疫人員的技能進行觀察與評估,並且改善檢驗檢疫人員的工作效能。此項產品基於互聯網雲技術,可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並進行評估,其具備的擴展性使評價規模可從5人到500人。此項軟件平台擁有全世界統一的標準,可促進全世界貨物貿易的質量和安全的提升,對於“一帶一路”有著重要的意義。另一個是澳大利亞出口商和中國有關監管部門一起合作,聯合開發了檢驗檢測係統,確保新鮮的牛奶出口到中國的例子。為此他們還開發了一套可追溯設備—追溯產品離開工廠的時間、到達中國的時間以及產品的實時溫度,當溫度達到某一水平,還會顯示牛奶質量的潛在風險,這套設備還與中國的計算機係統相連接,使中國人員積極應對這一狀況。這項技術使用3年以來,貨物在邊境沒有一次遭到拒絕。這既幫助了消費者,又幫助了檢驗監管人員出色的完成其工作,提升了貿易雙方合作的效率及信心。
Andrew Robb提出,創新並不隻意味著技術層麵的創新,任何一項能夠促進效率和效能,幫助提升檢驗人員能力的變化和過程都可以稱之為創新。
宋桂蘭:我國合格認證已初具規模,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7年是國際上建立國家認可製度70周年,目前世界上已建立認可製度的國家有122個,其中92個國家和經濟體的91家認可機構已簽署了多邊互認協議。簽署多邊互認協議的經濟體的認可機構認可的實驗室總量已經達到57000多家,認可的檢驗機構達8800多家(其中醫學實驗室近6000家)。同時,2017年也是我國建立國家統一認可製度15周年,截至2017年7月31日,我國已認可的檢測機構有8469家,其他國家如新西蘭、日本等認可的我國檢驗機構有467家,認可領域包括化學、電子電器、新興產業等(如新能源、智能機器人、北鬥導航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實驗室認可和資質認定的國際標準也在發生變化,ISO、IEC 17025、導則34(標準物質生產者的要求標準)、醫學實驗室校準標準15195等也都在修訂當中。目前,國際上合格認證的發展趨勢為:認證應利於國際間的貿易,滿足政府的監管,認證結果應具有準確性和有效性,因此為擴大實驗室認可的範圍,我國也在不斷地完善認可體係。
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已建立中國實驗動物認可製度,該製度試點已經完成並開始實行。目前我國正在建立國家科研實驗室認可製度,該製度的建立不僅要保障科研實驗室檢測數據的質量,而且要保證研究實驗室的數據質量,因此國家尤為重視。此外,綠色產品檢測實驗室認可製度的完善也是今年我國認證工作中的一個重點。
時至今日,我國合格認證已初具規模,認可的話語權和參與度逐步提高,認可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CNAS認證的檢測機構也得到了業界和政府監管部門的廣泛信任。然而,“認可”本身的質量和認可機構的質量還有待提高,認可實驗室的結構也需不斷優化,因此未來的認可應向多維立體發展,隻有不斷完善自身的體係,走權威化和專業化的道路,才能提高我國認可結果的在市場上公信力。
喬東:國家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製度的建立應分三方麵進行
會上,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主任喬東圍繞“國家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製度”發表了演講。他講道:“國家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製度整套設計是按照事前、事中、事後這三個方麵進行的。”
首先是“事前”,因為在我國很多部門都會頒發許可證書,一個公司可能需要得到幾十張證書,且整個程序走下來相當繁瑣。因此,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監測監管部門正在與國務院法製辦、中編辦進行協調,計劃未來取消部分行業證書。此外,由於現在我國還沒有針對檢驗檢測機構的法律法規,所以,國家認監委也在和國務院深改辦及法製辦商討解決“如何將現有法律法規與國家檢驗檢測機構的製度協同起來”的問題。作為政府部門,認監委未來將會把分散的各個行業、各個部門統一起來,建立一套評價或準入體係。
其次,“事中”主要考慮兩個字“規範”。什麼是規範?舉例來說,最近國家認監委將發布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員教程》就是對評審員進行規範,這也是審評行為規範的開始。以往評審員評審時沒有評審員教程,沒有剛性內容進行約束,因此評審員的評審沒有參考標準,評審行為較為混亂。把剛性要求理出來便是“事中”講規範的一個體現。
最後是“事後”,其工作重點在於“服務”。2017年兩會後不止一位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要求認監委將機構檢驗檢測報告公開,然而,將所有報告都公開是不可能的,因為許多實驗室並不允許公開。對於這一問題,國家認監委計劃采取的措施一是將3萬多家檢驗檢測機構的基礎信息進行整合,並對其分類,了解哪些實驗室信息可以公開,哪些實驗室不可以公開。為加強服務,認監委的第二項措施為加大投入,這樣檢驗檢測信息才可以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經濟。第三項措施是對檢驗檢測市場分類監管,對不同的檢驗檢測機構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大家服務。
謝軍:樹立法治計量意識,優化我國計量體係
為了使檢驗檢測機構更好的適應中國市場,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會上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無論是從事檢驗檢測活動或認證活動,還是服務於檢驗檢測機構的工作人員都要樹立法治計量意識。日前,國際法治計量組織正在重構國際法治計量體係,中國也加入了該組織,並按照國際標準規則和建議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法治計量製度。什麼是法治計量?實際上,法治計量不僅包括檢驗檢測機構和企業開展的測量、測試、檢測活動及對所使用的儀器設備、計量器具的檢定和校準,還包括法治計量意識。法治計量是一個國家行為,其目的是使一個國家或區域所出具的測量結果真實可信,因此整個測量過程十分嚴格,要求從業人員需要具有強烈的法治計量意識。
第二,優化我國計量體係。首先,使所有量值的最高計量基準都和國際接軌,與國際等效,這樣才能確保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遇到任何量值都可以溯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計量基準;其次,優化計量體係要以科學計量為基礎,使其可廣泛應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計量體係的優化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體現,而這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要使我國的計量緊跟國際計量技術發展的步伐。
第三,檢驗檢測最終要評價的是產品的複合性,因此檢驗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檢驗檢測機構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檢驗檢測報告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隻有認監委檢測檢驗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其檢測報告才會更加精準和權威,也才能使符合標準的產品在市場中的占有率越來越高。此外,謝軍司長提出,測量活動的開展一定要嵌入到生產活動的全過程,比如從設計開始,就將“計量可設計性、可全過程嵌入”的理念灌輸給計量機構或人員,這樣計量便可更好的服務於檢驗檢測機構,使檢測機構得到更好的發展。
發展論壇暨展覽會舉辦
□ 梁文文 武陽陽 本刊記者
9月3~5日,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檢驗檢疫學會聯合主辦,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和浙江九安檢測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中國認證認可協會、我要測網協辦的第九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暨展覽會在杭州舉辦。
嘉賓合影
李新實:把握互聯網發展趨勢,加速第三方檢測智能化
我國第三方檢測正在蓬勃發展,但數據分析結果卻暴露出第三方檢測仍存在機構整合不力、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小而弱、小而散”、群嶺無峰等諸多問題和薄弱環節。李新實指出,立足於解決檢驗檢測的現實問題和長遠謀劃,本次論壇以“‘互聯網+’與檢驗檢測智能化”為主題,就是期待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能跳出自身局限,將檢驗檢測的聲響投射到“互聯網+”的時代背景牆上,借助“互聯網+”如火如荼的勢頭,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衍生出新的價值,促進檢驗檢測行業的長遠發展。
如何利用好“互聯網+”實現檢驗檢測智能化,實現檢驗檢測的更好發展,李新實院長對此提出了四點建議。
首先要明勢而動,以“互聯網+”和智能化引領第三方檢測為方向,將“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放在主體位置,納入檢驗檢測未來長遠發展計劃,明確發展方向,理清發展思路,找準發展路徑,實現從傳統檢驗檢測向“互聯網+”與智能化的新跨越。
其次要順勢而為,以“互聯網+”與智能化提升第三方檢測的供給水平,提高檢驗檢測生產力。目前,第三方檢測“互聯網+”與智能化剛剛起步,國內的一些第三方檢測機構無論是在認識上還是在實踐上都與外資檢驗機構有較大差距。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若想站穩腳跟,實現彎道趕超,就要向“互聯網+”與智能化要生產力、要效率、要未來。
再次就是要趁勢而上,以“互聯網+”與智能化加速第三方檢測資源的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是國務院確定的一項重大改革任務,也是做大做強檢驗檢測服務業的必經之路。借助互聯網開放、中立的特性,通過挖掘大數據將第三方檢測行業的現狀客觀完整地呈現給社會,一方麵能夠讓資本認清風險,有效避免第三方檢測機構因被誤導而出現一哄而上,泥沙俱下的局麵。另一方麵,也為已有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整合資源提供一個互聯互通、合作聯合、抱團取暖的平台,最大限度地發揮“互聯網+”與智能化在檢測資源整合中的作用。
最後要蓄勢而發,以“互聯網+”與智能化的延展作為第三方檢測的價值鏈條。人工智能的基礎是海量可挖掘的數據,檢驗檢測機構手中積累了大量的專業檢測數據,在數據為王的今天,這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推進“互聯網+”與智能化檢驗檢測中具有其他領域無法比擬的優勢。
李新實院長表示,希望能夠借助論壇這個平台集思廣益,各位專家、從業人員能夠暢所欲言,為推動我國第三方檢測產業發展獻計獻策,為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Andrew Robb:加強檢驗檢測領域創新,增強國際貿易信心
Andrew Robb以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了創新的重要性。第一個是澳大利亞的一家初創型軟件公司利用開發遊戲軟件的技術開發了一項能夠通過虛擬場景模擬產品培訓和評價的軟件,以幫助政府和企業培訓檢驗人員。這項軟件可對檢驗檢疫人員的技能進行觀察與評估,並且改善檢驗檢疫人員的工作效能。此項產品基於互聯網雲技術,可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並進行評估,其具備的擴展性使評價規模可從5人到500人。此項軟件平台擁有全世界統一的標準,可促進全世界貨物貿易的質量和安全的提升,對於“一帶一路”有著重要的意義。另一個是澳大利亞出口商和中國有關監管部門一起合作,聯合開發了檢驗檢測係統,確保新鮮的牛奶出口到中國的例子。為此他們還開發了一套可追溯設備—追溯產品離開工廠的時間、到達中國的時間以及產品的實時溫度,當溫度達到某一水平,還會顯示牛奶質量的潛在風險,這套設備還與中國的計算機係統相連接,使中國人員積極應對這一狀況。這項技術使用3年以來,貨物在邊境沒有一次遭到拒絕。這既幫助了消費者,又幫助了檢驗監管人員出色的完成其工作,提升了貿易雙方合作的效率及信心。
Andrew Robb提出,創新並不隻意味著技術層麵的創新,任何一項能夠促進效率和效能,幫助提升檢驗人員能力的變化和過程都可以稱之為創新。
宋桂蘭:我國合格認證已初具規模,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隨著社會的發展,實驗室認可和資質認定的國際標準也在發生變化,ISO、IEC 17025、導則34(標準物質生產者的要求標準)、醫學實驗室校準標準15195等也都在修訂當中。目前,國際上合格認證的發展趨勢為:認證應利於國際間的貿易,滿足政府的監管,認證結果應具有準確性和有效性,因此為擴大實驗室認可的範圍,我國也在不斷地完善認可體係。
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已建立中國實驗動物認可製度,該製度試點已經完成並開始實行。目前我國正在建立國家科研實驗室認可製度,該製度的建立不僅要保障科研實驗室檢測數據的質量,而且要保證研究實驗室的數據質量,因此國家尤為重視。此外,綠色產品檢測實驗室認可製度的完善也是今年我國認證工作中的一個重點。
時至今日,我國合格認證已初具規模,認可的話語權和參與度逐步提高,認可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CNAS認證的檢測機構也得到了業界和政府監管部門的廣泛信任。然而,“認可”本身的質量和認可機構的質量還有待提高,認可實驗室的結構也需不斷優化,因此未來的認可應向多維立體發展,隻有不斷完善自身的體係,走權威化和專業化的道路,才能提高我國認可結果的在市場上公信力。
喬東:國家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製度的建立應分三方麵進行
首先是“事前”,因為在我國很多部門都會頒發許可證書,一個公司可能需要得到幾十張證書,且整個程序走下來相當繁瑣。因此,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監測監管部門正在與國務院法製辦、中編辦進行協調,計劃未來取消部分行業證書。此外,由於現在我國還沒有針對檢驗檢測機構的法律法規,所以,國家認監委也在和國務院深改辦及法製辦商討解決“如何將現有法律法規與國家檢驗檢測機構的製度協同起來”的問題。作為政府部門,認監委未來將會把分散的各個行業、各個部門統一起來,建立一套評價或準入體係。
其次,“事中”主要考慮兩個字“規範”。什麼是規範?舉例來說,最近國家認監委將發布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員教程》就是對評審員進行規範,這也是審評行為規範的開始。以往評審員評審時沒有評審員教程,沒有剛性內容進行約束,因此評審員的評審沒有參考標準,評審行為較為混亂。把剛性要求理出來便是“事中”講規範的一個體現。
最後是“事後”,其工作重點在於“服務”。2017年兩會後不止一位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要求認監委將機構檢驗檢測報告公開,然而,將所有報告都公開是不可能的,因為許多實驗室並不允許公開。對於這一問題,國家認監委計劃采取的措施一是將3萬多家檢驗檢測機構的基礎信息進行整合,並對其分類,了解哪些實驗室信息可以公開,哪些實驗室不可以公開。為加強服務,認監委的第二項措施為加大投入,這樣檢驗檢測信息才可以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經濟。第三項措施是對檢驗檢測市場分類監管,對不同的檢驗檢測機構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大家服務。
謝軍:樹立法治計量意識,優化我國計量體係
第一,無論是從事檢驗檢測活動或認證活動,還是服務於檢驗檢測機構的工作人員都要樹立法治計量意識。日前,國際法治計量組織正在重構國際法治計量體係,中國也加入了該組織,並按照國際標準規則和建議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法治計量製度。什麼是法治計量?實際上,法治計量不僅包括檢驗檢測機構和企業開展的測量、測試、檢測活動及對所使用的儀器設備、計量器具的檢定和校準,還包括法治計量意識。法治計量是一個國家行為,其目的是使一個國家或區域所出具的測量結果真實可信,因此整個測量過程十分嚴格,要求從業人員需要具有強烈的法治計量意識。
第二,優化我國計量體係。首先,使所有量值的最高計量基準都和國際接軌,與國際等效,這樣才能確保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遇到任何量值都可以溯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計量基準;其次,優化計量體係要以科學計量為基礎,使其可廣泛應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計量體係的優化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體現,而這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要使我國的計量緊跟國際計量技術發展的步伐。
第三,檢驗檢測最終要評價的是產品的複合性,因此檢驗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檢驗檢測機構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檢驗檢測報告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隻有認監委檢測檢驗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其檢測報告才會更加精準和權威,也才能使符合標準的產品在市場中的占有率越來越高。此外,謝軍司長提出,測量活動的開展一定要嵌入到生產活動的全過程,比如從設計開始,就將“計量可設計性、可全過程嵌入”的理念灌輸給計量機構或人員,這樣計量便可更好的服務於檢驗檢測機構,使檢測機構得到更好的發展。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7-16)上半年餐飲收入達14996億 “3萬億新時代”即將來臨
- (2017-05-22)新時代的書畫家 ——蔣洪亮
- (2017-12-04)業界共論新時代世界杯賽程預測 保障 探索網絡監管新方法
- (2017-12-28)國民營養計劃 開啟國民健康新時代
- (2014-09-03)蟹農與生鮮電商“看對眼”,陽澄湖蟹轉戰互聯網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