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過程中如何控製微生物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的進步,食品中微生物汙染造成的
世界杯賽程預測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食品企業、政府監管部門的關注。在此大環境下,食品加工企業要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保證所生產出的產品安全合格,而此次主題就由訾雅靜老師對食品中的致病菌和如何控製微生物進行講解。
微生物的種類、特點和危害
微生物是一切微小生物的統稱,包括細菌、黴菌、酵母菌、真菌、病毒和少數澡類等。其主要特點有以下五個方麵:一、個體微小,結構簡單;二、生存環境可塑性大,在-10℃~80℃、酸性、堿性,高鹽等條件下都有適合生長的微生物;三、分布廣、品類多、數量巨大、無處不在;四、繁殖快,例如大腸杆菌在20min以內繁殖一代,一晝夜最少也可繁殖出72代,數量非常巨大;五、易變異、易培養、適應性強。
微生物是食品加工中最主要的危害之一,其中尤以致病菌為甚。條件致病菌汙染食物或食品微生物超標會造成食品的腐敗、變質,而人們食用被汙染、腐敗、變質的食物後,會出現發燒、腹瀉、中毒等症狀,更有甚者會危及生命。
GB 29921食品中致病菌的介紹及限量
為了控製食品中致病菌的汙染,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國家衛計委委托國家 世界杯賽程預測風險評估中心起草了《世界杯賽程預測 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標準,該標準於2014年7月1日由國家衛計委正式頒布實施。
該標準用以監督管理生產加工企業的產品中微生物的情況,其中對主要致病菌進行了簡介並對肉製品中的致病菌指標做出限量。
沙門氏菌:據統計,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中常列榜首,沙門氏菌引發常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其中以鼠傷寒,腸炎和豬霍亂杆菌為常見菌種。其感染過程主要是大量活的沙門氏菌進入消化道後在腸道繁殖,釋放出毒素,導致人體或動物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汙染源主要是帶菌的人或家畜的糞便、血液等。沙門氏菌最適繁殖溫度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而且其生命力頑強,在糞便中可存活1~2月,在冰箱中可生存3~4個月,在土壤中可過冬。GB 29921中沙門氏菌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人畜共患病原菌,最適生長條件為35~37℃。該菌是一種細胞內的寄生菌,主要通過眼及破損皮膚、粘膜、腸道進入體內,從而入侵細胞免疫係統,可能造成呼吸急促、嘔吐、發燒、抽搐、昏迷等情況,還可能引發腦膜炎、化膿性結膜炎,敗血症,甚至造成死亡。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生存環境適應範圍大。其對營養要求不高,在酸性、堿性,低溫條件都可生存,在4℃的環境中仍可生長繁殖,故而在食品中檢出比例大。GB 29921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
金黃色葡萄球菌: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有嗜肉菌之稱,可引起許多嚴重感染,如肺炎、偽膜性腸炎、心包炎、敗血症、膿毒症等全身性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布廣,空氣、水、灰塵、人或動物的排泄物等為常見汙染源,其最適生長溫度為37℃,幹燥環境下可存活數周。在中性環境下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最快(20min,2的n次方,幾何基數遞增),且具有高度耐鹽性(10~15%),可以產生腸毒素(50%~70%)耐100℃煮沸30m不被破壞。在GB 29921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三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1,m=100CFU/g,M=1000CFU/g。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大腸杆菌的一個類型。該病菌常見於牛等溫血動物腸內,會釋放一種強烈毒素,並可導致腸管出現嚴重出血性腹瀉,更有甚者會伴發溶血尿毒綜合症,危及生命。一旦感染,將造成嚴重疫情。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可經食物和水在人群中廣泛傳播,具有較強的耐酸性、耐低溫,最適生長溫度為33~42℃,廣泛分布於水和土壤中,甚至可以在一小部分養牛場的健康肉牛腸道內檢出,易增加屠宰過程中牛肉受到汙染的可能。因此,在牛肉製品中的風險最高。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在GB 29921中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僅適用牛肉製品)
通過對幾類致病菌特點、習性、危害的簡單了解,可以發現帶菌的人、動物糞便、血液雜物和被汙染的水、土壤、空氣、接觸麵等因素是大腸、沙門氏菌和單增李斯特氏菌的主要汙染源;而膿包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主要的汙染源。
生產過程中如何控製減少微生物
國家衛計委於2014年6月實施了《世界杯賽程預測 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範》GB 14881-2013,以規範企業的生產行為,防止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汙染,控製潛在危害。希望通過該規範提高從業人員的衛生意識,促進食品行業管理方式的進步,提高監管效率,保障消費者健康。
《世界杯賽程預測 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範》從廠房布局、設備設施、人員衛生等各個方麵做出了非常全麵的規定。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仍有幾方麵容易被忽略。
第一、環境衛生,廠房功能布局。廠房選址要求對食品無顯著汙染,其功能布局、流程需符合 食品衛生操作要求。企業的生產條件不盡相同,需根據自身情況設置布局,從而降低環境中微生物對食品的危害。
第二、水和空氣在生產過程中的控製。水包括市政供水和自建井。如企業使用自建井,需將水淨化消毒,特別是產成品區生產用水。若使用市政供水,企業也可加消毒設施,進一步保障生產用水符合要求。此外,汙水不可對生產用水造成二次汙染,也不得汙染生產環境。就空氣方麵而言,車間的進出風口處要有防蟲,防塵設施,同時,要保證空氣從高清潔區流向低清潔區。從滅菌角度看,空氣可采用臭氧、紫外燈、二氧化氯噴霧或熏蒸等措施。
第三、人員和培訓在生產過程的要求。從事生產的人員必須有健康證,並且每天需要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局部化膿性感染(手部傷口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竇炎、化膿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操作人員必須暫時停止其工作或調換崗位。當前,食品監管部門和生產企業越來越重視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檢查。人員的素質、熟練程序、風險意識、危機現場的處理等,有助於提升產品的品質,優秀企業會通過各種培訓來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提高相應的知識水平。
第四、進貨索證。為減少微生物汙染,企業進貨前需索要相關證件,審察廠家是否合規。證件包括原料、輔料、包裝材料、洗滌劑、消毒劑等。隻有企業使用合格合規的生產原材料,產品性能才會更有保證。
第五、生產過程中的製度與管理。在生產過程中,企業的衛生管理製度,以及相關的檢查、考核是控製減少微生物汙染的重要保證。在此過程中,須嚴格執行進出車間操作規程,清洗消毒操作規程;生、熟避免交叉汙染;定期、定時消毒操作。操作人員離崗後重新回到崗位,需重新洗手消毒,並且在工作中一定要規範帶口罩防護,以減少微生物的汙染。
第六、滅菌對減少微生物危害有所幫助。為減少微生物汙染,降低產品的安全風險,滅菌工序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通過徹底加熱,包括致病菌在內的大部分微生物可以被很快殺滅。現在的滅菌方式很多,如沸水煮、巴氏消毒、高壓蒸汽、幹燥滅菌、輻射滅菌、化學殺菌劑和消毒劑等等,企業需選擇適合自己產品的滅菌方式,減少有害微生物的危害。
第七、溫度與時間的控製。生產過程需在合理溫度下使操作工序盡量緊湊,從而降低食品中已有的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速度,降低菌落總數。每類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適生長溫度,在最適生長溫度下,細菌會呈幾何級繁殖增長。因此為降低終產品的菌落總數量,就需控製生產過程中產品的溫度,使其盡可能遠離致病菌和腐生菌的最適生長溫度。
第八、監控與檢驗對控製微生物有重要作用。微生物無處不在,可造成食品汙染的環節眾多,在2014年更新的GB 14881裏麵單獨增加了附錄A— 食品加工過程的微生物監控程序指南,提出了加工過程環境微生物和過程產品微生物的監控要點。附錄A涵蓋了加工過程各個環節的微生物學評估,清潔消毒效果以及微生物控製效果的評價。從實際質量監控需求著手,對監控指標、取樣點、監控頻率、取樣和檢測方法、評判原則,以及不符合情況的處理等進行了詳細說明和解釋,並通過示例說明,指導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微生物進行全方位的監控,以減少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汙染,控製潛在危害,保證產品合格。
微生物的應用
雖然,致病微生物會對食品造成汙染,但事實上,很多微生物是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應用曆史悠久,很早人們就會在適宜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將原料經過特定的代謝途徑轉化為所需產物,例如發酵。常見的發酵產品有:酸奶、奶酪、發酵肉製品、饅頭、麵包、泡菜、酒、腐乳、醬油、醋等等,發酵豐富了人類的生活。經研究發現,發酵過程在增加或提高營養成分的含量以及改善食品的風味方麵正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微生物的種類、特點和危害
微生物是一切微小生物的統稱,包括細菌、黴菌、酵母菌、真菌、病毒和少數澡類等。其主要特點有以下五個方麵:一、個體微小,結構簡單;二、生存環境可塑性大,在-10℃~80℃、酸性、堿性,高鹽等條件下都有適合生長的微生物;三、分布廣、品類多、數量巨大、無處不在;四、繁殖快,例如大腸杆菌在20min以內繁殖一代,一晝夜最少也可繁殖出72代,數量非常巨大;五、易變異、易培養、適應性強。
微生物是食品加工中最主要的危害之一,其中尤以致病菌為甚。條件致病菌汙染食物或食品微生物超標會造成食品的腐敗、變質,而人們食用被汙染、腐敗、變質的食物後,會出現發燒、腹瀉、中毒等症狀,更有甚者會危及生命。
GB 29921食品中致病菌的介紹及限量
為了控製食品中致病菌的汙染,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國家衛計委委托國家 世界杯賽程預測風險評估中心起草了《世界杯賽程預測 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標準,該標準於2014年7月1日由國家衛計委正式頒布實施。
該標準用以監督管理生產加工企業的產品中微生物的情況,其中對主要致病菌進行了簡介並對肉製品中的致病菌指標做出限量。
沙門氏菌:據統計,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中常列榜首,沙門氏菌引發常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其中以鼠傷寒,腸炎和豬霍亂杆菌為常見菌種。其感染過程主要是大量活的沙門氏菌進入消化道後在腸道繁殖,釋放出毒素,導致人體或動物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汙染源主要是帶菌的人或家畜的糞便、血液等。沙門氏菌最適繁殖溫度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而且其生命力頑強,在糞便中可存活1~2月,在冰箱中可生存3~4個月,在土壤中可過冬。GB 29921中沙門氏菌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人畜共患病原菌,最適生長條件為35~37℃。該菌是一種細胞內的寄生菌,主要通過眼及破損皮膚、粘膜、腸道進入體內,從而入侵細胞免疫係統,可能造成呼吸急促、嘔吐、發燒、抽搐、昏迷等情況,還可能引發腦膜炎、化膿性結膜炎,敗血症,甚至造成死亡。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生存環境適應範圍大。其對營養要求不高,在酸性、堿性,低溫條件都可生存,在4℃的環境中仍可生長繁殖,故而在食品中檢出比例大。GB 29921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
金黃色葡萄球菌: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有嗜肉菌之稱,可引起許多嚴重感染,如肺炎、偽膜性腸炎、心包炎、敗血症、膿毒症等全身性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布廣,空氣、水、灰塵、人或動物的排泄物等為常見汙染源,其最適生長溫度為37℃,幹燥環境下可存活數周。在中性環境下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最快(20min,2的n次方,幾何基數遞增),且具有高度耐鹽性(10~15%),可以產生腸毒素(50%~70%)耐100℃煮沸30m不被破壞。在GB 29921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三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1,m=100CFU/g,M=1000CFU/g。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大腸杆菌的一個類型。該病菌常見於牛等溫血動物腸內,會釋放一種強烈毒素,並可導致腸管出現嚴重出血性腹瀉,更有甚者會伴發溶血尿毒綜合症,危及生命。一旦感染,將造成嚴重疫情。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可經食物和水在人群中廣泛傳播,具有較強的耐酸性、耐低溫,最適生長溫度為33~42℃,廣泛分布於水和土壤中,甚至可以在一小部分養牛場的健康肉牛腸道內檢出,易增加屠宰過程中牛肉受到汙染的可能。因此,在牛肉製品中的風險最高。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在GB 29921中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僅適用牛肉製品)
通過對幾類致病菌特點、習性、危害的簡單了解,可以發現帶菌的人、動物糞便、血液雜物和被汙染的水、土壤、空氣、接觸麵等因素是大腸、沙門氏菌和單增李斯特氏菌的主要汙染源;而膿包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主要的汙染源。
生產過程中如何控製減少微生物
國家衛計委於2014年6月實施了《世界杯賽程預測 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範》GB 14881-2013,以規範企業的生產行為,防止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汙染,控製潛在危害。希望通過該規範提高從業人員的衛生意識,促進食品行業管理方式的進步,提高監管效率,保障消費者健康。
《世界杯賽程預測 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範》從廠房布局、設備設施、人員衛生等各個方麵做出了非常全麵的規定。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仍有幾方麵容易被忽略。
第一、環境衛生,廠房功能布局。廠房選址要求對食品無顯著汙染,其功能布局、流程需符合 食品衛生操作要求。企業的生產條件不盡相同,需根據自身情況設置布局,從而降低環境中微生物對食品的危害。
第二、水和空氣在生產過程中的控製。水包括市政供水和自建井。如企業使用自建井,需將水淨化消毒,特別是產成品區生產用水。若使用市政供水,企業也可加消毒設施,進一步保障生產用水符合要求。此外,汙水不可對生產用水造成二次汙染,也不得汙染生產環境。就空氣方麵而言,車間的進出風口處要有防蟲,防塵設施,同時,要保證空氣從高清潔區流向低清潔區。從滅菌角度看,空氣可采用臭氧、紫外燈、二氧化氯噴霧或熏蒸等措施。
第三、人員和培訓在生產過程的要求。從事生產的人員必須有健康證,並且每天需要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局部化膿性感染(手部傷口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竇炎、化膿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操作人員必須暫時停止其工作或調換崗位。當前,食品監管部門和生產企業越來越重視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檢查。人員的素質、熟練程序、風險意識、危機現場的處理等,有助於提升產品的品質,優秀企業會通過各種培訓來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提高相應的知識水平。
第四、進貨索證。為減少微生物汙染,企業進貨前需索要相關證件,審察廠家是否合規。證件包括原料、輔料、包裝材料、洗滌劑、消毒劑等。隻有企業使用合格合規的生產原材料,產品性能才會更有保證。
第五、生產過程中的製度與管理。在生產過程中,企業的衛生管理製度,以及相關的檢查、考核是控製減少微生物汙染的重要保證。在此過程中,須嚴格執行進出車間操作規程,清洗消毒操作規程;生、熟避免交叉汙染;定期、定時消毒操作。操作人員離崗後重新回到崗位,需重新洗手消毒,並且在工作中一定要規範帶口罩防護,以減少微生物的汙染。
第六、滅菌對減少微生物危害有所幫助。為減少微生物汙染,降低產品的安全風險,滅菌工序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通過徹底加熱,包括致病菌在內的大部分微生物可以被很快殺滅。現在的滅菌方式很多,如沸水煮、巴氏消毒、高壓蒸汽、幹燥滅菌、輻射滅菌、化學殺菌劑和消毒劑等等,企業需選擇適合自己產品的滅菌方式,減少有害微生物的危害。
第七、溫度與時間的控製。生產過程需在合理溫度下使操作工序盡量緊湊,從而降低食品中已有的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速度,降低菌落總數。每類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適生長溫度,在最適生長溫度下,細菌會呈幾何級繁殖增長。因此為降低終產品的菌落總數量,就需控製生產過程中產品的溫度,使其盡可能遠離致病菌和腐生菌的最適生長溫度。
第八、監控與檢驗對控製微生物有重要作用。微生物無處不在,可造成食品汙染的環節眾多,在2014年更新的GB 14881裏麵單獨增加了附錄A— 食品加工過程的微生物監控程序指南,提出了加工過程環境微生物和過程產品微生物的監控要點。附錄A涵蓋了加工過程各個環節的微生物學評估,清潔消毒效果以及微生物控製效果的評價。從實際質量監控需求著手,對監控指標、取樣點、監控頻率、取樣和檢測方法、評判原則,以及不符合情況的處理等進行了詳細說明和解釋,並通過示例說明,指導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微生物進行全方位的監控,以減少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汙染,控製潛在危害,保證產品合格。
微生物的應用
雖然,致病微生物會對食品造成汙染,但事實上,很多微生物是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應用曆史悠久,很早人們就會在適宜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將原料經過特定的代謝途徑轉化為所需產物,例如發酵。常見的發酵產品有:酸奶、奶酪、發酵肉製品、饅頭、麵包、泡菜、酒、腐乳、醬油、醋等等,發酵豐富了人類的生活。經研究發現,發酵過程在增加或提高營養成分的含量以及改善食品的風味方麵正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12-16)食品微生物汙染問題仍突出
- (2015-03-19)嬰兒奶粉:預防微生物汙染是關鍵
- (2015-07-13)現擠牛奶”存在安全隱患 極易受微生物汙染
- (2015-10-29)餐飲食品微生物探析
- (2017-02-11)“微生物控製”專題課程深度講解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