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新思路、新起點”
——第八屆第三方檢測實驗室論壇在成都召開
□ 蔣煉嬌 本刊記者
8月30-31日,以“新視野、新思路、新起點”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論壇暨展覽會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論壇圍繞新常態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多領域、全方位、深層次的探討。論壇主要由開幕式、主題演講、產品展覽、實驗室展示、專題分論壇等一係列活動組成。中國檢科院院長李新實、中檢集團董事長齊京安、質檢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主任喬東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副秘書長宋桂蘭等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文濤主持。第三方檢測實驗室論壇作為檢測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論壇,旨在加強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相互了解與溝通、推進檢測認證行業的健康發展,吸引了來自政府主管部門、認證機構、投資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實驗室及企業質量控製部、儀器廠商等近700名專業人士參加。《
世界杯賽程預測導刊》等媒體也應邀參加。
□ 蔣煉嬌 本刊記者
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現狀
開幕式致辭上,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李新實院長指出,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移師成都,有利於第三方檢測機構向西發展,了解掌握西南地區第三方檢測產業的發展狀況,促進檢測資源、技術和人才的戰略,實現東西部檢測機構的信息交流和溝通互動,適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對第三方檢測產業發展的需求。據介紹,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起步較晚,但隨著中國近幾年的技術發展和政府投入不斷加大,各類第三方檢測機構正在崛起;據質檢總局發布的《2015年度檢驗檢測統計信息》數據表明,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檢驗檢測服務業仍保持了高速發展,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作用持續上升。但是,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總體上以小微機構居多,真正具有品牌有影響力的檢測機構鳳毛麟角,而且服務範圍有限,國際競爭力不強。李新實認為,本屆論壇以“新視野、新思路、新起點”為主題,是期望人們深層次探討行業發展規律,開闊新視野,引導各類機構把握國家發展大勢,駕馭行業發展規律,相互攜手,合作進取,碰撞出對行業發展具有正能量的新觀念、新思路,推動行業轉變發展模式,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檢測行業,實現“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的轉型跨越,實現新起點的崛起。最後,李新實說道:“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正在由實業主導的發展模式轉變為資本主導的發展模式,主辦方也越來越意識到淡化論壇官方色彩,增強論壇的民間性,民主性;希望大家能夠在論壇上碰撞思想,為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作出貢獻。”
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謝軍司長在致辭中表示,當前轉型升級講求質量和效益的發展,要建設質量強國就要發展質量基礎,更要打造國際公認的以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為主要內容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他認為應該進一步夯實計量技術支撐,助推檢驗檢測行業發展,通過提升計量的供給水平,進而確保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正確引導市場有序的競爭。
誠信、動態、“互聯網+”
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主任喬東在論壇上發表了“國家要求擔當,我們不能懦弱”的演講。他首先提到“新視野、新思路、新起點”的前提是新形勢,並介紹了2016年5~8月國務院下達對檢驗檢測監管部門和檢驗檢測機構的要求:“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要求對檢測機構進行開放性、統一性、便利性的管理;國家關注誠信問題,要求建立兩項聯合機製製度,即對守信的聯合激勵機製,對失信的聯合懲戒機製;關於品牌建設問題,要求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給側結構升級,樹立檢驗檢測的優質品牌;對我國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問題要求建立檢驗檢測機構對產品質量連帶責任製。喬東建議檢驗檢測機構堅持“誠信之心、幹淨從業、遠離霧霾”的原則來服務企業。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副秘書長宋桂蘭就“實驗室認可發展的最新動態”同與會人員做了分享。她首先公布了由世界上國家經濟總量占到全球經濟總量96%的13個國家簽署的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多變互認協議;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最新公布實驗室認可機構授權方式新變:實驗室應得到本國ISO 17025認可,且需獲得FCC的授權和審查;2017年將發布新的ISO 17025,代表著國際標準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剛剛加入歐洲能力驗證數據庫,即EPTIS,應對大數據時代能力驗證的到來。宋桂蘭表示,每個國家的政府都在為擴大本國檢測資源、進一步充分利用認可結果而努力;中國將堅持走社會各方共同建設國家認可體係的道路。最後,宋桂蘭希望通過共同的努力,讓國家認可製度能夠真正證實認證,傳遞信任。
行業發展峰會
30日下午,由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主任喬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副秘書長宋桂蘭、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副總裁王虹、天祥集團中國區CEO柏學禮、歐陸集團產品檢驗中國區董事長秦殊涵、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杜佳斌、UL集團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馮皓、金域檢驗集團副總裁鄧哲風、鋼研納克檢測技術黨委書記兼副總鮑磊參加的行業發展峰會(圓桌討論)成功召開,中國檢科院綜合測試中心主任吳玉平主持峰會,就目前檢測行業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記者:據質檢總局公布數據,截至2015年底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為31122家,請問這個數量多還是少?
喬東:目前來說,我國檢驗檢測機構還不能滿足供給側的需要,主要體現在檢驗檢測機構的行業和地域分布不均。有些省市的發證機構達到兩、三千家,西部有些省市發證機構僅20來家。從發證領域來看,發證數量最多的是建築建工檢測領域,其次是機動車檢測機構,然後是食品機構。未來,隨著“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的影響,製造業,特別是智能製造業的發展可能會提速,近年來許多智能機器人檢測中心已經陸續建立。檢驗檢測機構的發展會是一個短期、中期、長期的平衡過程。
柏學禮:檢驗檢測機構的數量會經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過程,最終會由市場來決定。當機構數量增加,市場競爭將會加劇,最終會淘汰一批機構。
杜佳斌:我擔心的是檢測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我們檢測機構是針對客戶的產品提供數據報告,有些客戶的需求很簡單,隻要合格的檢測報告,而部分機構會迎合客戶的這種需求,因此監管的作用很重要。我認為檢測機構的數量多少不是關鍵,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記者:國有檢測機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改革過程中都有哪些收獲呢?
王虹:近期,多部門聯合發布的相關指導性意見,在改革的範圍、機製等方麵都有細致的概述。我認為國有檢測機構轉企改製、員工持股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第一,股權結構調整,會加大監管力度和管理科學性,能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第二,能夠吸引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經理人、高精尖技術人才的加盟。第三,能夠調動員工的潛力、活力和動力,企業的效益也會提升。當然,轉企改製的進程才剛剛起步,希望更多機構能夠取得成功。
鮑磊:我們作為鋼鐵研究總院的二級單位,通過改製成為企業。1995年,我們參與了第一批改製,解放了生產力。2001年加入WTO使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們改製趕上了東風。一開始,我們的檢測重點在檢測技術、檢測儀器設備的開發,儀器是公司的重點發展對象,檢測業務處於維持狀態。2008年,製造業下行,儀器製造業壓力大,而檢測業務發展穩健強勁。2010年,公司重點發展檢測業務,整合檢測資源,目標是融資上市。2013年,公司改製基本完成,但是沒能通過國資委批準,當時央企的三級單位可以參與改製,二級單位不行。近期,隨著國資委、財政部、認監委的試點文件下來,現在二級單位也可以參加試點。我認為,通過轉企改製、員工持股等措施,能夠有效防止骨幹人才的流失,能夠促進國有檢測機構的發展。
記者:檢驗檢測中心取得CMA、CNAS的資質,要從事農產品、食品、畜禽產品的檢測,還需要取得其他的許可嗎?
喬東:農產品的檢測評審會逐步和檢測檢驗的評審結合起來,減少管理措施。按照農安法的相關要求,檢驗檢測資質認定條件是一個前置條件,還需要相關部門的許可。以前的資質許可涉及兩個部分:資質許可,資格許可。資質許可是指CMA、CNAS許可,資格則是由各個行業部門涉及的許可。今後我們會逐步把資質的許可、資格的許可統一起來。2015年,機動車檢測的許可已合二為一了。在農產品領域,我們也出台了相關文件,但是在相關法律修改之前,還有資格的要求。
記者:請問科研實驗室的認證目前進展如何?
宋桂蘭:科研實驗室是國家創新的體現,目前的17025標準不適合科研實驗室,因為科研實驗室沒有標準方法,數據是動態的,程序也是不固定,很難進行能力驗證。例如納米實驗室,比對工作非常困難。目前科研實驗室的認證草案在征求意見,主要麵向中科院和高校實驗室,也歡迎相關科研實驗室參與到試點工作中來。
記者:國內機構要想走出國門,外資機構有哪些建議呢?
杜佳斌:SGS進入中國25年,推行的是全球化網絡,本地化管理和本地化人才的戰略。一開始進入中國的,技術人才主要來自歐美。目前,除了國際認證簽證官來自國外,管理人才基本都來自中國。各個國家地區的文化、消費習慣是不一樣的,本地化的人才能夠更好地了解本地市場。
秦殊涵:過去20年中國是全球的生產基地,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而中國生產商向國外供貨,國際買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全球網絡、技術平台、技術人才顯得非常非常重要。而且,中國的國際品牌建設相對落後,我們需要從管理到戰略下很大的功夫。
柏學禮:我認為國內檢測機構首先要做好國內的市場,當機構充分發展,再一步步走向國際化。中國是最具活力的市場,除非有政策的導向。歐美等地的檢測市場,市場競爭非常充分,國內的檢測機構想要進入的話,難度較大。
宋桂蘭:國內機構在做好國內市場的基礎上,也要放眼國外市場。據我所知,澳大利亞、新西蘭市場已經比較開放,在電子電氣領域認可CNAS報告。在一次插座抽檢中,發現國內機構的部分報告出現問題,除個別機構是作假問題外,更主要的是對標準分析的差異。因此,檢測機構要想走出國門,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實力。
馮皓:國內的檢測機構要走出國門,我認為有兩點需要額外注意,第一,機製、環境體製問題。因為國內外體製機製的差異,國內檢測機構走出國門,機構的管理和架構需要相應的調整,適應當地的實際情況。第二,技術和人才。在國際市場,都是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如果人才和技術的競爭力不夠的話,很難站穩腳跟。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李新實院長在會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本次論壇有兩大亮點:一是討論範圍更廣,內容已經從食品領域擴展到環境、建材、鋼鐵等檢測領域,還邀請有關專家介紹我國的計量供給水平,如何確保實驗室量值準確可靠;二是討論內容更新,本屆論壇適應政府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設立了實驗室信息化技術分論壇壇,除探討常規的行業信息化管理問題外,還開設主題為“互聯網+時代檢驗檢測信息化實踐”的圓桌會議,讓與會嘉賓深入探討交流在“互聯網+”時代下的檢測行業變革。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