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吃飯”等私廚多未取得許可證 用戶擔心衛生問題
以私廚外賣為主的“回家吃飯”APP上,多是私人做的家常菜。手機截圖
新京報記者近日探訪發現,目前市場上有一些私廚外賣平台,主打的是將私人廚房做的菜共享給鄰裏,生產經營者大多未取得相關生產經營許可證,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監管漏洞。
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昨日表示,隻要是食品的生產和經營,都應當依法獲得許可,其中也包括所謂的“家庭廚房”。
私廚多未取得相關許可 加入平台需體檢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的私廚外賣平台以“回家吃飯”、“媽媽的菜”、“蹭飯”等為主,打造的均是家庭共享廚房的模式,下單者多為白領上班族。
以“回家吃飯”為例,據了解,該平台單個家廚月平均接單量在120-150個,平台運營月訂單量過百萬。
在“回家吃飯”平台上做私廚的黃女士說,她快60歲了,退休後在家裏時間比較多也沒啥事兒,就開始做家庭廚房外賣。“我很喜歡做菜,最拿手的就是紅燒肉。”黃女士說,以前做菜都是給家人吃,現在能讓更多的人嚐到自己做的菜很開心。
“最多的時候一天會接30單左右,還是挺忙的。”黃女士說,家裏目前就她一個人做,有時丈夫不忙就打打下手,但兩人並未取得相關生產經營許可。
像黃女士一樣未取得相關許可的私廚不在少數,趙先生也未取得相關許可,對於如何保證飯菜衛生,他說,不考慮那麼多,就跟給家人做飯一樣就行,盡量幹淨點。
他表示,加入外賣平台也有一些要求,例如注冊時要先去醫院體檢,辦健康證,才能加入。“他們也會來家裏拍照,看看家裏的衛生條件”。
有私廚透露,私廚與平台之間沒有就世界杯賽程預測問題簽署任何保障協議。“總體來說還是要看用戶評價的,好評多自然客戶多,評論裏偶然有一些差評也沒關係,沒什麼懲罰,但差評太多可能公司會過問。”
“家鄉味”是賣點 用戶擔心衛生問題
從用戶反饋來看,“家常菜”、“家鄉味”是私廚外賣的一大賣點,味道好又實惠是大多用戶選擇私廚外賣的原因。
在一家名叫“婆婆的菜”私廚的用戶反饋中,就有用戶說“很喜歡阿姨做的紅燒肉,連續十幾天訂餐了”;也有用戶說“味道好的沒話說”、“做的菜很有媽媽的味道”。
另一家位於北京朝陽區的私廚外賣評價中,有用戶表示“叫了外賣才知道阿姨是湖南人,跟我老鄉,能吃到家鄉菜感覺很親切”。
不過私人廚房的衛生,也是用戶擔心的頭號問題。有用戶質疑說“家庭廚房不像餐廳有餐飲經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之類,吃壞了肚子算誰的?”
一位某私廚外賣平台的攝影師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去家庭廚房拍照一般都要修圖的,所以其實有些網上看起來很幹淨、很光鮮的廚房,並不一定都真實。“有一次我們去西城區一個胡同裏的家裏去拍廚房,當時看到煤渣土堆在門口時我們就在想,這樣的廚房做的飯能吃嗎?但是後來發布出來的照片看起來肯定要好很多。”
■ 表態
食藥監總局:
“家庭廚房”也是食品經營行為
對於“家庭廚房外賣”的監管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二司副司長崔恩學昨日表示,不管是叫家庭廚房、家庭私廚等等,如果它的服務對象是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種食品的經營行為。既然是一種食品的經營行為,應當依法獲得食品經營的許可。
崔恩學稱,根據《世界杯賽程預測法》規定,從事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餐飲服務,都應當依法取得許可,而餐飲服務也包括了所謂的“家庭廚房”。“如果不許可或者沒有取得許可,應當視為違法,《世界杯賽程預測 法》中有處罰規定。”
崔恩學表示,家庭廚房分散在千家萬戶中,隻要符合法律規定的都可以提出申請,“我們會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和條件依法進行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和條件的會依法頒發許可,納入到監管的範圍,開展正常的經營活動。”
■ 追訪
工商:外賣平台多注冊為科技公司
新京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回家吃飯”、“小e管飯”等私廚外賣APP,目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監管漏洞。
以“回家吃飯”為例,記者查閱企業信息了解到,“回家吃飯”外賣平台是由“北京加雙筷子科技有限公司”設立的。記者從北京工商部門了解到,外賣平台注冊時,公司性質一般都是科技公司,而科技類公司並不需要專項審批,隻是走普通的公司登記注冊程序。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根據科技類公司注冊的經營範圍,工商部門是統一核技術推廣服務類的審批,一般不涉及餐飲服務的審核。
如果公司經營範圍為餐飲服務,有哪些審核?工商部門介紹,餐飲服務公司設立時,需提供餐飲服務許可證及環保審批手續,其中環保審批是前置審批,其他方麵是後置許可。
對於此類外賣平台的後續監管,據了解,今年3月14日,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印發《北京市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暫行)》規定,網絡食品經營者不得通過互聯網銷售散裝熟食、無包裝的散裝食品。
《辦法》發布後,私廚O2O平台受到一定影響,其中“小e管飯”APP停止運營,因為其涉嫌銷售“散裝熟食”並缺乏相關執照。
■ 回應
APP負責人:平台製定了約束製度
對於私廚外賣的自我監管方麵,作為目前用戶量比較大的私廚外賣平台,“回家吃飯”方麵表示,他們首先會保證私廚經營者的衛生健康條件,家庭廚師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健康證,其中健康證要去政府衛生機構開具,必須保證真實。
對於新規要求,第三方平台的食品交易信息要保存至少6個月,“回家吃飯”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平台以APP形式提供服務,所以所有交易信息都會以網絡信息形式永久保存,便於公司統計和管理。
根據《辦法》規定,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取得許可。上述負責人稱,此前國家沒有對私廚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該平台製定了針對廚房廚師的約束製度,包括硬件審核,即廚房環境10級準入標準;專人拍照和試吃,好評率、複購率影響排名和流量;鼓勵並開放全平台用戶至家廚自取等。
“媽媽的菜”創始人韓迪此前對新京報表示,家庭共享廚房O2O屬於利用家庭廚房閑置資源,不是純粹的商業化經營,因此很難拿到流通證照。
“對我們而言,一是保證所有廚師辦理健康證,二是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外賣險,三是事前審核提高門檻,並對廚房衛生條件進行抽查。”韓迪說。
在“蹭飯”創始人胡篤晟看來,健康證、獨立廚房都不是重點,“世界杯賽程預測 的本質很大程度上在於阿姨們采購的食材本身,這個問題怎麼管?根本沒法控製。”
“回家吃飯”相關負責人表示,“家庭廚房是小規模,是鄰裏之間共享模式,跟普通的餐飲企業不同,不能簡單參照餐飲企業去辦理相關許可證;如果政府對這方麵有具體的規定,我們也會按照要求對私廚進行審核,也希望政府與我們協同監管。”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11-19)首批新版食品生產許可證頒發
- (2014-08-11)困擾中國老百姓的十大安全問題
- (2014-09-19)海南查獲600斤問題豆芽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