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茶香 消費年輕化
今年春茶“成色”幾何
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後茶樹第一次萌發的芽葉采製而成的茶葉。因其營養物質豐富,故而葉肉肥厚,芳香物質和維生素含量較高,滋味鮮爽,香氣強烈的特點而備受廣大愛茶人喜愛。春茶的獨特口感,尤其體現在六大茶類的綠茶之中。
春節之前,受數十年難遇的寒潮影響,我國部分主要產茶區紛紛降下大雪,雖然不久之後天氣回暖,但其對春茶影響幾何?
作為較為高檔的綠茶,龍井以清香馥鬱的口味排位於中國十大名茶之首。在濟南經銷龍井茶多年的繆顯國認為,剛剛經曆的寒潮並不會對龍井春茶有太多的影響,相反,大雪反而會讓龍井茶的內涵物進一步增多,口感更佳鮮爽。“現在喝茶的人們越來越追求品質和口感。加上信息、交通的不斷發達,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原產地找茶。不過,龍井茶的產量有限,受製於此,我個人認為明年龍井茶的價格反而會上升。”
作為山東本地茶,日照綠茶在這個冬天也受到了大雪的洗禮。從事日照茶生產銷售的高遠告訴記者,春節期間他曾去往日照茶茶園,發現部分茶農並未準備過冬措施。“曾有氣象專家預測2015年年底可能會是一個暖冬,所以薄家口的一些茶農沒有使用大棚幫助茶樹過冬。但今年的沿海城市日照溫度平均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比茶樹所能耐受的零下15攝氏度還要低5攝氏度。我觀察了一下茶樹的葉子,有很多已經凍幹了。”他認為,這種低溫會對日照茶頭春茶的口感有影響。“溫度低了,茶葉需要的養分相對較大,單位土壤的營養供應相對減少,那麼口感就會變差。但這主要對3月底上市的高端茶價格有抬高,而4月中下旬才會上市的大眾茶影響不大。”
小眾茶類靜待“崛起”
在北方市場,相對小眾茶的類岩茶一直處於平穩發展階段,正和茶語“掌門人”鄭海萍表示,2016年,岩茶還將繼續度過一段“不溫不火”的銷售時段。“岩茶由於其生長、采摘、製作相對複雜,產量又少,所以很難出現‘井噴’式發展的局麵。”鄭海萍說,岩茶中的正岩產量極少,價格昂貴,很難適應大眾消費。根據自己多年銷售經驗,她認為岩茶可能會在2017年時成就一個北方市場高速發展的節點,但這僅僅是一種預測。
小眾茶是中國特色茶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的饋贈和曆史的沉澱,隻是因為產量或者加工工藝的製約,缺乏大規模推廣的條件。但是,小眾茶自始至終潤育著喜歡她的人民,成為特定範圍中的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正因為如此,小眾茶比大宗茶更加注重茶性的尋真,更加注重與環境的和諧,更加注重與自然的溝通。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眾茶是安全的,因為她的生產者,也許就是她的消費者。小眾茶茶性更好,因為小眾茶遵循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茶的原則,講究的就是當地水泡當地茶。小眾茶的受眾更加忠誠,因為這是當地人民與生俱來就喝的茶,而且大部分可能喝一輩子。
高檔茶所占比例減小
有業內人士認為,高檔茶所占的比例明顯減小,價格在500元以內的中檔茶成為今年春茶的主流。從地區看江浙一帶的綠茶仍然是市場追捧的對象,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幾年的不斷的開發和挖掘,川滇綠茶以及貴州綠茶,以其價格適中,品質優異,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包裝方麵呈現兩個明顯的特點和趨勢,一方麵單泡裝小包裝,煙條裝,紙袋簡化包裝等簡便實用的包裝,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過度浮誇的大包裝,金屬包裝等所占的比例逐漸下降。
從消費群體組成和購買積極性來看,今年的春茶銷售呈現以大眾消費為主體的消費格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霧霾天氣對人的影響、和人們對於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視。人們對於飲茶保健這樣的理念越來越接受。通過走訪我市幾家主要茶葉經營市場我們不難看出,大部分茶商對於春茶保鮮冷庫的問題比較關注。由於春茶上市,有明顯的時間性、階段性的特點。早春綠茶不易儲存,隨著溫度的升高會逐漸失去鮮活的春茶滋味。所以很多茶商會對運輸條件及冷庫等相關問題比較關注。
茶葉消費年輕化發展
記者走訪城區幾家茶葉店後發現,以前泡茶喝茶被認為是中老年生活狀態,如今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願意接觸中國傳統茶文化,茶葉消費群體正向年輕化發展。一些茶店和茶葉品牌紛紛推出針對年輕人的營銷手段,讓喝茶不再是中老年群體的專利。筆者從三個角度分析了這一轉變。
角度一,這是茶葉界的利好消息,恰恰驗證了多年前品牌實戰權威導師謝付亮先生對平價茶和年輕人喝茶趨勢的判斷。七年前,也就是2009年,一場因安吉白茶而起的茶葉咖啡之爭不僅牽動了千千萬萬中國人,也牽動了無數異國他鄉的茶葉愛好者,其核心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宣傳茶葉,讓更多年輕人喝茶,因之而產生的“白茶娶妃”事件也被譽為中國茶葉品牌第一案。
究其產生的效益來看,該事件不僅以遠遠不到一百萬元的投入創造了價值過億的品牌宣傳效果,讓成千上萬的消費者增加了對茶葉的了解,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白茶娶妃”創造的價值越來越大!例如,2015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結果顯示:安吉白茶品牌價值29.1億元,連續6年躋身全國茶葉品牌價值十強。雖然促使安吉白茶品牌價值提升的因素很多,但因茶葉咖啡帶來的“白茶娶妃”一事功不可沒。
角度二,過去數年來盲目的茶園規模擴張,已經導致了中國茶葉產能的相對過剩,吸引年輕人喝茶,快速擴大喝茶人群,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例如,2015年,據《韓國茶葉學會副會長柳良錫:茶業要追尋年輕化和國際化》一文報道,柳良錫說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人們應當去保護中國傳統的茶文化。隨著時代的變化,年輕人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軍。如何讓年輕群體去消費茶葉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那麼,怎樣吸引年輕群體消費茶葉呢?這個問題柳良錫已經研究了近10年,並通過對韓國大學生的調研而得出了結論。韓國每年的茶葉產量大概是4000噸,中國大概是200萬噸,相比之下,韓國的茶產業規模要小很多。但是,韓國的茶文化以及茶葉的種植曆史還是十分悠久。柳良錫告訴認為,在韓國同樣也感覺到來自於咖啡業的壓力和競爭,以及對茶產業帶來的挑戰。他認為,在韓國經曆的困難和經驗對於中國的茶產業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看了柳良錫的分析,大家都能看出,在茶葉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茶葉必須吸引年輕消費群體,才可能有穩定的發展以及真正的全球化,但是,要吸引年輕的消費者群體,茶葉就不可避免的要麵對咖啡業的壓力和競爭。雖說市場能夠不斷創造出來,但茶葉咖啡必然存在著一定比例的此消彼長的關係,換言之,茶葉咖啡之爭亦是在所難免!
角度三:要消化茶產業的過剩產能,茶葉界還學習咖啡的諸多優勢,借鑒咖啡的經驗來發展茶產業。就像星巴克開始賣茶飲,麥當勞賣茶飲的同時也在賣咖啡,這些銷售情景的出現,也在提醒中國茶葉要看到茶葉、咖啡與年輕人相處的方式,或許在“紛爭”中可以享受“和平”。什麼方式呢?特定的消費情景很重要,即使是一杯咖啡和一杯茶,也可以安然相處,自得其樂!
可以預見的未來,茶葉與咖啡的關係,就如謝付亮先生在《指點茶山——中國茶業診斷與謀略》中說的那樣,他們是亦敵亦友的關係,是你總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就好像星巴克和中國茶葉的關係,你很難甚至不可能把他們分割開來。
加之,社會越來越強調分享,各種形式的“分析經濟”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尊重茶葉咖啡差異的同時,讓二者在“紛爭”中“和平”共處,共同發展!
相關熱詞搜索:茶香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7-08-03)台無印良品進口茶包農藥超標 同款茶香港下架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