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食品微生物探析
在食品衛生安全中,微生物是判定食品衛生質量的關鍵因素。實行微生物檢測的主要是為了衡量食品被汙染的程度,為食品衛生質量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對轄區內各賓館、酒店、餐飲店等場所進行抽樣,共計 7 類 114 批次餐飲食品樣品,並進行了微生物檢測結果統計,分析其受汙染原因,為監管部門提供科學參考依據,切實保證食品衛生安全,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健康安全。
對地區的飯店、賓館以及酒店等餐飲食品進行抽樣檢測,所檢測的樣品中包含了牛肉拉麵、涼菜、熟食、非發酵性豆製品以及自製飲料麵點等等,共計7大類,114批次。營養瓊脂、BGLB( 煌綠乳糖膽鹽肉湯) 、LST( 月桂基硫酸鹽胰蛋白腖肉湯) 、PBW( 緩衝蛋白腖水) 、10%氯化鈉蛋白腖緩衝液、10%氯化鈉胰酪腖大豆肉湯、GN 增菌液、TTB( 四硫磺酸鈉煌綠增菌液) 、SC( 亞硒酸鹽胱氨酸增菌液) 、BS( 亞硫酸鉍瓊脂) 、XLD( 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鹽瓊脂) 、Mac( 麥康凱瓊脂) 、BP( Baird - Parker 瓊脂平板培養基) 、BHI( 腦心浸出液肉湯) 、血瓊脂平板培養基。以上試劑均由青島海博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提供。
檢驗方法
菌落總數檢驗 ( GB 4789.2-2010) ;大腸菌群檢驗( GB4789.3-2010);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 GB 4789.10-010);誌賀氏菌檢驗( GB 4789.5-2012);沙門氏菌檢驗( GB 4789.4-2010) 。
檢驗結果判定
參照國家食品衛生標準進行判定,若其中一項不合格即判定該批樣品不合格。
表1 自製飲料微生物檢測結果
在對自製飲料進行微生物檢測時發現其中大腸杆菌和菌落總數的不合格率為25%,而沙門氏菌、誌賀氏菌以及金黃色葡萄菌均沒有檢測出任何影響因素,結果標準。
表2 非發酵性豆製品微生物檢測結果
非發酵性豆製品進行微生物檢測時發現大腸杆菌和菌落總數的合格率明顯高於自製飲品的合格率,但在其中發現感染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其不合格率為4.2%。
表3 熟肉製品微生物檢測結果
熟肉製品中檢測出隻檢測出感染了金黃色葡萄球菌,未發現其他菌種的存在,和非發酵性豆製品(95.8%)相比較,其合格率(96.3%)明顯高於前者。
通過實驗可以看出,在眾多餐飲食品中的自製飲料、非發酵性豆製品以及熟肉的微生物狀況相對不好,其中自製飲料中26.0%和非發酵性豆製品中17.0%的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都超出了標準範圍,最為嚴重的是非發酵性豆製品和熟肉製品中都有1批感染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經調查分析發現是在食品生產過程中不需要高溫消毒; 很多餐飲企業特別是小規模餐飲店的涼菜間設施不齊全,衛生狀況不過關; 冰箱未做定期清潔消毒,存放的食品生熟不分; 並且一些從業單位、從業人員的衛生安全意識淡薄等各種因素導致微生物汙染貫穿在食品加工、消毒、包裝、運輸等過程中,致使食品微生物指標不合格。本次檢驗還在非發酵性豆製品與熟肉製品中均檢出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提示導致食源性疾病的風險可能存在,本轄區的食品微生物狀況需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尤其是對自製食品加工過程中的水及其他原輔料的衛生安全要加強監管,同時需要加大力度對從業單位、人員的衛生安全意識進行強化教育。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12-16)食品微生物汙染問題仍突出
- (2015-03-19)嬰兒奶粉:預防微生物汙染是關鍵
- (2015-07-13)現擠牛奶”存在安全隱患 極易受微生物汙染
- (2017-02-11)“微生物控製”專題課程深度講解
- (2017-02-11)食品微生物安全的風險評估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