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農業部:促進畜禽屠宰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

2015-09-30 10:24:49來源:

評論0我來說兩句
畜禽屠宰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對保障人民群眾肉品消費需求、提高肉品質量安全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畜禽屠宰行業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有效保障了肉品市場供應和肉品質量安全。但是,畜禽屠宰行業整體上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程度不高,屠宰場點 多、亂、小、散 並存,屠宰產能過剩,代宰率較高,屠宰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屠宰監管能力亟待提升,行業發展與監管工作處在攻堅 深水區 。為促進畜禽屠宰行業健康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促進畜禽屠宰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畜禽屠宰行業發展是保障肉品質量安全的必然要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世界杯賽程預測事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健康權利。保障世界杯賽程預測,是社會的共同期待。肉品質量安全是世界杯賽程預測 的重要內容。畜禽屠宰是肉品進入市場流通、擺上百姓餐桌前的關鍵一環。促進畜禽屠宰行業健康發展,對保障肉品質量安全意義重大。

(二)促進畜禽屠宰行業發展是適應居民食品消費結構升級的戰略需要。肉品是城鄉居民重要的菜籃子產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居民肉品消費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畜禽屠宰行業必須適應城鄉居民肉品消費需求不斷變化的新趨勢,努力提供數量充足、質量安全、品種豐富、營養健康的肉類產品。

(三)促進畜禽屠宰行業發展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客觀選擇。畜禽屠宰一頭連著畜禽養殖,一頭連著肉品消費。促進畜禽屠宰行業健康發展,培育以畜禽屠宰為紐帶,連接飼草料、畜禽養殖、冷鏈物流、食品加工、餐飲服務的肉類產業集群,對推進畜禽養殖業轉型升級,促進食品加工業和餐飲服務業健康發展,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二、總體要求

(四)指導思想

全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農業現代化和世界杯賽程預測 工作的總體部署,以保障屠宰環節肉品質量安全為根本目標,以優化布局、提質升級、規範經營、強化監管為首要任務,以推進工廠化屠宰、品牌化經營、冷鏈化流通、冷鮮化上市、一體化管理為主攻方向,提高畜禽屠宰行業現代化水平,增強肉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五)基本原則

1.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強化畜禽屠宰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畜禽屠宰企業市場主體活力。提升政府監管能力,完善產業政策,規範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

2.堅持質量安全與保障供給相結合。強化畜禽屠宰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改革畜禽屠宰檢疫檢驗製度,完善畜禽屠宰質量標準和檢測檢驗體係,嚴厲打擊屠宰違法行為。積極推進養殖屠宰結合,合理布局畜禽屠宰產能,完善肉品流通網絡,提高肉品市場供應能力。

3.堅持產業集聚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加快轉變畜禽屠宰行業發展方式,推進畜禽屠宰企業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推進畜禽屠宰副產品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

4.堅持創新驅動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加快畜禽屠宰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開發和應用,優化產品結構,創新商業模式。支持國內畜禽屠宰企業走出去,學習引進國外先進的屠宰加工技術,加快畜禽屠宰管理、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

(六)主要目標

1.產業結構更加合理。2020年,生豬屠宰規模化程度達到40%以上,規模化生豬屠宰企業屠宰量占全國屠宰總量的80%以上。牛、羊、雞集中屠宰穩步推進。屠宰產能進一步向畜禽養殖主產區轉移,養殖、屠宰、加工各環節主體間利益聯結更為緊密。

2.發展質量明顯提升。2020年,生豬代宰率下降到60%以下,肉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屠宰環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屠宰病死畜禽、私屠濫宰、注水等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製,肉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高。

3.科技進步不斷加快。2020年,規模化屠宰企業全麵建立ISO9000質量安全管理體係,規模化屠宰企業獸醫衛生實驗室檢驗能力顯著提高,大型屠宰企業關鍵設備和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監管能力顯著增強。構建權責一致、分工明確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體係。畜禽屠宰監管體係、監管製度、監管機製進一步健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官方獸醫監管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

(七)優化產業布局。按照減數控量、提質增效的目標要求,綜合考慮當地和周邊地區畜禽養殖規模、市場消費能力、交通運輸狀況、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合理的活畜禽流通半徑,製定本區域畜禽屠宰場點設置規劃,合理布局畜禽屠宰產能,堅決遏製重複建設和過度競爭。在畜禽主產區(豬牛羊禽養殖基地縣、調出大縣)大力培育一批區域性標準化畜禽屠宰企業,減少活畜禽長途運輸,降低動物疫病傳播風險,提升畜禽屠宰企業效益。肉品主銷區要通過資格清理和政策引導,加快淘汰落後屠宰產能,大力發展肉品冷鏈配送、肉製品加工企業。在邊遠和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在嚴把基本衛生和質量安全生產條件、檢疫條件的前提下,合理設置鄉鎮小型屠宰場點。

(八)優化資源配置。繼續組織開展畜禽屠宰場點資格清理,堅決關閉不符合設定條件的畜禽屠宰場點。加大城市及其周邊屠宰企業聯合、兼並、收購、整合力度,鼓勵優勢屠宰企業整合產業鏈,培育一批畜禽屠宰加工龍頭企業。支持、引導屠宰加工龍頭企業通過入股、合作等方式,將小型屠宰場點轉為其購銷網點和分割配送點,納入企業的生產、加工、配送和銷售等供應鏈管理體係,妥善解決當地農民散養畜禽的收購和肉品供應問題。

(九)嚴格準入管理。改革生豬定點屠宰製度,實行畜禽屠宰生產許可管理,推行畜禽屠宰GMPHACCP管理製度。製定畜禽屠宰分級分類管理辦法,明確不同種類、不同規模的畜禽屠宰企業準入標準,加快淘汰手工和半機械化小型屠宰場點。實行畜禽屠宰企業環境影響評價和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製度,加大對現有畜禽屠宰企業的環境治理,依法關閉或者遷出位於飲用水源地、密集居住區等環境敏感地帶的畜禽屠宰企業。加強對畜禽收購販運經紀人資質管理,規範畜禽收購販運行為。明確代宰經營標準,規範代宰行為,逐步減少代宰經營屠宰企業數量。

四、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競爭能力

(十)推進標準化生產。建立科學有效的畜禽屠宰質量標準體係,推廣應用先進的質量控製技術,優化工藝路線,完善從畜禽入場到肉品出廠全過程質量控製體係。推動畜禽屠宰企業在屠宰加工、動物福利、獸醫衛生檢驗、質量追溯、冷鏈設施、副產品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和汙水處理等方麵進行標準化改造,提高畜禽屠宰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和智能化水平。督促屠宰企業建立肉品質量安全管理體係和可追溯體係,引導屠宰企業開展ISO9000ISO22000管理體係認證,鼓勵采用能滿足衛生和質量安全要求的先進工藝,為肉品質量安全提供技術和管理保障。

(十一)促進冷鏈化流通。著力培育一批以大中城市為銷售重點的區域性肉品加工配送企業。跨區域銷售的屠宰企業全部配置與流通範圍相適應的冷鏈設施。應用現代物流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冷庫、冷藏運輸設備等基礎設施。加強大型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增加冷藏運輸車輛、冷鏈銷售設備和工具的配備,建立無斷鏈的肉品冷鏈物流體係。

(十二)實施品牌化戰略。優化肉品產品結構,積極開發市場需求大、科技含量高的優質新產品,擴大冷鮮肉和分割肉規模,提高精深加工產品的比重,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肉品分類分級、優質優價,逐步解決產品同質化、單一化和低水平惡性競爭問題。鼓勵企業創建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重點培育冷鮮肉、優質牛羊肉、禽肉和具有民族特色、區域特色的肉品品牌,提高產品檔次和品牌知名度。

(十三)延伸產業鏈條。發揮畜禽屠宰前連畜禽養殖、後連肉品消費的優勢,提升畜禽屠宰企業與養殖者和市場的對接能力。鼓勵屠宰企業采用廠場掛鉤、訂單生產以及建設養殖基地等方式,擴大協議養殖或自養規模,建立優質、安全肉用畜禽穩定供應體係。鼓勵屠宰企業與畜牧專業合作社、規模養殖場通過入股、合作等方式,建立標準化屠宰企業。鼓勵畜禽屠宰企業與超市、賓館、飯店、食堂等肉品消費企業、消費場所直接對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和質量安全風險,提升屠宰企業效益。支持屠宰企業開展屠宰、加工、配送、銷售一體化經營,發展肉品分割配送中心,實行連鎖經營、冷鏈配送、直供直銷。鼓勵發展多種肉品交易方式,擴大肉品電子交易規模,探索冷凍肉期貨交易,發揮互聯網+”營銷優勢,拓寬肉品市場交易渠道。

(十四)實施綠色升級改造。建設綠色屠宰工廠,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畜禽屠宰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技術和工藝,淘汰落後工藝設備,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加快研究和推廣畜禽屠宰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加強對畜禽血液、髒器、骨組織、皮毛絨等副產品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提高屠宰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五、提升監管能力,規範產業發展秩序

(十五)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屠宰企業肉品質量安全和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意識,提高屠宰企業內部管理能力。督促屠宰企業建立健全肉品質量安全管理製度,配備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獸醫衛生檢驗設施設備和獸醫衛生檢驗人員,推進獸醫衛生第三方檢驗機構建設。嚴格畜禽入場、待宰靜養、屠宰過程、病害畜禽無害化處理等屠宰全過程質量安全控製措施。督促屠宰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製度,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安全生產各項措施,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全麵推進以保障肉品質量安全、防範失信風險為核心的屠宰企業誠信管理體係建設,加強以守法、誠信為核心的企業誠信文化建設,提升企業的誠信經營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

(十六)健全屠宰監管體係。強化政府屬地管理責任,推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為第一責任人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體係。推動建立畜禽屠宰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協調機製,積極協調畜禽屠宰行業發展在減數控量、提質升級過程中的土地、環保等問題。健全各級畜禽屠宰行業管理和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積極爭取機構編製、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的支持,將畜禽屠宰監管、檢測、執法等工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加強屠宰行業監管信息係統建設,提升屠宰行業信息化管理水平。整合現有肉品質量安全檢測資源,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監督檢測體係,提高畜禽屠宰監管執法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十七)強化屠宰監管執法。堅持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相結合,嚴懲重處屠宰病死畜禽、私屠濫宰、注水等違法犯罪行為。完善屠宰企業監督檢查製度,建立隨機抽取被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的雙隨機檢查機製,重點把好宰前檢驗檢疫關和屠宰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控製關,加大事中事後監管力度。實行畜禽屠宰質量安全風險分級管理,實施從養殖到屠宰全程可追溯管理。建立屠宰違法行為舉報製度,構建社會共治機製。指導畜禽屠宰企業做好安全消防、危險化學品使用與管理,提高畜禽屠宰企業安全生產能力。加強與食品藥品、公安、環保等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建立健全案件查處通報機製。加強基層獸醫隊伍建設,健全完善駐場官方獸醫管理製度和執法責任追究製度,嚴格落實畜牧獸醫執法六條禁令和屠宰檢疫五不得規定。

(十八)提升監測預警能力。做好規模以上畜禽屠宰企業的畜禽收購價、白條肉出廠價、屠宰量、病害豬無害化處理量、分割深加工產品產量和出廠價格等數據的統計監測,及時發布監測結果。健全屠宰統計信息收集體係,擴大畜禽屠宰統計監測範圍,優化統計樣本企業,強化屠宰統計監測信息員隊伍建設。發揮屠宰連接畜禽養殖與肉品消費的作用,建立從養殖到肉品消費全鏈條監測體係,研究分析宰前(養殖)、宰中(屠宰)和宰後(肉品消費)全鏈條的價值演變關係,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引導畜禽養殖和肉品消費。

(十九)推進行業自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按照社會組織管理製度改革要求,指導並支持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加強自身建設、規範管理,促進相互交流與合作,在產業規劃、技術培訓、團體標準、科普宣傳、誠信建設等方麵發揮整體優勢和自律作用,激發和釋放全行業活力,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共治合力,推動畜禽屠宰行業健康發展。

六、加強統籌協調,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二十)健全完善法規標準。抓緊製訂《畜禽屠宰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法規,完善畜禽屠宰生產許可、獸醫衛生檢驗、肉品衛生風險監測評估、質量安全事故處置、企業主體責任和監督管理責任追究等法律製度,為畜禽屠宰行業發展提供法製保障。抓緊清理畜禽屠宰相關標準,研究製(修)訂畜禽屠宰操作、分割、分級、質量衛生、檢測檢驗等標準,建立健全畜禽屠宰技術標準體係。

(二十一)強化財政金融保險支持。構建支持畜禽屠宰行業發展的政策框架體係,積極爭取財政、發展改革等部門對畜禽屠宰企業轉型升級、一體化發展、品牌培育等方麵的扶持,開展畜禽屠宰企業標準化示範創建。探索采取財政以信貸擔保、貼息等方式,引導金融資本積極參與、大力發展畜禽屠宰行業發展。探索擴大保險對畜禽屠宰企業的覆蓋麵,創新保險產品,加強保險服務體係建設,不斷提高保險服務畜禽屠宰企業水平。

(二十二)加強科技與人才支撐服務。加快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畜禽屠宰技術創新體係,加快推進屠宰裝備自動化、屠宰過程肉品質量控製、屠宰環節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原菌和獸藥殘留檢測、獸醫衛生檢驗等方麵的技術創新,提升畜禽屠宰技術水平和肉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畜禽屠宰從業人員培養培訓機製,將畜禽屠宰從業人員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實行畜禽屠宰從業人員分類培訓製度,製定畜禽屠宰從業人員培訓規劃,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的技術培訓和職業教育,不斷提高屠宰操作技術工人、獸醫衛生檢驗員、經營管理人員的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方麵優勢,增強畜禽屠宰行業發展科技服務力量。

(二十三)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對國際肉品市場形勢監測分析,調整優化進口肉品結構,實行進口肉品與國內肉品同質同價。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屠宰企業,鼓勵大型屠宰企業向外拓展,開展跨國經營,發展出口業務。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設備,加快國內屠宰企業的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提升我國肉類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二十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充分利用各類媒介,強化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引導肉品科學健康消費,增強公眾質量安全和健康消費意識。廣泛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的普及學習,教育和引導從業人員自覺守法、規範經營,形成全社會共同維護肉品質量安全的良好氛圍。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農業部意見畜禽

[責任編輯:]

2022年世界杯中國時間表 © 2012-2025 食安觀察版權所有

京ICP備09075303號京公網安備1101085079, 1101055372號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金融街長安中心5號樓4層403(郵編100043)

聯係電話:010-88825653 18500121702

稿件查詢:010-519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