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有機蔬菜調查:使用化學農藥成“潛規則”

2015-09-29 13:06:28來源:新京報

評論0我來說兩句
\

  創意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

  北菜園基地裏掛出的一張在打藥間隔期采摘的處罰公告。

\

  南地綠都種植基地內擺放有多種化學農藥。

\

  南地綠都種植基地內擺放有多種化學農藥。

\

  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係統顯示,南地綠都的有機轉換認證已過期注銷。

  9月10日,天津市消協發布2015年蔬菜比較試驗報告顯示,在隨機購買的常規、綠色食品、有機3類共31件蔬菜樣品中,認證蔬菜單項農殘檢出率高於常規蔬菜。北京知名有機蔬菜品牌“北菜園”、“翠京元”等均赫然在列。

  根據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有機種植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等,有機蔬菜不得檢出農藥殘留。

  新京報記者進一步探訪發現,曝光後“北菜園”的“有機認證證書”已被暫停,但仍在銷售“有機蔬菜”。

  在昌平南邵鎮一家宣稱有機認證的南地綠都莊園,新京報記者看到包括高毒農藥敵敵畏在內的多種農藥,莊園工作人員承認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禁用的化學農藥。

  而在有機認證過程中,有機谘詢服務機構甚至提供“規避風險指導服務”業務,由專人指導如何在用了化學農藥後不被檢測出來。

  “有機蔬菜農殘不合格”不僅拷問有機認證公信力,讓有機種植、生產環節的監管也備受質疑。專家表示,“希望通過更加嚴格的監管,把渾水摸魚的企業去除掉。”

  調查1

  “北菜園”被停有機資質後還在銷售

  在天津消協9月10日曝光“北菜園”的有機大蔥、有機架豆、有機小白菜檢出農藥殘留後,新京報記者查詢“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係統”發現,9月11日,北京北菜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一項“有機認證證書”已被暫停,涉及辣椒、茄子、西紅柿、花菜、芹菜、甘藍、芸薹、白菜、冬瓜、南瓜、鮮食玉米、菠菜等22個蔬菜品種。

  然而,9月22日,新京報記者探訪位於北京延慶縣康莊鎮的北菜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時,發現其當天采摘的蔬菜依然在以“有機蔬菜”進行銷售。公司銷售人員稱“無論何種蔬菜每斤都是25元”,且因為全部為有機,不能還價。記者當場購買了6斤有機蔬菜,總價150元。價格遠高於同種類普通蔬菜,有的甚至高出十幾倍。

  在北菜園的官方網站上,也仍有標注為“有機”的紫甘藍、圓白菜、大白菜、茄子、西紅柿、菜花、豆角等在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新京報記者在北菜園生產基地的公告欄裏看到,一張獎罰公告顯示:“2015年6月16日在抽樣檢測過程中,發現A6-104棚尖椒在打藥間隔期采摘,特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北菜園辦公室負責人解釋稱,這個“打藥”指的是“打生物有機農藥”,非化學農藥,但同時承認在有機農藥的間隔期采摘也是不合規的。

  北京北菜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春乾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有機認證被暫停後,不允許銷售,蔬菜全部滯銷,公司平均每天損失約10萬元。

  張春乾說,並不認同天津市消協公布的檢測結果,“後來監管部門和第三方機構都進行過檢測,結果顯示我們生產的菜完全沒有問題”。記者要求提供“完全沒有問題”的證據,張春乾稱“因在行業內牽涉的麵比較廣,公司比較謹慎,不方便公開”。

  而另一家被曝問題的“翠京元”,9月28日,新京報記者致電生產商東周豐源(北京)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稱監管部門進行了檢測,均未檢出農殘。“這事兒對我們影響很大,產品一度全部下架,雖然現在恢複了銷售,但損失依然很嚴重。”

  新京報記者聯係天津市消協,對方提供了詳細的蔬菜比較試驗報告,對樂果、百菌清、殺螟硫磷、腐黴利等7種農藥進行殘留量檢測。天津消協稱,在有機蔬菜裏檢出的百菌清是低毒、廣譜、保護性殺菌劑,應用於蔬菜多種病害防治的常用農藥。但對北菜園等企業提出的質疑,截至發稿,天津市消協並未做進一步回應。

  調查2

  “有機”基地擺放敵敵畏等多種農藥

  位於昌平南邵鎮的南地綠都莊園是北京最早一批通過有機認證的農產品企業。

  在南地綠都的對外宣傳中,其是“獲得方圓認證體係認證的有機食品示範園,也是昌平唯一一家獲得有機證書的農業示範基地。公司在2006年成為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同時還被評為北京市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北京有機蔬菜生產示範基地。”

  9月24日下午,新京報記者來到南地綠都基地的種植農莊,生產管理辦公樓空無一人,等待近二十分鍾後,一位工作人員出現並將記者帶到生產基地,介紹稱在現有的西紅柿、黃瓜、豆角等種植大棚中,均使用了成本昂貴的生物肥及自然防治係統,“種植全程不使用農藥、化肥,全部用有機肥和生物試劑代替,像植株開花時采購了500元/箱的進口蜜蜂自然授粉,有蟲害時會投放捕食蟎治理。”

  但就在一旁緊鄰的黃瓜、草莓種植大棚,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就在大棚內的窗台上,隨意擺放著多菌靈、噠蟎靈、多氧清、翠貝等農藥,甚至還有一瓶使用了一半的高毒農藥敵敵畏。

  根據我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GB/T 19630-2011)的規定,有機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

  南地綠都工作人員對此解釋說,這些大棚是公司最近從租戶手中收回整合的,剛剛開始種植黃瓜、草莓等作物,“農藥是以前的經營者留下來的,沒來得及整理收拾。”記者看到,現場的植株已經長到20-30厘米高。

  在進一步追問下,該工作人員承認,其在植株的育苗階段也會使用一定量的農藥,保證幼苗成活率和生長,“一般都是把多菌靈等農藥直接拌入到幼苗生長的土壤基質之中,這樣不容易出現蟲害,主要為了保證健康生長。”

  調查3

  有機認證過期注銷 電商平台“無證售賣”

  南地綠都在官網標出的是一張編號002OGA1200005號證書,由方圓標誌認證集團有限公司頒發的植物類有機轉換認證,覆蓋範圍為“蔬菜的種植”,包括黃瓜、蘿卜、白菜、甘薯等20餘種農產品。

  但新京報記者在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係統查詢發現,這項證書與其他兩張編號為COFCC-R-0801-0001、00210O10006R0S的證書一起,分別在2010年、2011年、2013年過期,係統裏顯示為“注銷”狀態。

  截至目前,南地綠都僅有WGH-04-02380、WGH-04-02378、WGH-04-02379三張無公害獲證證書,對應的是茄子、甜椒、黃瓜產品,並非是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一位國內有機農業集團管理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無公害產品和有機產品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無公害是我國相關部門強製執行的準入門檻,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它和有機產品完全是兩個概念,不能混淆。”

  據了解,南地綠都與北京愛農彙商貿有限公司聯合投資運營一家“愛農莊園”的有機農產品電商網站。新京報記者在“愛農莊園”看到,其對外長期銷售有機空心菜、有機茭白、有機油豆角、有機蘆筍、有機黃聖女果等近三十餘種有機菜,價格昂貴,每斤從15元到30多元不等。但在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係統中,北京愛農彙商貿有限公司名下並無相關有機認證。“愛農莊園”官網公布的也是與南地綠都一樣過期的編號“002OGA1200005”有機證書。

  該證書頒發者方圓標誌認證集團的一位人士證實,這張有機證書信息早在2013年過期失效,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係統裏查詢不到其後續申請的相關有機證書,“可以說它現在沒有有機產品資質。”這意味著,從2013年有機證書到期注銷後,南地綠都“無證售賣”了兩年之久。

  9月28日,新京報記者致電愛農莊園,工作人員稱,其在北京的唯一合作種植基地就是南地綠都,愛農莊園和南地綠都同屬一個集團。對方給記者提供了編號為whg-04-02379的證書,實為無公害農產品獲證證書。

  在追問之下,該工作人員承認,暫時還沒有有機認證證書,“這張證書是有機轉換期間的證書,真正的證書得到2016年12月之後才能批下來。”但根據我國2014年4月正式實施的新版《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明確取消“有機轉換”認證標誌,市場上不再有有機轉換產品。

  9月28日,新京報記者就情況向轄區監管部門昌平區質監局核實,昌平質監局表示將進行核實調查。

  調查4

  認證谘詢機構提供“規避農殘”業務

  9月24日,新京報記者以準備申請有機認證為由,致電一家從事有機認證谘詢和服務的認證谘詢中心。接待谘詢的工作人員稱,即使通過了有機認證的企業,生產的蔬菜、蛋等也不一定是真的按照有機方式生產的,“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

  該谘詢人員自稱其經手過很多客戶,“如果是五百畝以上的(種植企業),說是按照有機的方式去生產,做的過程中肯定達不到百分之百真正按照有機生產,任何企業都達不到。但起碼比非有機種植的品質還是高一點的。”

  對於有機農業禁止使用的化學農藥和化肥,該工作人員透露,“在種植初期可以用,一般都是偷偷摸摸地用,因為按照國家規定是不準用的,但十個(企業)有九個半會用。”他稱,“有機產品前期有蟲害,沒開花、結果之前,用沒什麼影響,(農殘)很難檢測出來。後期快采摘的時候就不用了,基本上有一兩個月的周期就淡化了。如果蔬菜成熟以後還打藥,那肯定能檢測出來。”

  “檢查這個事兒你不用擔心,我們到時候會安排指導老師去你們公司,輔導怎麼去種植、用藥,包括做記錄,怎麼采集等,都會一步步教你們弄的。”該人員順勢推銷其谘詢機構的“規避風險指導服務”業務:國家的認證機構對有機種植隻是每年檢查一次,到時會有我們的谘詢老師告訴怎麼規避風險。“每次檢查之前我們會安排老師幫你做好,會提前通知的。”

  “很多企業都是這種情況,如果說我特別嚴格,按照正常有機種,可能會做到,但產量肯定會減一大半。按照嚴格的有機做,你沒有收益,那做了幹嗎?沒任何價值。所以我們老師會告訴什麼時候絕對不能再用了。在這之前,我可以放寬,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們自己看,把握量。不做這些工作你們是達不到(有機標準)的。”

  ■ 潛規則揭秘

  偷偷用藥企業多招應付檢查

  天津市綠色食品流通協會秘書長徐岱昆表示,有機蔬菜根據現行的有機產品的標準規定,是不得投入化學合成物質的。

  一位從事六年有機蔬菜種植的企業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天津市消協所曝光的有機蔬菜檢出農殘,“我和身邊的同行一點也不震驚”,行業內這種不規範使用農藥和化肥的現象很普遍。

  “以前取得有機認證並不難,有機種植行業魚龍混雜,存在不規範的企業。這兩年國家管得嚴了,但生產過程中的亂象仍然存在。”該負責人透露,“取得有機認證也並不代表就一定會按照有機的要求和標準進行生產。監管部門半年或一年才來檢查一回,且都是抽查,企業還是有機會鑽空子的。”

  這位人士稱,有機蔬菜出現農殘有兩種較常見的情況:

  一種是有機種植企業在大部分菜地裏照常使用化學農藥、化肥等,以保證產量,但同時保留部分區域不使用化學農藥,以應付每年一兩次的檢測;另一種是外購“貼牌”產品,這些企業通常生產比較規範,堅持有機種植,但當自己生產的有機蔬菜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時,會從其他地方收購一些蔬菜或直接“外包”,然後貼上自己的牌子銷售。這兩種方式都有風險,但都能為企業帶來不小的收益。

  另一位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獲得有機認證的企業之所以冒風險去使用化學農藥,主要有兩大原因:違規成本和風險較低;有機生產成本高,產量難保障。

  ■ 監管漏洞

  實質檢查少 執行有偏差

  “如果有機認證不能作為一個對產品質量和安全性信任的載體,我們白花錢申請這個認證都是沒意義的。”從事有機蔬菜種植的那位企業負責人認為,目前對有機種植生產過程監管也存欠缺,“每年一兩次的檢測都由第三方認證機構來做,幾乎很少見到有政府部門來進行監管。今年,有政府部門來過我們生產基地一次,也隻是關注外在的東西,環境、產品包裝和宣傳資料等等。真正落到實處的監管還是少。”

  方圓標誌認證集團工作人士表示,每年會抽取10%做飛行檢查,400多家認證企業會抽40家取樣抽檢。但作為企業,也沒辦法全麵檢查到。

  曾參與有機產品國家標準製定的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喬玉輝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國家為提振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信心,規定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等在有機產品中100%不得檢出。這個標準是很嚴格的”。

  “如果檢出的話,這家企業五年之內就不能申請有機認證了。證肯定吊銷,不能再做了。”喬玉輝說,國家標準製定非常嚴格,但是執行起來也會存在偏差。“希望能通過更加嚴格的監管,把渾水摸魚的企業去除掉。”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農藥蔬菜規則

[責任編輯:]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權所有 海澱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備09075303號-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2號樓504室(郵編100039) 聯係電話: 010-88825653 業務谘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