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去哪了
每六對夫妻就有一對懷不,上自然和社會環境改變是首因,越來越多的姑娘卵巢先老了。
結婚生子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劉嘉玲、梁朝偉完婚後戒掉煙酒求子心切,可幾年仍沒動靜;劉青雲登上影帝座時,揚言要生子慶祝,但結婚十餘年的郭藹明至今仍未傳出喜訊;盡管張傑謝娜極力否認不育信息,但謠言仍甚囂塵上……
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曾發布數據,我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另一邊則有數據表明,區域性不孕不育率達17%,且這一比率逐年增加。一邊是不想要,一邊卻是要不上,這二者究竟有沒有聯係?我們的孩子們都去哪了?
六對夫妻中就有一對不孕不育
鄂州的王女士自大學畢業後就留漢工作。今年35歲的她已經是一家知名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盡管事業有成,但她卻有一塊心病:她的老公早在5年前就計劃要孩子,可由於她的事業心不得不擱置了這一議題。如今想懷卻懷不上,夫妻倆不得不走進醫院。
這對不孕不育的夫妻,僅僅是龐大就診群的一個縮影。同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每天至少有500人次就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去年一年收診患者就在十萬人左右。就診人數還在不斷刷新,據兩大生殖醫學中心主任介紹,他們每年接診人數均會比往年增長5%至10%。“雖然接診人數並不代表不孕不育人數的絕對增加,但不孕不育的夫妻確實變多了。”同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靳鐳說。
據北京婦產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北京夫婦不能生育率在40年內增加了10倍,如今12個月內不采取避免措施不能成功懷孕的夫妻比例占總數的17%。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學科帶頭人、生殖醫學中心楊菁教授表示,她在幾年前看過一組官方數據,當時這一比例就已經達到了15%。
環境改變是不孕不育第一罪魁
武漢大學麵對所有專業學子開設了《環境變遷與人類生育力改變》的通識課。授課人楊菁教授在課中提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不孕將成為僅次於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三大疾病。
“自然環境中土壤、空氣、水、生化汙染、轉基因食品會造成影響。社會環境也在逐漸改變,人們生活壓力過大、性生活過早生育過晚、多性伴侶等也是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楊菁教授介紹。
靳鐳教授同樣讚同這一觀點:“我們這幾年經常碰到理發店工作的男孩女孩來就診,長期接觸燙染發劑及化妝品,令他們的性腺損傷。這也是環境改變後人們係列生活方式改變造成的‘次生災害’。”
兩位專家同時指出,環境變化帶來的最明顯後果就是女性卵巢功能提前衰退和男性生育力不斷下降。“女性卵巢在35歲時是一個坎,可現在越來越多二三十歲的姑娘卵巢就像四五十歲的人。接診40個患者,就有四五個是這樣的情況。”靳鐳教授說。楊菁教授介紹:“以前不孕不育夫妻裏,男性有問題的大約占20%,可現在卻占了30%左右。”
一次無痛人流可能帶來永生悲痛
26歲的芳芳(化名)是一名白領,在去年喜結連理後,卻怎麼也懷不上孩子。在閨蜜的陪同下芳芳前往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是婚前因人流過多造成的子宮粘連。芳芳欲哭無淚:“都怪當時不懂事……”而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曾發布數據,我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為世界首位。
“我下午接診的52個患者裏有8個為子宮粘連,每個都承認自己做過無痛人流。”楊菁教授介紹,由於現在私營醫院、診所的泛濫,以及對無痛人流概念的大肆宣傳,使不少女性選擇這種可能帶來極大危害的流產方式,“患者沒有痛感,醫生一旦‘用力過猛’,後果無法補救。”
靳鐳教授回憶,他曾接診過一位流產7次後不孕的患者,這不禁讓他感歎“怎麼能把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當作避孕措施呢?這是我們感覺最棘手的問題!”
12個月不避孕沒懷孕就要檢查
“盡管自然環境越來越差,孩子越來越難懷,但我們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比如不當‘工作狂’,在最佳生育年齡生育;性生活注意清潔;不要反複人流;月經、體重時時關注等都是應該做的。”靳鐳教授說。當然,還要注意改變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戒煙戒酒,不要吃過於油膩的東西,還要注意避免接觸生活當中的有毒物品,從幹洗店拿回來的衣服要放置幾天再穿,因為幹洗劑會影響男性的性功能。
一般來說成年男女雙方12個月沒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卻沒有懷孕的就屬於不孕不育症,應該男女雙方共同檢查。男方檢查項目主要有常規檢測、精液檢測、內分泌激素檢測,遺傳學檢測以及前列腺液檢查,女方檢查項目主要有婦科常規、基礎體溫測定、輸卵管及排卵檢測、內分泌激素檢查、宮頸粘液及子宮檢查、免疫抗體檢查以及染色體檢測等,具體建議到專業孕育醫院在醫生指導下檢查治療。相關熱詞搜索:BABY去哪了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