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粉行業新規加速行業洗牌 乳粉價格趨於合理
成分“玩花活”
業內人士指出,嬰幼兒奶粉的頻繁借所謂配方升級而實現價格升級。“配方調整、輔料增加、包裝換新然後實現價格上漲,其實額外添加的一丁點DHA或水解蛋白,成本增加微乎其微,完全是品牌可以自身消化的。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近2000個配方,平均每個企業手上擁有多達20個配方,而國外乳企手中平均掌握兩三個配方。新的乳粉法規主要是針對嬰幼兒奶粉的配方實現注冊製,“同一企業批準注冊的同一產品配方隻能對應一種產品”。直接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就是,配方奶的門檻提升,千餘品牌或退散,而乳企借“配方升級”大玩漲價的招數也即將失效。
國家對於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成分都有明確嚴格的標準要求,一些“玩噱頭”的配方並不見得真的對嬰幼兒生長發育有特別大幫助。因此,乳企借“配方升級”大玩漲價的招數也可能不再靈驗。
加強嬰幼兒乳粉監管
國產羊奶粉陸續出事,繼飛鶴關山、陝西聖唐後,號稱國內羊奶粉第一品牌美可高特羊奶粉也未能幸免。8月上旬,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就先後披露,美可高特(中國)羊乳有限公司、寧夏紅果乳業有限公司各有一批次嬰兒配方奶粉被檢出阪崎腸杆菌;西安喜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金裝嬰兒配方羊奶粉(1段)等42批次嬰幼兒乳粉不合格,並對專項監督抽檢檢出不合格產品的6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開展了世界杯賽程預測審計。
更為嚴重的是,食藥監管部門抽檢美可高特(中國)羊乳公司發現的不合格行為,涉嫌違反刑法相關規定。乳粉抽檢名單顯示,2批由美可高特生產的“美可高特”牌配方羊奶粉檢出阪崎腸杆菌。
事實上,2013年12月食藥監總局在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中,對乳企的質量管理、原輔材料質量控製、配方、追溯、研發等都做了嚴格要求。
在首次的嬰幼兒配方乳企世界杯賽程預測 審計中,6家乳企被審計出了不少問題。其中黑龍江有農墾多元乳業、辰鷹乳業、紅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肇州縣搖籃乳業4家企業上榜,是問題乳企最多的省份。
食藥監總局今年5月、6月、8月公布的三次嬰幼兒乳粉抽檢結果,可以發現,不合格奶粉多來自中小乳企,且營養素虛標問題嚴重,與此次審計結果相似。比如8月4日最新的42批次不合格奶粉中,存在世界杯賽程預測 風險的有11批次,營養素虛標的則多達31個批次。
乳粉價格趨於合理
自今年4月歐盟取消執行了30多年的牛奶生產配額製後,荷蘭、愛爾蘭、德國等國家牛奶產量激增導致市場供應過剩,牛奶價跌至5年來最低;與此同時,新西蘭奶農也受到國際市場乳製品價格下跌以及中國進口需求放緩的雙重打擊。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認為,當前製約我國乳製品行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是乳原料問題。我國乳原料無論是質量還是產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都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他認為,將奶源放置在土地和水資源更豐富、環境更好、成本更低的國外去,更適宜和符合我國的國情和發展需要。
實際上,消費者很容易習以為常,當奶粉降價成為新的常態,消費熱情很快就會冷卻。無論是嬰幼兒必須的“口糧”還是其他人群可能選擇的乳製品,都難因為價格走低而實現銷售放量。嬰幼兒配方奶粉是剛需,剛需意味著價格波動並不會讓整個盤子變大,計生政策帶來的紅利目前看來仍很有限。
業內人士則理性地分析表示,國內的乳粉行業正在經曆陣痛,價格趨於合理,市場需求廣泛,國內乳粉行業要想在國內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自己下功夫修煉內功,把住原料奶關的同時把住質量關,讓產品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7)醜聞乳粉洋品牌獲入華許可
- (2014-08-04)乳粉常見的質量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 (2014-09-01)內蒙食藥監出台《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過程監管指南》
- (2014-09-22)全國共有82家企業重獲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
- (2014-12-09)加大執法力度有效地提升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水平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