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噸假鹽案再次敲響食安監管警鍾
俗話說,人不可一日無鹽,但食用假鹽無異於食毒,以報道中的假鹽——含亞硝酸鹽的工業鹽為例,會引發中毒。當人體攝入0.3~0.5克亞硝酸鹽,即可引起急性中毒,3克即可置人於死地。人體一旦中毒,十幾分鍾就會發病,會出現頭暈、頭脹、耳鳴、全身無力、手腳麻、惡心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發生抽搐、昏迷,概言之,假鹽害莫大焉。同時,我們看到,高達兩萬噸含亞硝酸鹽的工業鹽,而且涉及範圍多達7個省市,如果任由其生產、販運、傳播,最後民眾食用,會造成不可估量、無法挽回的後果。
至於製假販假的原動力,還是利益的驅使,每噸進價400元至450元的工業鹽,搖身“變成”食用鹽後,每噸價格高達800至1000元,“有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而此前,鹽業專營下的跨省販鹽在地區保護主義下,恐怕也有高利潤。然而,我們知道,自去年11月份,我國正式對政府專營達2500年之久的食鹽放開專營,也讓涉鹽企業進入市場自主競爭階段,從而為百姓帶來品種繁多而便宜實惠的食鹽。但是,壟斷市場的打破,或許讓一些鹽商鹽販失去了原來的價格優勢,於是,製假販假就成了他們的暴利通道。
食無鹽則無味,食品無監管則有假。放開市場專營,並不意味著對於市場的不管不問,相反,相關部門必須實行最嚴格的食品監管製度,健全法律法規,實施依法治鹽,切不可有放開市場專營就是放開市場監管的想法,要知道,世界杯賽程預測關係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廣大群眾的心聲,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而且,李克強總理也指出,以“零容忍”的舉措懲治世界杯賽程預測違法犯罪,以持續的努力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鹽有味。因此,各涉鹽部門、與世界杯賽程預測 相關的部門,必須製定和執行最嚴格的食品監管製度,完善從生產、批發、零售等各環節,全產業鏈的監督,完善監管體係,全麵落實企業、政府和社會各方責任,確保民眾能吃上“安全的鹽、放心的鹽、值得信賴的鹽”,讓百姓吃出安全和幸福的味道。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