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酸奶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酸奶適用於乳糖不耐受症患者:純奶中的乳糖在腸內較其他糖類分解緩慢,缺乏乳糖酶的人難以消化,一般會出現腹脹、腹瀉甚至嘔吐。而經發酵的酸奶,乳中的乳糖分解為半乳糖和葡萄糖,適用於乳糖不耐症者食用。飲奶曆史的顯著差距導致東西方消費者基因的不同,東方人普遍缺乏乳糖酶,而西方人則不存在這一問題,這亦是製約東方國家乳製品消費量的因素之一。根據某乳品公司的調研:中國乳糖酶缺乏者占比高達50%,其中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占比14%。也即中國13億人口中有將近6.5億人口不適宜飲用純牛奶,其中患乳糖不耐受症的1.8億群體基本無法飲用純牛奶。酸奶口味和適用性使其比白奶人群更為廣闊,但在中國酸奶市場規模占比僅僅15%,占比較低的原因有兩個:
中國乳品消費中50%來自縣鄉鎮,而低溫酸奶的冷鏈限製使其無法觸及這部分市場。中國地域廣闊、貧富差距長期存在導致冷鏈一直是製約著低溫奶主要障礙;在冷鏈發達的一線城市,酸奶占比達到30%,與常溫白奶占比相同,然而配送和終端冷鏈落後的縣鄉鎮市場酸奶占比僅5%。這說明酸奶無法充分觸及中國核心乳品消費人群。
圖1:城市的酸奶消費占比30%,遠高於縣鄉鎮5%的占比
酸奶的低溫特性不適用於兒童和老人兩大核心乳品消費人群:雖然中國人口結構為紡錘結構,兒童和老人位於紡錘結構上下端,但中國乳品消費結構卻呈蝴蝶結狀,兩端的兒童和老人才是乳品消費的核心人群。酸奶因其低溫且不可加熱的特性,使腸胃承接能力較差的兒童和老人都不適宜飲用,酸奶的消費人群也因此大為縮窄。
圖2:中國牛奶區域結構占比
10年前,受製於中國奶源分布的極度不均衡及冷鏈不完善,巴氏奶主要集中在城市型乳企,難以全國化;但常溫奶出現後,牛奶得到迅速普及,中國牛奶市場規模從百億迅速提升至幾千億,而這期間巴氏奶規模依然沒有太大變化。
圖3:常溫奶突破冷鏈限製迅速超越巴氏奶
常溫酸奶“口感好+無人群障礙+無銷售半徑”三大優勢使其成為繼常溫奶替代巴氏奶後的又一次革命。常溫酸奶扮演著10年前常溫奶的角色,它的意義不在於取代營養價值更高的低溫酸奶,而在於把酸奶推送到更多的空白人群中去,讓過去無法品嚐或不適宜飲用到低溫酸奶的人群能夠接觸到這一品類,使風味顯著區別於普通常溫奶的酸奶可在全國普及。
圖:4常溫酸奶市場是低溫酸奶的3倍
常溫酸奶的口味優勢及對銷售半徑和人群局限的突破將使其在常溫奶中的占比極大提升。我們謹慎假設常溫奶未來5年繼續保持10%的增速,則至2017年常溫奶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
假設未來5年常溫酸奶占整體常溫白奶比重從2013年3%提升至15%-30%,則常溫酸奶品類規模可達到250-500億,遠高於當前低溫酸奶200億的市場規模。
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酸奶乳飲料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10-20)西安:酸奶冷鏈不“冷” 誰該反思
- (2015-03-02)常溫酸奶比傳統酸奶成本低,但品質要差
- (2015-10-16)酸奶冷鏈配送末端存隱患市民知多少?
- (2014-06-18)中國冷鏈市場蘊藏無限商機
- (2014-07-07)津台共同打造中國北方冷鏈物流中心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