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全球乳業五強 伊利544.36億元首戰告捷
-伊利2014年業績領跑乳業 營收淨利潤持續穩居行業第一
北京2015年4月28日電 /美通社/ -- 4月24日,伊利股份正式公布2014年財報。數據顯示,2014年,伊利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544.36億元;淨利潤41.67億元,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71.19%,營收和淨利潤均位居行業第一,且當前在國內乳業市場牢牢占據了包括綜合在內的五個市場占有率第一,均顯示了伊利開辟的“有機生長”道路越走越穩健,輔以惠及合作夥伴的“互聯網+”及“產業鏈金融”兩大生態圈戰略的穩步推進,伊利邁向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健康食品巨頭的路徑清晰可見,實現2020年躋身全球乳業五強的目標指日可待。
近五年伊利業績增長圖
財報顯示,在總營收和淨利潤的連年雙增下,伊利股份每股收益不斷攀上新高,2014年達到了1.35元/股,公司淨資產收益率更達到了23.66%。此外,伊利股份今年一次性分紅即高達24億元,給股東帶來豐厚的回報,並成為國內首家千億市值乳業股。同時,公司近幾年銷售費用率總體呈下降趨勢。證券分析人士指出,收益、投資回報的增長和銷售費用率下降顯示了伊利高效的成本控製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財報還透露,伊利股份的液態奶、奶粉、酸奶、冷飲四大產品線均衡發展,銷售業績全麵穩增。明星產品是營收和利潤增長的重要來源,尼爾森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伊利旗下“金典”的銷售額同比增長60%,“QQ星”維尼熊營養果汁酸奶飲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近150%,常溫酸奶新品“安慕希”自上市以來,季度環比增速超150%;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金領冠珍護”的銷售額,同比實現91%增長;酸奶兩大明星子品牌 -- 暢輕、每益添銷售額的增速,分別達到113%、90%;最新跨界推出的植物蛋白新品 -- 核桃乳產品不僅創下公司訂貨會上有史以來最大訂單量,更在2015年第一季度以超100%的環比速度增長,未來增長空間巨大。2015年1月剛上市的甄稀冰淇淋月度環比更是實現了130%的增長。此外,公司2014年電商業務收入更同比大幅增長超800%。不久前,在中囡 ?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商品銷售結果統計中,伊利占據了全國乳製品綜合市場、奶粉市場、冷飲市場、液態奶市場以及兒童奶市場五個市場占有率第一位置。
伊利明星產品增長圖
乳業專家指出,上述靚麗業績和市場占有率的取得,體現了消費者、股東、產業鏈夥伴對伊利的信賴,更體現了伊利所開辟的乳企“有機生長”模式初顯成效。這一模式,體現的是企業全麵、均衡、可持續、健康的發展態勢,聚焦了深度、廣度、高度、精度四大維度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深度上,深入強化奶源建設和質量管控方麵的領先優勢,構築國際領先的質量管控和世界杯賽程預測風險防控體係;廣度上,完善“全球織網”國際化布局,做到整合全球資源、服務全球市場;高度上,彙聚世界級創新研發實力,有效提升品牌價值,優化產品結構;精度上,不斷精進供應鏈效率使資源合理配置、精耕渠道實現精準營銷,以及提升管理能力精益管控費用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機生長”模式的四大維度核心競爭力,隨著伊利“互聯網+”和“產業鏈金融”兩大生態圈戰略的推進,還將進一步得到強化。
一方 麵,伊利積極探索基於公司500多萬個銷售終端、10億級消費者和眾多合作夥伴提供的信息的大數據分析,結合運用互聯網最新科技產品,持續洞察研究消費者需求,改善消費體驗,實現精準營銷和供應鏈運營優化。同時持續推進與包括互聯網三巨頭“BAT”(百度、阿裏巴巴和騰訊)在內的新興互聯網企業的跨界深入合作,以體驗更良好的服務方式,從而助力品牌忠誠度,以及公司長遠發展能力的飛躍。
另一方麵,在產業鏈金融生態圈構建上,伊利通過自身與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良好合作,共同開發針對產業鏈上遊牧場、下遊經銷商的多種金融產品,有效解決了供應鏈客戶的融資需求,實現公司與客戶的協同發展。未來,伊利充分發揮互聯網對傳統金融係統能力的提升作用,為上下遊客戶提供更為優質便捷的服務,強化與上下遊的合作共贏,共同打造一個成本低、風險低、效率高、收益高的產業鏈金融生態圈。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未來公司將更多地從消費者和合作夥伴共贏出發,通過強化創新和國際化兩大驅動力,最終實現“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業願景。乳業專家陳渝認為,沿著“有機生長”路徑,輔以兩大生態圈戰略,伊利實現“2020年進入全球乳業5強,從五百億級企業向千億級企業跨越”的目標前景可期。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8-15)伊利堅持世界杯賽程預測 落實細節管理
- (2014-09-09)伊利發展態勢良好 市場份額還將持續上升
- (2014-11-04)乳企伊利前三季業績領先 三元靠變賣資產盈利
- (2015-03-24)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詮釋全球乳業新格局
- (2014-06-17)新華百貨被指“賤賣”乳業資產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