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產品物流直銷模式研究
胡 雯 嚴靜嫻 夏 雲
摘 要:本文運用了SWOT分析法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產品物流的現狀進行梳理和分析,以現代供應鏈管理理論為基礎,結合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市場的特點,對農產品物流模式進行了科學規劃,並從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社對接、農校對接四個維度對物流直銷模式進行綜合論證,提出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產品物流模式的發展重點和政策建議。
關 鍵 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管理
基金項目:江西農業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DC201323)。
一、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來臨,當今物流模式由傳統型向現代型過渡,現代物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日俱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作為全國九大商品糧基地之一,農業資源豐富,盛產稻米、棉花、水產品和果蔬,種類豐富,具有相當大的農產品市場。但是,江西省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比較落後,沒有形成完善的體係,缺乏組織和管理,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打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產品物流體係,可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推進產業發展,促進新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二、文獻綜述
針對我國存在農產品流通效率低、消耗大、成本高的問題,康賢剛(2012)指出需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力度,整合流通環節,完善農產品供應鏈。在物流主體多元化的現代農產品物流研究中,任連娣、王倞(2012)提出了規範市場監管主體行為、提升產銷主體功能、完善市場服務主體功能等若幹優化農產品物流模式的建議,以實現農產品物流的快速發展。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上,湯偉娜、胡珈銘(2011)向我們展示了東亞模式、北美模式、西歐模式三種先進模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鮮活水產品豐富,曲思、王忠偉(2011) 提出建立批發型冷鏈供應鏈模式,滿足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鮮活水產品流通的現實需求,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鮮活水產品新的經濟增長點。
縱觀近些年來國內學者關於農產品物流的研究,學者們主要是研究農產品物流中的某
一環節,焦點集中在不斷深化農產品物流的理論研究。本課題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著眼點出發,緊密結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現狀與需求,優化農產品物流各環節,係統地提出農產品物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優化方案,以提高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產品競爭力。
三、區域農產品物流體係SWOT分析
(一)優勢
優勢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區位優勢,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地處江西省北部,位於我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洲共同的經濟腹地,承接著這些區域的產業轉移和輻射帶動;二是資源優勢,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地形種類多樣,自然條件優越。鄱陽湖平原耕作曆史悠久,盛產稻米、棉花、水產品和果蔬,是全國九大商品糧基地之一;
三是交通優勢,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已形成以鐵路、公路運輸為主體,水陸空緊密配合的綜合運輸網絡。
(二)劣勢
第一、組織化水平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大多數的物流企業規模也較小、專業性較差、資金投入少、社會服務性弱,這導致農產品物流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第二、集約化水平低。鄱陽湖的農產品物流企業分布較為分散,沒有形成集中的物流園區,因此無法由高效、完善的龍頭企業帶動區域化物流。第三、技術水平落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冷鏈物流建設不完善,專業人才匱乏,造成農產品保鮮技術落後,限製了農產品的銷售半徑及市場競爭力。第四、信息化水平不高。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尤其是農村的信息普及率低,造成了農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
(三)機會
第一、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近年來經濟發展迅猛,需求快速增加拉動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市場進一步擴大,農產品物流需求快速增長。第二、政府的高度重視。江西省也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我省現代物流發展若幹意見的通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業發展規劃》等多項政策支持省內農產品物流體係優化。第三、高新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高新技術和知識經濟是農產品物流體係優化的重要支撐和動力。
(四)挑戰
第一、健康消費意識的要求。區域內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技術水平及專業服務能力等多方麵仍存在不足,難以滿足消費者新型的需求。第二、物流的不穩定性。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氣候變化不穩定,加劇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對農產品物流貨源穩定造成影響,給農產品物流企業運營帶來風險。第三、資源投入大。優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產品物流體係,是一個複雜繁重的工程,涵蓋農產品物流龍頭企業培育,信息化平台建立,人才和技術引進,物流園區建設等全方位的優化。
四、農產品物流直銷模式研究
(一)農超對接
農產品直接配送至超市,有利於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控製,減少物流環節、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滿足城市居民對生鮮綠色農產品的需求。這對建立農產品現代物流體係,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城鄉一體化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農社對接
雖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社對接的發展程度遠不如農超對接,但當前新形勢下“農社對接”的條件已基本成熟。農社對接主要是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開展,以滿足市民對綠色安全實惠農產品的需求。
(三)農企對接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農產品直接配送至加工企業,不僅能減少農產品在途中的損耗,而且還能保障加工企業生產原材料的供應,並為企業節約經濟成本,企業生產源頭的安全也能得到保證,為消費者的世界杯賽程預測提供了保障。
(四)農校對接
農校對接是農戶生產基地與學校食堂實現對接,依據食堂的需要,農民開展生產。這不僅可以穩定農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還可以降低高校食堂采購成本,並確保高校世界杯賽程預測。農校對接可以解決最重要的也是學生最關心的兩個問題:菜價問題和安全問題。
五、研究結論
綜合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物流方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農產品產銷全國,農產品外銷時依賴第三方物流的專業技術及規模效益,而直銷模式主要服務當地消費群。因此,新型物流方式是以第三方物流為重點,以直銷模式為補充的。
物流技術。先進的農產品物流技術是增強保鮮能力,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的基礎。政府應從政策上,鼓勵並引導物流企業投資引進農產品物流技術,設置合理的市場準入門檻,加強管理,規範農產品物流企業。
物流主體。良好的物流園區能發揮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優秀的龍頭企業能帶動行業共同發展。政府應有意識地建設物流園區和培育龍頭企業,通過物流園區和龍頭企業,有效管理整個農產品物流行業。
農產品信息平台。政府以構建農產品信息平台為重點工作,把農產品生產、物流、銷售全過程的數據納入到農產品信息網絡。信息化的時代,需要社會充分利用信息的價值,提高物流效率,增強農產品競爭力,促進農產品價值實現。
參考文獻:
[1]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業發展規劃》.江西省委、省政府.2009-2015
[2] 《江西省現代農業體係建設規劃綱要》.江西省委、省政府.2012-2020
[3]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江西省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報,2009,09.
[4] 張平,胡凱.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物流發展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2010,5,49.
[5] 湯偉娜,胡珈銘.我國農產品物流模式的研究綜述[J]. 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1,25 (04):27-30.
[6] 陳立,李鬆誌.基於相關性模型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物流產業發展分析[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2.16-18.
[7] 康賢剛.我國農產品物流體係的重構與運作模式創新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2,(1) :87-90.
[8] 任連娣,王倞.基於物流主體多元化的現代農產品物流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 02) : 28-30.
作者單位: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11-22)農產品貿易及其影響因子分析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