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忽悠老人的4大招 遏製保健品亂象需深化改革
保健品介於食品與藥品之間,主要功能是用來補充人們從食物中難以獲得、同時又是人體健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以促進人體健康。上世紀90年代及本世紀初,不少紅極一時的保健品創下了銷售神話。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更加渴望進一步提升健康品質。
總結不法商家忽悠老人的四大招:第一招,洗腦營銷。打著免費健康講座的旗號,虛構誇大他們的病情。第二招,親情營銷。一見麵就喊爺爺奶奶,哄著老人高興。第三招,體驗營銷。拉著老人體驗各種醫療器械。第四招,免費體檢。打著免費體檢的幌子,在體檢報告上做手腳,嚇唬老人掏錢治病。
其實,我國對保健食品的審批管理非常嚴格,從生產資質、產品質量、批文審批、銷售、宣傳等多個方麵加以管控。盡管如此,保健品管理一直是“老大難”。在保健品市場上,製假售假、假冒文號、摻入藥物、誇大功效等眾多問題屢見不鮮。
有專家表示,保健食品的亂象,與我國食品監管“重審批、輕監管”不無關係。由於財力及多種因素的約束,政府不可能無限製配置監管資源。在監管資源的配置上,審評、審批占用了大量的資源,而過程性監管和市場監管屬於事中、事後監管,所配置的資源則相對薄弱。
保健食品比較突出的問題出現在生產過程和銷售領域。之前媒體曝光了螺旋藻片、深海魚油軟膠囊、天然維生素E等產品,令人震驚。結果顯示,60%以上的螺旋藻保健品中重金屬鉛含量超標,70%以上的魚油軟膠囊含量遠遠低於批文含量,甚至功效成分未檢出。顯然,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上市審批把關不嚴造成的,而是源於生產過程。
事前的審批代替不了事中、事後監管。缺乏全程監管,報批時送檢的樣品中並無“非法成分”,最終產品有可能會非法添加。因此,保健食品行業當前迫切需要強化事中和事後監管。
洗腦式營銷、親情式營銷、體驗式營銷、免費體檢式營銷……騙子的這些騙術讓老年人屢屢受騙甚至深陷其中。讓老人遠離騙局,讓騙子沒有市場,不隻需要相關部門“嚴查”、“嚴打”、“嚴管”,還需深化製度改革,改變當前的“重審批、輕監管”弊端。建立保健食品監管新機製,完善日常監管和長效監管,讓消費者吃得更安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11-04)醫藥保健品企業紛紛搶灘直銷
- (2014-11-05)保健品“營銷”花樣百出 “坑蒙拐騙”誰來管
- (2014-12-19)國內藥企與食品企業掀起保健品製造熱潮
- (2015-03-13)美國一些大品牌保健品成分造假 官方已發起調查
- (2015-05-12)《世界杯賽程預測 法》大修 保健品不能再任性賣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