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利:規模化牧場已成為我國奶牛養殖的主體
解讀專家:李勝利 國家現代奶牛產業技術體係首席科學家
背景導讀:2014年末,現代牧業遭遇重創。11月16日,其通山牧業因為嚴重影響村民正常生活而遭遇“堵門”。與此同時,現代牧場的“病牛門”風波也此起彼伏,11月11日,現代牧業寶雞牧場遭到動物檢驗部門和公安機關的調查,有4人為此被刑拘。11月20日,現代牧業寶雞牧場被曝出,每年都有員工被查出染上人畜共患布魯氏菌病。
專家觀點:目前規模化牧場已成為我國奶牛養殖的主體;各種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進入奶牛養殖業和加工業,規模化、集約化牧場成為我國政府和產業界認可和支持的模式;目前我國有萬頭牧場52個,在建的有24個,存欄達到45萬頭,但隻占我國奶牛存欄的3-5%,不是我國奶業發展的主體;根據國家奶牛體係的數據,目前最好的奶源來自國內規模化牧場(乳脂率高於3.8%,乳蛋白率高於3.15%,體細胞數低於30萬,細菌數低於20萬,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的標準)。
從世界上來看,規模化、集約化是世界奶業發展的普遍規律,種養結合的家庭牧場是世界各國奶業發展的普遍模式。
目前,土地已成為規模化牧場建設的關鍵製約。發達國家采取土地配套和種養結合的農牧結合養殖方式,可有效解決糞汙消納和優質粗飼料保障供給的問題。
結論:規模化發展需要考慮如下製約因素:
萬頭牧場的建設必須因地製宜,切忌沒有土地而一味求大、求洋,一哄而上可能孕育著環境和防疫的風險;
我國地域遼闊,在東北、西北等土地麵積大、人口相對稀少的區域,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解決土地配備問題,可以發展萬頭牧場,一個萬頭牧場起碼配備3-5萬畝土地;
規模化牧場建設和運營,必須做到種養結合,配套好糞汙處理設施和土地,通過糞汙幹濕分離、沼氣處理、牛糞回墊奶牛臥床和生產有機肥等技術途徑,實現糞汙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循環利用;
萬頭牧場生產必須加強內控,做好奶牛疾病特別是重大傳染性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嚴格執行免疫、檢疫製度和流程,杜絕重大疫病風險。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6-08-02)國內牧場虧損過半,需要對進口奶進行雙反調查嗎?
- (2016-12-21)國內牧場首例 恒天然在華牧場獲GFSI國際權威認證
- (2017-10-28)19家“中國農墾標杆牧場”通過驗收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