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乳業繼續過冬 中小乳企將臨生死存亡
占全球乳製品貿易1/3多的生產商恒天然的這個小小的舉動,引發了中國乳業的巨大波瀾。乳業上下遊企業負責人以及乳業專家,都在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感歎:迎來寒冬的不隻是新西蘭奶農,還有中國乳製品全產業鏈上各環節。
那麼,在即將到來的2015年,國內乳業會出現哪些新變化呢?
大牧場、奶農形勢嚴峻
一位山東膠東半島的奶農近日向本報記者稱,目前部分乳企在當地的原奶收購價維持在3.5元~3.8元/千克,奶農不僅麵臨入不敷出的成本壓力,同時還接到企業通知,要求更新設備,從養殖小區轉型牧場,而這一切都需要奶農自掏腰包。
本報記者於今年9月底曾對膠東半島奶農生存現狀做實地調查,據當地奶農反映,自去年下半年,國內原奶價格因為奶荒一路攀升,今年2月份達到5.6元/公斤的最高紀錄,但因為新西蘭進口奶粉的衝擊,國內原奶價格持續回落,乳企以“過剩”為由限價、拒收。
正當奶農們盼著春節前有所好轉的時候,恒天然的調價舉動澆滅了他們的希望。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雷永軍認為,“這將對國內大牧場和奶農帶來巨大衝擊,2015年將因此進入冬天。”他介紹,目前國內有52個萬頭牧場,在建和籌建的達24個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國內上遊奶牛養殖企業也不回避所麵臨的衝擊,個別負責人曾多次向本報記者透露,新西蘭進口奶粉讓他們壓力很大,並稱幾家大牧場一直在上書國家有關部門,呼籲減少進口,保護國內奶牛養殖業。
此外,出於成本考慮,目前國內乳業巨頭正在把常溫奶高端產品的奶源轉移到海外,而這將進一步打擊國內大牧場。
中小乳企麵臨生死存亡
上遊壓力傳導至下遊生產加工企業,有實力有條件的乳業巨頭們開始轉移陣地,紛紛布局海外,比如伊利、光明相繼在新西蘭建設工廠,利用當地物美價廉的原奶。
但畢竟這類企業占少數,留守國內的則是那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區域中小乳企。“不同於大企業,我們的話語權較弱,已有的優勢也很難大聲喊出去,所以一直在市場中處於防守狀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東北區域乳企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是乳業整合期,不進則退,容不得中小企業喘氣。
他認為,“2015年國內乳業將迎來劇烈整合,並不是以往那種溫和的調整,一些中小乳企麵臨生存壓力,會考慮是否繼續做下去。”
今年6月,工信部、發改委等四部委製定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並重組工作方案》獲國務院同意並轉發。
方案稱,國家鼓勵符合生產資質條件的企業以資產和品牌為紐帶,通過企業並購、協議轉讓等多種方式,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並重組。
雷永軍認為,目前很多企業都在摸索,同時國內外資本也蠢蠢欲動,2015年嬰幼兒配方乳粉領域可能會有幾個並購大單。
不過,也有地方乳企相關人士反映,“一部分企業要麼半死不活,要麼欠債十多億,每天都燒香拜佛盼著有人來兼並,但哪個企業敢接盤呢?”
上述地方乳企負責人稱,沒有特色產品和優勢渠道,中小企業生存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雖然公司一直在謀劃轉型,進行渠道變革,但受製於資源和環境,企業能做的也很有限。”
國內乳業結構有望改善
長期以來,國內乳企為了做大做強,力推行銷全國的常溫奶,一來不受冷鏈和運輸半徑束縛,另外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調節生產。
這種戰略保證了下遊生產加工企業的遊刃有餘,如果進口奶粉價格低,就大量進口大包原料粉,如果國內原奶價格劃算,則就地取材。
然而,這就注定了國內乳業上下遊產業鏈利益傳導的不順暢,國內奶農屢屢受傷。
但雷永軍預計,在2015年這種局麵有望被打破,“明年巴氏奶企業數量會增加,3000~5000頭奶牛規模的中小牧場會自發聯合起來,與生產企業配套起來,主推自己的品牌。”他分析稱,再把原奶供給乳企已經沒有活路,因為每供給一公斤奶就意味著虧一部分的錢,所以接下來會積極與生產營銷捆綁。
如果這種局麵達成,全國各地也避免奶農殺牛退出。據本報記者了解,最近一段時間,山東、青海和東北等地已經有奶農不堪成本壓力,倒奶殺牛的情況屢屢發生。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認為,保護國內奶源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低溫產品,同時將低溫價格與常溫價格拉開,常溫產品盡可能做到滿足基本需求,而低溫產品更加營養,低溫價格高於常溫價格,有利於掩蓋國內原奶高價劣勢。
他建議,政策層麵需要對國內乳產品結構發展有一個正確的引導。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兼並重組成未來乳業主題 國開行斥資300億"撐腰"
- (2014-09-29)蒙牛降價購奶背後:利益互博的乳業供需鏈
- (2014-10-11)長江乳業因違規添加防腐劑被查封
- (2015-11-20)中國成立農墾乳業聯盟 推動乳業轉型升級
- (2016-11-10)恒天然發布《濃縮牛奶蛋白手冊》 助力中國乳業發展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