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火鍋竟是“化學鍋”,你還敢吃嗎?
聞著吃著都香,就是吃完了滿身怪味兒
“我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吃了重慶麻辣火鍋,四五天後外套上的火鍋味還是沒散去,沒辦法隻能把衣服去幹洗了。”市民孫女士告訴記者,她當時剛走進火鍋店,就被店裏誘人的香味“迷惑”了,吃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其它感覺,隻是覺得很香、很鮮,而回家後半夜起來竟發覺滿屋子都是那股調味品的味道。
像郝先生這樣的感受,很多市民都有。不少市民對此提出了疑問:過去火鍋也沒少吃,卻很少能聞到這股味兒,最近幾年,衣服上的味道卻是越來越重,這股味兒是哪來的?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了涮羊肉所散發出的羊肉的膻味不容易散去外,其它火鍋,特別是麻辣紅油火鍋,有可能是食材混合導致的味道,也有可能是化學調味料的原因。
6日中午,記者特意在芝罘區某火鍋店就餐,發現最受食客青睞的是鴛鴦鍋底,即一半骨頭湯,一半麻辣湯。麻辣鍋底表麵上漂浮著花椒、辣椒、蔥瓣等物品,剩下的油乎乎紅彤彤的一股濃湯就不知是些什麼成分了,但是味道香濃,讓人很有食欲。記者問服務員鍋底是否自製?服務員表示“都是自己做的”。“怎麼熬的這麼濃?”店員稱“這屬於商業機密”。
廚師爆料,添加劑放得足火鍋味兒就夠濃
“一些連鎖品牌大型火鍋店一般問題不大,而個別中小火鍋店可能使用各種添加劑,使火鍋味道更加濃鬱,吃起來勁爆,也能吸引回頭客。”當過多年火鍋店廚師的蔡師傅肯定地告訴記者,那股味道就是各種火鍋添加劑、增香劑和飄香劑混合造成的。
蔡師傅告訴記者,以重慶火鍋為例,要熬好一口紅湯鍋底,不但需要辣椒等食材貨真價實,而且熬製工序複雜,整個過程需耗時幾個小時。現在,有些商家為省時省錢省力,通過一些食品添加劑,幾分鍾就可以讓一鍋清水變成色香味俱全的麻辣鍋底。蔡師傅透露,現在此類添加劑在調味品市場公開發售,種類非常多,需要啥口味就能買到啥添加劑。
蔡師傅介紹,經火鍋反複加熱沸騰後,各種添加劑會充分揮發到空氣之中,所以在吃火鍋時,身上、頭發上的味道尤其明顯。“我們都稱這樣的火鍋叫做‘化學鍋’,現在被常用的添加劑一般是‘飄香劑’、‘辣椒精’和‘火鍋紅’等幾樣。”蔡師傅告訴記者,“飄香劑”隻要放一點點在火鍋中就會濃香四起,讓人聞著味道就非常有食欲,吃起來也是滿嘴飄香;“辣椒精”的作用就是減少辣椒的投放量,增加火鍋的辣味;“火鍋紅”則是“辣椒精”的配套材料,為了在減少辣椒投放量的同時增加火鍋的紅色。 蔡師傅表示:“另外還有‘肉香添加劑’、‘高倍香料精’等多種添加劑,在市場上很容易就能買到。”
火鍋添加劑隨處可買,有的非正規廠家生產
是否如蔡師傅所說,這類火鍋添加劑隨處可買?記者走訪了萊山區的幾家農貿市場,在一些調味料專賣店裏,還真的發現了種類繁多的“添加劑”,而且店家們都不避諱,把它們擺在“顯眼”的位置出售。
“‘辣椒精’和‘飄香劑’怎麼賣?是正規廠家出的嗎?”在一家調味料店裏,記者看到了這些“添加劑”的真麵目:幾乎都是白色塑料包裝瓶,貼著各類添加劑的名字。而當記者問起價格時,店主人不但爽快得回答,還向記者介紹起了用法:“都是正規廠家的產品,也都是一個價,38塊錢一瓶,這個可好用了,好多開店的都來買,隻要往鍋裏滴上一點點就行了。”
記者隨手拿起一瓶“辣椒精”,發現其產品名稱、商標、廠址、生產日期和QS等各種標識說明一應俱全,似乎不屬於粗製濫造的三無產品。在一瓶“火鍋飄香劑”包裝上,記者看到配料表裏有天然植物提取油、肉味提取物和香料香精等,適用範圍是各類火鍋以及燒菜、鹵菜的加香。“你看看它的介紹,這款產品有動物油和肉味的混合香氣,而且香氣持久,耐高溫。”店主介紹。
記者購買了一瓶“火鍋飄香劑”,打開後一股濃鬱甚至有些刺鼻的香氣散發出來。這瓶“飄香劑”背後,還注明了參考用量為每公斤5到10克。隨後,記者往1公斤水中滴了幾滴“飄香劑”,本來無味的清水立刻散發出濃鬱的肉香味。“以一個純麻辣火鍋鍋底湯水2公斤來算,這麼一瓶500克的‘飄香劑’能調出25到50個鍋底來。”蔡師傅告訴記者,如果用清水加添加劑,再加一些幹貨來調製鍋底,那麼一個賣到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鍋底,成本價也僅在幾塊錢。
記者在這瓶“飄香劑”上看到,生產許可證後被用白色的膠帶覆蓋,刮開膠帶出現一排數字。記者在網上查詢此號碼,顯示生產許可證是北京一家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的,2013年5月4日到期。隨後記者又到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網站上查詢,輸入此號碼後並未查詢到相關企業名字,而是同名的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獲證產品也是食品添加劑,證書編號不同於瓶後的標注。該“火鍋飄香劑”上有QS標識,但是並無認證號碼。對此,質監部門相關人士認為,很有可能這種添加劑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在盜用正規廠家的名號銷售。
營養專家:成品火鍋底料也要少吃
由於火鍋添加劑的存在,不少市民會選擇到商場裏購買那些成品的火鍋底料,回家自己製作火鍋。對此,營養專家表示,不排除個別商家在袋裝底料裏使用各種添加劑外,使用這類火鍋底料所製作的火鍋,對人體也會有一定的危害。
“以‘辣椒精’為例,它是辣椒中辣味物質的濃縮產品,可以製造出天然辣椒所不能企及的高辣度,對皮膚、眼睛、口腔、呼吸道和消化道都有損傷,有炎症或有潰瘍的狀態下,千萬不要嚐試含有辣椒精的食品。”煙台山醫南院院急診科主任劉海濱介紹,“很多人都會感覺火鍋越吃越渴,這正是底料和蘸料中大量的鹽造成的。”劉海濱告訴記者,為了突出鮮味,一些火鍋底料與調味料中還會加入大量味精甚至增味增香劑,因此吃一頓火鍋,攝入的鈉大大超標,才會有口渴的感覺。
火鍋料中的鹽到底有多少?記者隨機調查了超市中的幾種火鍋湯底料,其中一包底料的包裝袋上標示每100克含鈉7830毫克,換算一下,這包含量150克的火鍋底料中的鈉含量竟然達到10多克。而一包現成的蘸料中,含鹽量也是相當驚人,以一包每100克含鈉4000毫克的蘸料為例,其食鹽含量也達到了4.8克。
“還有人會額外添加韭花醬、腐乳等,這都是含鹽量非常高的食品,這樣火鍋就會變成極其重口味的食物了。”劉海濱介紹,人體每天健康攝入的鹽量為6克,往往一頓火鍋進肚就能嚴重超標,而過量的高鹽飲食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引發各種炎症,如咽喉炎、咽部不適等,還可能會造成手腳腫脹,甚至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現在市麵上好多川味火鍋底料中都含有牛油,吃起來口感更好,更能促進食欲。”劉海濱介紹,由於牛油熔點低,在常溫下呈固態,所以有些添加了牛油成分的火鍋底料摸起來硬邦邦的,其健康隱患也很明顯。牛油不但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而且膽固醇含量也高,經常食用這種含牛油的火鍋底料,嘴上爽了,但同時攝入了大量脂肪和膽固醇,對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利。
如何辨別“加料”火鍋
首先別去那些一進門就香氣逼人的火鍋店。火鍋熬製的香味都是自然散發的,應該是越煮越香,而一端上來的火鍋就香氣四溢,絕大部分可能就是已經被加了增香劑。
其次,可以觀察火鍋店內端上來的麻辣鍋底。如果麻辣鍋的辣油顯得透紅鮮亮,那麼這個麻辣鍋底肯定暗藏問題,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熬製的麻辣鍋底,應該略有渾濁,透亮的麻辣鍋很明顯是加了辣椒精或者火鍋紅。 冬季到來,火鍋大熱。然而,最近有市民反映,去一些火鍋店吃飯,一進門就能聞到一股誘人的火鍋香味,而吃完飯後衣服上、頭發上還滿是這種火鍋味兒,往往幾天都散不了。市民質疑:是不是火鍋底料裏添加了什麼怪異的東西?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聞著吃著都香,就是吃完了滿身怪味兒
“我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吃了重慶麻辣火鍋,四五天後外套上的火鍋味還是沒散去,沒辦法隻能把衣服去幹洗了。”市民孫女士告訴記者,她當時剛走進火鍋店,就被店裏誘人的香味“迷惑”了,吃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其它感覺,隻是覺得很香、很鮮,而回家後半夜起來竟發覺滿屋子都是那股調味品的味道。
像郝先生這樣的感受,很多市民都有。不少市民對此提出了疑問:過去火鍋也沒少吃,卻很少能聞到這股味兒,最近幾年,衣服上的味道卻是越來越重,這股味兒是哪來的?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了涮羊肉所散發出的羊肉的膻味不容易散去外,其它火鍋,特別是麻辣紅油火鍋,有可能是食材混合導致的味道,也有可能是化學調味料的原因。
6日中午,記者特意在芝罘區某火鍋店就餐,發現最受食客青睞的是鴛鴦鍋底,即一半骨頭湯,一半麻辣湯。麻辣鍋底表麵上漂浮著花椒、辣椒、蔥瓣等物品,剩下的油乎乎紅彤彤的一股濃湯就不知是些什麼成分了,但是味道香濃,讓人很有食欲。記者問服務員鍋底是否自製?服務員表示“都是自己做的”。“怎麼熬的這麼濃?”店員稱“這屬於商業機密”。
廚師爆料,添加劑放得足火鍋味兒就夠濃
“一些連鎖品牌大型火鍋店一般問題不大,而個別中小火鍋店可能使用各種添加劑,使火鍋味道更加濃鬱,吃起來勁爆,也能吸引回頭客。”當過多年火鍋店廚師的蔡師傅肯定地告訴記者,那股味道就是各種火鍋添加劑、增香劑和飄香劑混合造成的。
蔡師傅告訴記者,以重慶火鍋為例,要熬好一口紅湯鍋底,不但需要辣椒等食材貨真價實,而且熬製工序複雜,整個過程需耗時幾個小時。現在,有些商家為省時省錢省力,通過一些食品添加劑,幾分鍾就可以讓一鍋清水變成色香味俱全的麻辣鍋底。蔡師傅透露,現在此類添加劑在調味品市場公開發售,種類非常多,需要啥口味就能買到啥添加劑。
蔡師傅介紹,經火鍋反複加熱沸騰後,各種添加劑會充分揮發到空氣之中,所以在吃火鍋時,身上、頭發上的味道尤其明顯。“我們都稱這樣的火鍋叫做‘化學鍋’,現在被常用的添加劑一般是‘飄香劑’、‘辣椒精’和‘火鍋紅’等幾樣。”蔡師傅告訴記者,“飄香劑”隻要放一點點在火鍋中就會濃香四起,讓人聞著味道就非常有食欲,吃起來也是滿嘴飄香;“辣椒精”的作用就是減少辣椒的投放量,增加火鍋的辣味;“火鍋紅”則是“辣椒精”的配套材料,為了在減少辣椒投放量的同時增加火鍋的紅色。 蔡師傅表示:“另外還有‘肉香添加劑’、‘高倍香料精’等多種添加劑,在市場上很容易就能買到。”
火鍋添加劑隨處可買,有的非正規廠家生產
是否如蔡師傅所說,這類火鍋添加劑隨處可買?記者走訪了萊山區的幾家農貿市場,在一些調味料專賣店裏,還真的發現了種類繁多的“添加劑”,而且店家們都不避諱,把它們擺在“顯眼”的位置出售。
“‘辣椒精’和‘飄香劑’怎麼賣?是正規廠家出的嗎?”在一家調味料店裏,記者看到了這些“添加劑”的真麵目:幾乎都是白色塑料包裝瓶,貼著各類添加劑的名字。而當記者問起價格時,店主人不但爽快得回答,還向記者介紹起了用法:“都是正規廠家的產品,也都是一個價,38塊錢一瓶,這個可好用了,好多開店的都來買,隻要往鍋裏滴上一點點就行了。”
記者隨手拿起一瓶“辣椒精”,發現其產品名稱、商標、廠址、生產日期和QS等各種標識說明一應俱全,似乎不屬於粗製濫造的三無產品。在一瓶“火鍋飄香劑”包裝上,記者看到配料表裏有天然植物提取油、肉味提取物和香料香精等,適用範圍是各類火鍋以及燒菜、鹵菜的加香。“你看看它的介紹,這款產品有動物油和肉味的混合香氣,而且香氣持久,耐高溫。”店主介紹。
記者購買了一瓶“火鍋飄香劑”,打開後一股濃鬱甚至有些刺鼻的香氣散發出來。這瓶“飄香劑”背後,還注明了參考用量為每公斤5到10克。隨後,記者往1公斤水中滴了幾滴“飄香劑”,本來無味的清水立刻散發出濃鬱的肉香味。“以一個純麻辣火鍋鍋底湯水2公斤來算,這麼一瓶500克的‘飄香劑’能調出25到50個鍋底來。”蔡師傅告訴記者,如果用清水加添加劑,再加一些幹貨來調製鍋底,那麼一個賣到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鍋底,成本價也僅在幾塊錢。
記者在這瓶“飄香劑”上看到,生產許可證後被用白色的膠帶覆蓋,刮開膠帶出現一排數字。記者在網上查詢此號碼,顯示生產許可證是北京一家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的,2013年5月4日到期。隨後記者又到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網站上查詢,輸入此號碼後並未查詢到相關企業名字,而是同名的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獲證產品也是食品添加劑,證書編號不同於瓶後的標注。該“火鍋飄香劑”上有QS標識,但是並無認證號碼。對此,質監部門相關人士認為,很有可能這種添加劑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在盜用正規廠家的名號銷售。
營養專家:成品火鍋底料也要少吃
由於火鍋添加劑的存在,不少市民會選擇到商場裏購買那些成品的火鍋底料,回家自己製作火鍋。對此,營養專家表示,不排除個別商家在袋裝底料裏使用各種添加劑外,使用這類火鍋底料所製作的火鍋,對人體也會有一定的危害。
“以‘辣椒精’為例,它是辣椒中辣味物質的濃縮產品,可以製造出天然辣椒所不能企及的高辣度,對皮膚、眼睛、口腔、呼吸道和消化道都有損傷,有炎症或有潰瘍的狀態下,千萬不要嚐試含有辣椒精的食品。”煙台山醫南院院急診科主任劉海濱介紹,“很多人都會感覺火鍋越吃越渴,這正是底料和蘸料中大量的鹽造成的。”劉海濱告訴記者,為了突出鮮味,一些火鍋底料與調味料中還會加入大量味精甚至增味增香劑,因此吃一頓火鍋,攝入的鈉大大超標,才會有口渴的感覺。
火鍋料中的鹽到底有多少?記者隨機調查了超市中的幾種火鍋湯底料,其中一包底料的包裝袋上標示每100克含鈉7830毫克,換算一下,這包含量150克的火鍋底料中的鈉含量竟然達到10多克。而一包現成的蘸料中,含鹽量也是相當驚人,以一包每100克含鈉4000毫克的蘸料為例,其食鹽含量也達到了4.8克。
“還有人會額外添加韭花醬、腐乳等,這都是含鹽量非常高的食品,這樣火鍋就會變成極其重口味的食物了。”劉海濱介紹,人體每天健康攝入的鹽量為6克,往往一頓火鍋進肚就能嚴重超標,而過量的高鹽飲食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引發各種炎症,如咽喉炎、咽部不適等,還可能會造成手腳腫脹,甚至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現在市麵上好多川味火鍋底料中都含有牛油,吃起來口感更好,更能促進食欲。”劉海濱介紹,由於牛油熔點低,在常溫下呈固態,所以有些添加了牛油成分的火鍋底料摸起來硬邦邦的,其健康隱患也很明顯。牛油不但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而且膽固醇含量也高,經常食用這種含牛油的火鍋底料,嘴上爽了,但同時攝入了大量脂肪和膽固醇,對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利。
如何辨別“加料”火鍋
首先別去那些一進門就香氣逼人的火鍋店。火鍋熬製的香味都是自然散發的,應該是越煮越香,而一端上來的火鍋就香氣四溢,絕大部分可能就是已經被加了增香劑。
其次,可以觀察火鍋店內端上來的麻辣鍋底。如果麻辣鍋的辣油顯得透紅鮮亮,那麼這個麻辣鍋底肯定暗藏問題,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熬製的麻辣鍋底,應該略有渾濁,透亮的麻辣鍋很明顯是加了辣椒精或者火鍋紅。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8)散裝以及現製食品必須公示食品添加劑 熟食店、火鍋店不願
- (2014-11-24)山東穀裏嚴查食品添加劑 2家火鍋店被調查
- (2014-12-22)廣西:嚴厲打擊冬季火鍋非法添加行為
- (2014-12-29)山西整治火鍋底料 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將吊銷許可證
- (2015-01-19)西安排查火鍋湯料添加劑 執法人員現場責令整改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