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奶業內憂外患中進入資本化時代

2014-11-05 15:56:44來源:糧油市場報

評論0我來說兩句
  中國的乳業在經過“三聚氰胺”事件之後,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在多管齊下進行療傷,以此寄希望於未來中國乳業的再崛起。而在這種崛起的過程中,中國乳業似乎並不是平靜如水,而仍然處於內憂外患的惡劣環境中。

  最近的乳業產業鏈上,又見殺牛賣牛,而棄養的情況其實從今年年初已經開始,而下半年的乳業產業鏈的狀況並不見好轉。“奶源生產與奶粉銷售業績出現下滑,2014年上半年,全國乳品生產加工總量最近十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廣東奶業協會辦公室主任王丁棉告訴記者。

  根據AC尼爾森報告,2014年上半年中國國內奶粉銷售額有4%的增長,但銷售量卻下降了7%。

  在這樣的環境中,何種養殖模式才是最有效的崛起之路?

  疲軟的中國乳業

  據農業部統計顯示,我國7月底的平均奶價已降至3.99元/公斤;9月中旬,山東、河南、內蒙古等地區的奶價已跌至3.4~3.5元/公斤,散戶奶價更是跌至2.5元/公斤。而殺牛、賣牛、棄養的現象,均來源於這一價格微妙的變化。

  如果說去年因新西蘭恒天然發生了肉毒杆菌亊件,引發了中國奶價的上漲,9~11月國內奶價從4元/公斤一下子就被抬高至5~6元/公斤。而今年奶價的大幅回落,無疑與進口奶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國外的低溫奶、常溫奶、奶粉大量湧入市場。今年1~7月份的進口量已達13.6萬噸,預計全年將達25萬~28萬噸,比2013年的18.45萬噸還要多,洋奶粉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威脅的不僅僅是中國的乳業,還有中國的奶農們。”王丁棉對記者說。

  事實上,中國進口奶粉在2005年隻有3800噸,2010年1.59萬噸,到了2013年為18.45萬噸,近4年內共增長了9倍之多。大量的洋牛奶、洋奶粉湧入中國市場,這已觸發了洋牛奶與國產奶所進行的一場無硝煙的戰爭。

  其實,在不久前南方奶業發展高峰會議的與會者們已經喊出反擊的口號:“抵製洋奶粉,反對傾銷,抵製還原奶,反對牛奶二次加熱,號召消費者拒喝複原乳,給中國奶農一條生路”。他們不僅是在呐喊,更是在抗議。

  “目前已經有30多個國家的常溫奶進入中國,品牌超過50個,6月份資格審核認證確實是攔阻和清除了一部分洋品牌,資格重新審核並沒有有效地遏製乳製品和嬰幼兒奶粉進口。”王丁棉表示。

  據了解,目前已有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巴氏低溫奶進入中國市場。

  記者從9月3日在京召開的“2014年全國認證機構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目前有27個國家共1686家境外乳業獲得準入中國市場銷售的許可認證,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企業共有55家。

  由於大包裝進口奶粉的進入,再次觸動中國乳業鏈條的不穩定。除了嬰幼兒奶粉外,還有大批量的大包裝奶粉進入中國。今年上半年的大包裝洋奶粉進口量已達75.2萬噸,接近去年全年的總進口量。目前中國市場的進口奶粉售價是2.4萬元/噸,國產奶粉更是被逼降至1.8萬/噸。

  “很多大包裝奶粉做成了還原乳,進入液態奶的行列,這個是行業內已知的秘密,但是當前的液態奶並沒有要求標注還原奶。”中國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執行副會長魏榮祿對記者說。

  作為一直從事乳業工作的魏榮祿來講,這個事情讓他感到很痛心,因為他認為奶粉還原為液態乳將使原奶的成分進行兩次高溫,其中的成分被破壞。液態奶的成分與生鮮乳、巴氏奶都有著成分的區別。“液態奶理論上不應該叫純牛奶,但是國家一直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到底什麼是純牛奶?”魏榮祿表示。

  據了解,近七八年來,曾經有兩次出現過生鮮奶源負增長,一是在“三聚氰胺”亊件後的笫二年即2009年,減產幅度為0.98%;其次是2013年,生鮮奶減產達到5.7%。即使是有增長的年份其增量也不多,分別是2010年增長1.56%,2011年増長2.1%,2012年增長2.3%。

  “由於出現殺牛賣牛和棄養,杭州的奶牛存欄已在下滑,奶源供應又再次出現了緊張,實際上,整個下半年杭州就已經出現了‘第二波’的‘鬧奶荒’。”王丁棉表示。

  內憂外患中進入資本化時代

  在各種外患交織的環境之下,中國乳業自身的狀況也不盡如人意。

  據了解,當前用作飼養奶牛的草和奶牛並不能同步發展,國產苜蓿草供給率隻占50%,另一半為50萬噸則依靠進口;病疫情防控令人放心不下,乳房炎、腐蹄等常見疾病高企不下。

  此外,奶牛場環保處理難達標,約有80%的奶牛場未經過環評,排放標準不達標。另外,奶牛的年均產奶水平偏低,真實的年平均產奶量在4.9噸左右,規模牧場比例低。按農業部的規定,存欄300頭以上的才算規模牧場。而實際上,降至100頭以上的奶牛場連40%都占不到,300頭以上規模牧場的比例不會超過20%。奶農紛紛退出養牛業,而專業化規模牧場發展銜接不上。

  “奶農殺牛賣牛每年發生,交售奶被壓價,消費者對國產奶信心失去,乳企產品不暢銷,前幾大乳企不得不將收購到手的牛奶噴成奶粉貯存起來,待以後再拿出來還原使用。”王丁棉表示。

  乳業除了這些基礎的問題存在之外,信任危機依然沒有被打破,仍然有大多數的人不願意購買國產奶粉。“今年4月初,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做了一次民意調查,調査結果顯示有71%的受訪者認為國產奶粉不夠安全。”王丁棉表示。

  目前國內的乳業資本市場已經展開了角逐。

  2014年,馬雲[微博]大手筆出手20億元加盟伊利,涉足奶牛養殖業和奶業;內蒙古犇騰牧業投入15億元南下河北滄州新建存欄規模5萬頭奶牛養殖示範基地;廣東從房地產和足球,跨越到超百億元投資的奶牛養殖業;伊利出手3.1億投入輝山乳業,蒙牛也同時跟進。

  遼寧輝山乳業日前又宣布,要投入25億元南下布局華東,開建奶源基地;北京三元在獲得上海戰略投資者複星20億元(占21%股份)的加盟後,已決定在河北投資15億元新建一家年產5萬噸奶粉的工廠。

  “粗略地估計,今年以來國內外資本進入中國乳業的總投資已達280億元。由此看來,中國奶業的資本時期已經到來。在未來的3~5年內,專業型的大型牧場將會越來越多,這正是迎合了中國政府規模化發展的要求。但是同時,由於資源和市場將越來越高度集中在這些大企業手中,因此對原有的中小型奶牛場和中小乳品加工企業來說,給他們帶來的發展與生存壓力也將越來越大。”王丁棉表示。

  貴州山區裏的小區域輻射模式

  中國奶業當前的發展經營模式,總體說來仍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中。過去的一些例如蒙牛“先要市場後建廠房”的發展模式,又或是“千家萬戶齊養牛”的散養模式,還有“公司+農戶”的模式和“貼牌生產”的模式等,這些模式雖然曾經紅火了一陣子,但實踐證明這些發展模式基本上是走不遠的,現在基本上都被認為是過期或被淘汰了的。

  當前最能讓老百姓放心的便是全產業鏈一體化模式。“這種模式倒是值得培育和推薦,特點是自主性強,風險可自控,但需一定的實力才能辦起來。對大部人而言,隻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王丁棉表示。

  對於王丁棉來講,三年前的貴州好一多乳業並不是讓人感到非常安心的一個企業,“環保做得並不好。”但是三年後,好一多的全產業一體化發展模式贏得了貴州的信賴。

  “貴州巴氏奶和酸奶市場,好一多占了90%。這就是靠質量。從養殖到產品終端,每個環節都要緊緊把控。”貴州好一多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在離貴陽30多公裏的山區,有一個萬頭奶牛養殖場,這就是好一多產品的源頭。從奶牛到終端一體化的鏈條讓好一多連續五年保證了質量的安全。

  “連續五年的檢測結果顯示,農殘、獸藥殘留以及三種傳染病的致病菌都是零檢出。”貴州獸藥飼料監察所所長張劍勇對記者說。

  在“三聚氰胺”爆發之後,暴露了乳業中間環節存在的問題,好一多為了規避這種風險,自建了萬頭牧場,完全放棄散戶的原奶。

  “雖然我們當時也沒有檢出‘三聚氰胺’,但是為了規避這種風險,我們開始建自己的牧場,這個投入使得我們的成本增加了30%,雖然利潤減少了,但不在外麵收奶,原奶質量就有了控製,即使擴大規模,也要繼續複製這個模式。”張琴表示。

  據張琴介紹,好一多的產品完全根據訂單來生產,以天為單位組織生產,多餘的原奶就往外賣,或者做一點常溫奶用以調節奶源。

  “我們自產自銷,每天70多噸,從牛場到產品從來沒有出過問題,因為時間非常短,擠出來奶後幾分鍾後就降溫了,不存在質量受到溫度的影響,整個冷鏈如果出現問題就是在終端。有乳腺炎的奶牛,放在一個單獨的擠奶間,擠出來的奶給乳牛喝。”張琴表示。

  雖然成本提高了30%,但是張琴還是堅持自己飼養,寧肯降低利潤。“我們的銷售半徑不會做遠了,鮮奶遠距離銷售都存在這個問題,包括蔬菜水果,都應該有區域銷售的特色。”張琴表示,她認為,特別是生鮮的食品,不適合全球化,也不適合工業化。

  好一多作為小而精的一家乳企,占據著貴州80%以上的市場,由此也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

  “我們不排斥投資者,但是合作的方向必須符合我們的發展方向。現在已經有幾輪投資進來,未來即使有投資,仍然會堅持我們這個模式的複製。”張琴表示。

  業內專家們現場檢測好一多原奶的蛋白質含量,結果是3.6克。王丁棉表示,雖然國內也有牧場能夠達到3.4克和3.6克的,但是數量極少,與國家製定的標準2.9克相比,要高很多。

  形無定式、適者為用

  王丁棉表示,好一多乳業已連續6年平圴每年發展增長達到30%的好業績,驗證了走牧草、養牛、乳品加工與銷售三位一體一條龍全產業鏈的經營發展模式有其好處。

  當前奶牛散養模式在“三聚氰胺”之後已經漸漸退出市場,養殖小區模式也不利於安全監管。取而代之的是奶聯社模式、家庭規模牧場模式、乳企自辦牧場模式、專業化經營牧場模式、合作合資經營模式、外資獨資模式。

  王丁棉在多年研究後認為,養殖小區模式這種所謂的集中建設,分戶飼養,集中擠奶,統一管理,其規模一般為200~300頭,或500~1000頭不等為一小區養殖單位,由於還是采用“各家奶牛各自養”這種老做法,從形式上來看已不再是分散飼養了,但本質上與過去沒有多大的變化。

  奶農進小區後並未獲得多大的利益改變,反而在病疫情及環保等方麵麵臨更大壓力甚至是麻煩,故奶農的積極性不高,也不太受歡迎。故這類的小區養殖模式是沒有什麼生命力的,如果是在奶牛密度不大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必要搞養殖小區,更不值得向全國推廣。

  家庭規模牧場模式,是養殖存欄在100~2000頭不等的規模養殖。特點是經營管理比較細致和到位,成本可控之下,規模效應與效益相對易顯現,與乳品廠收奶的議價能力也在增強並可直接與乳品廠貿易交易。但投資比較大,適宜在經濟發達地區或較有經濟能力的人去創辦。此類的牧場在歐洲比較多,中國台灣地區也有,在中國大陸較為少見。主要原因是在於大陸的土地政策還不太協調與配合,辦農場的用地難解決。其次是大陸養牛業的社會化服務體係未建立起來,而在台灣,修蹄、獸醫、配種、飼料等方麵的專業服務體係都很建全。

  專家預測,今後此類牧場將會越來越多。但是對於有條件和有能力的人而言,也隻能提倡先做試點,或試驗性地少許開辦為宜。

  合作社模式,在印度、日本、新西蘭、歐洲這些地方開辦得比較多,且有多個模式版本。中國內蒙古的奶聯社隻能說它隻有一點兒合作社的味道,但還未算是真正的合作社。

  中國要有自己的奶業,隨之也需要有適合自己國情與環境的發展慔式。而中國奶業人在前行中正在積極地探討經營發展模式。而另一方麵,模式得體與否,還將會影響到發展的走向。

  “關於中國奶業的發展模式,是釆取養殖小區形式、奶聯社形式、歐盟的家庭牧場形式,還是美國的集約化、規模化飼養模式,人們一直都在探索與求證中,甚至是爭論不休。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奶業發展模式仍然是屬於和處於形無定式和多元並舉,適者為我用的遴選、試驗階段。”王丁棉表示。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奶業時代

[責任編輯:]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權所有 海澱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備09075303號-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2號樓504室(郵編100039) 聯係電話: 010-88825653 業務谘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