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安全?
現代科學雖然非常發達越來越高常常會製造處無法想象的成果,同樣在食品行業科學帶來的改變不容置疑。但科學不是萬能的,自從轉基因食品進入消費者的視野以來就一直是爭議不休的熱點。
爭論
有關於轉基因食品的政策,在中國爭論得不可開交。支持者與反對者,旗幟鮮明,各執一詞,隔空對戰。但是,雙方爭執的焦點似乎隻是: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安全?
以一些轉基因科學家為主體的支持者認為: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食品,安全性上沒有任何差異,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方舟子等支持者甚至認為要“應該創造條件讓中國人天天吃轉基因食品”。相對應的反對者認為:轉基因是科學家違反作物自然生長規律,對抗上帝的產物;既然轉基因能夠殺死昆蟲,那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這樣過於簡單化的爭論,對於轉基因這樣一個新生事物,容易使得問題失焦,不能反映轉基因爭議的方方麵麵。
其實,轉基因爭議,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從現實來看,轉基因技術給社會經濟帶來的衝擊是全麵的。它的爭議不僅僅在於世界杯賽程預測方麵,更牽涉到了生態環境、經濟安全、倫理、法律等等多個層麵。
現代科學雖然非常發達,但科學不是萬能的。對於轉基因帶來的很多爭議,目前的科學也無法回答。很多時候,轉基因的問題,就演變成了一個信仰問題。就像上帝是否存在的問題一樣,誰也無法說服對方,成為了無謂的口水之爭。
麵對這樣一個複雜局麵,本文試圖從多個角度來分析轉基因帶來的衝擊,全麵反應轉基因爭議背後的事實。
轉基因技術
傳統的生物學對每一樣生物都有嚴格的分類:按照“界-門-綱-目-科-屬-種”的結構,把任何一種生物都可以劃分到“種”這個層次。生物學家定義的“種(Species)”:隻有在同一個“種”內,動物和植物可以交配並繁殖出正常的後代。有些生物在同一個“屬”內,也可以交配繁殖,但出生的後代卻不能正常繁殖後代(比如,馬和驢交配生出的騾)。
生物的雜交技術通常發生在同種或者同屬的親緣關係較近的物種之間;然後選育出具有優良性狀的後代,比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而轉基因技術卻打破了傳統的分類。
生物的遺傳信息由DNA上的基因來保存;改變了生物的基因結構,就可能改變生物的某些外在表達性狀。轉基因技術就是把A物種的基因轉移到B物種去,從而使B物種擁有了A物種的一些生物性狀。這樣,轉基因技術就打破了傳統的生物物種之間的界限,甚至可以在動植物之間進行基因互轉,比如,可以把深海魚的抗凍基因轉移到西紅柿的身上;或者把人的基因轉移到香蕉身上。
這就造成了倫理的問題:該不該打破物種的界限。倫理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東西,有的人相信倫理,不能打破物種界線;有的人視倫理為浮雲,打破就打破。這是一個信仰問題,我就不在這裏討論了。
現代的轉基因技術在農業上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幾個目的:
(1)抗蟲基因(Bt作物)。這主要是轉移蘇雲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Bt)的基因到作物中去,使作物在被鱗翅目昆蟲吃後,由於這些蟲類的消化道為堿性,產生Bt毒素,便能殺死這些昆蟲(而人類的消化道為酸性,所以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世界主要的抗蟲基因產品為轉Bt基因。這減少了殺蟲劑的大量使用。
(2)抗除草劑基因 (Ht作物)。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雜草會造成作物減產。如果使用除草劑,有可能會把作物一起殺死。現代轉基因技術把抗某種除草劑的基因植入到作物中後,再大量使用該種除草劑,就能夠殺死雜草而不會傷害農作物本身。現在廣為使用的抗除草劑基因為抗草甘磷基因。
(3)改變作物營養結構基因。某些地區的人口由於缺乏某種營養元素,會造成某些疾病流行。比如缺乏維生素A可能導致眼疾流行。通過轉基因工程在大米中植入可以產生維生素A的基因(黃金大米),便可使大米提高營養成分,減少眼疾。
(4)其他基因。在現實生產中,還存在其他的一些轉基因,比如對水稻植入抗旱基因等。這些轉基因還沒有廣為流行,所以也沒有造成很大的爭議。
基因片段非常小,現代技術如何實現轉基因技術的呢?
從技術上講,轉基因主要有兩種方法:農杆菌介導法和基因槍法。農杆菌介導法主要是通過農杆菌感染植株,把外源基因插入到目標作物的細胞中去,然後通過細胞培養技,生長出轉基因植株;該技術主要適用於植物的轉基因。基因槍法,又稱粒子轟擊法,用基因槍(火藥,高壓電或者壓縮氣體),把沾有外源基因的金屬微粒轟向目標生物,高速運行的粒子穿破細胞膜,把外源基因轉移到目標生物體中去。後一種技術的轉化率低,頗有“亂槍打鳥”之模樣,但適用範圍更廣。
從理論上講,轉基因技術隻是在原有的作物基因中植入了少數幾個基因,並不能改變整個基因網絡結構,所以轉基因技術一般隻是減少了由蟲害、草害,或者幹旱造成的損失,並不能增加作物的潛在產出。這和雜交技術不同。作物雜交技術可以全麵調節基因網絡,達到作物增產目的。由於現代的轉基因技術還達不到非常精確的基因插入水平,很多時候造成轉基因結構不穩,容易退化。
那轉基因技術對作物的實際的增產作用有如何呢?
增產效果
轉基因技術的支持者認為轉基因技術能夠促進糧食增產,解決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2013年中國糧食進口超過7800萬噸(大豆進口6340萬噸以及玉米小麥等穀物進口超過1500萬噸),進口量占國內糧食總產量的比例已經達到13%左右;如果按照土地麵積來說,進口糧食所需麵積占中國耕地麵積比重已經超過了35%。糧食安全問題在中國政府的經濟決策體係占非常優先的地位。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6大任務,第一大任務即為“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對於轉基因的實際增產效果和經濟效益,科學界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們有必要檢視一下,轉基因能否真正地解決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受歐盟委托,Kaphengst 和Finger等人在2010年對現有關於轉基因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分析的文章做了一個綜合分析,其中的一些發現,對於我們時下的轉基因爭論有一些參考意義。
轉基因作物雖然存在很多種類,如上所述,包括抗蟲、抗草、抵抗惡劣環境(比如抗旱)、以及增加某種營養成分等,但全世界大規模種植的轉基因產品主要為Bt棉花 (轉基因抗蟲棉花)、Bt玉米(轉基因抗蟲玉米)以及Ht大豆(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其中,隻有Bt棉花在中國獲得大規模商業種植的批準。但最近的中央電視台2022世界杯預選賽最新排名 調查表明,雖然未經國家商業化生產許可批準,湖北等地區的Bt水稻卻存在偷偷的大規模商業化種植行為。
Bt棉花
因為棉花不牽涉到世界杯賽程預測,全世界轉基因棉花種植範圍非常廣泛。Kaphengst等人發現轉基因抗蟲棉花的增產效果在世界主要國家的增產效果差異很大。相對於非轉基因棉花,轉基因棉花在印度增產50.8%, 南非增產28.8%,但是澳大利亞隻有1.4%, 美國隻有0.8%, 中國也隻增產2.9%。除了印度,其他國家的增產都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
Kaphengst等人認為中國、美國等國家防止蟲害體係已經建立完整,在適量使用農藥等常規方法下,非轉基因棉花的產量不一定低。
總體而言,轉基因棉花減少了農藥使用量以及勞動力投入量,但是增加了種子的成本。對於總體經濟效益,印度農民增加收益30%,但是中國和美國的農民轉基因種植收益卻顯著低於非轉基因棉花種植收益。在中國,轉基因棉花種植收益較低的原因是種植轉基因農民不懂得減少農藥的使用,而和非轉基因農民同樣施用農藥,這需要對農民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
Bt玉米
轉基因抗蟲玉米(Bt玉米)主要種植在歐洲和南非。該產品主要是對抗歐洲玉米螟。Kaphengst等發現,相對於非轉基因玉米,轉基因玉米在西班牙增產5.6%, 在德國增產12.2%,但是在南非卻能夠增產24.6%。在西班牙和德國增產效果有限,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已經建了良好的防蟲體係。同樣他們也發現,轉基因玉米種子成本顯著增加,農藥使用量下降,但是勞動力使用並沒有顯著差異。他們發現Bt玉米的經濟效益在這些主要國家沒有顯著差異。
Ht 大豆
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主要種植在阿根廷、巴西、美國和羅馬尼亞;前三者也是中國進口大豆的主要來源地。
Kaphengst等人發現,相對於非轉基因大豆,Ht大豆在羅馬尼亞增產30.9%, 但是在阿根廷隻增產8.2%, 在巴西卻減產8.6%,在美國減產12.7%.。同時也發現,各國的轉基因種子成本顯著上升;除草劑購買成本在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下降,在羅馬尼亞卻顯著上升,最終導致轉基因大豆的種植收益在羅馬尼亞要低於非轉基因大豆,在其他三個國家,轉基因大豆收益較非轉基因產品高。
Bt大米
對於現下在中國爭議很大的轉基因抗蟲水稻(Bt大米),黃季焜等人在2005年的研究發現,轉基因的抗蟲水稻隻比非轉基因水稻產量高出6%,農藥使用量減少80%。如果考慮大規模推廣以及轉基因的長期退化,轉基因抗蟲水稻的增產會非常有限。
Kaphengst等人(2010)總結發現科學家的實驗田 (field trial) 報告和農民的調研(interview)報告的增產量也存在顯著差異,試驗田增產要遠遠大於對農民的調研結果。所以,對於轉基因的增產效果,從實驗田向農民大規模推廣的時候,我們對增產效果要有一個折扣。
現有研究表明,轉基因農產品短期內在中國促進農產品產量增加的效果非常有限。不過,抗蟲轉基因農產品確實能夠減少農藥的使用,但是實現這樣的效果需要很好的農業技術推廣係統來支撐。也就是說,轉基因技術必須要和很好的農業技術推廣體係結合,才能顯示出增產效果。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考慮,農作物的大規模增產必須是基因網絡的係統性改進,現有的轉基因技術隻是改變了單個基因結構,這隻能減少由於某些害蟲和雜草造成的產量損失,不能提高潛在產出。
在常規的技術條件下,蟲害可以通過農藥施用,而草害可以通過增加勞動力除草來實現同樣的效果。改革開放後的30年的實踐表明,現有常規的技術實現中國糧食增長的潛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同時,對於轉基因技術能否解決世界糧食安全的能力,世界糧農組織(FAO)保持謹慎,但非常明確的立場。世界糧農組織在針對轉基因的聲明中指出:
“不管時常說的是什麼,但我們並不需要用轉基因生物來解決當前的世界饑餓問題。地球上有足夠的食物供應給大家,但數以百萬的人是窮人,他們根本沒有錢來購買食物——就是為什麼獲取糧食成為了一個主要問題。
其次,FAO承認遺傳修飾可以在某些情況下有助於提高產量和生產率,從而促進糧食安全。不過,FAO也認識到關注有關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和動物健康以及環境構成影響的潛在風險。”
健康影響
現下中國,關於轉基因爭論的焦點就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轉基因支持者認為轉基因食品結構和非轉基因一樣,消費者不用擔心。但是轉基因反對者擔心:既然抗蟲轉基因可以殺死害蟲,那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從理論上講,基因通過蛋白來表現。轉基因食品由於基因結構發生改變,產生了新的蛋白質,比如說Bt基因會產生Bt蛋白;某些消費者在攝入這些蛋白時,可能會對人體造成過敏反應。所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對每一種轉基因食品都聲稱經過嚴格的審查,確保它們是無毒且對人體不會造成過敏反應。盡管如此,很多謹慎的消費者還是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保有戒心。
雖有少數科學家聲稱發現轉基因對人體健康有威脅,但這樣的聲音在科學界還不是主流。少數通過同行評審發表的質疑轉基因安全性的論文,最後通常因數據、方法或者統計方麵存在一些缺陷,而遭到撤稿。比如Séralini 等於2012年《食品與化學毒理學》期刊上發表的關於抗除草劑玉米對動物有毒結論的研究報告,在發表後因為樣本數量較小而遭到了撤稿。
歐盟耗資2億歐元對過去25年中500多個獨立研究小組的研究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總結出的結論是:
“至今沒有科學的證據證明轉基因對環境、或者食品和飼料安全有更高的風險!”
世界糧農組織(FAO)在關於轉基因的聲明中提到:
“FAO也認識到關注有關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和動物健康以及環境構成影響的潛在風險。FAO強調必須仔細評估應用現代技術來提高植物和動物的生產率和產量所帶來的潛在好處和可能出現的風險。然而,負責製訂有關這些技術的政策和決策的責任在於各成員國政府本身。”
對於這樣的結論,社會大眾有不同的解讀。一些比較樂觀的人,以及非常崇尚科學的人,認為現代的科學技術已經發達到這樣的地步,沒有堅實的證據發現轉基因食品有問題,那就證明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但這還是不能說服擔憂者。一些反對者指出:一些曾經科學上證明安全的事物,在若幹年之後發現卻是有毒的;最著名的代表應該算殺蟲劑DDT,以及防火材料石棉在多年後發現具有強烈的致癌作用。
關於轉基因世界杯賽程預測 性的問題的試驗,現階段基本上在動物(豬或者老鼠)身上完成。2013年,中國一些科學家用轉BT基因抗蟲水稻喂養豬90天後,發現這些豬的健康狀況和用非轉基因大米飼養的豬的健康狀況沒有顯著差異。盡管如此,一些轉基因反對者還是會說:豬長期吃泔水而能健康成長,那人能長期吃泔水嗎?
確認轉基因是否安全的實驗最終必須要在人體上進行。這在倫理和技術上都非常困難,甚至基本不可能。按照現代科學的標準,這樣的實驗必須要采取“雙盲”對照技術。也就是說,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必須要在長期(比如,十年以上)讓對照組實驗參與者隻食用轉基因食品;否則,如果實驗參與者同時食用了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產品,結論就可能不準確,或者無法解釋:如果造成了疾病,這是轉基因還是非轉基因造成的呢?這樣的苛刻的實驗要求,在現實和倫理上,在現階段條件下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你不可能讓某些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隻吃某種特定轉基因食品。
於是,轉基因是否安全的問題,變成了一個信仰問題。短期內,不可以證實,也不可證偽。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所以,現下關於轉基因是否安全的爭論,本質上講不是一個關於科學的爭論,而是關於一個信仰的爭論。
原標題:轉基因之爭:科學還是信仰?
如果您想隨時隨地了解更多關於食品相關2022世界杯預選賽最新排名 、世界杯賽程預測 事件及世界杯賽程預測 常識等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cnfoodsafety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9-05)8月17日轉基因食品仍未獲批複
- (2015-12-14)王晨光:如何保障轉基因知情權
- (2014-06-16)北京食品CPI連3月超7% 5類人可領價格補貼
- (2014-06-16)“社會協同共治 維護世界杯賽程預測 ”主題座談會在京舉行
- (2014-06-16)食品違法添加劑公眾可查詢 部分有機食品涉嫌虛假宣傳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