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通過對野生大豆基因研究發現新型耐鹽基因
大約6000至9000年前,我國就開始進行野生大豆的馴化。馴化過程中,大豆的栽培種丟失了很多與環境適應相關的重要基因,然而這種缺失的遺傳多樣性可以通過育種的方法進行改良,也就是說可以將野生大豆中能夠適應某一特定環境的基因重新引入到栽培大豆中。科研人員對野生大豆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並利用一種新穎且有效的研究策略來挖掘野生大豆基因組遺傳信息。他們構建了基於測序的基因分型遺傳圖譜,並利用之前獲得的大豆種質資源的重測序數據,發現了新的耐鹽基因,在鹽脅迫條件下,該基因負責維持較低的鈉離子與鉀離子比率,以增強大豆的耐鹽性。
鹽化作用對於農業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影響全球20%灌溉地作物的收成。在鹽脅迫條件下,野生大豆表現出很高的耐受性,因此對於提高大豆的耐鹽性改良而言,野生大豆擁有非常好的遺傳資源。研究人員還發現擁有完整耐鹽基因序列是大豆祖先共有的特征,對鹽比較敏感的栽培大豆的後代積累了不同類型的基因突變。這些變異導致耐鹽基因功能異常或者低表達。
華大基因該項目負責人謝敏表示,首次發現新的耐鹽基因與野生大豆耐鹽性相關,僅僅隻是一個開始,野生大豆W05基因組序列的發布,將助力解析野生大豆的優良性狀,為育種和改良實驗提供寶貴的資源。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8)中美攜手合作“十萬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組計劃”
- (2014-06-18)俄羅斯科學家研製出轉基因成分快速檢測儀
- (2014-07-09)人類腸道微生物基因集 為研究提供精準數據支持
- (2014-08-04)轉基因食品檢測
- (2014-08-20)廈門海關退運1313.3噸美國轉基因玉米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