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葡萄酒大賽尋找“中國密碼”

2014-07-07 10:08:29來源:糖酒快訊

評論0我來說兩句
在一連數月紮堆於北京、上海的各類葡萄酒展、酒會以及葡萄酒大賽中,近期舉行的WINE 100葡萄酒大賽頗有些與眾不同。在連續的三天時間裏,上海世博洲際酒店的三樓會議中心徹底“淪為”葡萄酒的戰場。在這裏,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賽葡萄酒以最嚴謹的方式分門別類地披上統一的“酒衣”,一串事先編排好的數字代替了它們各自不同的出處,等待國際評審團最為專業的審核評定。這的確與我所經曆過的為數不多的貨真價實的盲品分毫不差。但如果就這樣將WINE 100葡萄酒大賽與諸多國際上例行舉辦的美酒賽事劃上等號未免顯得有些草率。

在評審室裏時而正襟危坐,時而奮筆疾書的是一群國際化的酒評人隊伍。他們中有大名鼎鼎的澳大利亞葡萄酒大師,Langton’s葡萄酒拍賣行的創始人Andrew Caillard,新西蘭葡萄酒大師 Jane Skilton,2007年世界侍酒師大賽冠軍Andreas Larsson,更有活躍於大中華地區的華人專家,著名葡萄酒教育家趙鳳儀,知名酒評人趙凡、郝利文、陳源慶以及侍酒師代表呂楊所組成的明星陣容。事實上,從2002年第一屆WINE 100葡萄酒大賽開始,一支擁有更多本土酒評人的國際化評審隊伍便成了如今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的WINE100賽事的獨特看點。而更多中國評審的加入也恰到好處地契合了WINE 100賽事以“中國消費者的日常飲酒”為主題的獨特定位。而為了配合這一主題,在參賽的400餘款酒樣所角逐的諸多獎項中,組委會還特別入鄉隨俗地增添了最佳性價比酒款,為愛酒人提供了更多合理參考,成為名副其實的購酒指南。沒錯,主辦方如此興師動眾地舉辦如此高規格的盲品大賽的目的隻有一個,結合專業國際化視野以及中國口感偏好為廣大的中國消費者提供兼具權威性和貼近性的有益參考。

伴隨著這樣一個嶄新而有趣的主題,棘手的問題也接踵而來:究竟中國人喜歡什麼樣口感的葡萄酒?一味迎合中國市場,執著遷就中式口感是否會降低葡萄酒大賽的水準?國際化標準和中式偏好到底應該如何做到統一?業已舉辦三屆的WINE100大賽一直在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尋找問題的答案,少數國際大師和絕大多數本土專業級酒評人所組成的評審隊伍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正如中國評委趙凡所說:“相較於西方單一的味覺體係,中國人更講求五味的平衡,這也是不少外籍廚師感慨中國大廚能在一道料理中完美呈現酸、甜、鹹、鮮等多種口感的原因。深受中國料理影響的中國消費者對於葡萄酒的要求亦是講求多口味的平衡。而這一點中國評審最能感同身受。”

中國評審存在的意義還在於他們懂得如何對中國本土口味進行國際化引導,從這一點來看,他們更像是一個連接中西方口感差異的橋梁。譬如早期的葡萄酒愛好者通常呈現出棄酸嗜甜的口味偏好、對葡萄酒中濃鬱的果香味情有獨鍾並且不懂得欣賞高品質葡萄酒中複雜的酵母風味。當然,這些片麵的,甚至有傷大雅的中國式口味正隨著葡萄酒飲用的日益普及被越來越多成熟的葡萄酒愛好者所摒棄。更多的國內愛酒人士開始懂得從葡萄酒的結構、平衡度以及複雜度等多個角度來為一款葡萄酒給出公允評價。

還有更有趣的,在此次葡萄酒大賽中,包括趙鳳儀在內的一些中國評審正在嚐試著用中國人的係統為參賽葡萄酒做嗅覺和味覺描述。因此在電子評分表上,除了可以清楚看到每款酒的百分製得分,還能看到更具中國特色的品酒辭。“我喜歡用更多接地氣的詞彙來描述我所品評到的酒,用香草冰激淩的味道來形容人們所不熟悉的橡木桶的香氣,用烏梅的香氣來描述人們聞所未聞的漿果的滋味。”中國評委趙鳳儀說。在這些中國評審看來,既然是為中國消費者選酒,品酒辭也應該是中國式的,用中文作載體並選用中國人所熟悉的味覺詞彙。倘若日後在評委會特別推薦的酒款上看到“棗泥、豆沙、杏脯,甚至是甘草、豆豉”之類的品酒辭,也千萬別大驚小怪,迅速依照這些再熟悉不過的味覺描述找到自己最中意的那款酒才是正經事。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葡萄酒中國密碼

[責任編輯:]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權所有 海澱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備09075303號-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2號樓504室(郵編100039) 聯係電話: 010-88825653 業務谘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