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從“點心匣子”到三隻鬆鼠 過節禮見證時代變遷與進步

2019-09-10 15:27:22 來源: 中華網

中國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聞名世界的禮儀之邦。幾千年來,中國人由於受周公之禮、孔孟之道的影響,一向崇尚禮尚往來。

早在《禮記·曲禮上》就有提及:“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這是中國禮儀之邦的行為外化,也是令中國人引以自豪的優秀文化傳統。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呈升級之勢,送禮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從最初塑料袋或紙質包裝的“原生態”禮品到後來的手提箱完整包裝,過節禮也隨時代不斷更迭。下麵,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那些年送過的禮長啥樣。

【80年代】

這一時期物資相對匱乏,送禮基本圍繞生活必需品,以簡單吃食為主,如:肉、雞、鴨、水果,有的還帶著糖、點心、雞蛋。當時有首著名的歌《回娘家》中就曾描述新媳婦過年回娘家的情景:“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稍講究一些的人們就開始注重點心的包裝,點心用麻紙一包,上麵加一張油麵兒的、印著福字的紅紙,再用繩子捆起來,提在手裏,倍兒有麵子。

家裏有孩子的,送禮必然少不了糖果,鐵盒裝的糖果在那個年代盡顯高檔,也備受人們的青睞。再後來,點心匣子是親朋好友迎來送往的最佳禮品,如果親朋好友帶了點心匣子來家裏,孩子們最盼望地便是客人趕緊離開,這樣就能拆點心匣子了。每個盒子裏的點心都不一樣,匣子有高低檔之分,好吃的程度也相差很大,其中最數蛋糕和沙琪瑪好吃,一個匣子裏沒幾塊,卻是孩子爭搶的主要目標。

【90年代】

進入90年代,食物已經不再是稀缺品,禮品種類也更加豐富,從各種外貿服裝到電子表、吹風機等小家電之類的,都是十分時尚的禮物。

不過煙酒也廣受人們的喜愛,一瓶酒、一條煙,既顯氣度又顯身份,成為人際交流、送禮的首選之一。

【00年代】

進入新世紀,人們的物質生活更加富足,禮品選擇性更大,各種保健品、奶製品開始進入到禮品的行列。2006年媒體的一項調查顯示,營養保健品、水果/糖果、奶製品、煙酒等是“最暢銷的禮品”,尤其是前兩者,均占到7成以上。與此同時,鮮花也成為人們過年饋贈親友的流行禮物,有15.7%的人選擇購買鮮花。

“腦白金”率先在廣告中打出“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的口號,占據了這個時代的廣播和電視,成為一種禮品符號。禮品類目也呈現細分趨勢,如針對女性更年期推出的太太口服液、靜心口服液,一度熱銷。

00年代,人們更加注重健康、營養,牛奶、奶粉成為了人們送禮的一個重要選擇。2005年張含韻演唱的《酸酸甜甜就是我》,作為蒙牛酸酸乳廣告歌曲,從而讓蒙牛酸酸乳紅遍大江南北,其多種口味,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新時代】

到了今天,無論是80年代的簡單吃食,還是90年代的外貿衣服、新鮮玩意兒、煙酒,亦或是新世紀初的保健品、奶製品,都顯得不合時宜。人們在禮品選擇上更加注重產品的健康、新鮮以及背後蘊藏的文化內涵。

由於中國文化逐漸走向國際舞台以及年輕群體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斷增強,國風不再是過時、傳統的符號,而是一種文化潮流。人們也越發重視禮品背後的文化屬性,普遍認為賦有“文化”特質的禮品檔次更高。在國風興起而帶的新市場下,各大品牌紛紛加入到國風文創的潮流中。

隨著中秋佳節的臨近,以三隻鬆鼠為代表的互聯網零食企業早在幾個月前就緊鑼密鼓地準備中秋月餅禮盒,在圖案、包裝設計上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多款包裝精美的月餅禮盒迅速躥紅,成為人們爭相搶購的爆款。

自古文人多好酒肉,美酒佳肴,詩興與共,在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也造出流傳千古的佳句。三隻鬆鼠正是洞察了這一點,並選取了具有“吃貨屬性”的曆史名人——孔子、李白、蘇軾、李清照作為國風係列月餅代言人,在文案與繪圖中進行文化內涵的深入賦予,引領大眾重回文化至上的詩人時代,引領國風新潮流。

三隻鬆鼠國風係列月餅選取的“代言人”蘇軾的吃貨屬性不言而喻,其他三位吃貨屬性的挖掘也是傳統文化傳播的新切入點。孔子的美食家屬性早在明朝張岱的《圭饕集序》中就有詳細記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就出自孔子之口;李白更是個魚膾愛好者,他曾在《酬中都小吏攜鬥酒雙魚於逆旅見贈》中寫到:“雙鰓呀呷鰭鬣張,撥剌銀盤欲飛去。”李清照的吃貨屬性大眾並不知曉,不過“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還是將她出賣了。

中秋佳節將至,這樣一款充滿文化內涵的“禮品”,有沒有令你動心呢?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