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3 11:38:04 來源: 中國網
北京2019年5月8日(曲書明):張文宏,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上海市第十四次婦女代表大會代表,哈爾濱市第十九次婦女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哈爾濱)商會聯席會長。1998年以來,先後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MBA、上海交通大學EMBA、上海交通大學企業家創新班。
在2001年,通過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組織跨界專家論證,新華社上海分社朋友引薦及充分市場調研,張文宏女士聯合其他創始人,以投資人身份懷揣著對食用菌產業的情懷,帶著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安全、美味、營養菌菇的初心,投資創建了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填補了我國食用菌真姬菇工廠化培植領域的空白,實現了該領域零的突破。
2009年,張文宏接任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任總經理,她在豐科創新係統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帶領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她重視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提升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開發能力,組建了知識產權部,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技術指導,帶領研發和技術團隊在菌種選育、配方、新產品工藝、機器設備、工具等方麵持續創新,豐碩的科研成果,推動了全國真姬菇工廠化栽培領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在食用菌種源選育方麵,首開了食用菌行業種源研究的“先河”。
如果用數字來表述上海豐科:曆經18年探索和創新取得了科技菌株;經過36道嚴格工序;曆時180天模擬生態環境自然生長;最終順利通過209項無農殘檢測;產品一次性整朵獨立包裝,保持自然形態,低溫儲運;保證產品具有新鮮、安全、營養三大特點;遠銷全球57個國家;18年全球銷量10億朵。
張文宏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傳奇女性呢?她和她的團隊為何10年就獲得了食用菌工廠化培育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如何在不斷學習中帶領企業逆襲發展,締造全國蟹味姑,白玉菇種植頭部企業,她做對了什麼?
作為民營經濟研究者,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我們在上海市奉賢現代生物科技園區高豐路九六八號見到了張文宏女士。在采訪中,她顯得是那樣堅毅、認真、執著。在豐科大廈一樓的榮譽牆上,幾十塊獎牌令我目不暇接。
秘訣一,堅持初心,在追夢路上砥礪前行。2001年,豐科董事長吳恵敏先生計劃走產業報國之路,懷著打造中國食用菌產業新模式、新高度的夢想,投資組建了一支由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多名博士碩士組成的團隊,開啟了中國真姬菇產業創新之路,團隊成員包括國際食用菌領域著名專家潘迎捷教授、譚琦博士;食用菌領域資深專家馮誌勇博士,擔任上海豐科第一任總經理;留日食用菌專家曹暉博士以及多位食用菌專業技術人才程繼紅、高君輝,多位企業運營管理人才賁偉東、劉建雄等。一支中國食用菌工廠化產業夢之隊,帶著情懷與夢想,作為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立誌開創中國真姬菇工廠化栽培的先河。但是,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順利,在豐科投產之初,每天隻有1.5噸產能的規模,陸續出現了染菌、單產低、產品質量不穩定、保鮮期短等一係列技術難題,豐科初創團隊通過借鑒國際經驗,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實踐中再持續創新,創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運營模式,實現了真姬菇的穩定生產,並將上海豐科產能規模擴展了20倍,達到30噸/天。時至今日,豐科創建的中國真姬菇產業的基礎樣板模式,仍然是中國大部分真姬菇工廠設計和規劃的模板。
豐科得天獨厚的科研基因讓豐科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率先發力,在國內廠家仍在大規模購買國外進口菌種時,豐科開始組建自己的專業育種團隊,於2006年啟動真姬菇育種研究項目,立誌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菌種。經過多年努力,豐科已獲批幾十項國家發明專利,成為全國最大的真姬菇生產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並斬獲上海市名牌、上海市著名商標、綠色食品認證等多項殊榮。
2009年,初創團隊因行業機遇出現變化陸續離開,張文宏麵對壓力和挑戰,接任上海豐科總經理一職,完成了從投資人向經理人的轉型,由此開啟了豐科新一輪的改革、創新、發展之路。
秘訣二,組織變革,靠機製保證永續發展。技術創新、運營機製和品牌價值是企業發展的基石。2009年伊始,投資人吳惠敏先生、張文宏女士全麵接盤豐科運營管理工作,繼續秉承創始人的初心,持續引領著中國真姬菇產業做大做強的風向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豐科進入了向內練內功、夯實業務基礎、持續技術研發創新,向外投資擴張、技術合作、品牌拓展的發展新階段。在組織變革中,豐科完成了組織架構升級,在完成青島豐科投資建設投產的同時,建立了集團化的組織管理模型,在董事長吳惠敏先生的親自帶頭引領下,生產技術不斷突破,在工廠規劃設計布局,工器具選型,生產效率提升,品種創新,配方創新,生產工藝創新上再次引領整個豐科在食用菌行業轉型升級中創新發展。豐科創立了高效立體化的真姬菇工廠化生產新栽培模式,建成了中國首個可與日本媲美的自動化現代食用菌工廠,育成了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真姬菇優質品種,產品品質和出菇轉化率處於中國領先水平,豐科鮮菇道品牌雛形建設完成,渠道中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效應逐步顯現。豐科在此期間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並在2010年獲得由時任韓正市長親自簽發的上海市質量金獎稱號。
秘訣三,持續創新,給企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上海豐科鏈接了一批國內外食用菌領域優秀的科學家指導技術創新,背靠上海農業科學院這一戰略合作夥伴,走出了一條豐科+農科——1+1大於2的自主創新之路,共同承擔了國家科技部重點攻關、國家星火計劃、農業部真姬菇DUS測試指南研製、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和上海市科委科技興農計劃等項目。在工廠化食用菌優良品種選育、分子輔助育種技術應用開發、菌種穩定性生產、產品安全保障和品質提升等方麵開展了全方位的共同研究和應用實踐。
豐科先後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試驗站,通過上海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核心技術人員達150人。擁有獨立科研成果數十項,累計申請專利229項,獲得57項有效授權專利、27項有效授權發明專利、13項食用菌株有效授權發明專利和31項食用菌生產裝置工具發明專利、食用菌栽培方法發明專利、食用菌菌種鑒定發明專利及食用菌生產技術發明專利。目前,豐科技術團隊、研發團隊係統性的創新,上海農科院持續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目前雙方在種源研發方麵進行深度合作研發,並共同起草了《真姬菇植物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
10多年來,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真姬菇工廠化栽培示範基地,每年投入約1500萬元的科研費用用於食藥用菌技術研發,其中約70%用於食用菌種源創新。自2001年成立之始,經過近6年(2001—2006年)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又經過近13年時間(2006—2019年)的選育、培養工藝研究、栽培工藝研究、配方研究、生產試驗,獲得了13個有效的菌株發明專利。在此基礎之上,豐科運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思維快速迭代升級,更快更有效的選育新的優良菌株,匹配適配的培養基組合,在工廠規劃布局、設備實施、工器具領域持續創新配套升級,推動了中國真姬菇產業鏈的裂變和發展,豐科在真姬菇領域的影響力通過產能、品質、品牌等載體快速放大,實現了在中國的領跑,與國際競爭對手間的差距大幅縮小。
張文宏說,在科技創新的路上,總會有坎坷,但我們永不言敗、永不退縮、永不放棄,才有了最終科技成果的誕生。企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可以飛得更高,看得更遠。
秘訣四,推進轉型,確保產品和品牌不斷升級。豐科作為中國白玉菇、蟹味菇的開創者,致力於研究菌菇類食品,填補了中國在食用菌智能化培植領域的空白,實現了該領域的若幹突破。在不斷的發展進程中,豐科將精準、高效、創新發展的理念融入到企業經濟活動中,始終致力於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科學化、智能化及大數據和VR虛擬現實同步發展。旗下的四款產品“白玉菇、蟹味菇、舞茸菇、鹿茸菇”成為全球都在吃的中國好菌菇。目前豐科營銷網絡布局全球,輻射美國、荷蘭、以色列、西班牙等57個國家,覆蓋國內華東、華南、華北、東北、華中、山東六大區域市場。
一個偉人說過:你不能要求擁有一個沒有風暴的人生海洋,一個沒有風暴的海洋,那不是海,而是泥塘。2015年是全國食用菌行業競爭最激烈的時期,很多本領域的企業不僅打價格戰,還開始大規模侵權,這對於剛剛站穩腳跟的豐科來說衝擊非常大。張文宏明白,食用菌市場的藍海裏會出現更多的競爭者,市場猶如百舸爭流,企業猶如龍舟競渡,她一手要打“質量保衛戰”,一手還要打“專利維權戰”。在雙戰中豐科靠自主選育的新菌株,單產和品質大幅度提升,不但沒有被價格戰和侵權浪潮吞沒,反而產品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張文宏認為,要想擴大市場占有率必須降低成本,隻有擴大規模才能降低生產成本,隻有縮短配送半徑才能降低物流成本,豐科目前已建上海、青島、秦皇島三大生產基地,成都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至2021年累計投資將達到20億元,滿產後豐科整體日產能力可達260噸,將成為全國真姬菇產能規模最大、創新活力最強的食用菌行業“領軍”企業。著眼未來,豐科正在積極籌劃在廣東和美國新廠建設,實現六大智能化生產基地,並在每個生產基地建成2個以上的智能化菌菇農場。讓全球消費者都可以吃到安全、美味、營養的白玉菇、蟹味菇、舞茸菇、鹿茸菇等產品,掀起一股豐科“菇食尚”的膳食風潮。
張文宏深深懂得,在大-智-移-雲時代,科技革命正在全世界範圍內興起,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競爭越來越殘酷,市場變化的發展規律越來越難以把握。她帶領團隊在穩定全球57個國家銷售市場,確保銷售國際化的基礎上開始尋找企業第二生命線。作為產業的引領者,在食用菌產業鏈延伸上迅速做出調整,2019年初企業從技術型公司成功轉型為產品型公司,為了豐富產品品類,成立菇咪團隊,開發佐餐產品,其產品老少皆宜,好看、好吃、營養、安全,堅持以顧客需求為導向,推動行業進步,承擔社會責任,不斷創新突破。張文宏說,對於企業而言,產品升級、企業轉型不是選擇不選擇的問題,而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唯一出路,隻有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適應消費升級變化的企業方能可持續發展。
秘訣五,文化領先,努力打造“鮮菇道”品質。春風得意馬蹄疾,張文宏和豐科迎來了事業的上升期。張文宏經常到大學裏去分享豐科的案例及競爭戰略,深刻理解管理專家們說的“一流企業做文化”,實際是在文化的引領下做品牌和做產品。她致力於食用菌文化普及和提升,和團隊成員們一起完善豐科的企業文化,並在企業發展中時刻以企業文化為綱領,在各個細節上持續踐行企業文化的精髓。
豐科人的使命是製造功能性產品,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健康、長壽);事業追求是豐科的願景:做中國食藥用菌隱形冠軍企業(種子、種植、加工),引領健康長壽飲食新觀念。以創新為先,誠信為本,健康為民的價值觀引導人;以厚於德,勤於思,敏於行的企業精神培養人;倡導專業、職業、敬業、商業的人才觀;打造登高望遠、居安思危、與時俱進、百年基業的事業觀。
張文宏說,一種產品要立足於市場,必須要有“絕活”。鮮菇道打造品牌唯一的“絕活”就是拚質量,讓客戶吃的放心。怎樣保證質量,豐科做到“四嚴”:嚴格選材,確保所用的原材料必須安全、綠色、優質;嚴格的生產工序過程管控,從材料獲取到低溫冷藏儲運,整整36道工序,確保一絲不苟;嚴苛的培育條件管控,從菌株生產製備到培種栽培180天,確保自然生長;嚴格的過程和產成品檢測,按照ISO9001、GAP、綠色食品等體係標準檢測,確保無菌操作。
張文宏憑借自己的堅韌,最終收獲了喜悅,更收獲了成功。她在微信朋友圈中寫道,“競爭是一場永遠的遊戲,競爭不是得失,而是生死問題。勝利的根本不是終局,永無寧日的指數級進化才是正確方向。”回過頭來看看豐科走過的路,你就會發現豐科是一個偉大的企業:2001年創立豐科品牌,2002年推出中國第一盒蟹味菇,2005年推出中國第一盒白玉菇,2010年建立青島基地,實現整體日產能力70噸,2015年獲得中國真姬菇自主研發菌種專利,2016年建立河北基地,實現整體日產能力120噸,2018成都基地動工建設,擬建成國內最大、最具創新活力的食用菌產業發展集團,實現整體日產能力260噸,2019豐科從技術性公司轉型為產品型公司,注冊成立上海菇咪食品有限公司,加工佐餐產品。
十年磨一劍,礪得鮮菇香。曆經18年的磨礪與發展,上海豐科實現了日產能力由5噸增至260噸,從單一工廠到四個工廠的跨越式增長,實現了產能和技術創新的雙重飛躍。下一步,即將布局珠三角和美國,工廠實現5+1,布局由國內向國外擴張。屆時上海豐科將真正成為蟹味菇、白玉菇中國同行第一,世界同行第二。張文宏說;我是幸運者,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好時代成就了我做大做強食用菌事業的夢想;我是奉獻者,機遇讓我選擇了高瞻遠矚的董事會,董事會給我搭建了事業的大舞台,我就要為打造百年豐科多做貢獻。目前,麵對消費升級的市場機遇,正在全力以赴做好產業升級、產品升級、文化升級和人才能力升級,張文宏就像中央電視台的一檔節目“越戰越勇”,她帶領團隊站到了新的曆史起點,上海豐科已經從優秀走向卓越,還將從卓越走向基業長青。(作者曲偉、李書謙、董世明 2019年5月於北京中創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