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要聞

洽洽瓜子憑什麼能做大?

2023-05-06 10:52:58 來源:

導讀:

中國零食市場是典型的“水大魚小”。根據Frost & Sullivan測算數據,2021年中國休閑食品市場規模約8251億元,正在向萬億市場逼近,但營收百億級別以上的公司少,龍頭百事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不足200億,市占率僅有2.3%。


這一現象具體到部分單一品類中同樣有所體現。

其中,樹堅果市場規模近千億,三隻鬆鼠僅以50億元左右的營收及4.68%的市占率,就排名該品類第一;辣條市場規模約500億,衛龍在該品類的營收為30億元左右,市占率為14.3%,超過第2——5名公司的市占率之和。

這一現象也解釋了,為什麼部分消費者非常熟悉的品牌,另一部分消費者卻覺得陌生——不是活在平行世界,實在是市場壓根沒鋪過去,且消費者可以做的選擇太多了。例如鼎鼎大名的周黑鴨雖被調侃為鴨王,但其在肉類零食品類中也僅拿下4.6%的市場占有率,在三線城市以下的下沉市場滲透率隻有31.3%。

但在巧克力、薯片、瓜子、米類零食等品類中,該現象似乎又完全消失。如瑪氏在巧克力品類的市占率達到32.8%,樂事在薯片品類的市占率為52%,旺旺在米類零食品類中的市占率為60%。且品類CR5皆在35%以上,市場集中度明顯更高。

上麵所提及的企業都是各自領域的品類第一,但同樣作為神級玩家,為什麼有的能考上清華、北大——擠走競爭對手,穩居品類C位;建立品牌壁壘,全國人盡皆知?有的卻烤上了地瓜——品類容易老化,增量空間有限;深耕賽道多年,始終難以獨大?

要回答這個問題,洽洽是個不錯的解題案例——市場滲透率高,企業具備規模效應,品牌壁壘突出,整體淨利率保持在14%以上,明顯高於三隻鬆鼠、良品鋪子、甘源食品等同行。

本文以洽洽食品為例,試圖通過複盤其成長曆程,探究我國休閑食品行業“水大魚小”以及部分品類能出“大魚”的根本原因,並總結企業在建立品牌與拔高增長上限的花活與經驗。

1,恰恰瓜子為什麼能成長為大魚?
在中國休閑零食市場上,有兩個涇渭分明的戰場。一個是以國際品牌為主導的糖巧、餅幹、冰淇淋、薯片等西式休閑零食市場,一個是國產品牌掌握的肉類零食、瓜子炒貨、調味麵製品等的中式休閑零食市場。

兩相對比,西式零食由於由於發展曆史悠久,品類成長邏輯已經驗證,在發達國家早已形成絕對龍頭。90年代進入中國後,西方玩家地位迅速確立,並催動各個細分品類在國內進入成熟期。中式零食則標準化起步晚,格局分散,具備顯著的低集中度、高增速的特點。

瓜子是中式零食中的異類,相較於整體市場的快速擴張,該品類發展趨於成熟。而洽洽正是憑借一己之力推動瓜子品類步入成熟期的終極玩家。

洽洽在瓜子這一單一零食品類的市占率達到54%,這一數據是瑪氏、三隻鬆鼠、衛龍都不曾觸及的高度,唯有薯片一哥樂事和米類零食之王旺旺可一較高下。

洽洽成立於1999年,到目前為止,其瓜子業務體量在40億元左右,市場占有率是第二名金鴿的五倍,在部分一二線成熟市場中滲透率高達70%,也是國內僅有的全國化瓜子品牌,其餘皆為地域性品牌。

回過頭來看,洽洽能成長為絕對龍頭,在中式零食發展史上留下重要一筆,離不開四大因素:對的品類、不一樣的產品、強的品牌、縱深的渠道。

2,對的品類
從口味與食用習慣上看,受地域環境、消費習慣等方麵因素的影響,各地區零食品類通常差異較大。但瓜子並不存在南北之爭——究竟是甜口、鹹口,還是麻辣口的辯論。全國口味一致,統一認準鹹香口。

此外,由於大腦獎勵機製的存在,瓜子一嗑就容易停不下來(人做事情需要得到反饋,反饋周期越長感覺越困難,嗑瓜子行為簡單,短時間內便可得到反饋,增加腦部神經元突觸多巴胺的濃度,使身體和精神產生愉悅興奮感覺),使其具有上癮與高頻複購的特征。

更為重要的是,自民國時期開始,民眾就已有嗑瓜子的習慣,也就是說該品類不僅具有超長生命周期,且不存在需要市場教育的前期投入環節。

從原材料屬性上看,國內瓜子種植麵積較大供給充足,原料價格較低且簡單易獲取,既不會如咖啡等因上遊原材料不足卡脖子,也不會如碧根果、開心果等原材料需跨國長途運輸,進而受產生的運輸成本限製。

從生產工藝上看,相對於魚幹等零食產品,瓜子加工步驟更少、工藝更簡單,更容易標準化生產並保持產品品質的穩定性,為產品的快速放量提供保證。

從下遊鋪貨看,成品保質期長、單包質量低、無需低溫運輸,不會如啤酒等因運輸費用疊加保質期產生的銷售半徑限製,更易實現產品的鋪貨分銷,為後續全國化銷售網絡布局奠定基礎。

瓜子品類原料易獲取、生產易標準、產品易分銷、食用易上癮,因而天然具備打造大體量產品的潛質。

3,不一樣的產品
零食企業通常有兩種產品策略:一是靠差異化產品快速打開市場,在品類中占據競爭優勢後,再持續培育新的大單品,或者通過資本推動完成多核心品類的基礎積累,形成具備核心多品類組合的零食平台,以獲得規模的持續增長。該類型企業通常注重培育大單品能力的養成。

二是出場即是多品類、多SKU,依靠價格或渠道等的其他優勢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此類型企業通常更關注運營效率。

洽洽采取的就是差異化產品策略,以“變炒為主”技術突破傳統炒製瓜子易上火、易髒手、不入味的痛點。並采用紅色信封式牛皮紙包裝,對當時市麵上普遍采用的廉價感塑料包裝或無包裝形式降維打擊。

此後,洽洽又在紅袋經典口味瓜子的基礎上,推出核桃、焦糖口味藍袋瓜子,並擴充出蜂蜜黃油、咖啡、藤椒、海鹽、芝士等多種加工程度更深的口味,在擴容風味化市場空間的同時,強化終端溢價能力與品類話語權。

一番動作用數字表達就是,2016年藍袋瓜子上新即為洽洽帶來明確業績增量。2021年,洽洽藍袋瓜子實現銷售額11億元左右,2017——2021年CAGR達21.2%,拉高了瓜子業務的整體增速。

由於藍袋瓜子毛利率高於紅袋及瓜子品類毛利率,藍袋瓜子產品矩陣擴充、銷量放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洽洽企業整體毛利率的穩定。

4,強的品牌
凱度曾發布一項針對TMROI(總營銷投資回報率)的研究數據,測算出70%的銷售由品牌指名購買貢獻,而短期直接轉化實現的銷售僅占30%。足見品牌力對於企業業績長期增長的重要性。

早在成立之初,洽洽就注重品牌勢能的打造。彼時瓜子界一哥的位置還輪不上洽洽來坐,市場上不僅有成名已久的傻子瓜子,僅洽洽發家的安徽就集齊了小劉瓜子、真心瓜子等上百家瓜子企業同台競技。

洽洽將破局之錘砸在了央視廣告上。正如無數90年代世紀之交被驗證過的國產品牌一樣,敢不敢花大價錢在央視砸廣告,往往就是品牌檔次的分水嶺。

1999年,洽洽銷售額僅3000多萬,即斥資400萬投放央視黃金時段廣告。投放次年,洽洽銷售額當即突破1億。

此後,央視廣告在時代前行的浪潮中影響力度雖有所下降,但洽洽突出品牌特色的“不上火、不髒手”的超級口號+“紅色牛皮信封紙”的超級符號已植入消費者心智。

同時,經過二十餘年品牌的運營,疊加終端渠道的高鋪市麵,在多次購買中洽洽品牌被消費者高頻率認知,品牌勢能得以持續強化。

5,縱深的渠道
正如前文所述,瓜子品類具有超長生命周期,洽洽瓜子具有強品牌力與溢價能力。兩點結合,從經銷商角度來看,出於更大的毛利空間考慮,相比於其他二三線品牌及散裝瓜子,更傾向選擇洽洽的產品,並建立起多年穩定的合作關係。

而洽洽對於經銷商也不乏激勵政策。例如,成立初期的“開箱有禮”活動——每箱貨都放上1——50塊不等的“禮金”,開箱即見。

商戰往往以最簡單樸素的方式呈現。直接送錢的舉動增厚了渠道利潤,全國各級經銷商的鋪貨動力迅速被點燃。

在互聯網尚不發達的世紀之初,消費者買瓜子采取就近原則。這意味著擴大銷量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把貨鋪滿全國各地。

二十年中,洽洽建立了以經銷商渠道為主的全國銷售性網絡。截止到2021年,洽洽有1000多個經銷商,並發展出KA、特通團購、電商和海外四大渠道。

目前洽洽約覆蓋60萬終端。而根據沙利文的數據,全國的零售終端超過300萬家。辣條之王衛龍目前覆蓋69萬終端,換句話說,衛龍能進的店鋪,洽洽基本都能進,可見洽洽在全國的布局之廣及渠道滲透之深。

另據光大證券渠道調研數據,洽洽瓜子在南方地區、華東市場及部分一二線城市的滲透率高達70%,在三四線及鄉鎮市場的滲透率為30——40%。如果洽洽將其在2022奶奶喊出的“未來3——5年實現百萬終端”口號變成現實,那麼其還將進一步向弱勢市場、縣鄉市場以及特渠等滲透。

6,結尾
洽洽的成長,伴隨中國瓜子主流消費市場由散裝向袋裝的過渡。根據西部證券測算數據,目前瓜子行業總規模接近300億元,其中包裝瓜子市場規模為147億元,散裝瓜子市場規模為 145億元,顯然包裝瓜子已占據半壁江山,並保持繼續擴大趨勢。

在袋裝瓜子替代散稱的消費變革下,洽洽扮演了引領者與受益者的雙重角色。其主導了瓜子衛生標準提升、品質與口味的升級,為品類品牌袋裝打了樣。

與此同時,其也受益於品類超長生命周期,有足夠的時間將市場從極度分散的蠻荒時代,拖入品類集中度提升、CR5超50%的成熟時期,並在其中掌握了行業話語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洽洽瓜子的成長邏輯表明了,不同零食品類原料的獲取難度、產品標準化水平以及分銷半徑等多方麵因素影響品類發展進程、規模體量及賽道競爭格局,但中式零食品類的成長邏輯與西式零食品類並無本質不同——同樣需要驗證品類成長邏輯、培養企業內功形成競爭優勢。

中式零食市場“大卻散”的現象也並非不可改變,尤其是生命周期相對長、複購頻次高的優質品類,行業集中度的“散”可能隻是發展階段問題。中式零食企業成長為億滋、百事,需要進入更多優質品類,也需要更多時間。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