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流動早餐點可行性分析
——以浙江工商大學為例
早餐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天之首,是人一天精力充沛的來源。本文從浙江工商大學的學生群體中調查分析,提出在校園設置流動早餐點、進行可行性分析,並提出此早餐點項目與校園勤工崗位相結合,將早餐點的效益最大化。
市場調研說明流動早餐點有需求
根據實地問卷結果顯示,在浙江工商大學校園內,極大部分的同學都有每天吃早飯的習慣,完全不吃早餐的人僅占1.3%,由此可見,大學生對吃早餐還是很重視的。並且超過85%的大學生會希望吃到熱騰騰的早餐,他們一般在食堂、便利店或一些有熱早餐售賣點購買早餐。但是食堂的位置固定且數量較少,無法滿足大學生們快捷方便的購買早餐意願。據調查,近80%的同學對流動早餐點的開放持有支持態度,覺得流動早餐點能夠給日常的學習生活帶來極大程度的便利。流動早餐點的設立,希望在生活區的多個地點設置一些熱早餐的販賣點,不僅可以分散食堂的售賣壓力、縮短食堂早餐排隊等待時間,還可以讓同學們任意選擇自己最方便早餐點購買早餐,節約時間的基礎上,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吃早餐率,為大學生一天高效率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定基礎。
流動早餐點可行性分析
時間約束下的供給分析(對於學生的便利性)
以浙江工商大學為例,在浙江工商大學錢江灣生活區內,學生一般會在流水食堂和行雲食堂吃早餐,靠近46棟附近幾棟的同學一般會選擇在小鐵門的早餐點購買早餐。我們的流動早餐點類似於小鐵門的早餐點,但是旨在全方位鋪蓋式開設。如果每個早餐點都像食堂,還需要設置就餐桌椅,但其實大學生就座食用早餐的需求小,而設置就餐桌椅,成本壓力大;餐車式的早餐供應點雖然無法為學生提供座位,但是可以滿足學生即買即走的心理,可以在去上課的路上完成就餐,也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就餐方式和生活節奏。因此我們選用餐車式的流動早餐點,在生活區內部預計開設8-10個早餐點。餐車的基本功能需要有保溫功能和擋雨功能。多個早餐點的設立,也可以分散學校食堂和其他早餐品牌店的就餐壓力,買早餐的同學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被分散到就近的流動早餐點,排隊時間縮短了,也更大程度上縮短了花在購買早餐上的時間成本。
“預售”模式下的可行性分析(減少食材浪費)
充分結合大部分學生的現實狀況,通過規模效益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采購成本。在開設早餐點前,充分調查學生的需求,減少過量的原材料采購和食品的浪費。
學生提前一天在網絡平台裏對第二天的早餐進行下單。後台人員收集彙總訂單信息後,當天與餐飲供應商進行聯係, 根據訂單信息預定次日早餐。次日,學校食堂按照預定訂單準備相應的早餐,勤工儉學人員從食堂處取得早餐後,按照約定時間將早餐配送到相應的流動早餐點。當今大學生基本上成長於“互聯網+快餐”時代,年輕人喜歡跟上潮流,通過互聯網電商的訂餐方式來享受快餐文化。網上訂購早餐的出現恰恰迎合了年輕人這種生活方式,所以能最大程度地被學生們接受。
經過問卷調查,有較高比例學生沒有吃早飯,其中主要原因有一項為飯菜不好吃。學校提供了早餐卻沒有售賣出去造成食材浪費的現象。針對這個現狀分析,“預售”模式有很高的可行性:
1.學生提前自行選擇菜品,滿足需求、提高效率。
2.食堂管理部門集中定量采購食物材料,減少浪費。
3.大數據分析偏好,推測熱賣菜品,提高食堂銷量。
4.售後服務對接學生,更加貼心。
此項目的競爭者主要為美團、餓了麼等大型成熟企業及一些較小的專為學生早餐配送的企業。美團、餓了麼的早餐配送相對較少,而本項目生產、配送環節都是由學校內人員進行,人員簡單、沒有起送價,所以成本更低,更能給學生帶來便利。而專為學生早餐配送的其他企業,若要滿足在高峰期“掐著點”吃早餐的學生的配送準點性,或考慮到在項目較為成熟、顧客增多時,其需要較多的配送人員以便準時送達,人力成本會較高,導致成本上升。無論是哪一方的競爭者,從成本上來考慮都不如流動早餐點——把簡單卻繁瑣的分配食材工作交給在固定早餐點的勤工學生會更好。
基於勤工儉學的校園流動早餐點可行性分析
勤工助學緩解食堂人員壓力
經走訪調查後了解到,雖然大部分高校勤工助學項目已正常展開,但其工作範圍大部分局限於圖書館、辦公室、檔案室等工作較為輕鬆的地方。雖然食堂也有留出部分勤工助學崗位以補充工作人員的虧空,但幾乎無人問津。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食堂工作量較大,例如打飯、洗菜等,都需要付出大量體力;第二,食堂工作內容不夠體麵,例如打飯工作,對於大部分勤工助學的同學來說,他們並不願意在同學麵前拋頭露麵。第三,相對於在辦公室做老師的助手來說,食堂的工作並不輕鬆。而基於勤工助學的流動早餐點項目,為勤工助學提供較為簡單輕鬆的工作崗位,也可以幫助食堂減輕增加早餐點帶來的工作壓力。
勤工助學構建起學生和食堂之間的信息交互橋梁
大多數高校食堂管理層存在信息獲取滯後的問題,因此其產品和服務也略遜色於校外早餐供應點。學生與食堂之間的信息交互存在嚴重滯後性,學生缺乏渠道對食堂表達自己的用餐需求,而食堂也沒有渠道獲得學生的用餐需求,這就造成了食堂客流量上的損失。基於勤工助學的流動早餐點的主題就是學生自身,其更具創新活力,也能更了解學生主體的需求,因此作為學生和食堂之間信息交互的橋梁,基於勤工助學的流動早餐點項目能夠幫助食堂管理層更深入了解學生真實的用餐需求,以使其產品和服務質量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白雪,秦永菊.多目標約束下校園早餐車信息優化分析[J].中國商論,2016(21):121-122.
[2]劉迪,周騫.新零售模式下校園早餐配送項目可行性研究[J].中國市場,2019(01):184+188.
[3]劉勇,湯誌誠.淺談高校學生食堂勤工助學學生的管理與培養[J].高校後勤研究,2013(02):45-46+37.
張穎慧
浙江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