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
導航
同心同德謀良策,群策群力促發展
2021-04-25 12:23:59 來源:
—2021年全國兩會代表精彩議題盤點
冬去春來,萬物複蘇。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與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分別於2021年3月5日與3月4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的代表彙集在人民大會堂,他們積極建言獻策,共謀國家發展大計。本刊對代表們所提出的
世界杯賽程預測
領域的議題進行了盤點,一起來看看吧。
唐仁健談糧食安全:“我們完全能端穩中國人的飯碗”
農業農村部部長 唐仁健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當前的糧食生產形勢怎麼樣?國家糧食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在2021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中,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回應了這一社會關切的熱點。
唐仁健說:“像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也是農業農村部工作的一個永恒主題。”《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就是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對此,唐仁健表示,農業農村部做了3項具體的安排。第一,壓實責任。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將製定相關的考核辦法,同時向各省份下達2021年糧食麵積和產量任務。第二,製定出台一係列支持糧食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秈稻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在2020年每斤提高1分錢的基礎上於2021年繼續提高1分錢。另外,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且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試點也將擴大到三大糧食作物。第三,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工程,2021年將計劃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
2021年全國的冬小麥種植麵積比2020年增加了300多萬畝,苗情和墒情都非常好。”唐仁健同時表示,“想要最終奪取夏糧豐收仍要“過五關,斬六將”,如防止倒春寒、春旱、倒伏、病蟲害……總之,要一關一關過,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
據悉,我國糧食已經保持了“17連豐”,近6年一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目前,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約為474公斤,已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唐仁健說道:“我國的糧食安全完全能保障,我們完全能端穩中國人的飯碗。”。
談到種子問題,唐仁健繼續說:“在‘有沒有、保生存’這個問題上,我國的種子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滿足國內這一需求。如水稻、小麥兩種最基本的口糧完全使用自主選育品種,且產量較高。外資企業占我國種子市場份額僅約3%,進口種子占全國用種量僅為0.1%。”雖然我國自主研發的種子在一些品種、領域和環節等方麵同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玉米、大豆單產水平目前隻有世界先進水平的60%左右;生豬的飼料轉化率、奶牛產奶量等隻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0%左右……但這些差距是“好不好、高質量”方麵的差距。唐仁健指出,農業農村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製定打好種業翻身仗的行動方案,力求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重大突破。
孫寶國:加快提升食品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 孫寶國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解決好人民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客觀現實也是如此,即食品的營養與健康對國人的生命健康,甚至對壽命的影響越來越大。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表示,2021年他主要關心的話題是食品營養與健康問題,並建議我國加快提升食品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
食品科學基礎理論研究仍有待突破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麵小康。全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重要標誌。”孫寶國表示,食品是人體獲得所需能量和營養素的最主要來源,其在保障人民健康、全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談道:“隨著健康意識的逐漸增強,大多數人對食品的需求已經從‘吃得飽’‘吃得好’發展成為‘吃得有風味、有營養’,對健康型、營養型飲食的追求已逐步成為現代人的主流飲食觀念。”
當前,我國食品營養與健康領域主要還存在哪些問題?孫寶國認為,一是食品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有待突破——由於符合中國人群的膳食營養健康大數據資源匱乏,致使食品產業向營養健康型發展缺乏科學理論指導和關鍵核心技術;二是缺乏國家布局的食品營養與健康領域高水平創新平台,還不能有力支撐食品營養與健康領域的科技創新。
加快提升食品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
“中華民族擁有獨特的飲食文化與飲食結構,中國人的營養健康問題要自己率先研究、率先解決。”孫寶國表示,麵對我國在食品營養與健康方麵日益增長的需求,必須加強食品營養與健康科技創新的持續研究,提升我國食品營養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對高品質生活特別是生命健康的需要。
對於我國如何提升食品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孫寶國從三個方麵給出了建議。首先,統籌國家的科研經費,加強對食品營養與健康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支持力度。其次,要加快國家食品營養與健康領域國家級創新平台的建設。第三,加強食品營養與健康方麵的科普,特別是針對青少年的科普。孫寶國說道:“讓全社會都了解食品營養與健康方麵的基本知識,特別是每一種食品當中含有的主要營養素的知識,引導人們在日常膳食中自覺做到營養均衡,這對提升全民族的營養健康素質非常重要。”
全方位培養食品營養與健康科研創新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在孫寶國看來,國家最關鍵的創新驅動是人才驅動。“食品營養與健康方麵的人才是跨學科的專業人才,不僅要加強這方麵的人才培養力度,還要從本科到研究生全方位地來建設一支未來食品營養與健康的科研創新主力軍。”對北京工商大學的具體實踐,孫寶國介紹,近年來,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學校聯合中國農業大學成立了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在這一平台的基礎上,北京工商大學也正與一些國內外主流科研機構及食品企業開展合作,爭取在食品營養與健康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麵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道路。
據了解,北京工商大學申報增設的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食品營養與健康等6個本科專業已於近期全部獲得教育部批準。對此,孫寶國表示,學校計劃未來用30年左右的時間把食品營養與健康等專業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專業。“未來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力就是要瞄準高水平、世界一流。”展望“十四五”時期的高等教育發展,孫寶國說,“不管是研究型大學、應用型大學或是技能型大學,目標都應該是世界一流,都應該是高水平。因為這和我們國家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也是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從這個目標來講,必須努力去實現。”
白清元:加強直播帶貨經營行為監管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白清元
作為網絡購物的新業態,直播帶貨以更直觀的購物方式還原真實購物場景,有力刺激並帶動了消費。但因缺乏必要的市場規範,直播帶貨在對消費起到帶動與促進作用的同時也亂象頻出,如宣傳內容和實際產品嚴重不符、假冒侵權、直播數據造假、售後服務缺失等等。應如何加強直播帶貨常態化監管以更好地規範市場經營行為?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白清元給出了他的建議。
第一,完善立法,明晰相關法律責任。建議抓住《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修訂的機遇,將直播帶貨電子商務經營行為列入法律規製的範疇,進一步厘清各方的法律責任,加強對直播帶貨市場的規範和監管。
第二,強化自律,落實平台主體責任。建議完善直播帶貨的誠信評價機製,將粉絲評價與投訴、監管部門的調查處罰信息等記入評價係統,把違法情節嚴重、汙點信息較多的帶貨網紅拉入黑名單、取消其直播帶貨資格,以及利用失信懲戒手段規範直播帶貨行為。
第三,嚴格執法,查處直播帶貨中的違法行為。一方麵,順應直播帶貨監管的客觀要求,探索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監管方式創新,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商品,對主體資格、亮照亮標、交易規則、商品信息、商標使用、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麵的合規性開展網上監測,提升執法的有效性和精準度。另一方麵,加大對虛假宣傳、製假售假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查處力度,嚴格追究直播平台、主播的法律責任,倒逼其提升自律能力,以此為直播帶貨注入更多法治基因。同時,對帶貨商品必須形成溯源追蹤登記體係,做到有據可查,並對直播帶貨中的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
第四,引導消費,依法維護消費者權益。按照《電子商務法》的要求指導直播平台建立商品服務質量擔保機製、先行賠償機製、投訴舉報機製、在線爭議解決機製等消費者權益保護製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督促直播平台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建立交易過程信息留痕和事後倒查機製,旨在為解決消費糾紛提供依據,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
第五,加強協作,形成直播帶貨的共治格局。加強內部協作,將網上監測、網上檢查、投訴舉報中發現的直播帶貨電子商務經營行為中的違法線索及時交由執法機構調查取證,依法公示行政處罰信息,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加強外部協作,通過建立區域性網絡監管執法協作機製,打通直播帶貨監管執法堵點,提高案件查辦的效率與質量;加強平台協作,搭建政府與平台信息聯係的橋梁,既保障直播平台有效地履行主播信息核查、違法交易數據報送等協助監管義務,又有效提升了監管執法的效能。
龔定榮:推動地理標誌農產品產業化發展和解決無人種地難題
全國人大代表,潛江市委副書記、市長 龔定榮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明確提出要突出“一標一品一產業”,並打造了一批地理標誌農產品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脫貧攻堅的樣板。此舉對於促進農產品產業升級、產品質量提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推動鄉村振興、打造特色農業產業的重要抓手。但由於地理標誌農產品產業化發展水平普遍不高、產業鏈和價值鏈延伸不夠等,影響了地理標誌農產品效益與作用的發揮。為此,全國人大代表,潛江市委副書記、市長龔定榮建議推動地理標誌農產品產業化發展。
首先,做好政策引導支持。從國家層麵出台地理標誌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發展路徑、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引導鼓勵支持地標農產品產業化發展。重點選取一批基礎好、帶動強、效益好、潛力大的地標農產品開展示範建設,並對產業化項目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
其次,推動延伸產業鏈。一方麵,完善建立地標農產品“原種保護、良種繁育、生態種養、品質控製、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市場營銷”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體係。另一方麵,重點加大地標農產品龍頭企業和專業組織的培育扶持力度,做大精深加工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價值鏈。同時,通過對地標農產品的延伸開發來帶動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以及銷售、餐飲、休閑、旅遊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綜合效益。
第三,強化服務配套建設。完善地標農產品生產、研發、加工、銷售等環節的配套服務,加大對地標農產品標準化種養基地和標準化工業園區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行業標準、信息服務、技術支撐、創新研發、檢驗檢測、電商銷售、人才培養等立體化服務體係,進一步提高地標農產品標準化、規範化發展水平。
根據龔定榮的調研發現,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農業生產後繼乏人等問題正製約著我國的農業發展,甚至威脅著國家糧食安全。無論從人口結構還是種地意願來看,農村“70後”從事農業耕作的人不多,“80後”“90後”從事耕作的幾乎沒有。與此同時,2020年我國糧食累計進口約1.4億噸,增長約28%,進口量和增幅均創下近年新高。
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和新冠疫情持續影響的背景下,應如何鼓勵多種地、種好地以保證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裏?龔定榮代表提出了解決無人種地難題的相關建議。
其一,堅持以種植大戶為依托,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要大力推廣適度規模化經營,鼓勵農民通過自願土地流轉的方式化“零”為“整”地進行規模化種植,推動我國糧食從一家一戶生產向百畝、千畝甚至萬畝的規模化經營轉變,讓種植大戶成為我國糧食生產的主力軍。
其二,堅持以農業服務組織為依托,提高托管化經營水平。要完善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大力探索推廣農業托管經營模式。例如,可以鼓勵不願流轉土地經營權的農戶將糧食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經營環節全部或部分委托給第三方農業服務組織來進行統一管理經營。如此一來,既可以解決耕地流轉後的“非糧化”“非農化”問題,又能解放農村勞動力以提高農民收益。
其三,提高糧食主產區和國有農場無人化經營水平。在我國糧食主產區和國有農場等適合規模化、專業化經營的地區,可以嚐試探索發展無人化生產,建設無人化基地,從根本上使農業生產擺脫對勞動力的依賴,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喬曉玲:後疫情時代,努力確保肉類產品安全高質量供應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喬曉玲
自2018年8月爆發首例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我國生豬養殖產業頻頻遭受打擊,生豬在欄數量和屠宰量及豬肉產量大幅下降,導致豬肉價格居高不下,這也引發了消費者對豬肉相關產品安全性的擔憂。2020年以來,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與新冠疫情的疊加衝擊,肉類行業再次受到巨大影響。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豬牛羊禽肉產量約7639萬噸,比2019年下降0.1%。其中,豬肉產量約4114萬噸,下降3.3%。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喬曉玲對我國肉類加工業現狀做了詳細分析,並就後疫情時代如何確保肉類產品安全高質供應提出了獨到見解。
第一,屠宰與肉類加工業仍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量大、人員密度大,自動化與智能化程度較低,衛生管理和疫病風險防控能力偏弱,新冠疫情的爆發再次暴露了這一弱點。為促進行業健康、綠色發展,亟需推進行業自動化和智能化進程——降低勞動密集度,提高對於疫病和
世界杯賽程預測
風險的抵抗能力,提升社會保障能力。
第二,調豬改為調肉對肉類產業產生了極大影響,也給我國豬肉的品質控製帶來了挑戰。原有的屠宰緊鄰分割的緊湊工序變成了異地實施工序,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豬肉冷卻工藝無法得到有效控製,產銷分離提高了對運輸環節質量安全控製的要求,豬肉品質受到影響;冷卻胴體到分割企業的路程會耗費幾小時至十幾小時不等,遲滯了豬肉的上市時間,縮短了相關產品的貨架期;運輸過程中冷鏈打冷量存在普遍不足的情況,導致豬肉品質下降使企業經濟利益受損。
第三,疫情引起肉類加工業行情震蕩不僅使肉類行業規模化升級進程加速,還催生了肉類加工行業的新業態。新冠疫情對散戶或單一產業加工生產企業的影響較大,原材料供應、管理能力、疾病管控、資金杠杆和生產效率等都製約了他們的發展。當前,相關肉類產業已在加快布局,即向養殖、屠宰、加工全產業鏈發展。
麵對複雜而嚴峻的行業現狀,後疫情時代,如何確保肉類產品安全高質供應?喬曉玲委員提出了5條工作建議。
首先,加快構建公共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係、製度保障體係,進一步建立細化肉品生產、流通、銷售等標準化規程,完善肉類從業場所環境,健全肉類從業場所安全防控體係。同時,加強對肉類從業場所的安全生產監管,注重宣傳、貫徹執行公共生物安全防控理念。
其次,加強肉類高效調運
冷鏈物流
裝備的研究與應用。加大對
冷鏈物流
車輛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研究,如改進冷藏車輛的製冷性能、運輸過程自動階段性消毒、排濕等,將肉類的冷卻成熟工藝過程結合在冷鏈運輸過程中完成,促進從調豬到調肉的國家整體推動。
第三,推進加強區塊鏈技術在肉類高效調運中的應用。現階段,我國冷鏈斷鏈情況仍較為嚴重,導致肉類在調運過程中的品質受到嚴重影響。由於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及分布式數據庫等特性,其在肉類產業擁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並將在產品溯源、供應鏈控製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故應鼓勵企業采用區塊鏈技術提高肉類調運過程中的信息透明度。
第四,加強進口冷凍肉類檢驗檢疫,杜絕輸入風險。在全球新冠疫情依舊嚴峻的情況下,為保證進口冷凍肉類的品質安全,建議“外防輸入”——從防控國外人員風險擴大到防控入境物流風險,加強對進口冷凍肉類的檢驗檢疫,提高進口冷凍肉類抽樣檢驗量,及時更新進口冷凍肉類檢驗檢疫結果,進一步消除消費者對進口冷凍肉類安全性的擔憂。
最後,建議加快畜禽屠宰和肉類加工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與裝備的研究,提升屠宰、加工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為促進行業的健康、綠色發展,提高行業抗風險能力和綜合效益提供保障。
同心同德謀良策
舞鋼市市場監管
【食安直播課】
《世界杯賽程預測 最佳
憶崢嶸歲月,展
河南省食品檢驗
熱點推薦
全十紅紅稗餅幹|中秋團圓,回家必備
和汪氏蜂蜜共同來普及蜂蜜結晶現象
拿坡海開啟西餐加盟新潮流, 大眾化家庭小西餐成未來新趨勢
摩購空間“霸王餐”來襲 打破傳統營銷套路帶動商家業績翻倍
開學季食安隱患猛增 禧雲食安開展公益行動助力意識提升
同心同德謀良策,群策群力促發展
精益求精,創新科技,助力食品冷鏈信息化建設
十年磨一劍,做好中國世界杯賽程預測 的守望者
憶崢嶸歲月,展韶華風采(新年寄語——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梅特勒-托利多增加了AR技術的客戶支持,提高產品檢測運行效率
丙烯酰胺與世界杯賽程預測
杜邦攜多樣化植物肉解決方案亮相第三屆“舌尖上的科技”高峰論壇
快速檢測技術助力生鮮乳及巴氏殺菌乳的質量控製
第二屆中國食品微生物標準與技術應用大會在京舉辦
第三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暨2020大健康食品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
擁抱機遇、不懼挑戰,為營養與健康產業賦能
質量至上、品類齊全,做優質糖精鈉生產企業
專攻衡器研發製造,致力於打造高效穩定的產品
視健康為美好生活的源頭,滿足人們對品質消費的需求
探索流行風味、創造味覺享受,體驗香氣與味道的感官之旅
可持續食品生產技術助力零食製造商兼得“健康”和“美味”
“零食”新主張
餐飲食品中致病菌的風險分析與控製
即食食品(RTE)的微生物風險和控製措施
聚焦民生熱點大事,關注兩會食安議題
“九德穀膳”食品對特殊人群健康影響及安全建議
以生鮮包裝解決方案助力行業穩步前行
賦予傳統包裝智能化新屬性,推動物流包裝循環共用
使用益生元菊苣根纖維有助於增強人體抵抗力
眾誌成城,勇抗疫情,蒙牛用營養守護國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