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要聞

北京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特征與影響因素分析

2020-11-13 13:47:38 來源: 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

□ 張曉麗 北京國融工發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關淼 北京市通州區經濟和信息化局

摘 要:食品產業可以說是保障民生的基礎,當前,北京市綠色食品產業已經步入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新常態,本文從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基本趨勢及區域分布出發,通過對比分析,描述了北京市綠色食品產業的基本特征。此外,本文還從市場需求、科技創新、資源條件、政策支持、組織管理這5個方麵闡述了北京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並從技術創新、應用輸出、構建訂購直銷模式、京津冀協同發展等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綠色食品產業 發展特征 影響因素

近年來,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產業發展和食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相繼出台《促進北京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推進北京食品工業優化升級的意見》等政策以引導食品產業向著高端化、服務化、集約化、融合化、低碳化方向發展。當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已經成為消費重點領域,也是未來食品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北京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已經步入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新常態,所以,開展北京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對更好地發揮食品產業在保障市民基本生活、維護首都城市基本供給,以及促進高質量發展等方麵具有重要意義。

1 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概況與區域分布

1.1 總體概況

我國綠色食品產業起步於1990年,從起步、成長到日益發展成熟,至今已曆經了30年的發展曆程[1]。2001~2019年,我國綠色食品有效認證企業數量從1217家增加到1.6萬家,年均增長14.52%;綠色食品有效用標產品數量從2400個增長到3.63萬個,年均增長15.38%;綠色食品年銷售額從500億元增長到約4656.6億元,年均增長12.46%。其中,2014年的綠色食品年銷售額最高,約達到5480.5億元。從綠色食品的具體類別來看,農林及加工產品占比達79%,其餘還包括飲品類產品、畜禽類產品、水產類產品等。此外,2019年我國綠色食品產地監測麵積為20800萬畝,且從作物種植監測種類來看,農作物麵積占比為59.69%,其中,糧食作物監測麵積最多,占比為44%。由此可見,我國綠色食品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出口額不斷增長,綠色食品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圖1 2 0 0 1 ~ 2 0 1 9 年我國綠色食品有效用標企業數和產品數

(數據來源:曆年《綠色食品統計年報》)

1.2 區域分布

綠色食品有效用標企業數量和產品數量是反映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的直觀指標。從綠色食品有效用標企業數量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山東省有效用標企業數量最多,為1625家;其他有效用標企業數量在1000家以上的分別是安徽省(1526家)、江蘇省(1510家)和黑龍江省(1100家)。通過數據不難發現,有效用標企業數量較多的區域大多位於中東部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或農業基礎較好的省份。從綠色食品有效用標產品數量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山東省有效用標產品數量最多,為3898個;其他有效用標產品數量在2000個以上的省份分別是安徽省(3421個)、江蘇省(3296個)和黑龍江省(2748個)。此外,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雲南省、四川省等省市也是綠色食品認證產品數量較多的地區,有效用標產品數量均超過1500個。從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麵積與產量來看,2019年麵積排在前10位的省份分別是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江蘇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安徽省、四川省、江西省、湖南省、山東省、吉林省;產量超過500萬噸的分別是黑龍江省、江蘇省、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湖南省、江西省。

綜上所述,從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角度來看,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優勢省份分別是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黑龍江省、內蒙古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四川省等地,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在總量上並不占優勢。

2 北京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特征

2.1 獲證企業和產品數量較少

以2019年為例,北京市綠色食品獲證企業共有26家,占全國當年綠色食品獲證企業總數的0.37%,在全國各省市綠色食品獲證企業數量排名中居後4位;北京市綠色食品獲證產品數量為127個,占全國當年綠色食品獲證產品總數的0.86%,在全國各省市綠色食品獲證產品數量排名中居後6位。2014~2019年,北京市綠色食品3年內有效用標企業數量變化不大,平均每年63家,3年內有效用標產品數量平均每年為290個左右。截至2019年,北京市共有3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占地麵積約13.5萬畝,產量約29.5萬噸,而同期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有721個,占地麵積約17300.9萬畝,產量約10952.2萬噸。可以看出,北京市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數量、麵積、產量在全國各省市中均處於靠後位置。

圖2 綠色食品認證企業數量區域分布

(數據來源:曆年《綠色食品統計年報》)

2.2 企業分布相對分散

結合2018年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的統計數據,北京市58家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全部集中在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區。其中,密雲區綠色食品生產企業17家、順義區綠色食品生產企業10家,合計占比46.55%;綠色食品產品數量最多的為順義區(110個),占全市綠色食品產品總數(261個)的42.15%,其次為密雲區(42個)。另外,從各區綠色食品的產量來看,順義區綠色食品產量為82.21萬噸,占全市綠色食品產量的66.11%,位居榜首;大興區位居第二,綠色食品產量約28.2萬噸,占全市綠色食品產量的22.68%,兩區合計產量占比超過88%。

2.3 產品類別以農業及加工品為主

在可查行業類別的239個綠色食品中,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占比85.96%,主要包括葡萄、桃、草莓、蔬菜、加工豆製品等;畜禽類產品占比8.77%,主要包括蜂蜜製品、牛乳等;飲品類產品占比5.26%,主要包括礦泉水、啤酒等。

圖3 綠色食品認證產品數量區域分布

(數據來源:曆年《綠色食品統計年報》)

2.4 京津冀區域具備優勢互補基礎

2019年,京津冀地區綠色食品3年有效用標企業共計466家,有效用標產品數量共計1450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共計19個,占地麵積約174.3萬畝,產量約145.3萬噸。在京津冀區域內,河北省在有效用標企業數量、產品數量及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方麵具有相對優勢。從綠色食品認證機構的數量和檢測的範圍來看,京津冀地區綠色食品定點檢測機構合計8家,涉及產品檢測6家、環境檢測4家,北京市和天津市在綠色食品認證機構數量和範圍方麵具有相對優勢。

3 北京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目前,影響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場需求、技術創新、資源基礎、區位條件、政策支持、產業協會組織等,其不僅貫穿於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全過程,還將影響該產業發展的趨勢、規模、結構與效率[2]。

圖4 北京市各區綠色食品企業和產品數量分布

(數據來源:曆年《綠色食品統計年報》)

3.1 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是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基本動力,並對產業發展起牽引作用。北京市是典型的消費城市,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約2154.2萬人,全年人均消費量中,糧食約91.9千克、蔬菜及其製品約106.3千克、畜禽類肉製品約28千克、蛋奶類製品約14.6千克;折合全市每天消費量,糧食5423.86噸、蔬菜類製品6273.74噸、畜禽類肉製品1652.53噸、蛋類及製品861.68噸、奶及奶製品1534.5噸、水產品525噸,可見食品市場消費需求龐大。另外,2018年北京市人均GDP約達2.12萬美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0年的9230元增加到2018年的62361元,但恩格爾係數逐年減少——從2000年的36%下降到2018年的20.2%。可以說,北京市擁有全國最多的高端消費人群,因此對於食品的健康、品質、綠色、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更具備對綠色有機食品的潛在消費能力。

3.2 資源條件

資源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條件。2017年,北京市耕地麵積為21.37萬公頃,占全國耕地麵積的0.15%,在全國範圍內僅高於上海市;2018年,北京市人均水資源量約164.2立方米,相當於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十二分之一;北京市農林牧漁生產總值約296.8億元,約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0.4%。通過以上數據不難發現,北京市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資源基礎相對薄弱。與此同時,2017年河北省耕地麵積651.89萬公頃,占全國耕地麵積的4.83%,是北京市耕地麵積的30餘倍;2018年河北省農林牧漁產值約5707億元,占全國農林牧漁產值的5.02%,是北京市農林牧漁產值的近20倍。當前,北京市綠色食品以林果類為主,河北省以糧食、蔬菜為主,天津市則在水產品方麵更具優勢。因此,需要注意到河北省、天津市兩地資源稟賦的基礎條件,以及與北京市在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方麵具有的互補優勢。

3.3 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不僅是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更是產業發展的引擎。北京市具有國內較強的科技、人才、信息等優勢——2019年北京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農作物耕種綜合機械化率約91.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每年選育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數量約占全國的1/10,北京品牌的高產優質玉米年推廣麵積約占全國的1/6,“京紅”“京粉”係列蛋種雞約占全國市場的1/2;北京市已建成全球數量最大的玉米品種標準DNA指紋庫,並繪製出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3]。當前,北京市涉農科研單位有94家,農業專業技術人員2萬餘人,能夠為本市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提供科技平台和技術支撐,是可以直接依靠的科技力量。

3.4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主要通過標準、技術、資金等間接影響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北京市先後發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關於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並提出“減農藥、減化肥”等一係列目標,包括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5%、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到60%、初級農產品“三品”認證率提高到60%、自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覆蓋率達到75%以上,以及形成100個名優品牌等目標。此外,北京市還積極推進農產品綠色優質安全示範區建設,以及開展創建1000個特優基地和培育100個“名優品牌”,為北京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3.5 組織管理

綠色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標準化係統運行與監管模式,而標準化管理在促進北京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市綠色食品辦公室是北京市綠色食品產業標準、企業和產品認證管理的組織單位,其提出了一套符合政策環境、管理製度、品牌建設、物質保障等方麵的綜合保障體係框架,並積極推廣“草莓質量安全技術集成與推廣應用”技術,以期為其它領域品牌發展提供借鑒。同時,該機構通過《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記錄本》等標準來規範各級工作機構與認證企業的管理形式和尺度,應用北京市“三品一標”係統使全程信息透明、證後管理有跡可循[4]。

4 結論與建議

當前,北京市綠色食品產業呈穩步增長的趨勢,在市場消費、科技創新、組織管理、政策支持、區域協同等方麵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基礎,但綠色食品認證、有效用標企業數量和產品數量均相對較少,難以形成規模化效應。基於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發展策略。第一,借鑒其它優勢省份的發展經驗,依托北京市科技資源優勢,構建綠色食品科技研發中心,做強綠色食品產業技術應用推廣體係,探索向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實現綠色食品技術管理體係。第二,建議以北京市龍頭食品企業為主體,研究、試點、試行企業標準,從企業層麵推動首都食品標準體係建設,通過企業“提標”“推標”來促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第三,探索借鑒國外有機食品銷售宅配和訂單產銷結合的模式,利用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技術,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社區訂購與直銷模式,實現綠色食品從基地直達餐桌,此舉有助於人們增進綠色食品消費認知,擴大綠色食品的消費市場。第四,充分發揮京津冀在科技、資源、市場等方麵的互補優勢,將綠色原料、綠色加工、綠色科技相結合,走京津冀綠色食品產業協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朱文濤.中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區域差異收斂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6,38(10):71-78.

[2] 宋國宇.中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評價與結構調整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1:46.

[3] 北京農業呈現五大發展特征[EB/OL].(2019-10-10)(2020-8-17)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zdt/453313/index.html.

[4]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發展報告2017[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6):40-41.

基金項目: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課題《北京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與策略分析》(HTBH-20200508-191)。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