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

第三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暨2020大健康食品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

2020-10-14 14:31:46 來源: 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

伴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和《健康中國行動》等一係列重大戰略部署的陸續出台,通過膳食幹預來改善人體健康已逐漸成為消費者、業界和專家的共識——食品既要安全、好吃,更要營養、健康。第三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暨2020大健康食品發展論壇秉承“科學創新、技術落地”的主旨,以科技為依托,致力於促進食品行業的良性發展與健康升級。本屆論壇邀請了管理機構領導、行業科學家、高校知名教授及企業生產一線的研發總監等圍繞大健康主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致力於解讀健康食品行業法律法規政策,分析行業現狀,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將“產、學、研”高效結合,為行業服務、為企業服務,並在為食品工業創新發展及國民健康事業夯實基礎的同時提供發展動力。

圖1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 丁鋼強

主論壇

開幕式上,《食品工業科技》雜誌社副主編馮媛媛、食品夥伴網總經理李遠釗、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丁鋼強,以及江蘇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朱建國博士分別致辭,並頒布了《中國食品飲料行業企業創新價值排行榜》。

江南大學校長陳衛院士做了題為《從益生菌到健康微生物組》的報告,他提到,益生菌是指活的微生物,足量攝入後對宿主健康有益,且已被臨床試驗證明存在多種益生功能。陳衛深入剖析了人類與益生菌的關係——人體是行走的微生物組,主要分屬6大門,其中厚壁菌門和擬杆菌門為主要優勢菌群。經研究發現,僅憑健康微生物組解密人類基因組並不能完全掌握疾病與健康的關鍵問題,且在健康評估與監測、新藥研發和個體化用藥,以及慢性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等方麵仍存在巨大黑箱,因此既需關注微生物的結構組成,也需關注其上遊(宿主遺傳背景)、下遊(代謝產物)的影響。陳衛明確指出,未來益生菌的發展趨勢為個性化、精準化的微生態幹預。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以《新形勢下大健康產業的食品科技創新》為題進行了報告。食品產業需如何應對大眾健康飲食的需求?丁鋼強指出,社會、意識、政策環境等因素驅動著健康產業的發展,且發展大健康食品產業已成為國際共識。我國於2015年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2019年12月發布《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並於2020年6月1日實施。2020年是實現《國民營養計劃》目標的決勝之年,合理膳食行動是全方位幹預健康影響因素板塊的第二大行動,其與知識普及、健身、控煙、心理健康、健康環境等密切相關且相輔相成。丁鋼強講到,合理膳食行動是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等各大行動的基礎。因此,堅持平衡膳食並達到完好的營養狀況是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基礎與保障。

江蘇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朱建國博士做了題為《益生菌賦能健康食品產業創新發展》的報告。當前,健康食品作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全民健康和控製慢性疾病方麵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發展健康食品及推動健康食品多樣化發展、滿足國民健康飲食需求、迎合消費者需求等已成為食品工業轉型發展與升級的趨勢。益生菌是健康領域關注的重要功能性原料之一,因為腸道功能與人體70%以上的免疫功能相關,而益生菌是目前發現調節腸道菌群、促進腸道功能修複、緩解慢性疾病的有效途徑之一。會上,朱建國結合近年來益生菌在健康食品領域的開發與應用分享了益生菌在促進人體健康和控製慢性疾病方麵的最新研究狀況,以及益生菌健康食品的發展趨勢與益生菌在休閑食品中的開發。

《2020年營養食品消費創新與市場趨勢解析》是威海百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鉑健事業部總經理田雪芹的報告題目。後疫情時代,營養食品市場消費年輕化趨勢愈加凸顯,民眾對保健食品的消費觀念明顯改變。因此,品牌企業應在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動向以挖掘更新品類、更好口感、更廣闊需求的同時,還要依據新消費、新需求來開拓新劑型、新品類,並以此帶領營養食品行業向著年輕化、零食化及品類多樣化不斷邁進。

實現食品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提升行業的創新能力,而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創新驅動已成為各行業持續發展甚至成功破局的關鍵力量。目前,我國食品飲料行業經多年發展已積累了一定的基礎,但基礎性的技術儲備仍較為缺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蔡劍教授發布了《中國食品飲料行業企業創新價值排行榜》,旨在通過該排行榜的發布對食品飲料行業進行科學規範的創新價值分析,幫助管理者洞察行業發展方向與趨勢,促進行業正確健康發展,以及找到提升行業價值的途徑。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中炬高新技術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西部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企業上榜。

分論壇

特殊食品分論壇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副所長何梅博士以《解讀國家對於特殊食品的最新政策及企業研發的思路》為題做了報告,闡述了特殊食品是國家基於改善國民營養健康問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而專門設定的一類食品,主要包括嬰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國家對於特殊食品的管理模式一般包括注冊製和備案製,管理思路遵循“四個最嚴”的原則,即建立最嚴謹的標準、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堅持最嚴肅的問責。何梅從國民營養健康需求、三類特殊食品的法規標準現況,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麵梳理了我國特殊食品的注冊管理思路,並從產品配方研發、科學評價、質量控製等方麵剖析了特殊食品科技內涵的提升路徑,以期為我國食品企業提供健康食品的創新解決方案和思路。

圖2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副所長 何梅

此外,北京一輕研究院食品工業研究所所長宋昊博士、中國保健協會保健谘詢服務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鶴鬆、尤麗康(江蘇)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秀芳、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段盛林、食品夥伴網合規部主任張佳兵也分別在特殊食品分論壇上做了主題報告。

發酵乳技術創新分論壇

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研究院副院長劉建書教授做了題為《功能性乳產品研究開發及產業化推廣》的報告。現如今,我國已經從治療為主進入預防為主的大健康時代,並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營養與健康食品市場之一,而功能性乳產品則是營養與健康食品產業的重要研究方向。功能性酸奶、特醫食品類、功能性乳製品類、新型功能性乳製品類是4個重要的功能性乳製品開發方向,劉建書提出,實行精準營養、精準幹預、開發多元化功能性乳製品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及市場。

發酵乳技術創新分論壇上,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顧青教授、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應用部門高級應用專家王德純、君樂寶乳業集團副總裁朱宏博士、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乳業研究院院長劉振民、江蘇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九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酵母抽提物技術總監李沛也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果蔬加工分論壇

《超高壓技術的創新應用》是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廖小軍教授的報告題目。由於熱殺菌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不同類型食品的加工,但其會對食品品質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為了更好地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質,行業專家對超高壓、高壓二氧化碳等食品非熱加工技術開展了係統的基礎研究。廖小軍的報告以超高壓技術在果蔬加工中的殺菌防腐、調控酶活、分子改性、傳質提取、加速反應等為例,介紹了食品非熱加工技術在國內外的最新應用與實踐。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單楊團隊的劉娟博士、國家蘋果加工研發專業中心主任郭玉蓉教授、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副院長張怡教授,以及河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國家果蔬加工研發中心主任王頡教授也在果蔬加工分論壇上分享了在他們在該領域的最新研究。

圖3 浙江大學生物係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副主席 何國慶

益生菌分會場

浙江大學生物係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副主席何國慶教授做了題為《中國傳統發酵食品中乳酸菌多樣性及其功能特性》的報告,闡述了各種乳製品、麵製品、釀造酒、肉製品、蔬菜製品及豆製品發酵過程中蘊含的乳酸菌資源及其生物多樣性與功能特性。發酵酸麵團中含有豐富的乳酸菌資源,現已分離出的乳酸菌就達50多種,且絕大多數為乳杆菌,例如舊金山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發酵乳杆菌、瑞士乳杆菌、類食品乳杆菌等。該報告敘述了傳統發酵食品中已分離的優良乳酸菌株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現狀,如從雪蓮菌中篩選的對腫瘤具有抑製作用的嗜熱鏈球菌、從西藏自然發酵的幹酪中分離篩選出高產γ-氨基丁酸的發酵乳杆菌ML7、從泡菜中分離的具有產共軛亞油酸乳酸的植物乳杆菌,以及從傳統發酵豆豉中分離篩選出的高抑菌活性乳酸菌等等,均為開發傳統發酵食品中乳酸菌資源及改善傳統發酵食品品質提供了理論與技術依據。

益生菌分會場中,仙樂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腸道健康品類經理馮鵬博士、江蘇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學家吳明科博士、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乳品加工分會理事長張蘭威教授、錦旗生物集團錦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長何協勳博士、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學術部科長李暘等分別就公司的技術研發及產品創新進行了闡述。

功能肽分論壇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魯軍博士以《深海三文魚魚皮膠原肽的功能應用研究進展》為題做了報告。針對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進展和實例,魯軍介紹了深海三文魚魚皮膠原肽的相關生理功能調控研究和應用開發趨勢。以深海三文魚魚皮為原料製備的海洋魚皮膠原低聚肽的主要成分是相對分子質量低於1000的短肽,且具有吸收快速、生理活性強等特點。與豬、牛、羊皮骨來源的膠原肽相比,深海三文魚魚皮膠原肽的安全性較高——無瘋牛病、口蹄疫等隱患,且可極大提高海洋水產品加工副產物的利用價值,並能夠廣泛應用於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近期的研究發現,深海三文魚魚皮膠原肽含有可以與癲癇發作機製中的關鍵受體α-氨基-3-羥基-5-甲基-4-異惡唑丙酸受體(AMPAR)穩定結合的肽段,顯示出深海三文魚魚皮膠原肽在老年神經係統退行性疾病中的應用前景。

諾利如一(安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吳國軍、浙江芯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吳鈺濤、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汪少芸教授,以及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朱秀清教授等也就功能肽的應用及研究方麵展開了探討。

營養保健食品創新分論壇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天然提取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高彥祥教授做了題為《未來食品——市場需求與科技發展驅動未來食品創新》的報告,他分析了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如可持續發展危機、人口老齡化、消費觀念轉變等因素驅動未來食品創新,並從食品產品研發、工藝與設備及包裝等創新角度預測了未來食品的發展路徑。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是驅動未來食品發展的主要動力,植物基食品、功能性食品、低鈉、低鹽、低脂食品的研發創新更加符合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以及營養健康的要求;降低營養成分損失、能源消耗及減少汙染的食品生產加工技術及新型設備、環保便捷,以及具有功能性的食品包裝技術等為未來食品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科技保障。

營養保健食品創新分論壇中,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長聘教軌副教授吳紫雲、威海百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畢金峰、巴斯夫(中國)營養與健康部門新業務開發經理徐海蒂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式食品加工與裝備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張春暉等為未來食品的發展趨勢指明了道路。

圖4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 張德權

肉製品分論壇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張德權以《肉品加工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為題做了報告。肉品加工業是我國第一大食品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張德權的報告介紹了我國肉品加工行業的發展現狀、科技創新重大進展及未來發展方向。由於東西方飲食文化差異顯著,針對我國與西方國家在肉品消費、烹調方式上的差異,張德權重點分析了我國肉品行業在節能降耗、綠色加工、減損保質保鮮、分級分割增值、傳統肉製品工業化、副產物綜合利用、機器換人降低成本,以及質量安全主動保障等方麵的新需求和最新研究進展,指明了未來肉品科技的發展趨勢——聚焦全產業鏈深度融合、營養健康、智能製造、綠色加工、多學科交叉。

思賓格亞太區中國應用實驗室經理王捷、成都大學四川肉類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衛教授、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孔保華教授、上海理工大學董慶利教授等也在肉製品分論壇中為與會者全方位解析了行業發展瓶頸及應對策略。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