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4 15:38:40 來源:
科普微電影《突圍》創作實錄
——論從食品檢測報告出發轉換成科普微電影的方法
□ 沈浥 李思慧 張夢瑩 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
摘 要:科普微電影《突圍》以“檢測報告的解讀及運用”這一課題的研究成果為創作原點,在劇本創作過程中以檢測報告為基礎,從實際生活中尋找相對應的實際素材;以生活中最直觀的感受,將檢測報告相關的科研成果進行分解與整合,最終形成藝術化的科普作品,從而將檢測報告的解讀和運用方法傳播給大眾。
關鍵詞:科普微電影 檢測報告 解讀及運用 科研成果 科普作品
引言
科普微電影《突圍》從社會上較為常見的科學問題入手,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和調研工作,通過理論結合實際,最終形成科普作品,而該微電影的創作過程就是一個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科普創作的過程。本文就科普微電影《突圍》的創作過程進行探討,並研究從食品檢測報告出發轉換成科普微電影的過程及對應方法。
1 科普與藝術是一對矛盾體
對科普作品來說,普及科學知識既是目的也是首要任務,而文藝形式為其傳播載體與表現形式,兩者應是完美融合、辯證統一的關係,即將科普內容以軟性的方式植入劇情中,在藝術氛圍中“夾帶”科普內容,寓科普於娛樂。
2 科研是科普創作的基礎
2.1 設定《突圍》的劇本價值觀
任何科普作品的首要目的都是向受眾進行科普,所以其作為一種藝術手段也需要有相對應的原型,這是科普劇本創作的出發點。製作科普微電影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廣泛關注,進而真正實現科學知識的普及。換言之,科普借用微電影形式進行傳播的目的是科學本身,而並非科普作品。因此,科普作品需要立足於科學實踐本身,以科研為基礎進行科普創作。隻有以實際的科研成果和科學知識作為基礎,才能讓科普作品有“根”,並使其經得起各種考驗和推敲[1-3]。《突圍》在創作之時便從當代社會現實中較為常見的5個問題入手,嚴格挑選題材,然後對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再通過藝術加工後形成最原始的“種子”,隨後使其慢慢“生根發芽”。
2.2 檢測報告涉及哪些問題
根據當前許多經濟領域的研究發現,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與其產品的標準化程度有關,所以檢測報告在企業把控質量、改良產品、提升標準等領域都有著重要地位。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逐步提高,消費者對產品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於信息不對等及相關方法的缺失,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逐漸被激化;對於企業而言,其往往會受到外部構陷、產品質量、國際競爭疲軟、工藝落後等問題的困擾。雖然很多企業試圖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但苦於綜合競爭力不夠而舉步維艱,故科普微電影《突圍》的劇本以此為創作原點。
2.3 科普“檢測報告解讀”的作用
當前,需要讓檢測報告真正具備應有的作用。一方麵,檢測報告可以協助企業產品研發部門進行質量升級,有助於相關新標準的製定和修改。另一方麵,也可以讓社會大眾了解檢測報告的真正內涵,有助於質量檢驗機構和企業把好產品質量關,從而幫助質量檢驗機構履行向公眾科普的社會責任,讓群眾監督和政府監督形成合力,促進企業的品質化發展進程。同時,此舉有助於避免因為誤讀檢測報告而導致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產生矛盾衝突,有利於企業的長足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團結。
2.4 從科研中挖掘劇情
科普微電影《突圍》以“檢測報告”為研究對象,以“檢測報告的解讀及運用”為主線,通過日常的積累,從報告中的“能力資質”“檢測依據”“結論及技術要求”“檢測結果”“單項判定”等方麵對檢測報告解讀的研究進行梳理。正確運用檢測報告,無論是對企業的發展還是社會的安定,以及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檢測報告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即質量把控、產品改良、標準提升。此外,還對三者之間的關係、檢測報告在3種情況下的作用和比重、標準製定過程中的依據是商業需要還是檢測數據、檢測報告在未來商業戰中的地位、消費者拿到檢測報告後如何使用等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3 從科研“矛盾”的兩個方麵挖掘戲劇衝突
將檢測報告的解讀和運用分解成5個不同的環節進行深入研究後,筆者將科研成果提煉為如下核心觀點。
3.1 科普傳播的社會價值
對於輿論導向有兩種選擇,即是疏還是堵?這是一個問題。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衝突往往源自於信息資源的不對等,許多“誤讀”甚至是“汙蔑”也往往源於“無知”。比如,方舟子在抨擊“普洱茶致癌”時使用的說法就是因為曲解了檢測報告,最終在專家強有力的科普下“不攻自破”。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故對付謠言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專業科普,引導受眾理性思考。隻有提升普通民眾的理解力和知識量,才是防止謠言傳播的最大武器。
3.2 檢測報告的解讀
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與其單純關注科普檢測報告中的某一個數據,不如教會消費者正確分析檢測報告的方法。經過調研發現,大多數人在解讀檢測報告時隻關注檢測方的資質和最終的檢測結果,而忽略了其它環節。事實上,檢測報告不隻需要查看結果合格與否。科普微電影《突圍》中指出需重點關注的3點內容:①查閱檢測報告首頁的頁首部分是否有檢驗資質標識,這些標識代表了出具報告的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和檢測資質;②需要核對檢測依據是否符合相關法令,檢測報告的檢測方法一般都有與之對應的規定;③要特別注意數據比對,即比對實際檢測值是否符合標準規定,產品好壞的關鍵就在實際檢測值和標準範圍的關聯中體現出來。
3.3 產品改良的依據
改良和製標:數據才是根本。許多學者在製定標準時將數據和標準信息的來源著眼於企業,有的甚至完全借鑒國外的標準,認為發達國家的標準更為先進。然而許多國外標準是出於保護其本土行業利益故意製造貿易壁壘的考慮而製定的,並不完全適用於我國。因此,《突圍》中提出了“以經驗數據為起點,以創新思維為突破,以實驗檢測為基礎,以反複論證為保障”的標準提升策略,期待中國標準從“解卡”走向“設卡”,最終走向“天下無卡”。
3.4 標準提升策略
產品改良是不同意見的博弈。目前,對檢測報告在各個企業中的運用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部分人認為,企業的研發、推廣和未來發展應當以經驗或權威為依據;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企業的任何決策都應當以檢測報告的數據為實際出發點,這樣即使遇到一些負麵的問題,也有能力抵抗風險,從而不被“卡脖子”。筆者在分清主次矛盾後,形成“經驗是基礎,數據是王道”的結論,並提出對應的標準理論。
3.5 消費者心理分析
最善良的消費者也最睿智。許多產品在走向消費群體時都有著其內涵的文化承載,而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也或多或少地會受到文化的影響。消費者是善良的,所以非常容易相信企業所描述的故事。另一方麵,消費者在長期和企業之間的“博弈”中也越來越睿智,他們知道什麼東西裏應該承載著什麼文化。
4 從戲劇衝突演變而成的故事劇情
用通俗化的語言細化故事情節形成分段台詞劇本,然後係統化的進行藝術化貫穿進而形成最後的劇本。科普微電影劇本的創作和普通的科普宣傳有所不同,它需要讓作品同時具備故事性和藝術性,其中,科普的內容隻能通過台詞來潛移默化地普及與傳播知識。那麼,在故事構建之初就必須考慮到後續台詞科普的可行性及故事邏輯的合理性,兩者缺一不可。
4.1 核心價值觀
科普微電影的故事旨在以小見大,科學普及檢測報告的解讀及運用方法,可幫助公眾提升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做出明智決策的能力,並鼓勵以檢測報告的數據為實際出發點,宣揚本著良心為消費者開發產品的企業精神。
4.2 提煉科研成果
在科普內容上有效拓展,包括對標準化的反思,提出“以經驗數據為起點,以創新思維為突破,以實驗檢測為基礎,以反複論證為保障”的標準提升策略;對科學哲學的認知,向公眾普及檢測報告解讀方法的方法論研究,提出“經驗是基礎,數據是王道”的標理學研究;對科學思維、科學精神和科學文化的弘揚,使消費者樹立基本的、理性的判斷能力,傳遞對於“網絡暴力”“網絡虛假信息”的鑒別和疏通方法;對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互動關係的傳播,介紹檢測報告在質量把控、產品改良、標準提升方麵的運用,以及傳統食品工藝的改良及其標準、檢測方法和市場推動作用等。
4.3 確定劇本大綱
通過對科研成果的提煉,形成對應的戲劇“內核”,然後將其串聯起來並用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對串聯結果進行構建,形成最終的故事大綱,至此《突圍》的主要劇情已構建成功。《突圍》講述了在以楊總監為代表的保守妥協“拿來主義”和“經驗主義”勢力、以“網絡大V”大偉為代表的“打假”勢力和以國際上一些惡意“設卡”和“汙蔑”為代表的地方保護勢力對C集團不斷打壓與聯合圍剿,最終C集團總經理譚總與閨蜜莊秘書、兒時玩伴徐總監,以檢測報告數據為依仗走出特色之路,並帶領企業成功突圍的故事。
5 台詞式科普的藝術渲染
5.1 台詞創作的五點思考
二次科研的思路其實就是將科研成果進行提煉後,將其高度概括並藝術化、生活化,進而轉變為台詞的過程。為了確保《突圍》在整個過程中不會出現原則上的偏差,特設定了五個方麵的規則。
第一,科研中必須有實際基礎作為科研對象,而科普微電影則不需要——隻需展示科研成果即可。
第二,科普微電影的戲劇性衝突往往需要對抗性,其具體內容在符合科技現狀的同時,還應當符合故事劇情的發展及人物設定的邏輯性。
第三,科技成果多是對單一領域中全麵性的論述或研究,往往晦澀難懂,因此科普微電影不宜全麵表述,而是用較簡單的表述呈現科研成果的核心觀點。
第四,科研內容在科普微電影中的表述不應以科研成果的完整性為要求,而應當以觀眾的可接受程度為前提。換言之,微電影表現的科普內容應當以觀眾視角為立場,以劇情為貫穿,有選擇性地將相關科研內容的成果轉換成台詞進行普及,而非科研成果的全部。
第五,由於科普微電影是在實際科研基礎上的高度概括和升華,故其不必受到具體研究對象的限製。片中涉及的產品、企業是無特定原型限製的廣泛性對象,不是具體某個行業或某個企業的縮影,而應當是整個社會正能量的縮影。
5.2 原型素材的揉捏
雖然《突圍》故事中的所有企業與產品均為架空虛設——無任何特定原型,但是每一句台詞、每一個鏡頭都經過了反複推敲,力求對專業術語和數據進行更為形象的表達。戲劇衝突不突兀,無煽情、無“尿點”,而是步步深入,一氣嗬成;幾位演員樸實自然的表演,形象好、氣質佳,展現了當代青年的風采;加入詩詞、彈幕等元素,傳統又現代……諸多元素的融合使整個故事十分貼近現實和人物,並具有人文情懷、反映現實問題,表現方式獨特新穎、感染力強。影片由偏到全,十分自然、潤物無聲地傳播了科普內容。
6 科普微電影的傳播力度與傳播方式
6.1 反對惡俗營銷
科普微電影《突圍》堅決反對惡俗營銷,隻做正能量的推廣活動。自2019年10月28日發布預告片,截止到2020年3月20日正片上線前的相關資訊瀏覽量,以及預告片播放量已累計達9000餘次。《突圍》采用了和其他微電影完全不同的推廣模式,在仔細分析融媒體的特點後,製作方堅持采用科普方式來進行科普推廣的宣傳策略,堅決反對單純為了增加點擊率的“博眼球”推廣模式。
6.2 時勢造英雄
依照原計劃,影片首映會將邀請業內資深微電影影評專家,通過首映會讓影評專家以權威的角度對電影進行專業點評,並以此為媒體亮點推動微電影《突圍》的傳播。此舉需要開展線下影評交流會,從而產生高質量的主打影評。但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無法按照原定計劃實施,故將首映會及時調整為網上直播的方式舉行——在騰訊課堂舉行雲首映儀式,並在之前就以食品檢測報告用於危機公關的思考進行正能量的推廣預熱,上線數日內各平台累計總點擊量迅速破萬,引發了一波不小的熱度。
目前,科普微電影《突圍》已在上海科普公共服務平台、騰訊視頻、新浪微博、嗶哩嗶哩、搜狐視頻、好看視頻、快手、優酷、愛奇藝、56視頻、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等平台上線發布。
6.3 推廣也是一種科普
為擴大影片後續的影響和宣傳,需要對微電影宣傳媒介進行調整,即將宣傳主力變更為網絡發布機構和“網絡大V”等,通過製造網上熱點話題、網絡熱點問題的剖析和電影影評相互結合,形成以微博、微信公眾號、視頻平台為三大主線的網絡宣傳策略。
根據此前科研成果的內容,將微電影中各個科普點和知識點進行再次創作,形成了相關的同人小說、隱藏劇情、深入研究、科普講座,以及各種推廣文案和片段視頻等,同時參加上海市及國內各類比賽,撰寫相關學術論文。利用各種媒介和平台增強與公眾的互動性,讓社會關注科普,關注質量安全,關注企業的發展和未來。
展望
目前,公眾獲取知識的渠道和內容前所未有的豐富,因此必須用專業的聲音引導消費者走出“偽科學”“反科學”的信息誤區。寫科普很難,寫讓人都能看懂的科普更難,寫讓人都能看懂並且還喜歡看的科普更是難上加難。科普微電影在保證科普內容的科學性、原創性,以及較高知識水平的同時,又能兼顧較好的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較強的文學性、藝術性和趣味性,避免拘泥於程式化、晦澀難懂的科學解說,以獨特的視角展示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引領人們穿越神秘的科學地帶,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用專業發聲,弘揚正能量。
參考文獻:
[1] 鄭文華,楊靖瑩.微電影:科學傳播的新手段[J].青年記者,2016(36):88-89.
[2] 程昆.科普微電影概念、特點及未來發展初探[C].中國科普研究所(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科普惠民 責任與擔當——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第二十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科普研究所(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中國科普研究所,2013:105-112.
[3] 肖嘉琪.淺談新形勢下科普微電影發展的意義[J]. 商品與質量, 2016(15):71.
基金項目:上海市2019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普領域項目,檢測報告的解讀及運用(項目編號:19DZ23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