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

論標準化科普傳播的社會價值 ——從食品新媒體傳播說起

2020-09-04 15:00:06 來源: 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

□ 王海璐 沈浥 吳長青 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普傳播作為提高公民素質的重要手段,在國家發展中不僅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更越來越受到各方重視。“互聯網+科普”理念的提出讓新媒體傳播成為科普傳播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通過分析我國當前食品新媒體科普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提出構建標準化科普傳播體係的必要性,以期提高新媒體科普傳播能力,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科普傳播 標準化 新媒體科普

引言

我國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現如今,娛樂、旅遊、環境等行業均和食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電商的逐漸興盛,食品新媒體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角色。

1 由食品電商高速發展所引發的思考

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某些企業為了快速占領市場而發起惡意競爭。同時,各種不負責任的謠言也逐漸充斥網絡,諸如“塑料做紫菜”“棉花做肉鬆”等不實言論曾經一度在朋友圈刷屏。為了治理“舌尖上的謠言”,國務院食安辦於2018年7月17日正式啟動“世界杯賽程預測謠言治理行動”[1]。

相關數據顯示,“舌尖上的謠言”在所有網絡謠言中的占比達45%,這表明世界杯賽程預測領域已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為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提出,將關口前移,持續開展謠言動態監測;主動發聲,及時發布世界杯賽程預測 信息;創新科普,完善部門之間的謠言治理會商機製。

隨著食品科普的興起,“西瓜與桃不能同吃”“柿子不能與諸多水果同吃”等謠言被逐一揭露。與此同時,逐漸形成了企業、協會、學會、2022世界杯預選賽最新排名 媒體、專業機構、社會公眾等共同參與科普以防止謠言傳播的新模式。

2 科普立法確立的科普傳播價值

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正逐漸改變人類社會。對於一個現代化國家而言,國民素質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關鍵要素,而科普傳播作為提高公民素質的重要手段,有利於增強國家競爭力,故越來越受到各方重視。我國在2002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科普傳播領域頒布法律的國家。該法明確規定,國家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科普事業,並可以按照市場機製運行。《科普法》的頒布確立了科普傳播的社會地位,充分體現了我國從政府層麵承擔起科普傳播的責任,是科普傳播體係建設的法律依據。

3 我國新媒體科普發展的現狀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普工作起步較晚。自改革開放以來,科普的國家戰略地位逐漸提升,政府和公眾對科普的強烈需求也為科普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科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全麵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的陸續頒布不僅為我國科普傳播工作指明了方向,更進一步推動了科普傳播的發展。

3.1 新媒體科普傳播取得的成績

隨著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微博、微信、抖音短視頻等為代表的移動客戶端的廣泛應用在擴大科普傳播覆蓋麵的同時,也促使新媒體成為科普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2015年,中國科協全麵實施“互聯網+科普”行動和科普信息化建設專項,開辟了網絡科普主戰場[2]。近年來,傳統科普圖書出版企業開始采用互聯網手段進行線上閱讀推廣。有數據統計,我國數字閱讀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39億元發展至2017年的152億元,擴大了3倍有餘。預計未來5年內,我國數字閱讀市場規模年均增速可達20%,到2022年市場規模約達350億元[3]。2017年,我國2570個科普網站共發布各類文章136.71萬篇,發布科普視頻4.97萬個,網站累計訪問量達到9.21億人次;2065個科普類微博發布各類文章66.45萬篇,閱讀量達到44.09億次[4]。可見,“互聯網+科普”的提出大大提高了科普傳播效率。另有調查顯示,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也從2001年的1.44%提高至2018年的8.47%[5]。

3.2 新媒體科普傳播存在的問題

雖然新媒體科普的廣泛應用為我國科普事業帶來了顯著成效,但其本身高度的開放性和自由性降低了科普傳播的門檻——公眾參與科普的機會增多,每個人都可以在科普平台發言,進而導致信息混雜、謠言四起。人們常常在互聯網上遇到一部分“網絡噴子”,其言論帶有強烈的煽動性和極端性,尤其喜歡評論熱門事件以挑起事端。更有甚者,打著“科學”的幌子製造謠言,諸如“5G基站輻射對人體有害”“星巴克咖啡致癌”“電子煙無毒無害”等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謠言嚴重幹擾了科普傳播的效率,而造成謠言盛行的原因有諸多方麵,究其緣由,主要為公眾科學素養不高,缺乏分辨能力,獲取權威信息不及時等。此外,政策上對網絡信息監管的不到位也讓一部分人鑽了空子。

科普傳播是一項複雜的係統性工作,結合我國當前的科普現狀,積極開展科普傳播不僅需要法規政策予以支持,更需要加強科普傳播的標準化建設。

4 科普也可以被標準化

標準化是一項製定和實施標準的過程與活動。2017年9月,我國成立了科普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科普標委會”),其為科普行業成立的第一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故具有重要的裏程碑意義。科普標委會的成立為科普行業標準的製/修訂及貫徹實施奠定了基礎,也為科普傳播標準化提供了重要陣地與平台[6]。

4.1 權威機構製定及實施標準

科普標準化的本質是運用標準對科普工作進行統籌規劃,標準製定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則是科普標準化的基礎,其包含科學技術的成果和實踐經驗的總結。標準需要權威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等對科研成果和經驗進行分析、總結而製定。作為規範性文件,標準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領域,還包括管理、工作領域等,以此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判定依據與技術支持,甚至可作為法律法規的補充。標準與法律的有機結合,不僅有助於補充法律上的技術問題,還能同時賦予標準以法律意義,因此加強標準的製度實施對提高科普傳播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初,湖北省武漢市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佩戴口罩成為了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但由於口罩的生產執行標準較為複雜,導致普通群眾對口罩的選擇存在認知盲區。一時間,如何正確選擇與佩戴口罩成為人們爭相討論的話題,網絡上也出現了大批所謂的“科普”宣傳,但普及內容是否正確並不能保證。因此,相關部門需加強科普宣傳力度,不僅要引導公眾理性應對突發事件(如正確采取防護措施),同時還要考慮采取怎樣的科普方式才能讓公眾理解病毒對自身的危害。為有效應對科普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權威機構在科普過程中不但要建立標準,更要作為科普工作者親自參與科普傳播事業,把握科普方向,建立公眾能夠信服的服務平台,避免因認知錯誤而帶來二次傷害。

4.2 構建標準化科普傳播體係

在新媒體科普傳播的帶動下,實現科普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傳播目標,進而建設標準化的科普傳播體係是科普發展的必經之路。

以抖音平台的科普短視頻為例,隨著“中國科技館”“科普中國”等多家官方抖音賬號的開通,抖音逐漸成為互聯網科普的重要陣地。截至2018年底,抖音平台上粉絲過萬的知識類創作者近1.8萬個,累計發布超過300萬條知識類短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3388億;2019年2月,該數字更是達到了3500億[7]。相較於其他科普傳播方式而言,抖音科普更具豐富性、創新性和娛樂性,且內容緊跟時事熱點——受眾在了解時事的同時還能獲取科普信息,故備受大眾廣泛喜愛和持續關注。此外,相比傳統的文字和圖片,科普短視頻的形式更為生動形象,傳播效率更高,充分迎合了當前人們快節奏生活的閱讀習慣。但是,抖音科普也有不足之處。例如,許多科普賬號為吸引點擊量,出現了內容混雜、斷章取義、缺乏針對性、商業元素濃厚,甚至是推銷商品的情況,大大降低了科普的可信度。

作為新媒體傳播的代表之一,抖音在科普工作中表現出的不足為構建標準化科普傳播體係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應規範科普內容,保證科普傳播內容的科學性,建立完善的質量控製體係。其次,需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因為高素質的科普工作者不僅是我國科普事業的中堅力量,更是標準化科普傳播體係的關鍵。第三,建設完備的科普服務體係,隨著人們對科普需求的日益增長,要搭建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平台來滿足不同人群的科普需要。總體而言,建設標準化科普傳播體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政府、企事業單位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隻有正確對待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才能更好地推進標準化科普傳播體係的建設。

結語

標準及標準化治理已成為一種社會規範方式,標準化科普傳播與社會發展相互影響。一方麵,社會的發展促進標準化的形成,推動科普傳播走上專業化道路;另一方麵,標準化科普傳播體係能夠促進科普事業健康發展,充分發揮科普工作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基礎性作用。在“互聯網+科普”的背景下,我國科普工作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構建標準化的科普傳播體係,提高科普產品、科普服務的質量和影響力,對提高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國2022世界杯預選賽最新排名 網.抵製世界杯賽程預測 謠言“世界杯賽程預測 謠言治理行動”在京啟動[EB/OL].[2018-07-17].http://www.chinanews.com/sh/2018/07-17/8570231.shtml.

[2] 中國科協科普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科普信息化建設工程總覽[J].科技導報,2016,34(12):86-106.

[3] 趙東平,趙立新,周麗娟.加強科普產業發展研究推動科普工作社會化[J].學會,2019,3(364):57-60.

[4] 2008-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科普統計(2008-2017)[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017.

[5] 王挺.堅守科普初心開創嶄新未來[N].科技日報,2019-09-09(001).

[6] 中國科技技術協會.全國科普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EB/OL].[2017-09-07].http://kjsh.people.cn/n1/2017/0907/c404389-29521570.html.

[7] 葉丹.科普短視頻如何搖身變“網紅”?[EB/OL].[2019-04-19].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9-04/19/content_7794831.htm.

基金項目:上海市2019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普領域項目,檢測報告的解讀及運用(項目編號:19DZ2305200)。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