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生熟茶葉中的鉛元素含量及其安全評估
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了猛海和猛臘兩個地區的18份生茶及28份熟茶樣品中重金屬鉛的含量,分析不同產地、不同加工方式茶葉的鉛含量差異及特征;根據GB 2760-2017及靶標危害係數法評價茶葉的鉛暴露風險,為保障消費者安全及茶葉的加工方式選擇提供參考依據。結果顯示,生茶的鉛含量範圍在0.038±0.002至0.255±0.005mg/kg,熟茶的鉛含量在0.008±0.001至0.264±0.001 mg/kg,不同地區的茶葉樣品鉛元素含量存在差異;總體上生茶的鉛含量低於熟茶,散裝生茶低於餅裝生茶,表明茶葉采後加工過程中接觸的機械、發酵、渥堆等過程均有可能增加茶葉被重金屬汙染的風險。猛海及猛臘地區的生、熟茶樣品中鉛含量均低於GB 2760-2017的限量標準;兩個產地生、熟茶的THQ均遠低於1,沒有明顯的鉛暴露風險。
關鍵詞:茶葉;加工方式;鉛;靶標危害係數;安全評估
茶是我國的重要經濟作物,茶葉中富含茶多酚、多糖、茶氨酸等多種活性物質[1-2],其中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腫瘤、降血糖等作用,多糖、茶氨酸具有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的作用[3-6]。茶葉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深受消費者青睞[7]。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消費者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茶葉的色、香、味品質及其飲用安全性要求更高[8]。隨著工業化發展,茶樹生長的土壤、水體、大氣等環境受到嚴重汙染,同時,茶葉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化肥也增加了茶葉的飲用安全性[9]。
鉛、鎘、汞、砷等重金屬暴露風險是消費者關注的茶葉安全之一,其中鉛是茶葉中殘留較多的重金屬[10-11]。鉛中毒會引起人體神經元病變,出現手腳酸麻、肌肉無力等症狀。茶葉的重金屬浸出率與衝泡次數、衝泡時間、衝泡溫度、茶水比例等有關[12-13];Zazouli等[14]研究發現隨著衝泡次數增加,茶葉中鉛的浸出率不斷降低,第一泡到第三泡的鉛元素浸出率從15.9%降到了2.0%。另外不同的茶葉加工方式會影響茶葉中重金屬的汙染程度,茶葉采收後晾曬、翻炒、包裝、貯藏或發酵等過程均會使茶葉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15]。了解不同地區、不同加工方式茶葉的重金屬含量,對保障消費者安全,促進茶葉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測定了釆自猛海、猛臘地區的18份生茶和28份熟茶樣品的鉛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區、不同加工方式茶葉中鉛元素含量差異,同時根據GB 2760-2017《世界杯賽程預測國家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規定的茶葉鉛限量標準及靶標危害係數法評價茶葉的鉛暴露風險,為保障消費者安全及茶葉的加工方式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材料與方法
實驗材料 來自猛海和猛臘的生茶18份,熟茶28份。茶葉於恒溫烘箱中60 ℃烘幹至恒重,粉碎過80目塑料篩盤,保存於自封袋中,備用。
實驗儀器、試劑 儀器:微波消解儀(Mileston Ethos up),原子吸收光譜儀(PinAAcle 900T),分析天平等.
試劑:65%硝酸(優級純,川東化工),Pb元素標準溶液(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磷酸二氫銨(優級純,天津市瑞金特化學品有限公司),硝酸鎂(優級純,Perkin Elmer),超純水。
茶葉樣品處理 稱取0.2000g茶葉樣品,放入消解罐中,加入5mL硝酸,加蓋密封,按表1的微波消解步驟及條件將樣品消解完全,冷卻後取出消解罐;在電熱板上於140℃-160℃趕酸至1mL左右。將消解液完全轉移到25 mL容量瓶中,用超純水定容到25 mL刻度線,搖勻,澄清後待測。用上述方法製備試劑空白樣。
建立標準曲線 取1mL,1000ug/mL的鉛元素溶液標準物質於100mL的容量瓶中,稀釋為10ug/mL的鉛溶液,再從10ug/mL的鉛溶液中取1mL於100容量瓶中,定容,稀釋為100ug/mL的鉛標準儲備液。分別取0.00,1.00,2.50,5.00,10.00,20.00 mL Pb元素標準儲備液(100 ug/mL)於100 mL容量瓶中,定容,配製成0.0,1.0,2.5,5.0,10.0,20.0ug/L的標準溶液用於建立Pb元素的標準曲線。按從低到高的濃度順序,分別取10uL鉛標準儲備液和5uL磷酸二氫銨-硝酸鎂溶液同時注入石墨爐,原子化後測定吸光度,以質量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製作標準曲線。
樣品測定 取10uL茶葉消解液或者空白試劑與5uL磷酸二氫銨-硝酸鎂溶液同時注入石墨爐,原子化後測定吸光度,與標準曲線比較定量。每個樣品重複測定3次,計算平均值。
數據處理 按公式(1)計算樣品的鉛含量
(1)
式中:X為樣品中鉛含量,p為試樣中鉛的質量濃度,p0為空白樣品中鉛的質量濃度,V為消解液的定容體積,m為稱樣量。
采用SPSS 20.0軟件對生茶、熟茶中的鉛元素含量進行方差分析,並將茶葉的鉛含量測定結果與GB 2760-2017《世界杯賽程預測國家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的鉛限量標準進行比較,評價茶葉的安全性。通過靶標危害係數法(Target Hazard Quotients,THQ)評價通過茶葉攝入重金屬鉛的暴露風險,其中靶標危害係數(THQ)按公式(2)計算[16]。
(2)
式中:Ef為重金屬暴露頻率,為365d,Ed為暴露時間,取值按中國的平均壽命76.1歲;Fir為茶葉人均日消耗量,為0.013kg/d [17];C為茶葉中重金屬鉛含量;Rfd為鉛元素參考劑量,為0.004mg/kg.d[18];Wab為成人平均體重,按60kg計;Ta為暴露的平均時間。當THQ<1時,重金屬的暴露風險較低;當THQ>1時有重金屬暴露風險。
結果與分析
生茶中的鉛含量 表2為猛海及猛臘地區生茶樣品的鉛含量,由表可知,兩個地區生茶的鉛含量範圍在0.038±0.002至0.255±0.005mg/kg之間。不同產地及不同加工方式茶葉的鉛含量差異較大,其中來自猛臘的17號餅裝生茶鉛含量最高,為0.255±0.005 mg/kg,與其他所有生茶樣品的鉛含量差異顯著(p<0.005);其次是釆自猛臘的18號餅裝生茶,含量為0.175±0.018mg/kg;鉛含量最低的是釆自猛海的4號散裝生茶,僅為0.038±0.005 mg/kg。除釆自猛海的2號和釆自猛臘的11號散裝生茶鉛含量較高外,其餘散裝生茶的鉛含量多數低於茶餅,由此可以看出,茶葉中的重金屬含量不僅與產地有關,還與茶葉采集後的加工、包裝等方式有關。
熟茶中的鉛含量 本研究中所有的熟茶樣品均為茶餅,表3為熟茶中的鉛含量,其中來自猛海的13號熟茶鉛含量最高,為0.264±0.001 mg/kg,其次是來自猛臘的24號樣品,為0.253±0.007 mg/kg,二者鉛含量具有差異,但未達到顯著水平;鉛含量最低的是來自猛臘的20號樣品,僅為0.008±0.001 mg/kg,與其他熟茶樣品的鉛含量差異顯著(p<0.005)。總體來看猛臘地區的熟茶樣品,鉛含量較高,均超過0.20 mg/kg,樣品間的鉛含量差異較小;而猛海地區的熟茶樣品鉛含量差異較大。
生、熟茶的鉛含量比較 生茶與熟茶是茶葉采後的不同加工方式;相對於生茶,熟茶需要進一步發酵、灑水渥堆等工序。茶葉采後加工工序越複雜,接觸和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幾率就越高。從表2可看出,多數餅裝生茶的鉛含量高於散裝生茶;比較生茶、熟茶樣品的鉛含量(表2、表3)可知,生茶樣品中除來自猛臘的17號樣品鉛含量達到0.255±0.005 mg/kg外,其餘樣品的鉛含量均低於0.20 mg/kg;而來自猛海及猛臘的熟茶中鉛含量高於0.20 mg/kg的樣品較多,由此可以看出茶葉采後加工方式也是增加茶葉重金屬暴露風險的原因之一,應重視茶葉采後加工的方式、條件、環境等。
安全評估 根據GB 2760-2017《世界杯賽程預測 國家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規定的茶葉中鉛限量為5.0 mg/kg及靶標危害係數法(THQ)評價通過茶葉攝入重金屬鉛的暴露風險。由表2、3猛海及猛臘地區的生、熟茶樣品中鉛的含量可知,兩個茶葉產地的鉛含量均低於GB 2760-2017的限量標準;生、熟茶的靶標危害係數分別在0.002~0.013和0.001~0.014之間,兩個產地生、熟茶的THQ均遠低於1,說明猛海、猛臘地區的生熟茶不會引起消費者的鉛暴露風險。
結果與討論
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了猛海和猛臘地區生、熟茶及散裝、茶餅中的鉛含量,結果顯示生茶的鉛含量範圍在0.038±0.002至0.255±0.005mg/kg之間;熟茶的鉛含量在0.008±0.001至0.264±0.001 mg/kg之間。不同地區的茶葉樣品鉛元素含量具有差異,這可能與不同地區土壤、大氣等生長環境的差異有關。隨著工業化、現代化飛速發展,土壤、大氣等受到的汙染加重,茶樹生長過程中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的同時富集了重金屬,蘭海霞等[19]研究顯示,茶樹的重金屬含量與土壤中的含量呈正相關。本研究中,同一地區不同的加工方式(生茶、熟茶或散裝、茶餅)也導致了茶葉鉛含量不同;總體上生茶的鉛含量低於熟茶,散裝生茶低於餅裝生茶,表明茶葉采後加工過程中接觸的機械或發酵、渥堆過程均有可能增加茶葉被重金屬汙染的風險。汽車尾氣、工業廢氣的排放增加茶園及其周圍環境汙染[20];另外,茶葉采後加工、包裝等過程中接觸重金屬汙染物後轉移到茶葉中[21];因此,茶葉深加工過程應該控製嚴格的加工環境及條件。
根據GB 2760-2017規定的茶葉中鉛限量標準及靶標危害係數法(THQ)評價通過茶葉攝入重金屬鉛的暴露風險。結果顯示,猛海及猛臘地區的生、熟茶樣品中鉛含量均低於GB 2760-2017的限量標準;生、熟茶的靶標危害係數分別在0.002~0.013和0.001~0.014之間,兩個產地生、熟茶的THQ均遠低於1,說明猛海、猛臘地區的生熟茶沒有明顯的鉛暴露風險。
參考文獻
[1]Sur S, Panda C K. Molecular aspects of cancer chemo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icacies of tea and tea polyphenols[J]. Nutrition, 2017, 43: 8-15.
[2]周琳, 陳周一琪, 王玉花, 等. 光質對茶樹愈傷組織中茶多酚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J]. 茶葉科學, 2012, (3): 210-216.
[3]顧豔耿, 胡仲秋, 邱月, 等. 亞臨界水法提取茶多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科技, 2019 (6): 35.
[4]Masek A, Chrzescijanska E, Latos M, et al. Antioxidant and antiradical properties of green tea extract compounds[J]. Int. J. Electrochem. Sci, 2017, 12: 6600-6610.
[5]張春花, 單治國, 袁文俠, 等. 不同有益菌固態發酵對普洱茶香氣成分的影響研究[J]. 茶葉科學, 2010, 30(4): 251-258.
[6]譚俊峰, 林智, 李靚. 茶氨酸複合製劑增強免疫力的功能研究[J]. 茶葉科學, 2012, 32(3): 224-228.
[7]楊欽沾, 陳孟君, 溫恒, 等. 茶葉中 10 種重金屬浸出率[J]. 福建農業學報, 2015, 30(4): 406-410.
[8]陳紅平, 劉新, 魯成銀, 等. 茶葉內含物質與外源汙染物在衝泡過程中的浸出規律[J]. 茶葉科學, 2020, 40(1): 63-76.
[9]王振川. 茶葉汙染問題與控製技術途徑[J]. 茶葉科學技術, 2007, 2007(2): 33-35.
[10]劉鬆, 周富強, 李雪瀾, 等. 微波消解-ICP-AES法同時測定貴州茶葉中的砷、鉛、鎘、鉻[J]. 食品工業, 2019. 40(12): 334-337.
[11]向素雯, 劉素純. 茶葉中重金屬鉛, 鎘的研究進展[J]. 食品工業科技, 2015, 36(15): 386-389.
[12]宋曼銅, 王歡, 葉麗傑, 等.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茶水中銅、鋅元素的含量及衝泡時間對其浸出量的影響[J]. 沈陽醫學院學報, 2016, 18(6): 459-461.
[13]Miri M, Bhatnagar A, Mahdavi Y, et al.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of exposure to fluoride in most consumed brands of tea in the Middle East [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8, 115: 267-272.
[14]Zazouli M A, Bankper A M. Determination of cadmium and lead contents in black tea and tea liquor from Iran [J].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0, 22(2): 1387-1393.
[15]韓文炎, 梁月榮, 楊亞軍, 等. 加工過程對茶葉鉛和銅汙染的影響[J]. 茶葉科學, 2006, 26(2): 95-101.
[16]USEPA. Risk-based concentration table[R]. Philadelphia PA: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Washington DC, 2000.
[17]吳雪原, 盛旋, 樊瑋, 等. 三種農藥在茶湯中的浸出及對人體健康影響的風險評價[J]. 茶葉科學, 2007, 27(2): 141-146.
[18]JECFA. 2010.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Summary and conclusio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y-second meeting, Rome, 16–25 February 2010. JECFA/72/SC,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蘭海霞, 夏建國. 川西蒙山茶樹中鉛、鎘元素的吸收累積特性[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8, 27(3): 1077-1083.
[20]石元值, 馬立峰, 韓文炎, 等. 汽車尾氣對茶園土壤和茶葉中鉛、銅、鎘元素含量的影響[J]. 茶葉, 2001, 27(4): 21-24.
[21]胡留傑, 周正科. 茶葉中重金屬的含量現狀及其控製對策[J]. 南方農業, 2010, 4: 89-92.
魏婧1 戴利銘2*
1. 西雙版納州食品藥品檢驗所,雲南 景洪 666100
2. 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雲南 景洪 6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