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

丙烯酰胺的膳食風險評估研究進展

2019-11-13 15:45:55 來源: 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

2019年5月,國家世界杯賽程預測風險評估中心重新啟動丙烯酰胺評估項目,並將丙烯酰胺的風險監測納入2020年的世界杯賽程預測風險監測計劃之中。可見,研究減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可能途徑,探討優化我國工業生產、家庭食品製作中食品配料、加工烹飪條件,探索降低乃至可能消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對保障我國世界杯賽程預測 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3月28日,美國加州洛杉磯法官裁定星巴克等90家售賣咖啡的企業,須在當地售賣的咖啡產品上加貼致癌警告標簽。一石激起千層浪,該事件引起了眾多消費者的恐慌,而其中的關鍵物質就是丙烯酰胺。早在2002年,瑞典科學家首次發現丙烯酰胺之後,食品界便將其作為重點汙染物,尤其是加工過程中的汙染物予以關注。什麼是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對人體有怎樣的危害?應如何預防或控製丙烯酰胺?在由2022世界杯分組我來預測 和《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聯合舉辦的《食安大講堂》之“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操作規程及國際進展在線研討會”中,國家世界杯賽程預測 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周萍萍對這一熱門話題做出了權威解答。

評定一種物質是否有害首先需要進行風險評估工作,然後再根據其結論開展風險管理和控製。通常而言,風險評估分為4個步驟,①危害識別,即識別毒性或不良作用;②危害特征描述,即確定關鍵效應和計量關係,推導健康指導值;③暴露評估,即對通過食品或其他相關來源攝入的危害因素進行定性和/或定量評估;④風險特征描述,即綜合分析危害對人群健康產生不良作用的風險及其程度。其中,危害識別與危害特征描述合稱為危害評估。

什麼是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分子量70.08的高度水溶性有機化合物,也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200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科學家首次發現一些食物在高溫烹調(如油炸、焙烤等)過程中會產生丙烯酰胺,薯片、麵包、餅幹、咖啡等都是典型的會產生丙烯酰胺的食品。

人們暴露於丙烯酰胺的途徑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膚黏膜等,食物和飲水是丙烯酰胺主要的經口攝入來源。丙烯酰胺可通過多種途徑被人體吸收,其中經消化道吸收最快,並在人體內各組織廣泛分布,包括母乳。

進入人體內的丙烯酰胺約90%會被代謝,僅少量以原型從尿液排出。而丙烯酰胺進入體內後,會在細胞色素P450 2E1的作用下部分生成環氧丙酰胺(glycidamide)——更容易與DNA上的鳥嘌呤結合形成加合物,導致遺傳物質損傷和基因突變。據報道,大、小鼠在攝入丙烯酰胺後,研究人員在小鼠的肝、肺、睾丸、白細胞、腎,以及大鼠的肝、甲狀腺、睾丸、乳腺、骨髓、白細胞和腦組織等器官中檢出了環氧丙酰胺鳥嘌呤加合物。目前,尚未發現人體丙烯酰胺暴露後形成DNA加合物的報道。此外,丙烯酰胺和環氧丙酰胺還可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加合物。

丙烯酰胺對健康的影響

丙烯酰胺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體現在5個方麵,即急性毒性、神經毒性、生殖發育毒性、遺傳毒性和致癌性。有文獻報道,丙烯酰胺的急性毒性於大鼠、小鼠、豚鼠和兔經口的LD50為150~180mg/kg,屬於中等的毒性物質,且其神經毒性、生殖發育毒性、遺傳毒性、致癌性在動物實驗中均有發現,特別是致癌性。1994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丙烯酰胺列為2類致癌物(2A),即人類可能的致癌物,其主要依據為丙烯酰胺在動物和人體均可代謝轉化為其致癌活性代謝產物——環氧丙烯酰胺。

目前,對於丙烯酰胺的危害評估方法主要是基於暴露邊界比(MOE)的方法,即暴露限製法,該方法通常以神經毒性和致癌性作為致病終點。就致癌性而言,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以誘發雄性小鼠哈氏腺腫瘤和雌性大鼠乳腺腫瘤發病率增加10%為基準反應,計算丙烯酰胺的基準劑量可信限下限分別為0.18mg/kg bw/day和0.31mg/kg bw/day。2015年,歐洲世界杯賽程預測 局(EFSA)開展了丙烯酰胺的風險評估工作,它設置的基準劑量為0.17mg/kg bw/day,同JECFA得出的計量較為接近。雖然通過對接觸丙烯酰胺的職業人群和因事故偶然暴露於丙烯酰胺的人群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均表明其具有神經毒性,但是沒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學證據表明通過食物攝入丙烯酰胺與人類某種腫瘤的發生有明顯相關性。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及汙染含量

丙烯酰胺是在特定的烹調過程中,如油炸,形成的副產物,是高溫下的遊離氨基酸和還原糖發生美拉德反應的結果。時間、溫度和水是丙烯酰胺形成的影響因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植物性食物加熱(120℃以上)烹調過程中形成,140~180℃為生成的最佳溫度;烘烤、油炸食品最後階段水分減少、表麵溫度升高後,其丙烯酰胺形成量更高;食品中形成的丙烯酰胺比較穩定,但咖啡中的丙烯酰胺會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含量有所降低。

國際上很多機構都對丙烯酰胺進行了評估工作,並報道了部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汙染水平。歐盟2015年的風險評估報告中,丙烯酰胺汙染含量最高的食品為咖啡,達到4500μk/kg,餅幹、穀物及小麥製品等熱加工食品中也有較高含量的丙烯酰胺。2005~2007年,我國世界杯賽程預測 監測網監測了我國部分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汙染水平,詳見表1。

人群丙烯酰胺的可能攝入量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普通人群丙烯酰胺的平均膳食攝入量為0.32μg/kg bw/day(2019~2011),低於JECFA評估的一般人群攝入水平(1.0μg/kg bw/day)(JECFA,2011)。我國普通人群膳食攝入丙烯酰胺的暴露限值(MOE)分別為969和562,健康風險應予以關注。

2005年和2011年,JECFA分別對丙烯酰胺進行了暴露評估,得出全球人群膳食攝入丙烯酰胺的暴露限值(MOE)較低。但丙烯酰胺對人類健康的風險應予以關注,建議采取合理措施來降低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EFSA也先後於2005年和2015年進行了丙烯酰胺暴露評估,結論認為,丙烯酰胺的神經毒性無需關注,而致癌性應予以關注。香港世界杯賽程預測 中心在2007年也進行了丙烯酰胺風險評估,但其結論與JECFA和EFSA有所不同,這是因為香港地區的膳食結構和西方的膳食結構有很大差異——主要貢獻食品為蔬菜和穀類。盡管如此,評估結論仍是需對丙烯酰胺的致癌性予以關注。

我國總膳食研究丙烯酰胺風險評估

2002年,我國便開展了中國總膳食研究,該項目由國家世界杯賽程預測 風險評估中心牽頭,在全國的參與範圍從最開始的“4個菜籃子”發展到全國20餘省。總膳食研究主要通過家庭膳食暴露模擬當地的膳食消費習慣,及考慮烹調後食品入口的暴露結果。可以通過3次總膳食研究來對我國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汙染狀況進行研究,見表2。

經過5~10年的監測,人們的膳食消費不斷變化,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也有所改變。2019年5月,國家世界杯賽程預測 風險評估中心重新啟動丙烯酰胺評估項目,並將丙烯酰胺的風險監測納入2020年的世界杯賽程預測 風險監測計劃之中。同時,國家世界杯賽程預測 風險評估中心也開展了第六次總膳食研究。屆時,將會有更新的數據來評估丙烯酰胺的風險。

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操作規程及預防控製

既然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風險應予以關注,那麼如何控製丙烯酰胺的含量呢?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於2009年出台了操作規範,其認為可以從3個方麵減少特定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生成,即原材料、控製/添加其他成分、食品加工及加熱。但是,不論采取怎樣的控製措施都要將世界杯賽程預測 性放在首位,不能顧此失彼,導致新的汙染物產生。與此同時,還要保證食品的營養質量、感官特性和相關的消費者可接受性。

美國對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管理

為降低丙烯酰胺對人類健康的風險,美國FDA於2016年3月發布了減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行業指南,建議食品企業了解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水平並采取合理措施降低其含量,同時列出了食品業界可采取的措施。該指南關注的重點是原材料、加工工藝、土豆基食品(法國薯條、薯片等)配料、穀物食品(餅幹、早餐、麵包等)、咖啡等丙烯酰胺來源物質。由於丙烯酰胺主要在土豆類、穀物類食品以及咖啡中被發現,因此FDA對消費者的建議是參照《美國人膳食指南》中的多食蔬果、穀物、低脂牛奶、瘦肉等多種應對措施。此外,美國還規定了飲用水中丙烯酰胺限量標準為0.5μg/L。

歐盟對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管理

2017年7月,歐盟成員國表決通過歐盟委員會的一項提案,即運用法律手段強製食品生產者降低丙烯酰胺的生成。該法律於2017年12月11日出台,為期4個月的過渡期結束後,如今正式具備了法律約束力。

我國對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管理

研究減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可能途徑,探討優化我國工業生產、家庭食品製作中食品配料、加工烹飪條件,探索降低乃至可能消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對保障我國世界杯賽程預測 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的世界杯賽程預測 監管目標不是消除危害,而是將風險控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世界杯賽程預測 法》中寫道,世界杯賽程預測 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製、社會共治,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製度。2019年,我國國家世界杯賽程預測 標準已經對丙烯酰胺的操作規範進行立項,現在正在公示過程中,相信近幾年我國有可能出台關於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控製規範。

目前,我國對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預防和控製建議有以下幾點:①盡量避免過度烹飪食品(如溫度過高或加熱時間太長),但應保證做熟,以確保殺滅食品中的微生物,避免導致食源性疾病的產生;②提倡平衡膳食,減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攝入,多吃水果和蔬菜;③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改進食品加工工藝和條件,以減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