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13:24:45 來源: 食品飲料創新研究
在我國,保健食品發展已超過30年。1985年1月,民企科學家楊振華研製成功“851口服液”,這是我國最早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發明的保健食品。1987年,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保健品消費的第一次高潮,產品總數達到2.8萬多個,年產值達300多億元,被稱為中國保健品業元年。
當前, 泡枸杞、保溫杯已經成了養生的代名詞, 就連90後、00後也加入了養生的大軍之中。養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疾病的發生, 抵禦疾病。衛生部的一項科研課題顯示每投入一元錢的疾病預防, 醫療費用可節省8.5元。當前養生熱潮的出現不是沒有理由的,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時間的碎片化, 壓力日益加大的同時缺少時間和精力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 亞健康成了普遍現象。與此同時, 人們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養生知識借助自媒體的力量深入到人群當中, 人人都有機會接觸到養生知識, 人們的養生意識不斷提高。但是隨著老齡化的增加和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各種各樣的保健品層出不窮,但是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隨之曝光。保健食品的“騙術”不斷升級,已讓人們防不勝防。
保健食品欺詐騙術
從明星到專家,廣告宣傳隱蔽化
從優惠到免費,賺錢方式長期化
從推銷到親情,詐騙方式感情化
鱷魚飲品能治好腫瘤,小分子肽食品能治百病,神秘功能水可以治病、壓片糖果能抗癌……近年來保健品行業亂象橫生,一些不法分子假借“高科技”“新概念”“中西合璧”等套路大肆進行虛假宣傳,利用會銷、網銷、登門、微課堂等手段,對目標人群設下“精準騙局”,將一些受害者的養老錢、治病錢一點一點地掏空。
神藥廣告吹上天,沒有治不了的病。保健市場亂象症結在於近年來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屢禁不止,甚至吹噓成神藥欺詐消費者,導致有的患病老人誤信後擅自停藥,把保健品當藥吃。欺詐和虛假宣傳是一個社會頑疾,取證難、認定難,如果社會各方綜合治理缺失的話,很難對其形成可持續的整治清理。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可以調節機體的某些功能,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
目前,保健食品允許聲稱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類,超出這些功能之外的,都屬於虛假宣傳。
保健食品銷售呈現多元化,除了傳統的藥店、商超、專賣店營銷模式外,還有直銷、會議、網絡、電話、體驗店以及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等營銷模式,有利於經營者與消費者直接聯係和交流。針對各種營銷模式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保健食品行業監管必須與時俱進,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監管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