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要聞

非遺進工地,工友賞花燈

2019-02-19 18:45:47 來源: 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 2022世界杯分組我來預測

本刊訊(記者 蔚宏奎 通訊員 陳偉)“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宋代詞家辛棄疾描述元宵盛景的時候用了這樣的詩句。今年元宵節,在中建三局河南省科技館新館的施工現場。我們見到了別樣的元宵熱鬧場景。項目部邀請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汴京燈籠張”的第七代傳人張俊濤進行燈籠製作現場教學,並邀請了數十位工友一起賞花燈、猜燈謎。

汴京燈籠張始於清朝,是清朝末期藝人張太全留下的絕技,居今有著二百多年的曆史,傳承至張俊濤手中已是第七代了。汴京燈籠張主要使用紙、布、稠、緞、絹、竹、木等材料製造,經過紮製、合褶、著色、整理,實現了傳統製燈技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汴京燈籠張造型突出,材料色與光源色的一致性,燈光照度高,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使用價值。

“沒想到做燈籠還有這麼複雜的流程,真是大開眼界。古人的智慧值得我們接續傳承。”現場參與製作的項目人員“95後”張依然激動地對記者說。在現場,通過平紙、磨竹、粘漿、定型,一件件精美的燈籠張在非遺產傳承人張俊濤和學生的手中被製作出來。項目書記彭建勇對記者介紹說:“科技館新館的設計靈感就是源於浩瀚的中原文化和古代科技文明。此次邀請具有河南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汴京燈籠張傳承人張俊濤老師現場教學,增進了項目人員對於傳統文化的了解,也擴大了中原文化的影響力。”

此次元宵燈會,來自河南省科技館新館工地上的30餘名現場工人應邀參加。此舉進一步豐富了工人們的文化生活,助力項目施工生產又好又快地進行。據了解河南省科技館新館項目,總投資12.31億元,總建築麵積為13.04萬平方米,預計2020年五一期間投入使用。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