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新鄉市2017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汙染和分布情況,為致病菌可能引起的疾病的預防和控製提供相關依據。方法通過對新鄉市當地及網店銷售的8類,共計177份食品的采樣及致病菌檢測得出結論。結果共計檢出致病菌8株,總體檢出率3.39。檢出陽性菌株為致瀉大腸埃希氏菌(8.0)、副溶血性弧菌(12.5)創傷弧菌(12.5)、彎曲菌(20.0)。結論:新鄉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檢出率低於部分地市,相關部門仍要加強監管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食源性疾病是一種涵蓋範圍非常廣泛的疾病,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1]。食源性致病菌監測的目的是為了貫徹落實《世界杯賽程預測法》有關規定,加強世界杯賽程預測 風險監測,同時全麵了解我市世界杯賽程預測 狀況,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世界杯賽程預測 隱患,為各監管部門提供有效監管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樣品來源及種類
2017年對新鄉市內大/小型超市、農貿市場、海鮮店、街邊攤點、餐飲店5類場所進行采樣,此外還對部分網售食品也進行了采樣,共計8類(餐飲食品、肉及肉製品、豆製品、動物性水產品、乳與乳製品、蔬菜及其製品、水果及其製品和調味品)177份食品進行采樣及檢測。
1.2樣品致病菌檢驗項目
根據《國家食源性致病菌監測網工作手冊》、《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標準》要求對樣品進行微生物檢測,檢測項目包括彎曲菌、小腸結腸耶爾森氏菌、創傷弧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亂弧菌、蠟樣芽孢杆菌、沙門氏菌。
1.3樣品致病菌檢測方法
參照《國家食源性致病菌監測網工作手冊》、《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標準》(GB4789.8-2016、GB4789.30
-2016、GB4789.10-2016、GB4789.6-2016、GB4789.7-2013、GB4789.40-2016、GB4789.4-2016)進行檢驗。
1.4統計分析
根據食品類別不同,使用Excel建立數據庫,SPSS21.0進行統計分析(χ2檢驗)。
2檢驗結果
2.1.1全年各類食品中致病菌的檢出情況
采樣177份,共檢測332項,2017年新鄉市各類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檢出率:彎曲菌檢出率為20%,創傷弧菌檢出率12.5%,副溶血性弧菌檢出率12.5%,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檢出率8.0%,其它致病菌未檢出,總體檢出率為2.5%。
2.1.2不同種類食品檢出情況
共8類食品177份樣品中,從2類食品6份樣品中檢出致病菌,肉與肉製品致病菌檢出率為26.67%,動物性水產品致病菌檢出率為12.50%。餐飲食品、豆製品、乳與乳製品、蔬菜及其製品、水果及其製品和調味品均未檢出致病菌。對χ2檢驗,在α=0.05的水平上不同類型食品中,食品中致病菌的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994,P<0.05)
2.1.3不同采樣來源對比
所采樣品來自5個不同類型場所,這5個樣本數據,經χ2檢驗,在α=0.05的水平上,不同采樣場所所采食品中致病菌的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070,P<0.381)。見表1
表1:不同采樣場所食品中致病菌檢出情況
2.2樣品中的致病菌檢出情況
2.2.1彎曲菌的檢測
1963年對彎曲菌屬進行分類,共確定有18個種,其中空腸彎曲菌和結腸彎曲菌的感染較常見,是導致人類急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原體,禽畜類等溫血動物的腸黏膜均可攜帶彎曲菌並成為人類急性腹瀉的主要汙染源[2]。本次實驗從牲畜肉中檢出結腸彎曲菌2株,檢出率為20%,需要引起重視。
2.2.2創傷弧菌的檢測
創傷弧菌廣泛分布在海水中,可從牡蠣等海產品中分離得到。本菌主要通過傷口接觸海水造成感染,也可經口感染。感染本菌後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很高[3]。自2017年起,國家食品風險監測項目增加了對當地動物性水產品的監測,共采集動物性水產品16份,檢出創傷弧菌1株,檢出率12.5%。
2.2.3副溶血性弧菌
該菌存在於近海的海水、海底沉積物和魚類、貝殼等海產品中。根據菌體O抗原不同,現已有13個血清群。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尤以日本、東南亞、美國及我國台北地區多見,也是我國大陸沿海地區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一種病原菌[4]。動物性水產品16份,檢出副溶血性弧菌1株,未攜帶耐熱直接溶血素(TDH)。
2.2.4致瀉大腸埃希氏菌
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是引起人體以腹瀉症狀為主的全球性疾病的常見病原菌,在我國引起感染性腹瀉的發病率居所有傳染病之首,快速準確地檢測這五種病原菌對預防和控製由其引起食物中毒事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5]。檢出4株腸集聚粘附型致瀉大腸埃希氏菌EAEC,陽性樣本均來自肉類。此外,近兩年本市還發生了一起由EAEC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6]。需要我們檢驗部門引起重視,在相關條件允許下,可對其進行溯源。
3討論分析
所有樣品中共檢出食源性致病菌8株,檢出率為3.39%。本年度所檢測樣本中,檢測出的陽性菌株主要來自肉及肉製品和動物性水產品2類食品,其他6類食品均未檢出致病菌。結合其他地市食源性致病菌檢驗項目與檢出結果,發現餐飲食品、肉及肉製品、豆製品、動物性水產品中,致病菌檢出率高於乳與乳製品、蔬菜及其製品、水果及其製品和調味品檢出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運輸業的日益發達,以及人們對食物多樣化的需求,肉產品和水產品食用率和食用量逐年提高,與此相伴而來的就是世界杯賽程預測 問題。為了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在食用這2類食品不會出現安全健康問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與監測。同時,作為個人,盡量少吃或不吃生的肉或者海鮮,加工肉類和動物性水產品時,不要貪圖口感而減少烹飪時間,這些致病性食源性致病菌均可通過高溫加熱將其殺死[7]。此外,在加工食物時,要做到生熟分開,及時清洗砧板,注意預防交叉汙染。購買肉製品和水產品時,到正規店鋪購買,不要貪圖便宜,以防購買到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病死產品,引起食源性疾病。
參考文獻
[1]申海鵬我國食源性疾病監測現狀[J].世界杯賽程預測 導刊2015:05;46-47
[2]吳玲玲,閆江舟,李豔芬河南省某養殖場豬源彎曲杆菌的分離鑒定及係統發育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8,1(29):30-33
[3]曹兵兵,高昉,薑勇,等.創傷弧菌致病機製研究進展[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18,48(2):145-149.
[4陳天林,李臘梅,付華娥,等2014-2016年荊門市淡水魚中致病性弧菌汙染狀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8,5(45):5887-890
[5]孔海深致瀉大腸埃希菌的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學研究碩士論文2011
[6]欒旭波王小龍史曉娟一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學檢測分析河南預防醫學雜誌[J]2018,3(29):225-228
[7]王漢斌,王立貴,宋宏彬,等我國食源性疾病現狀與防控[J]災害醫學與救援(電子版)2012,02(1):87-88
史曉娟 王偉麗 通訊作者 魏紅霞 新鄉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