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

膳食補充劑究竟怎麼補

2018-07-30 13:49:24 來源: 中國網

李鐸,青島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首席教授,世界衛生組織營養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營養專家組專家,亞太臨床營養學雜誌主編,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素食、功能性脂類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關係的研究工作。

近期,“複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專家共識”正式發布,代表了權威專家群體對膳食補充劑的使用意見。本期,生命時報專訪青島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鐸教授,更加深入地了解膳食補充劑的那些事。

生命時報:作為唯一參與起草“複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專家共識”的中國學者,您能介紹一下此次會議召開的背景和緣由嗎?

李鐸:這份“ 共識”凝聚了全球14位專家學者的意見,經過1 年多的準備工作,反複討論並通過無記名投票產生。目前,複合維生素、礦物質膳食補充劑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兒童、白領、老年人為消費主體,但這類補充劑應含哪些成分、是否該補以及如何補等問題卻一直無統一規定,對預防慢病的作用及適用人群也有不少爭議,故起草本“共識”是當務之急。

生命時報:目前,我國居民飲食中微量營養素攝入量是否達標呢?

李鐸:《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年)》顯示,我國城鄉居民的鈣、維生素A、D 普遍攝入不足。缺鈣會引起各類骨病;維生素A 攝入不足會影響視覺健康;維生素D 缺乏會影響鈣的吸收。近期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D 缺乏與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慢性病有關,此外,B 族維生素、歐米伽3 脂肪酸在我國也普遍攝入不足。而營養素的缺乏則呈現明顯的地域性差異,如沿海地區居民不缺碘,而內陸地區碘攝入不足;黑龍江克山地區缺硒情況嚴重;湖北恩施部分地區是硒中毒高發區。

生命時報:您認為國人日常飲食中缺乏某些微量營養素的原因是什麼呢?

李鐸:B 族維生素缺乏與國人偏愛食用精米白麵有關。B 族維生素大多存在於穀物的表皮中,但在精加工過程中被去掉了。歐米伽3 脂肪酸在海魚中含量豐富,但內陸地區海(水)產品攝入相對較少而呈現普遍不足。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營養素攝入過剩的情況,如鈉,國人普遍吃得偏鹹,遠超WHO對食鹽5克/日的推薦量,導致鈉的攝入過高而增加了心血管等多種疾病的風險。

生命時報:“共識”中肯定了複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可改善缺乏人群的健康狀況,您覺得哪一類人群更應注意?

李鐸:複合營養素的攝入需根據人群的健康狀況進行具體分析。對於某些微量營養素,較高的攝入對健康有積極作用,如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素食者普遍缺乏維生素B12及歐米伽3 脂肪酸,適量補充很重要;對食欲不振、偏食、咀嚼障礙人群、臥床患者以及食量少的老年人,補充複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對健康有積極作用。

生命時報:“共識”中提到一些慢性疾病導致的營養缺乏,患者可通過補充複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來避免,骨質疏鬆、2 型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患者應注重哪些營養素的補充呢?

李鐸:談到骨質疏鬆,大家都知道需要補鈣,但大量、單一補鈣會導致大便幹燥,增加老人如廁時腦溢血的風險。其實,補鈣+鎂比僅僅補鈣效果更好,適當補充維生素D 可促進鈣的吸收。2 型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研究結果顯示,歐米伽3 脂肪酸及維生素D 對中國2 型糖尿病有積極作用。鉻元素在糖和脂質代謝中可協助增強胰島素的作用。除了補充營養素,飲食、運動以及治療三者缺一不可。我國高血壓的高發與大眾偏好食用鹹菜、鹹魚等傳統飲食習慣有關。因此平衡體內鈉離子,除了減少鈉的攝入,還應增加鉀的攝入。

生命時報:除去疾病因素,普通人群應如何攝入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

李鐸:由於維生素、礦物質缺乏可引起亞健康狀態和慢病,補充能改善亞健康和預防慢病。隻要補充的量與推薦攝入量相當,不超過耐受攝入量上限,對不同年齡、性別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均是安全的。

生命時報:您對複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的研究方向有何展望呢?

李鐸:隨著個體化或精準營養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將成為營養學複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使用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