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0 17:53:02 來源: 中國醫藥報
“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和傳播不僅體現在人和動物生病時的藥物治療應用上,還體現在食品、動物以及空氣等環境載體中致病菌的耐藥性上。”陳君石說。
細菌耐藥性不容忽視
何為細菌耐藥性?陳君石解釋,細菌耐藥性是指在用抗菌藥治療人和動物疾病時,致病微生物產生抵抗力,導致抗菌藥物的效果變差甚至無效。目前我國在臨床上存在抗菌藥物濫用現象,細菌耐藥性情況比較嚴重。因此,細菌耐藥性的不良影響不容忽視。相關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有1000萬人因細菌耐藥性死亡;到2050年後,細菌耐藥性每年將導致全世界1萬億~3.4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世界衛生組織(WHO)強調:“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將無藥可用”。
陳君石指出,細菌耐藥性的不良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麵:一方麵,在藥物治療中,若腦膜炎、尿路感染、食物中毒等常見病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耐藥性,醫生就不得不選用更貴、藥效更強的藥物,而患者極有可能陷入支付困難或無藥可用的窘境。而且,一旦預防感染類藥物因耐藥性而起不到既定作用,則會直接影響常規外科手術及癌症化療安全,進而延長病程,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另一方麵,在畜牧及食品領域,耐藥性不但增加了畜禽疾病的治療難度及成本,而且畜牧工作者會因過於密切接觸攜帶耐藥菌的動物,也可能感染耐藥病菌。
食品中致病菌的耐藥率較高
據國家世界杯賽程預測風險評估中心近年來進行的全國世界杯賽程預測 風險監測結果顯示,通過檢測食品(畜肉、禽肉、水產)中分離出的致病菌(沙門氏菌、大腸杆菌、空腸彎曲菌、單增李斯特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發現其常用抗菌藥耐藥性的檢出率約為10%~30%,甚至有個別檢出率高達100%。“食品中致病菌的高耐藥性和多重耐藥性必須引起足夠警惕,因為這可能是人體產生多重耐藥性的一種重要途徑。”陳君石說。
除食品外,動物、環境等因素對細菌耐藥性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畜禽、水產品的養殖中,如果存在飼料中濫用抗菌藥的情況,則會造成動物源性細菌耐藥性問題,而我國的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另外,有研究證實,大氣中的氣溶膠不但含有致病性細菌和耐藥基因,而且還有可能造成致病菌和耐藥基因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陳君石說。
遏製AMR須全球共同行動
據陳君石介紹,目前,國際上已達成應對細菌耐藥性的共識,就是采取“One Health”策略,即統一步調保護人、動物、植物、食物和環境(空氣、水)的健康。遵循“One Health”策略的重要行動之一,就是建立了WH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共同應對細菌耐藥性的“三駕馬車”聯動機製。
2015年,WHO發布了全球控製AMR的行動計劃;2016年,成立了AMR特殊工作組,由韓國牽頭,對國際食品法典標準進行修改和製定。2017年3月,聯合國成立了機構間協調工作組(IACG),旨在指導和推動全球應對AMR行動的可持續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全球已有約90個國家及地區發布了行動計劃,我國也於2016年8月發布了《遏製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這些舉措充分說明聯合國成員國對AMR問題的嚴重關注和高度重視。”陳君石說。
陳君石指出,我國已經意識到濫用抗菌藥所造成的耐藥性問題,並采取了一係列行動。例如,在政策製定方麵,相關部門出台了相應規章以限製和減少抗菌藥濫用現象,其中農業部門已禁止某些抗菌藥作為畜禽、水產養殖的生長促進劑;在監測體係方麵,世界杯賽程預測 、農業及醫療等領域均已建設完成相應的細菌耐藥性監測體係,並已初步掌握我國食品、畜禽、水產中致病菌的耐藥情況;在科研領域,科研人員針對食品、畜禽、人體、空氣中耐藥基因的鑒定和傳播進行了大量研究。
“特別是最近開展的中英細菌耐藥性合作研究項目,有力地調動了我國科學家的積極性,有望在傳播途徑及機製、新藥研製、遏製措施等方麵取得較好成果。”陳君石表示。不過,他同時指出,在對細菌耐藥性的認知、科研水平提升、監測覆蓋麵拓展等方麵,我國仍有較大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