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要聞

打擊“製假之鄉”重在源頭治理

2017-01-22 15:26:14 來源:

打擊“製假之鄉”重在源頭治理

  近日,有兩條關於打假的2022世界杯預選賽最新排名 成了熱點,一條是莆田“假鞋之都”的深夜“鬼市”猖獗,另一條則是天津獨流鎮大規模製售假調料打而不絕。

  公眾苦假貨久矣,尤其是電商平台崛起之後,輿論場上關於電商銷售假貨的指責聲似乎越來越多。但莆田“假鞋之都”與獨流鎮假調料製售窩點則說明,假貨橫行的根源,不在渠道,不在平台,而在於生產。沒有對假貨生產源頭的徹底整治,就不能從根本上掐斷假貨的流通。道理很簡單:當河流的上遊被汙染,無論下遊如何淨化,都很難完全恢複水源的純淨。

  莆田“假鞋之都”的稱號名聲在外,當地執法部門不可能不知道造假情況,也經常組織一些打假行動,為什麼假貨依舊猖獗?

  答案並不複雜。據報道,在個別黑作坊主眼裏,“抓鬼”有時也淪為個別執法人員的尋租生意,偶有執法人員上門,也不查封,隻說隨便坐坐。作坊主把錢奉上,製售假貨的黑作坊也就躲過了一劫。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屢次打擊假貨生產廠家的情況下,莆田的假鞋依然可以順利裝箱上市。

  也有人將矛頭指向某些電商平台。應看到,電商對在其平台上所出售商品的質量確有責任,但並非是無限責任。實際上,這些年電商平台一直對打假不敢懈怠。知名品牌與電商平台合作集體“自救”,這必然會對莆田這樣的“製假之鄉”產生威懾力。但我們始終不能忘記,假貨在線上泛濫成災的源頭是線下。電商平台加強對假貨的監管,充其量隻能是事後補救,無法取代監管部門的責任。對假貨生產廠家打擊不力的執法機關,才是責任主體。

  還要看到,打假需要營造一個全民打假的環境。除了法定的監管部門、電商平台,每個消費者都要提高警惕,增強辨別能力與維權意識。一旦發現假貨,要主動向平台或者監管部門申訴、舉報,絕不手軟。當然,歸根結底,中國“質造”才是杜絕假貨的治本之策,各地政府應給小企業更寬鬆的環境,出台更多優惠政策,讓小企業在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下健康成長,才能讓正品走上大道,讓假貨無處逃遁。

源:新華網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