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8 11:28:00 來源: 新京報
事實上,早在1997年,我國農業部就已禁止在茶樹上使用三氯殺蟎醇。直至今年,這個農藥卻在禁令之下依然“陰魂不散”。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禁令18年,每年仍有不少茶企的茶葉產品被檢出三氯殺蟎醇,有的三氯殺蟎醇殘留量超標高達20多倍。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江蘇揚農集團去年永久性關閉了我國最後一條三氯殺蟎醇生產線後,網上卻仍有三氯殺蟎醇出售,一些商家甚至聲稱可用於茶葉種植。
這些三氯殺蟎醇為何屢禁不止?專家認為,三氯殺蟎醇在我國使用曆史較長,可能在一些土壤中存在一定殘留,對茶樹造成汙染。同時,我國茶葉種植大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散戶,對茶農散戶非法使用農藥的情況,存在監管難度。
1 多款茶葉查出禁用三氯殺蟎醇
7月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不合格食品名單,在沃爾瑪阜陽人民東路分店銷售的、標稱杭州憶江南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憶江南”鐵觀音(清香型)茶葉,有禁用農藥三氯殺蟎醇。
7月1日,在北京兩家物美店裏銷售的、安溪縣長坑建鴻茶廠“愛麗絲”鐵觀音和安徽歙縣徽苑商貿有限公司“愛麗絲”茉莉花茶春毫,因檢出三氯殺蟎醇被北京市食藥監局責令下架。
6月,武漢市茗茶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良平”鐵觀音檢出三氯殺蟎醇。
5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標稱福建知福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知福”碧螺春茶被檢出三氯殺蟎醇。
3月,山東省食藥監局公布,濟南市古堂香茗茶生產的烏龍茶有三氯殺蟎醇。
事實上,早在1997年6月,農業部就發文禁止在茶樹上使用三氯殺蟎醇。根據原衛生部與國家標準委頒布、2004年1月1日實施的《茶葉、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殺蟎醇殘留量的測定》,茶葉中三氯殺蟎醇的殘留限量為0.1mg/kg。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禁令18年來,每年仍有不少茶葉被檢出三氯殺蟎醇,甚至其殘留量遠超標準限量。比如近期披露的安徽省歙縣徽苑商貿有限公司的“愛麗絲”茉莉花茶,三氯殺蟎醇殘留高達2.28mg/kg,超出國標20多倍。
安徽省歙縣徽苑商貿有限公司一位管理人員對新京報記者說,目前公司所有茉莉花茶已停售,並接受重新抽檢,近期經營受到很大影響。該人士稱,此前公司未接受過三氯殺蟎醇殘留項目的抽檢。茶葉原料大都收購自分散的農戶,“保不齊哪家用了這個藥,廠家很難監管,但並不是所有茶葉都有問題”。
2 仍有企業違規售賣三氯殺蟎醇
三氯殺蟎醇是殺蟎劑品種,上世紀70年代後期曾在我國茶園推廣應用,對茶樹上多種害蟎有良好防效,成本低廉。DDT(又名滴滴涕)則是三氯殺蟎醇生產中的中間原料,2001年DDT被《斯德哥爾摩公約》列入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作為公約簽約國,2007年國務院明確將限期淘汰DDT的生產和使用,關停非封閉的三氯殺蟎醇生產。
但技術升級後的江蘇揚州農藥化工集團公司(簡稱江蘇揚農)曾獲批“封閉式生產安全型三氯殺蟎醇”,三氯殺蟎醇原藥含量由原來80%提高到95%以上,將DDT及相關雜質降到極低,同時承諾在封閉式三氯殺蟎醇生產豁免到期後,完全關閉該生產線。
於是,在2014年5月,江蘇揚農宣布三氯殺蟎醇生產線停產。當時,環保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副主任陳亮向媒體表示,永久性關閉最後一條封閉式三氯殺蟎醇生產線,標誌著中國已全麵停止三氯殺蟎醇的生產。
但新京報記者近日發現,在“永久性停產”後,市麵上卻仍有三氯殺蟎醇在出售。
在江蘇揚農集團的官網上,其20%三氯殺蟎醇水乳劑、三氯殺蟎醇原藥仍被列在產品名單中。新京報記者撥通江蘇揚農集團銷售客服電話,銷售人員稱,公司仍有數噸存貨,是2014年停產前生產的三氯殺蟎醇,目前出售的產品濃度為20%,每桶為200公斤裝。
在網上記者發現多家出售三氯殺蟎醇的店鋪。7月27日上午記者撥通一家“和鼎盛公司”的訂貨電話,對方稱該店出售的是“湖北沙隆達公司”生產的三氯殺蟎醇,濃度20%,每瓶500毫升,20瓶為一箱,每箱100元,10箱起訂。“這個農藥可噴在茶樹上,沒問題。”該客服人員說。不過記者在湖北沙隆達公司的官方網站展示的產品名單中,並未發現三氯殺蟎醇。
而在阿裏巴巴等電商平台,也有商家在銷售三氯殺蟎醇。“上海一基實業有限公司”客服說,其在售的是自己廠家生產的純度為99.5%的三氯殺蟎醇,100毫升小劑量包裝,每支售價980元,主要出售給各地“農科院”做科研使用。但客服人員同時又說,也可將100毫升原液按80至1500倍稀釋,用於茶樹、棉花等。
“網上的一些銷售行為涉嫌違規”,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相關人士稱,特別是“非封閉係統”下生產的三氯殺蟎醇,違反國家規定,應停止銷售。
3 18年的禁令不管用?
三氯殺蟎醇對高等動物具有毒性,殘留期較長,而其中的DDT殘留也增加了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可能造成人體內分泌係統紊亂,生殖和免疫係統受破壞,誘發癌症和神經性疾病。
中國工程院院士、茶學專家陳宗懋此前曾在《農藥》期刊發表論文指出,三氯殺蟎醇噴施在茶樹上的降解速度極慢。即使在2周等待期下,一般成茶中殘留量仍高達5mg/kg以上,而茶葉生產實踐中隻有10天等待期。噴施後在最長等待期下采製的成茶中,三氯殺蟎醇的殘留量仍超標。
“管理不善、缺乏監督,有些使用者不嚴格執行規定,造成目前我國茶葉中三氯殺蟎醇、滴滴涕等農殘嚴重,不僅給飲茶者帶來潛在危害,而且三氯殺蟎醇殘留已成為影響我國茶葉出口的主要問題。”陳宗懋在文中表示。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相關人士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三氯殺蟎醇在我國使用曆史較長,可能土壤中存在一定殘留,對茶樹造成汙染的影響可能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所以茶葉含三氯殺蟎醇殘留,並不一定是近期使用了該農藥,關鍵看殘留量超不超標。”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產業發展部主任申衛偉則分析,茶葉三氯殺蟎醇超標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農藥在茶園周邊的空氣、水或土壤中有殘留,產生漂移。二是一些茶園粗放生產,噴農藥不規範。三是一些企業,特別是做低端茶的企業,原料采購不嚴格。
對於今年茶企出問題的頻次明顯高於往年,申衛偉稱,並非是茶葉農殘問題多了,而是伴隨新世界杯赛程预测 法頒布,各級食藥監加大了抽檢頻次。
“我國茶葉種植存在大量以家庭為單位的散戶,較分散”,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環境處主任薑輝認為,對一些茶農散戶非法使用農藥的情況,存在監管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