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製品

網購走私凍肉威脅健康

2015-07-02 14:15:05 來源: 南方日報

  最近,多家媒體曝光走私凍肉超過保質期腐敗變質卻仍源源不斷流向餐桌。日前,在廣東檢驗檢疫局舉辦的“進口世界杯赛程预测 社區行”活動中,記者發現,其中關於如何選購、辨別進口肉類合法安全的內容,引起消費者特別關注。廣東檢驗檢疫局有關人士建議,消費者應向正規、合法的商家購買進口肉類。購買時若有疑問,消費者可要求商家提供進口肉類相應的檢驗檢疫證明,不能出示或提供的,就不要購買。

  對重點商品物品開展專項打擊

  最近,我國相關部門在全國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打擊走私凍肉行動。據媒體報道稱,海關總署今年初部署對包括凍品在內的重點商品物品開展集中專項打擊。截至6月23日,全國海關共查證走私凍品42萬噸。特別是廣東、廣西、天津等沿海地區屢破案值數億甚至數十億元的走私凍品大案。據調查,這些走私凍品包括牛肉、雞肉、豬肉等凍肉品,還有三文魚、銀鱈魚等海產品,不少凍品因超過保質期腐敗變質。

  據介紹,今年廣東黃埔海關曾破獲一起特大走私進口凍品案,打掉21個走私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37名,案值約人民幣31億元,現場查扣各類海產品約300噸。主要嫌疑人大量走私三文魚、銀鱈魚等進口海鮮,其國內客戶分布在廣東、湖北、北京、浙江、福建等多個省份。

  網購市場成為走私肉產銷新渠道

  南方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國內走私凍肉團夥早已形成分工明確的完整產銷鏈條。最近的報道也舉例稱,在黃埔海關破獲的特大走私凍品案中,走私鏈條由3個走私團夥和18家走私單位組成,有的負責通過低報價格、偽報品名、偽報貿易性質等手段,從加拿大、挪威、泰國、印度等國家采購產品走私入境;有的負責在全國多地總經銷;有的通過分銷商進入流通環節。這個網絡覆蓋東莞、廣州、北京、杭州、武漢等多地,大量走私凍品長期在這些地區分銷。

  據緝私人員介紹,相當部分走私凍品流入二三線城市市場。以凍雞爪、動物內髒等為例,品相好的可能直接流入交易市場,有些出現變質、異味的,則被批發給小餐館、小作坊,經過除味等處理後,加工製作成泡椒鳳爪等成品銷售。

  實際上,在我國網購市場興盛起來後,網絡市場上的走私凍肉在日益增大。7月1日,記者在部分網購平台上輸入“日本進口牛奶”搜索,結果搜出十多條相關信息,其中包括有日本神戶牛肉、美國安格斯牛肉等,有些凍豬肉、凍牛肉、冷凍雞翅等均沒有相關產品信息,店家也沒有提供相關檢驗檢疫證書。記者查閱質檢總局發布的截至今年6月9日,我國批準進口的肉類表中,在牛肉方麵,並沒有批準日本、美國兩國的牛肉進口。

  大量未經檢驗檢疫的洋凍肉湧入市場,威脅消費者的健康。據廣東檢驗檢疫局稱,通過非法途徑進口的“進口肉”,逃避檢驗檢疫,其來源和物流途徑缺乏安全保障,往往存在很大的衛生質量安全隱患,當然不能隨便“進口”。

  麵對屢禁不止的走私肉,有觀察人士建議,在治理上需要海關、公安、工商、檢驗檢疫等多個職能部門進行配合,同時也需要相關省份聯動起來,才能從源頭上堵住凍品走私販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