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要聞

共享經濟燒向家庭廚房 閑置私廚借App服務社區鄰裏

2015-06-10 16:36:01 來源: 北京商報

  原標題:共享經濟燒向家庭廚房 閑置私廚借App服務社區鄰裏
傳統餐館正受到來自家庭廚房的挑戰。隨著“回家吃飯”等一批以家庭美食分享為訴求的手機App湧現,上班族想吃上可口的家常菜的需求,與賦閑在家的大爺大媽想通過烹飪拿手菜賺點小錢的願望實現了對接。在共享經濟時代,如果說滴滴解決了汽車共享,Airbnb(空中食宿)解決了房屋共享,那麼關於美食的共享才剛剛起步。世界杯賽程預測
、用戶體驗以及政府態度無疑是這類平台能否走得更遠的關鍵。

  傳統餐館正受到來自家庭廚房的挑戰。隨著“回家吃飯”等一批以家庭美食分享為訴求的手機App湧現,上班族想吃上可口的家常菜的需求,與賦閑在家的大爺大媽想通過烹飪拿手菜賺點小錢的願望實現了對接。在共享經濟時代,如果說滴滴解決了汽車共享,Airbnb(空中食宿)解決了房屋共享,那麼關於美食的共享才剛剛起步。世界杯賽程預測、用戶體驗以及政府態度無疑是這類平台能否走得更遠的關鍵。

  “吃飯版”滴滴打車

  家庭閑置廚房如今也能賺錢。家住力源小區的劉阿姨今年已60多歲了,退休前是電力係統的工程師,做飯一直是她的業餘愛好。“當年上班時,同事們就都愛吃我做的菜。現在能讓更多朋友品嚐到我的手藝,還能順便賺點兒外快,我感到非常高興。”劉阿姨和老伴如今經營一家名叫“力源小廚”的網店,在自家廚房烹製拿手菜香辣豬蹄、粉蒸肉、紅燒獅子頭、肉絲扁豆等放到網上,賣給周邊的鄰裏,每月少說能掙兩三千元。

  在一家互聯網公司打拚的小李是湖南人,一個人漂泊在外,特別想念家鄉菜的味道。偶然發現可以通過手機App找社區的鄰居訂餐,正好附近就有個擅做湖南菜的大媽。如今他隔三差五就要點幾個大媽做的菜,“和餐館做的完全不一樣,真的有種回家的感覺”。

  為劉阿姨這樣愛好做飯的社區閑散人員和小李這樣尋找家庭味道的食客進行資源配置的是一款名叫回家吃飯的手機App。這款基於本地的鄰家就餐服務O2O平台有兩個客戶端,分別為入駐平台的家庭廚師和訂餐者服務。凡是有空閑時間、熱愛烹飪且樂於分享的人,都可以免費在App上開個家庭廚房,有專人輔導接單;而沒時間做飯又想吃到家裏菜的人,則可以通過App預訂附近家庭廚房的美食。

  回家吃飯運營總監周統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回家吃飯致力於打造“家庭廚房共享平台”。去年10月正式上線,目前在北京,已經有上百個小區的1000多人通過自家廚房做飯當兼職。“主要是退休在家的大爺大媽和全職主婦,”周統說,“在家做飯不僅能賺錢,讓自己的手藝被更多人認可,還能增加鄰裏間走動,拉近彼此距離。”

  盤活閑置廚房資源

  與回家吃飯類似的App還有去年11月上線的“媽媽的菜”、今年4月上線的“蹭飯”等,商業模式如出一轍,都是主打家庭美食分享。

  回家吃飯CEO唐萬裏認為,共享經濟的價值就在於以極低的成本完成過去無法做到的事情。“現在有了信息,有了地理位置,可以很容易實現交互。中國有4億個家庭廚房,從理論上講,都可以成為我們的供給者。”

  據了解,回家吃飯的天使投資人王剛正是滴滴打車的天使投資人。目前,回家吃飯已經完成了A、B兩輪融資,融資總額達到千萬美元級別。“注冊即送20元餐券、分享給朋友對方獲35元餐券、分享者再獲10元餐券、推薦廚房上線開店獲得高額獎勵”之類的燒錢推廣活動正在火熱開展。

  有人測算過,在餐館吃一頓30元的午餐,其中至少8元是付給了房租、稅費等額外成本,真正用於食物的隻有22元。而家庭廚房共享是利用社會閑置資源,沒有房租、稅收等額外支出,因此能以較低價格提供服務。

  正常開一家餐飲店,需要辦理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消防審批、通過環保測評取得排汙許可證,為從業人員辦理健康證,公章審批、刻章,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銀行賬號,以及辦理地稅、國稅登記,社保手續等。

  而家庭廚房在App上開店,除了要求家庭廚師持有健康證和進行簡單培訓外,其他幾乎全憑自律。與餐館進貨、銷售、庫存都有詳細記錄相比,家庭廚房從原材料采購到整個加工製作過程都缺乏監管。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也很難維護自身權益。

  因此,盡管這類App提高了家庭廚房的使用效率,為喜愛烹飪的人們提供了展示廚藝的機會,也滿足了食客品嚐家裏菜的需求,但作為一門生意,其合法性顯然處於灰色地帶。麵對質疑,相關App負責人表示,自己代表的是新經濟,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而新舊經濟之間必然會產生矛盾。法律法規通常都有滯後性,而經濟形態總是在創新中不斷向前發展。

  配送速度慢成短板

  家庭廚房殺入O2O市場,無疑搶了不少餐館的生意。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就像拚車無法替代出租車一樣,家庭廚房O2O也不可能替代餐館,雙方會在競爭中找到各自位置,實現互補發展。

  家庭廚師在網上售賣的都是拿手菜,因此味道普遍受到好評,回頭客眾多。但是由於供給能力有限、配送人手不足,想要及時吃上鄰家廚房的美味其實並不容易,遠不如餐館那麼有保障。

  “家裏廚房就這麼兩個火眼,都趕在飯點兒訂餐,有時實在是忙不過來,隻能據單,顧客失望也沒辦法。”一位私廚阿姨對北京商報記者說。

  與餐廳明確的崗位分工不同,家庭廚房大多人手有限,經常是老兩口一個炒菜、一個送餐,效率自然不能與人員充足、分工明確的餐館相比。

  前不久,家住四惠的趙女士在附近私廚訂了一份午餐。中午11時下的單,快到下午1時飯菜才送到。對方解釋說,因為隻有1名送餐員,沿途要送好幾份,趙女士的住址不幸排在後麵,所以隻能最後送。

  不過,對於家庭廚房出品的世界杯賽程預測,很多食客表示並不擔心。有人坦言,比起一些小餐館,家庭廚房的安全衛生其實更有保障。“很多家庭廚房都支持上門自取,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公眾監督。而且食客在網上都會進行評價,評價機製本身就會起到引導監督作用。”

  一位頗受歡迎的網上私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所有的食材都是自己親自從超市挑選,選的都是最好的,油和調味料等用的也都是品牌產品,和自己家用的一個樣。“比給自己家做飯要求還嚴呢。自己家有時候就湊合了,這可不行,得對得起顧客的信任。”但是單憑信任顯然還遠遠不夠。北京商報記者 徐慧

熱點推薦